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背景下数字赋能提升农村妇女应对家庭金融风险能力的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Digital Empowerment to Improve Rural Women’s Ability to Cope with Household Financial Risks 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 Finance
摘要: 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的数据,对数字金融和数字赋能在提升农村家庭和农村女性的金融风险应对能力以及金融素养发挥的重要作用做了详尽分析。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金融在农村地区的问题,降低金融准入门槛,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发挥数字金融普惠性的优势,通过数字赋能提升农村女性金融素养以及数字化水平,有利于购买金融产品,享受金融服务,更好地应对家庭金融风险。此外,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提高农村妇女的数字技能,助力家庭资产管理,提升家庭金融风险承受水平;同时,数字金融在农村的发展也有助于扩展家庭经济活动和收入来源,增强家庭收入稳定性,持续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稳固脱贫攻坚成果。因此,应当大力推进数字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发挥数字赋能优势,提升农村女性金融素养,增强家庭金融风险应对能力和水平。
Abstract: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detailed analysis based on the data from the 2019 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 (CHFS) on the important role of digital finance and digital empowerment in enhancing the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of rural households and rural women,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literacy.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finance can to some extent overcome the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finance in rural areas, reduce the threshold for financial access, narrow the urban-rural digital divide, and leverage the inclusive advantages of digital finance. Empowering rural women with digital tools enhances their financial literacy and digital skills, which is beneficial for purchasing financial products, accessing financial services, and better coping with household financial risks. Furthermore,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digital finance can improve the digital skills of rural women, help in household asset management, an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households to withstand financial risks.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finance in rural areas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expansion of household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income sources, strengthens the stability of household income, and continuousl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consolidating the achievements in poverty allevia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vigorous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finance in rural areas, leverage the advantages of digital empowerment, enhance the financial literacy of rural women, and strengthen the capabilities and levels of household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文章引用:韩嵘, 王欣瑶, 闫莎娜, 马燕舞. 数字金融背景下数字赋能提升农村妇女应对家庭金融风险能力的路径研究[J]. 金融, 2024, 14(3): 1176-1192. https://doi.org/10.12677/fin.2024.143121

1. 引言

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地区经济飞速发展,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居民储蓄不断增加,居民消费支出不断增加,农村居民收支逐渐不平衡。又由于农村居民普遍存在金融素养低,与数字鸿沟大等各种问题导致农村居民家庭金融风险不断增大。随着“女性独立”在国内地区的普及,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各个方面的赋权不断提升,根据富达国际2021年发布的首份全球女性投资理财调研报告,有76%的已婚女性表示掌握整个家庭的财务开支,中国女性在家庭日常财务管理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但农村妇女未能很好利用数字金融降低家庭金融风险,因此农村女性在面对家庭风险的问题需要快速改善。

根据2023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建设数字中国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近年来兴起的数字金融快速发展,截止2023年3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3.08亿,2022年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8.8%,很多尚未接触过电脑的农村居民直接开始使用智能手机,以电子支付、手机银行、网络购物为主要媒介的数字金融也已在广大农村地区得到推广。数字普惠金融对贫困的减缓作用十分显著,数字金融显著降低了农户家庭发生金融脆弱性的概率,数字普惠金融对低资产、低知识水平农户的家庭金融脆弱性产生的影响更大,数字金融在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等三个维度有效地降低了家庭金融风险。所以如何让农村妇女更好地在数字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降低家庭金融风险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农村地区通过对农村女性进行数字赋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赋予能力。有助于有效地降低农村女性家庭金融风险。

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研究数字金融助力农村家庭应对金融风险,完善数字金融在农村家庭金融风险的研究。

第二,研究数字赋能在提升农村女性应对家庭金融风险的能力,补充数字赋能在对弱势群体能力的提升方面的研究。

第三,深化数字金融背景下农村女性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探究数字金融对弱势群体的积极效应。

第四,根据研究成果为国家、金融机构、农村女性提供相关建议,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应对家庭金融风险的系统。

2.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2.1. 文献回顾

中国数字金融的发展对社会具有多层面的影响,但聚焦于农村女性这一弱势群体的研究却微乎其微。关注农村女性面临的家庭金融风险,有助于深入了解弱势群体在金融领域的挑战与困境,从而探索如何通过数字金融手段提升她们及所在家庭的金融包容性和抗风险能力。因此本文从四个主要方面梳理现有文献:数字金融目前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中国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因素、数字金融对女性参与劳动的影响及数字赋能对家庭金融风险的主要影响。

数字金融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飞速的变革,这主要得益于科技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现有的关于数字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数字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以及数字金融的减贫效应与缩小城乡差距等方面。郭峰、王靖一等(2020)通过其编制的“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研究发现中国的数字普惠金融在近年来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并且指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地区收敛性,即通过数字科技的支持,为落后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1] ;张勋、杨桐等(2020)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可以通过增强支付的便利性,从而进一步促进居民消费,提高整体经济水平 [2] ,此外,何宗樾与宋旭光(2020)从微观视角研究数字金融对居民消费的传导路径,指出数字金融影响居民消费的另一个路径是通过提供数字保险等服务降低家庭面临的不确定性 [3] ;宋晓玲(2017)从互联网服务视角切入研究,指出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金融服务的触达性、降低金融服务成本与加强风险控制能力等方面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富裕 [4] 。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工具的多样化,家庭金融风险的研究日益得广泛重视,影响中国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因素是多样性的。李波、朱太辉(2020)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指出债务杠杆会加剧家庭金融脆弱性,但金融素养的提升会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即减轻债务杠杆对家庭金融脆弱性的负面影响,可知,金融素养的提升有助于降低家庭金融的脆弱性 [5] ;孟德锋、严伟祥等(2019)指出中国家庭金融脆弱性主要包括过度负债与消费欠款两类,并通过分析金融素养对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指出,收入低的群体由于应急储蓄低导致其家庭金融脆弱性更强,同时也强调了金融素养对于提升家庭金融脆弱性具有显著影响,并且对收入低的群体影响程度更大 [6] ;刘波、王修华等(2020)从金融知识、态度与行为三个层面具体分析金融素养对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金融素养对家庭金融脆弱性具有显著影响,并且金融知识对金融脆弱性的影响更深 [7] 。

通过数字金融科技的发展,女性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金融交易、投资和理财,降低了传统金融行业对性别的歧视和限制,包容性和创新性的数字金融环境为女性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助力她们在经济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李楠、何雄(2023)从子女受教育程度的角度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提高女性劳动参与度的影响,得出数字金融的发展对女性参与劳动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有利于提高其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8] 。李建奇(2023)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指出数字化的发展对于女性就业率提升与工资增长的作用相较于男性而言更加显著,在创业方面,数字金融有利于女性生存性创业,而对于男性则是利于其机会型创业 [9] 。彭丽莹(2022)研究指出数字金融有利于促进女性就业,且对偏远地区或低教育水平的女性作用更加明显 [10] 。

现阶段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数字金融的普及为家庭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更好的金融保障,有助于其减轻家庭金融脆弱性,提高经济稳定性。陈池与波龚政(2021)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缓解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且对于低教育水平的家庭影响程度更深 [11] 。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分析与总结,我们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有助于增加女性就业与创业机会,缓解家庭金融脆弱性,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等。总体而言,过往的文献主要集中于金融素养对家庭脆弱性的影响以及数字金融对于家庭金融脆弱性的缓解作用,而聚焦于女性这一群体的研究不足,中国女性在家庭日常财务管理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研究数字金融对女性应对家庭金融风险的能力,有助于了解女性如何通过数字金融手段来减轻家庭风险,从而提高家庭的稳定性;其次,对家庭金融脆弱性的研究集中于金融素养的影响,且在降低家庭金融风险的现状主要集中于宏观层面,对于微观上农村妇女在家庭资产管理上的重要作用没有过多阐述。农村女性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们的经济状况和金融风险防范能力直接影响家庭和社区的发展,因此深入研究数字赋能对提升农村女性应对家庭金融风险的路径,对于推动农村金融包容性、促进社会公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 研究假设

首先,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农村家庭的金融可触性,降低了金融门槛,使得农村家庭可以通过数字金融进行金融活动,购买金融产品;与此同时数字金融相较于线下金融成本来说,交易成本大幅度降低,服务范围更广,增强了农村居民参与金融的积极性。

其次,数字金融相较于传统金融来说,能够针对不同的用户专门的金融服务,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满足农户的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从而也能够促进金融服务与产品的不断创新,改善我国金融发展不均衡的局面。

最后,数字金融依托互联网大数据,能够为农村家庭提供更加全面和实时的金融信息,破除了农户对于金融信息获取的壁垒,缓解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数字金融也能够发挥其优势,对农村用户家庭资产状况进行更为精准的分析,针对当前家庭资产规划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活动,通过选择适合的金融活动,来应对家庭金融风险。

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数字金融能够有效缓解农村家庭金融风险。

数字赋能农村女性能够提升对于金融的认识,学会利用互联网进行金融活动,通过购买金融保险产品,进行金融投资等,减少家庭面临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以及提升家庭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

尽管数字金融在我国已经实现了大面积的普及,但是城乡间发展的程度仍有较大差距,农村女性仅仅利用数字金融进行简单的线上支付,数字金融发展的深度与城市和发达地区相比还需要继续加强,因此借助数字赋能提升农村地区数字金融发展深度,让数字金融红利普及农村家庭,且数字金融带来的效用对农村地区更为显著。

假设2:数字赋能助力农村女性发挥数字金融优势缓解家庭金融风险。

金融素养是指主体能够理解与处理金融知识和问题的一种能力。金融素养较低的人群对于金融风险的识别与处理能力也较弱,另外金融素养越低的群体对金融的排斥性就更强。农村女性相较于城市女性来说,金融素养水平较低,利用金融管理家庭财务能力较弱,因此利用数字赋能为农村女性提供了解学习金融素养的机会,同生气金融素养水平,降低其对金融的排斥性,主动去利用金融去预防和应对家庭金融风险。

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更强原因之一就是对于家庭资产管理的能力较弱,未能对家庭可能面对的金融风险未雨绸缪,此外农村家庭收入较城市家庭来说较低,因此承受金融风险的水平不足,一旦遇到重大疾病或风险无法做好应对,给家庭带来巨大打击。通过数字赋能农村女性提升农村女性金融素养,农户就能够针对家庭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理财储蓄产品和服务,能够帮助农村家庭应对家庭金融风险。除此之外农村女性金融素养提升能够更好的调整家庭支出结构,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增加家庭储蓄,为应对突发的金融风险做准备。

家庭收入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应对家庭金融风险,作为农村女性来说,个人收入水平较低,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于单一,家庭收入情况不稳定;通过数字赋能农村女性能够借助数字金融,进行金融投资和理财等等,增加家庭财务收入和风险应对能力,也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创业,提供农村女性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家庭收入,降低金融风险带来的损失。

假设3:数字赋能来提升农村女性金融素养以更好地应对家庭金融风险。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的是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是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抽样调查项目,旨在收集有关家庭金融微观层次的相关信息,主要内容包括:人口特征与就业、资产与负债、收入与消费、社会保障与保险以及主观态度等相关信息,对家庭经济、金融行为进行了全面细致刻画。

本文以2019年的数据为基础,该样本数据共获得34643户家庭数据,进行剔除缺失值和异常值操作后,最终得到26752个有效样本。

3.2. 变量选取

3.2.1. 被解释变量

家庭金融风险,本文按照尹志超等(2014) [12] 对金融风险资产的衡量,将其划分为股票、公司(企业)债券、金融债券、基金、金融衍生品、金融理财产品、黄金、非人民币资产,参考张凌霜等(2023) [13] ,本文分别选取“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总额占家庭总金融资”的比重和家庭是否持有风险金融资产作为衡量家庭金融风险承担水平,以此作为实证模型的被解释变量。

3.2.2. 核心解释变量

数字金融使用情况,本文参考何婧、李庆海的研究 [14] ,通过农村家庭是否使用数字支付、数字理财和数字借贷,作为研究家庭数字金融的使用情况。

金融素养,通过CHFS中的三个问题:“个人对金融经济的关注程度”,若回答为非常关注、很关注以及一般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1年后获得的本金和利息”以及“1年后能买到的东西数量多少”回答正确赋值为1,回答错误赋值0,将综合得分记为金融素养的衡量水平。

3.2.3. 其他变量

通过本文主要研究的三个变量,家庭金融风险、金融素养和数字金融水平。因此本文选取了包括性别、城乡、受教育程度、地区、收入等等。

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

表1展示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家庭金融风险资产平均值为0.1127,金融风险资产比重平均值为0.0295,表明大多数家庭的金融风险资产持有较少,绝大多数家庭对金融风险承担水平较弱。数字金融的平均值为0.3975,表明数字金融在我国的普及程度仍有待提升,其中使用数字金融中使用数字支付的人群要高于数字理财和数字借贷,使用数字理财和数字接待的人群较少。金融素养平均值为0.8065,表明我国居民金融素养水平较低。由于本问卷是家庭成员中选择最了解家里财务状况的人作为受访者,因此关于其他个人变量均为家庭中最了解财务状况的人的相关情况,平均年龄为53.7522,性别上男女差异不大,文化程度平均为3.45。从家庭特征上看,样本家庭总收入为8.81万,家庭总负债为6.88万,家庭总资产为120.96万。

Table 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表1. 描述性统计

金融素养是一种理解和使用金融的能力,根据图1所示,能够直观的展示出金融素养平均得分随着文化水平程度的提升而增加,由此可见金融素养会受到文化程度水平的影响,而根据图2所示城镇人口的文化程度平均高于农村人口,继而能够得出农村地区的金融素养水平平均低于城市地区。

Figure 1. Bar chart of financial literacy and educational attainment

图1. 金融素养和文化程度的柱形图

Figure 2. Educational level and household registration

图2. 文化程度和户口

在城镇中,家庭财务负责人女性所占的比例比男性高,而在乡村,男性在家庭财务负责人中的占比更高,结果如表2所示。这表明在农村地区,由于教育水平、就业机会有限及传统的男尊女卑等原因,使得男性在家庭中仍然承担着更多经济决策权,农村女性的权利仍然受到一系列的限制。

在商业保险购买上绝大多数女性没有购买商业保险,此外在购买商业保险的女性中城市女性购买人数要多于农村女性,由此可见,女性对于利用商业保险应对风险的能力不足,农村女性使用率更低,家庭面对风险与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弱,结果如表3所示。

Table 2. Gender ratio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表2. 城镇农村性别占比

Table 3. Commercial insurance*rural

表3. 商业保险*rural

根据表4能够看到,样本处于城乡女性在数字金融使用上有显著性差异(c2(1) = 516.181a, p < 0.001)。其中城镇女性使用数字金融(46.6%)高于农村女性(26.6%),而且女性中未使用数字金融的比重(60.1%)高于使用数字金融的比重(39.9%),由此可见女性在数字金融的普及程度还有待提升,农村女性在数字金融上的普及度更亟待提升。

根据表5能够看到,样本处于不同金融素养下对家庭金融风险持有情况有显著性差异(c2(3) = 658.889a, p < 0.001)。其中在金融素养水平较高的群体(得分为2和3)城镇女性占比(28.7%)高于农村女性(10.7),整体上看,女性在金融素养水平较低(0和1)占比(77.1%)要高于金融素养水平较高的占比(22.9%)。

Table 4. Cardinality analysis of “digital finance use among urban and rural women”

表4. “城乡女性数字金融使用情况”卡方分析

a. 0个单元格(0.0%)的期望计数小于5。最小期望计数为1720.61。

Table 5. “Financial Literacy of Rural and Urban Women” chi-square analysis

表5. “城乡女性金融素养”卡方分析

a. 0个单元格(0.0%)的期望计数小于5。最小期望计数为287.63。

对于不选择互联网借款的原因,女性的选择主要集中在不会在网上操作和担心有风险等原因,其中“不会在网上操作”的个案百分比为43.6%将近一半,可见女性在数字金融使用上还有待提升。结果如表6所示。

对于未购买互联网产品的原因,女性的选择主要集中在没有相关知识,个案百分比为61.8%,由此可见相关知识成为女性限制未购买互联网产品的最主要原因,结果如表7所示。

对于未购买金融理财产品的原因,女性的选择主要集中在没有相关知识,个案百分比为54.5%,由此可见女性在金融理财上的认识水平还亟待提升,结果如表8所示。

综上,可以看出女性群体无论是在数字金融还是传统的金融的运用上都有所匮乏,难以发挥数字金融的优势去应对家庭金融风险。

Table 6. Reasons for not choosing Internet borrowing

表6. 不选择互联网借款的原因

Table 7. Reasons for not purchasing Internet products

表7. 未购买互联网产品的原因

Table 8. Reasons for not purchasing financial products

表8. 未购买金融理财产品的原因

4.2. 核心变量与核心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

4.2.1. 数字金融能够有效缓解农村女性家庭金融风险

农村女性往往面临更多的金融风险,由于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她们可能缺乏对金融知识和服务的了解和接触,数字金融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解决金融包容性问题的机会。因此,我们首先对数字金融与农村女性家庭金融风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从整体探究两者之间有无关联、有什么样的联系。

表9关于数字金融使用情况与家庭金融风险资产持有情况卡方检验结果可知:是否使用数字金融在是否持有金融风险资产上具有显著差异(c2(1) = 56.061, p = 0.000),并且从表10可看出使用数字金融的家庭持有金融风险资产的比例比未使用数字金融的比例高。

Table 9. A chi-square analysis of digital financial usage and household risk asset holdings

表9. 数字金融使用情况与家庭风险资产资持有情况的卡方分析

a. 0个单元格(0.0%)的期望计数小于5。最小期望计数为20.27。b. 仅针对2 × 2表进行计算。

Table 10. Cross-tabulation of digital finance and household financial risk assets

表10. 数字金融与家庭金融风险资产的交叉表

表11的非参数检验结果可知,农村女性数字金融的使用情况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比例存在显著差异(p = 0.000)。以数字金融的使用情况进行组别拆分,根据表12可知,使用数字金融的家庭金融风险资产平均比重为0.0113,根据表13可知而未使用数字金融的家庭金融风险资产平均比重为0.0019,使用数字金融的家庭明显高于未使用数字金融的家庭,由此可得出在一定条件下,使用数字金融的家庭风险承担能力更高。

Table 11. Non-parametric tests of digital finance and the proportion of risky assets in household finance

表11. 数字金融与家庭金融风险资产比例的非参数检验

a. 分组变量:数字金融。

Table 12. Share of financial risk assets of households not using digital finance

表12. 未使用数字金融的家庭金融风险资产比重情况

a 数字金融 = 未使用。

Table 13. Share of financial risk assets of households using digital finance

表13. 使用数字金融的家庭金融风险资产比重情况

a 数字金融 = 使用。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得出使用数字金融的农村女性家庭更倾向于持有风险金融资产,并且这些资产在其总资产中所占比例较高。从而进一步验证了假设1:数字金融能够有效缓解农村女性家庭金融风险。数字金融为农村女性家庭提供了更多的金融选择和工具,提升了她们的金融管理能力和风险意识,有助于缓解金融风险。

4.2.2. 数字赋能助力农村女性发挥数字金融优势缓解家庭金融风险

我们已知数字金融对缓解农村女性家庭金融风险具有一定的作用,接下来,从数字赋能的角度探讨数字赋能从哪些方面进一步助力农村女性发挥数字金融优势缓解家庭金融风险。

(1) 数字赋能是否有助于提高收入进一步缓解家庭金融风险

分析收入时,为了减少一些极端值对整体分析结果的影响,对其在前后5%分位进行了缩尾处理,使数据更加符合正态分布,从而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与稳定性。表14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是否使用数字金融对农村女性家庭总收入有显著差异(t(1448.24) = −17.041, p < 0.001)。根据表15可知使用数字金融的家庭总收入相较于未使用数字金融的家庭收入更高。

Table 14.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s for digital financial usage and income

表14. 数字金融使用情况与收入的独立样本T检验

Table 15. Digital finance usage and income bracket statistics

表15. 数字金融使用情况与收入组统计

表16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是否持有风险金融风险资产与农村女性家庭总收入有显著差异(t(59.105) = −4.918, p < 0.001)。根据表17具体可以看出持有金融风险资产的家庭总收入相较于未持有金融风险资产的家庭收入更高。

Table 16.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for financial risk assets to income in households

表16. 家庭风险金融资产与收入的独立样本T检验

Table 17.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household risky financial assets and income

表17. 家庭风险金融资产与收入的组统计

由以上分析可知,数字金融与女性家庭总收入有一定关系,且家庭总收入与持有风险金融资产有一定的关系。数字金融为家庭提供了便捷和高效的金融服务,例如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等,这些数字金融工具可以帮助农村女性家庭拓展经济活动和增加收入来源;当家庭总收入增加时,家庭可以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和持有风险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基金等。持有风险金融资产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缓解家庭金融风险,提供长期收益和资产保值增值的可能性。

(2) 数字赋能是否可以通过影响资产与负债进一步缓解家庭金融风险

分析资产与负债时,同样为了减少极端值的影响,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对两个变量进行了前后5%分位的缩尾处理。表18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是否使用数字金融和与农村女性家庭总资产有显著差异(t(1319.642) = −12.705, p < 0.001),同时与农村女性家庭总负债也存在显著差异(t(1301.084) = −5.931, p < 0.001)。根据表19具体可知使用数字金融的家庭总资产与总负债相较于未使用数字金融的家庭均更高。这些关系表明数字金融在家庭财务管理中扮演着复杂角色,既提供了增长财富的潜力,也带来了额外的财务风险。

Table 18.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for digital finance and financial assets & liabilities

表18. 数字金融与金融资产与负债的独立样本T检验

Table 19. Cross-Table of digital finance and financial assets and liabilities

表19. 数字金融与金融资产与负债的交叉表

表20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是否持有金融风险资产与农村女性家庭总资产有显著差异(t(3460) = −6.986, p = 0.000),然而,是否持有风险金融资产与农村女性家庭总负债并不存在显著差异(t(50.038) = −2.363, p = 0.022)。根据表21可知,持有风险金融资产的家庭总资产明显高于未持有风险金融资产的家庭。

Table 20. An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of household risk financial assets and total household assets and total liabilities

表20. 家庭风险金融资产与家庭总资产、总负债的独立样本T检验

Table 21. Statistics on household financial asset holdings and composition of financial assets and liabilities

表21. 家庭金融资产持有情况与金融资产与负债的组统计

由以上分析可知,数字金融的使用与家庭总资产和负债有显著关系,同时家庭总资产与持有风险金融资产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与负债无关。这意味着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家庭提供了增加收入或积累财富的途径,有助于资产的增长;家庭总资产与持有风险金融资产的关联反映了家庭对于风险和收益的偏好,家庭可以根据其总资产水平来决定投资于风险金融资产的比例,这可能是因为资产较多的家庭更能承受潜在的资本损失,或者更有可能寻求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机会。

(3) 数字赋能是否可以促进保险业务的普及进一步减轻家庭金融风险

表22数字金融与商业保险持有情况的卡方检验可知:是否使用数字金融与商业保险的持有情况不存在显著差异,(c2(1) = 0.719, p = 0.397)。这表明数字金融与商业保险之间的关系不紧密,数字金融对是否购买商业保险产品的影响相对较小,这意味着使用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并不直接导致家庭购买商业保险产品的概率显著增加。

Table 22. Chi-square analysis of digital finance adoption and commercial insurance holdings

表22. 数字金融与商业保险持有情况的卡方分析

a. 0个单元格(0.0%)的期望计数小于5。最小期望计数为86.52。b. 仅针对2 × 2表进行计算。

以上结果表明,数字赋能可以通过提高农村女性的收入和资产,增强他们的金融知识和技能,提高金融包容度和应对风险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她们应对家庭金融的能力。进一步验证了假设2:数字赋能助力农村女性发挥金融优势缓解家庭金融风险。

4.2.3. 数字赋能可以提升农村女性金融素养以更好地应对家庭金融风险

金融素养一直是过往研究家庭金融脆弱性的要点,本研究将进一步探究金融素养是否可以作为数字赋能提升农村女性更好的应对家庭金融风险的中介指标。

表23卡方检验结果表明:是否使用数字金融对女性金融素养具有显著差异(c2(3) = 166.386, p < 0.001)。由表24具体可知,使用数字金融的家庭的金融素养普遍比未使用数字金融的家庭更高。这意味着通过使用数字金融,农村女性家庭能够获得更多的金融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金融素养水平。强调了数字金融对农村女性金融素养提升的重要作用。

Table 23. Chi-square analysis of digital finance and financial literacy among rural women

表23. 数字金融与农村女性金融素养的卡方分析

a. 0个单元格(0.0%)的期望计数小于5。最小期望计数为20.78。

Table 24. Cross-table of digital finance and rural women’s financial literacy

表24. 数字金融与农村女性金融素养的交叉表

表25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女性金融素养的程度对其是否持有金融风险资产具有差异(c2(3) = 78.809, p < 0.001)。根据表26可知,金融素养越高的家庭,持有金融风险资产的比例比金融素养低的家庭更高。

Table 25. Chi-square analysis of female financial literacy and Households’ Risky Financial Assets

表25. 女性金融素养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的卡方分析

a 1个单元格(12.5%)的期望计数小于5。最小期望计数为1.45。

Table 26. Cross-tabulation of female financial literacy and Households’ Risky Financial Assets

表26. 女性金融素养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的交叉表

以上结论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为提高女性金融素养提供了新的途径,而金融素养的提升又能够增强女性应对家庭金融风险的能力。这进一步验证了假设三:数字赋能来提升农村女性金融素养更好的应对家庭金融风险。

5. 结论与启示

本文利用CHFS2019年的数据,深入地分析了农村女性当前存在的家庭金融风险,以及数字金融对于提升家庭金融风险承担水平发挥的作用和数字赋能对金融素养所发挥的效应,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数字金融能够有效缓解农村女性家庭金融风险。数字金融的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村女性对家庭金融风险的承担水平。第二,数字金融与女性家庭总收入有一定关系,且家庭总收入与持有风险金融资产有一定的关系,利用数字赋能能够帮助农村女性发挥数字优势增加家庭收入,从而更好地去提升家庭金融风险应对水平。第三,金融素养水平对使用数字金融产生一定影响,利用数字赋能去提升农村女性金融素养,能够让其利用数字金融去增加家庭金融风险资产持有量,提升家庭金融风险的承担水平。

基于本文实证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对数字金融背景下数字赋权怎么提升农村女性应对家庭金融脆弱性有以下三方面建议。

第一,农村女性自身提升应对家庭金融风险能力。

农村女性主动提升自身金融素养。实证研究调查发现,农村女性缺乏一定金融素养是造成家庭脆弱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如今信息化高度集中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女性可以主动通过数字化渠道提升自身的金融素养,从而预防家庭金融脆弱性。

主动适应数字金融背景,积极探索新事物。农村女性作为金融市场的弱势群体,对数字金融普遍存在排斥的心理现象,需要从自身出发,农村地区可以加大宣传,从心理层面消除农村妇女对数字金融的顾虑,从大时代发展趋势看来,数字金融是必然发展趋势,农村妇女可以通过主动的进行数字赋权,提升预防家庭脆弱性的能力。

提升家庭资产管理的地位。随着时代进步,女性的劳动成果被肯定,女性经济独立,家庭地位不断提高,但目前依然存在女性对家庭资产管理的失权。因此女性可以通过提升自身工作技能,以及各方面的努力,从而提升家庭资产管理地位。

第二,社会层面下数字金融助力农村女性提升应对金融风险能力。

解决以数字金融为载体的金融机构在农村分布单一的现状。城乡数字鸿沟严峻,城市数字金融机构分布广泛,反观农村地区却分布单一,因此金融机构可以主动进入农村地区,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加丰富的数字金融服务,拓宽农村妇女使用数字金融的途径,为更多的人提供服务,使金融更加普惠,将便利带到家家户户。

金融机构摈弃传统思想观念,减少农村居民借贷行为的约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乡村振兴等战略,大大提升了农村地区的收入,因此金融机构需要摒弃陈旧的思想观念,扩大利民便民服务,对农村居民加大帮助,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学校教育引导作用。需要对各方面发挥教育引导作用,使得先进的思想传播到个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

第三,国家利用数字金融防范家庭金融风险。

通过宏观政策指导数字普惠金融提升农村居民的金融可得性。国家发挥宏观政策的作用,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的支持,使得更多的社会资源涌入农村,加强农村居民,金融机构的信心。提升农村妇女通过数字赋权来应对家庭金融风险的可实现性。

国家借助数字赋能降低家庭金融风险。国家对社会各方进行支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提升农村妇女的数字使用能力,更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迎合时代发展,从而提升农村妇女应对家庭金融风险的能力,降低家庭脆弱性。

参考文献

[1] 郭峰, 王靖一, 王芳, 等. 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J]. 经济学(季刊), 2020, 19(4): 1401-1418.
https://doi.org/10.13821/j.cnki.ceq.2020.03.12
[2] 张勋, 杨桐, 汪晨, 等. 数字金融发展与居民消费增长: 理论与中国实践[J]. 管理世界, 2020, 36(11): 48-63.
https://doi.org/10.19744/j.cnki.11-1235/f.2020.0168
[3] 何宗樾, 宋旭光. 数字金融发展如何影响居民消费[J]. 财贸经济, 2020, 41(8): 65-79.
https://doi.org/10.19795/j.cnki.cn11-1166/f.2020.08.005
[4] 宋晓玲. 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检验[J]. 财经科学, 2017(6): 14-25.
[5] 李波, 朱太辉. 债务杠杆、金融素养与家庭金融脆弱性——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4的实证分析[J]. 国际金融研究, 2020(7): 25-34.
https://doi.org/10.16475/j.cnki.1006-1029.2020.07.003
[6] 孟德锋, 严伟祥, 刘志友. 金融素养与家庭金融脆弱性[J]. 上海金融, 2019(8): 1-13.
https://doi.org/10.13910/j.cnki.shjr.2019.08.001
[7] 刘波, 王修华, 胡宗义. 金融素养是否降低了家庭金融脆弱性? [J]. 南方经济, 2020(10): 76-91.
https://doi.org/10.19592/j.cnki.scje.380081
[8] 李楠, 何雄. 数字普惠金融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基于子女不同受教育阶段的讨论[J]. 财经论丛, 2023(9): 59-68.
https://doi.org/10.13762/j.cnki.cjlc.2023.09.001
[9] 李建奇. 数字化发展对女性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偏向型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 2023.
https://doi.org/10.27006/d.cnki.gdbcu.2022.001269
[10] 彭丽莹. 数字普惠金融对女性就业的影响[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大学, 2022.
https://doi.org/10.27272/d.cnki.gshdu.2021.001357
[11] 陈池波, 龚政. 数字普惠金融能缓解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吗? [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21(4): 132-143.
https://doi.org/10.19639/j.cnki.issn1003-5230.2021.0048
[12] 尹志超, 宋全云, 吴雨. 金融知识、投资经验与家庭资产选择[J]. 经济研究, 2014, 49(4): 62-75.
[13] 张凌霜, 易行健, 杨碧云. 商业保险、数字经济参与和家庭金融风险承担——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J]. 世界经济文汇, 2023(3): 58-77.
[14] 何婧, 李庆海. 数字金融使用与农户创业行为[J]. 中国农村经济, 2019(1): 11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