融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发展与变革
Th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f News Production in the Media Era
DOI: 10.12677/jc.2024.123083, PDF, HTML, XML, 下载: 39  浏览: 83 
作者: 杨 悦: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北 石家庄
关键词: 新闻生产新闻工作者融媒体News Production Journalists Media Fusion
摘要: 近年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及多种数字化技术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的逐渐普及,新闻的生产形式随之变革创新。然而,这种变革并非是一帆风顺的,也会产生一系列问题与挑战。对于新闻工作者和媒体机构而言,这种变革不仅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迎合融媒体的发展趋势,提升新闻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顺应时代发展,才能做好新闻传媒工作,为公众做好优质的新闻服务。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specially the internet and a variety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people’s lives and production gradually popular, the form of news production is also changing innovation. However, this kind of change is not smooth, also can produce a series of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For journalists and media organizations, such a change is not only an opportunity, but also a challenge. It is necessary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edia integration and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d quality of journalists, comp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can do a good job of the news media, for the public to do a good job of quality news service.
文章引用:杨悦. 融媒体时代新闻生产的发展与变革[J]. 新闻传播科学, 2024, 12(3): 520-524. https://doi.org/10.12677/jc.2024.123083

1. 融媒体时代新闻生产模式的变革

新闻生产通常是指新闻的采集、制作、呈现与分布,融媒体背景下,这一生产过程逐渐创新,且从反馈变成了新闻的前馈,新闻报道更为详实,用户参与程度提高,受众逐渐由边缘走向主体,这是融媒体时代新闻生产逻辑发生变化的主要方面。

1.1. 新闻产品:创新引领未来

融媒新闻生产的变革,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新闻产品持续创新。传统的新闻生产格局下,媒体立足于内容为王,新闻产品主要以文字、图片的形式为主,直接呈现给受众静态画面信息。

融媒体的出现,对各个国家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美国,媒体的发展推动了新闻生产的多元化,众多新闻机构利用大数据精准推送,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Twitter成为了重要的新闻传播渠道,传统纸质媒体功能逐渐弱化;英国也积极拥抱新闻生产的变革趋势,通过开设网站、移动应用的开发与反馈优化新闻生产流程,日本则更侧重于先进的影像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开发和是使用。

在我国,随着技术的发展,受众更习惯接收碎片化、动态化的新闻信息,出现了以视频为主的新闻作品。智媒技术的发展使新闻内容本身、情景和载体都变得丰富,具体表现如VR/AR新闻、AI主播、传感器新闻等,带给受众视觉、听觉、触觉的多维化临场体验 [1] 。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驱动着传媒流程的变革,人工智能参与到传统媒体办公室、编辑室的工作形式之中。如2022年11月,美国Open AI的智能模型——ChatGPT,我国新华社通过数据分析模板匹配进行数据的实时计算和分析的“快笔小新”。

人工智能将人和物的延伸连接起来,赋能记者和编辑,助力媒体事业进步,提高新闻生产力。在智能机器在人的主导下,代替人工进行新闻采集、选择和简单的加工来进行数据分析。未来,智能写作还会不断提高表达水准和作品创意性,形成一定的个性化和内容情感丰富的写作风格。

1.2. 新闻报道:深度广度并存

在新闻线索的选择方面,融媒体新闻生产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议题设置功能属性,通过大数据寻找广大受众感兴趣的话题。随着智能设备的成熟,传感器进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丰富了新闻的信息源,拓展了新闻信息源的空间和时间。

图片、视频、声音等联合的传播模式丰富了我国新媒体的内容呈现,形式从单一逐级变的多样化,从多个角度报道了同一事件,便于人们理解和掌握,使新闻报道更加深刻详实,甚至不需要主播出境便可以完成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央视总台通过大量的虚拟机器人对赛事进行相关报道,各机器人各司其职,同视频、音频、特效对赛事进行广泛而深刻的报道。

融媒化的新闻数据采集依托于大数据,搜索关键词、时间或相关内容形成数据新闻库。在此之间,新闻工作者获得信息的途径较为固定,或查询资料、走访群众,对信息的报道可能并不全面,而今天的记者足不出户就能掌握一手动态,将远在天边的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形成较为完整详实的新闻报道。

1.3. 用户参与新闻生产

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下,专注于特定的选题及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将完成的作品展现给受众,受众被动的接受新闻事件,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

智、融媒时代,受众的需求变得尤为重要,新闻不能以单一的表现方式呈现,需要根据不同的受众需求进行个性化生产,新闻生产从媒体机构内部走向社会大众,不论是专业媒体机构还是普通受众,都可能成为信息来源参与新闻生产,融媒体时代的受众更强调能动性,自主选择接受新闻信息。

新闻通过算法数据分发给不同爱好的不同受众,新闻的生产为围绕受众展开成为集新闻生产与消费合二为一的角色。互联网环境赋予公众更为匿名、更为方便的表达方式,虽然有些内容受到各种外部因素,如媒体、市场、技术、政策的影响,但在相应的政策允许下,用户参与程度大大提高,公众通过发布文字、图片、视频、评论分享信息,网民数量增多,所提供的内容更具有趣味性和接近性。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了103,200万人,众多用户通过录制视频和拍摄照片的方式记录下身边值得关注的事。用户参与新闻生产丰富了新闻的内容,新闻工作者可以根据公众提供的视频照片新闻线索丰富新闻写作的内容。

其次,自媒体在平台上逐渐崛起,这些个人或小型团体通过发布信息获得流量,其数量增长迅速,涵盖众多领域。他们通过具有专业的经营团队,能够迅速捕捉新闻热点,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观察视角吸引受众。

2. 融媒体时代新闻内容生产存在的问题

科技是把双刃剑,融媒体技术的发展对新闻生产不仅带来了变革与创新,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新闻作品内容同质化、碎片化以及新闻产品娱乐化。

2.1. 新闻生产内容同质化

融媒体时代,当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后,众多媒体都会蜂拥而至抢夺一手消息。由于竞争激烈、时间仓促,众多媒体对新闻事件不加创新,采用相似的报道角度和方式,只为迎合受众口味。此外,融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每一位受众都可以在网上发布信息和言论,公众参与到社会治理当中,但是由于用户的媒介素养高低不一,散布的消息真假难辨,沉默的螺旋现象频发,新闻内容同质化。

2.2. 新闻生产内容碎片化

融媒体时代,新闻呈现碎片化的特点,用户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获取新闻信息,阅读内容短小精悍的零散片段以节约时间和精力。这种碎片化的信息适合受众的简单娱乐消遣,但后真相的今天,舆论风向不断转变,但是碎片化的阅读形式虽然满足了受众的短暂阅读需求,但使得受众缺乏思考和理性分析的能力,无法完全掌握事件发生的完整全貌,只是捕捉到事件最表层最肤浅的信息,难以对事件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容易被片面和误导性的信息影响,也对社会舆论的正常走向构成威胁。

2.3. 新闻产品娱乐化

融媒体时代新闻产品不断创新,新闻内容不断丰富,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如何掌握流量密码成为个别新闻工作者和媒体的第一诉求。新闻产品娱乐化的现象更加突出。许多新闻媒体在进行生产活动时,为了吸引更多受众,满足受众猎奇心理和娱乐心理,报道各类娱乐新闻、花边事件、小概率事件,在新闻生产时故意放大矛盾、制造悬念来迎合受众,严肃的新闻报道不断下降,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对新闻真实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 融媒体背景下新闻生产的发展路径

融媒体时代,新闻媒体如何在确保新闻真实性的前体下改革创新迎合时代的发展潮流,防止被抛弃在时代的洪流之中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3.1. 坚守新闻生产的原则,转变生产理念

在新闻生产的创新模式中,媒体机构不能一味地迎合社会发展潮流而忽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唯有坚持新闻专业性,坚持正向理念,维护好在公众心中的良好形象,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才是立足之本。

媒体必须在新闻生产过程中把受众放在首要的位置,强化受众的参与程度,注重其体验和需求,为受众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新闻内容,将传统的“媒体播放什么,受众观看什么”的思想理念转化为“受众需要什么,媒体生产什么”。

媒体机构要积极拥抱媒体发展的潮流,以开放和进取的姿态拥抱数字化媒介,掌握新媒体技术,不能故步自封,提高对社交媒体的掌握与运用程度,将其看作是链接媒体和受众的重要桥梁。提升新闻工作者数据分析能力是保证新闻质量、深化内容理解的重要因素。数据分析可以使新闻工作者有针对性的对社会上发生的热点事件进行针对性的策划和报道,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3.2. 优化新闻生产的方式和内容呈现方式

新闻内容生产与传播的效果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媒体必须重视新闻生产每个环节,深耕内容,运用现有的资源生产优秀的产品,拒绝单一的文字图片形式,充分利用资源,致力于创造更加优秀的新闻作品。在形式上,采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视频、音频、H5等形式,给受众带来视觉、听觉和感官上的多重体验,这样不仅可以让新闻报道变的更加鲜活,还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新闻媒体要采用多线结构,多条线索齐头并进,不同的媒介平台以不同形式展现内容,实现跨平台传播,通过各平台的共同合作,实现信息的广泛传播。

创新业务模式,通过知识付费、广告营销等实现多元化的盈利模式,以维持自身发展,积极与其他平台合作,跨界融合打造产业链,寻找更多的商业价值。

结合自身发展优势,整合资源,建设中央厨房制,不仅在报道形式上要推陈出新,报道内容上也要全面、多角度呈现。拥抱融媒体发展趋势,积极探索新技术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用户带来更加沉浸式的阅读和观看体验。

4. 新闻工作者身份的变革与机遇

随此种变革不仅发生在媒体与受众之间,对新闻工作者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只有结合新媒体思维方式,站在受众的立场和需求上,加大创新力度,不断创新新的融媒体新闻生产,才能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

4.1. 融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受到的冲击

(1) “把关”逐渐多重化

“把关人”是指在从事新闻事业中,记者、编辑等为主要代表进行信息的选择和筛选,亦包括政府、私人和其他政府机构。从新闻把关来看,融媒新闻生产的交互性和人机融合,使新闻把关的形式从传统的编辑把关,转变为人工智能、编辑和受众的“多重把关” [2] 。融媒体时代,受众频繁发布和审视信息,对新闻信息进行把关,这使得新闻工作者的把关地位并不像以前那么集中。

(2) 机器新闻写作的应用

技术不断发展,机器新闻写作逐渐应用,机器和人类的结合成为未来最理想的方式。机器可以自动获取信息并进行填充,推动了新闻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甚至可以解释新闻的内在机制和规律,利用机器分析和预测,提供内容传播的有效性。

不同于传统记者写作的方式,机器新闻写作能够利用数据进行资料分析,节约了人力和物力的同时也对一些年纪较长、并不能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的工作者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新闻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创新,否则会面临着随时被时代淘汰的危险。

4.2. 新闻工作者新的机遇

新闻角色的偏移并不意味着新闻从业者与科技的发展是敌对关系,相反,相互扶持才有利于新闻事业发展。在鱼龙混杂的互联网时代,新闻工作者更应该提高自身的媒体素养,坚守职业责任,做好新闻自律,传递正确导向的信息,引领清新爽朗的网络空间,发挥新闻工作者把关职能,筛选符合当代价值观的信息。

广大受众缺少专业的新闻素养,而专业的新闻从业者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面对新闻事件时能够更好的坚守新闻规范,使新闻产品具有更好的表现能力和审美价值,这些优势都是普通用户无法替代的。

智媒化新闻生产并不是取代记者和编辑,而是赋能并解放记者和编辑等专业新闻从业者,使其更快速、精准、智能地获得新闻线索和新闻素材,从而提升了新闻生产力 [3] 。人工智能技术将从业人员从简单繁琐的小事中释放出来,使新闻工作者将自身精力放在更能体现自身价值的新闻业务生产之中。

5. 结论

新闻业高度依赖技术,技术推动着新闻生产 [4] 。融媒体时代,新闻生产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与创新,新闻报道更加详实,受众获得信息的渠道增多,倾听新闻的过程中参与到新闻生产之中,新闻产品日益走向智能化体验,生产与分发模式发生着重构。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闻媒体要创新发展路径,迎合时代发展潮流,新闻工作者要提高自身能力、新闻素养和技术素养,积极接受新媒体技术,更要积极适应新的时代场景,探寻新环境下的媒体制作规律。

参考文献

[1] 令狐克睿, 薛娇. 智媒时代的新闻生产: 融合、重构与创新[J]. 中国编辑, 2021(3): 71-75.
[2] 王蓉, 俞定国. 智媒时代新闻生产的变革与重构——读《什么在决定新闻》有感[J]. 传媒论坛, 2022(18): 29-32.
[3] 彭兰. 智媒趋势下内容生产中的人机关系[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28(1): 31-40.
[4] 王贵斌. 新技术应用与新闻生产的形变——兼论“什么在决定新闻” [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6(10): 158-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