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研究综述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Social and Emotional Competence
摘要: 社会情感能力往往指个体在成长与发展历程中,习得自我调节和适应的能力,包括识别和管理情绪、建立并实现积极目标、发展支持性关系,以及对自我决策负责任的能力。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对个人福祉、生活满意度、就业前景、社会关系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社会情感学习项目致力于学生进行自我和他人的情绪感知和情绪管理,因此获得广泛关注。各国纷纷开始将社会情感学习纳入学校教育课程体系。基于此,本文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对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介绍,并以CASEL组织和OCED组织牵头开展的社会情感学习项目为线索,介绍在全球范围内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相关研究,分析其与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为了深化该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未来的研究可以尝试:1) 采用追踪调查或干预研究的方式,探索社会情感能力的动态发展变化。2) 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拓展社会情感能力的实践应用,综合考虑家庭、学校、社区的社会情感学习项目,构建全面、系统的社会情感能力教育体系。3) 积极开展跨文化的社会情感能力研究,加强国际沟通合作。
Abstract: Social and emotional competence (SEC) often refers to an individual’s ability to learn self-regulation and adaptation, including the ability to recognize and manage emotions, establish, and achieve positive goals, develop supportive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self-determi- nation. SEC plays a vital role in individual well-being, life satisfaction, employment prospects and social relations. In recent years,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SEL) helps children to feel and manage their own and others’ emotions. Therefore, many countries have begun to incorporate SEL into school curriculum.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levant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ocial affective ability, and introduces the related research on SEC of students in the world, and analyzes its relationship with family, school, and social factors. To deepen th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future research can be tried: 1) To explore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of SEC by tracking or intervention study. 2) Expan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SEC,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 the SEL of families, schools, and communities, and build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SEC system. 3) Actively carry out the study of cross-cultural SEL and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文章引用:刘丹 (2024). 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研究综述. 心理学进展, 14(5), 749-757. https://doi.org/10.12677/ap.2024.145371

1. 引言

社会情感能力,是在社会智力、多元智力和情绪智力的概念基础上提出的,指儿童和成人在成长和发展的复杂情境中掌握并应用的一系列的与个体适应及社会性发展有关的核心能力(Osher et al., 2016)。随着20世纪90年代的现代化高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校园和社会危机事件频发。有关青少年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研究及其教育项目应运而生。美国学术、社交和情感学习联合组织(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以下简称CASEL)指出,这一能力能够协助人们解决学习、人际关系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其中,社会情感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是否能够合理认知、自我反省、理解包容、与他人和谐相处和做出负责任的决定,能否有效处理在学校、社会、家庭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和冲突。社会情感能力是影响个体成长和人生成就的重要因素。

在CASEL组织发起之后,世界各国相继启动了社会情感学习(SEL)计划。美国、新加坡、日本、韩国、英国、澳大利亚等上万所中小学将社会情感学习纳入课程设计中来,以提高学生社交、情感能力,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社会情感学习课程得以推广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二十多年的研究表明,重视社会情感学习的成效体现在多个领域,包括学业成就、心理健康、课堂管理等,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青少年问题行为。

社会情感学习课程实施效果及相关研究显示,随着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提升,改善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升生活幸福感,改善人际关系(Jones et al., 2019a),同时还对青少年的学习成就(OECD, 2015a)、师生关系、课堂氛围等因素有显著影响(Maria, 2018; Collie et al., 2016)。社会情感学习是学生个人成长和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培养路径(Maureen et al., 2019)。近期相关研究表明,社会情感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准备、学业成就以及心理健康具有显著预测作用(Campbell et al., 2016; Gridley et al., 2019; Jones et al., 2015)。相比之下,社会情感能力低的儿童更大程度经历学业失败,产生问题行为、物质滥用(Halle & Darling-Churchill, 2016)。

在我国,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个体全面发展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主题。社会情感能力是促进教育现代化、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国内教育普遍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相对于西方,我国对社会情感能力的研究起步较晚,探索不多。本文通过对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内涵框架、测量评估、培养路径等进行梳理,为推动我国青年学生的良性、健康发展,推动新时期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现实意义。

2. 社会情感能力的概念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动下,社会情感能力已被确定为21世纪重要的核心能力之一。社会情感能力的概念由社会智力、情绪智力、亲社会能力等发展而来,情绪智力理论关注个体的非认知能力,为社会情感能力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而对社会情感能力的内涵,学术界尚无明确统一的概念,虽然学者从各个角度出发给出定义,但都强调了自我情感的认知和管理以及社会交往和融入的重要性(全晓洁,蔡其勇,2021)。

美国CASEL组织提出,社会情感能力是通过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并使其得到合理运用以此来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决策时做出有效判断的能力,与他人良好沟通的能力,在复杂多变的情境下妥善解决问题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综合能力(杨传利,林丽珍,2017)。同时,进一步指出,社会情感学习包括五个核心能力:自我觉察、自我管理、社会意识、人际关系和负责任的决策(CASEL, 2020),并在青少年和儿童健康发展的长期实践中建构了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框架,也称“车轮框架”(CASEL Wheel Framework),并在各国的教育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见图1)。

Figure 1. CASEL wheel framework

图1. 车轮框架

琼斯(Jones)在多年来对社会情感能力的研究基础上,构建了“认知调节、情绪调节、人际交往与社会能力”的三维模型(Jones et al., 2019b)。在此基础上,她就学校、教师和社区三个层次提出相应的建议,并提出了一系列旨在使社会情感学习更好地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原则(见图2)。

Figure 2. Three-dimensional framework

图2. 三维框架

综上所述,现有的研究将社会情感能力界定为对自身情绪的认知、管理能力,对他人、集体的认知及社交能力。其中,CASEL对社会情感能力的定义关注复杂社会环境中,对自身、他人和集体的情绪认知和管理能力,并得到广泛认可。

3. 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联合国推出“2030年可持续发展教育”框架,学习者有机会获得促进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在教育过程中体验可持续发展,提升能力以实现未来可持续。在这一理念引导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以下简称OECD)将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社会情感能力调查的主要内容,考察不同性别、年龄和家庭背景的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的差异,从而实现均衡、可持续发展。

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复杂且持续的过程,具有鲜明阶段性、螺旋式上升和个体差异性等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于事态情境变化的敏感度增强,习得人际交往技能,逐渐认识到自我与他人、社会的紧密联系,认知能力不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面对种种矛盾,他们逐渐获得了妥善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陈斌斌等,2016)。因此,随着年龄增长,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然而,在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表现出不同的特点。OECD的首个国际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调查结果(Survey on 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以下简称SSES)显示,社会情感能力从小学到初中出现下沉式发展,尽责性、宜人性和开放性随学生从童年晚期到青少年时开始下降(徐瑾劼,杨雨欣,2021)。

研究者对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研究进行梳理发现,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等因素不同,其社会情感能力发展速度和水平也会存在差异。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的社会生态模型提出了五个系统影响儿童的发展状况,包括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宏系统和时间系统。这五个系统相互关联,共同影响着孩子的发展(Bronfenbrenner, 1974)。微系统包括家庭、学校、同伴、邻里、医疗服务和宗教实体等直接影响儿童发展的影响。在这个系统中,孩子与他们的环境有着双向的关系。儿童的直接环境可以影响儿童如何学习,反应和行为对环境和人(Ranson & Urichuk, 2008)。基于这一模型,研究者提出社会情感能力受儿童早期学习与生活环境的影响。在儿童时期,主要活动和交往场所是学校和家庭,而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教师和父母对儿童的社会情绪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因素作为社会生态的微系统之一,直接影响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产生发展。在家庭系统中,儿童与家庭环境密不可分,积极或消极的家庭环境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社会情感发展。OECD的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徐瑾劼,杨雨欣,2021)。此外,一项长期追踪研究发现,和谐的家庭氛围对早期青少年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OECD, 2015b)。梳理社会情感能力的相关研究发现,东亚地区的家庭结构、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儿童的社会情感能力水平(Yong et al., 2023)。马来西亚的一项研究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在影响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Mohamed et al., 2020)。李明蔚(2017)深入研究了家庭各种因素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社会情绪情感状况的影响。其研究结果表明,父母知识学历水平较高、问题解决能力强的家庭中,孩子的社会情感能力培养受到更多的重视。

学校因素是学生学校层面可能会影响其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因素。Jones和Bouffard认为,在学生的社会情感发展过程中,学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Jones & Bouffard, 2012)。研究显示,学校归属感、合作学习氛围与大多数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相关(袁振国等,2021)。学校管理、校长领导、教师教学、家庭环境等方面影响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水平(杨传利,2017)。CASEL组织强调班级内的课程教学、支持性学校氛围以及校内外伙伴关系三个方面对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Durlak et al., 2015)。国内学者对中国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发现,寄宿制对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Wang et al., 2017)。

同时,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家庭与学校是两大重要的生存环境,密切的家校协作关系也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学校与家庭相互协助,培育支持关系、同目标意识和协同意识,切实落实学校和家庭的相互配合,建立健全的家校关系,共同促进青少年成长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

4. 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评估

4.1. 测量工具

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评估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首先,通过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行为表现,获取直观、真实的信息,深入了解学生的情感认知和社交行为。其次,采用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了解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感状态。此外,借助问卷调查、量表测量等方式收集学生的自我报告数据,了解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其中,学生自评问卷为常用测评方式。

研究者对青少年社会情感能力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后发现,当前有关青少年社会情感能力的测量工具多为早期情绪智力、亲社会能力的相关量表。近年来,社会情感能力研究和社会情感学习课程逐渐发展成为教育学的研究热点,许多国家将儿童社会情感学习列为国民教育内容,各团队开始致力于开发本土化的评估工具,以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实际需求。其中,CASEL组织和OECD组织所编制的测量工具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

CASEL组织基于框架理论,开发了系统完善的理论框架和测量工具(The CASEL model with Yoder’s 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 Questionnaire),针对成人、青少年和儿童,包括自我认知、自我管理、社会认知、人际交往技能和负责任地决策五个维度,在美国进行了推广和施测。OECD组织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社会情感能力研究,项目组采用“大五人格模型”,根据任务表现(认真性)、情绪调节(神经质)、交往能力(外倾性)、协作(宜人性)和开放能力(经验开放性)等反映人格的五个维度,对学生社会情感能力进行评估,发起SSES调查,收集全球范围内学生的自评SEC数据,以及家长、教师和校长的相关背景信息(郭忠辉等,2021)。在此基础上,各个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葡萄牙、中国等)开发了一系列本土化的学生、家长和教师测量工具,并进行广泛调查、应用。

目前,我国对社会情感能力的大型调查研究,多在国际组织的推动下开展。2021年,OECD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在苏州市151所中小学中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情感能力素质测评。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特定的文化价值观与教育背景,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理论架构。在此调研基础上,该项目组联合编制“学生社会情感能力量表(自评)”,包括自我认知、自我管理、他人认知、他人管理、集体认知和集体管理六个维度,并在西部多个省市进行了大规模测量。本项目的“中国化”探索,将为国内社会情绪能力的实证研究和教育实践提供更多的借鉴。

4.2. 测量对象

目前研究显示,社会情感能力在青少年时期的发展尤为重要,且对个体的学业成就和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学生自陈式报告的形式往往出现测量数据的偏差。如今,成熟的测量体系通常采用多视角评定方法。以OECD的SSES调查为例,测评对象包括学生、家长、教师和校长,通过学生自评量表、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间接评估量表收集数据,分析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水平(袁振国等,2021)。这一“三角互证”模式得到广泛认可。同时,部分研究者依托本土化的测量工具,追踪青少年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轨迹,实现对青少年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长期预测、评估。

5. 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教育实践

社会情感能力的重要性在教育领域已经得到广泛认可。OECD的“社会进步技能”会议中指出,具备均衡的认知、社会和情感技能对于应对21世纪的挑战至关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更是将社会情感学习纳入全球教育政策议程,强调学生应当掌握识别和管理情绪、与他人相处、表现出同理心、做出正确决定、以及设定、实现目标等社会情感能力。因此,许多国家将儿童社会情感学习列为国民教育内容,并将其融入学校和课堂之中,以确保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5.1. 国外教育实践

部分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对青少年的情绪发展,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提高青少年情绪调节、情绪管理能力,如美国政府颁布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英国政府发布《每个儿童都重要》(Every Child Matters)等。

随着对社会情感能力的深入研究,联合国组织和经合组织对社会情感能力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国教育部门日益认识到社会情感学习的重要性。英国教育部将SEL定义为“社会情感学习(Social and Emotional Aspects of Learning,简称SEAL)”,其目的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身动机、同理心和社交能力,使其能够灵活应对自身学习和生活所需具备的情绪调节和情绪管理能力(Lendrum et al., 2012)。澳大利亚将SEL定义为“社会与情感健康(Social and Emotional Well-Being,简称SEWB)”,其目的是让学生自觉感知、保持正向情绪与行为,并对自身负面情绪与行为进行自我觉知和调节管理(Barblett & Maloney, 2010)。

美国结合认知行为和情感教育技术,开发出一系列儿童社会情感学习课程,如佩里学前课程(Perry Preschool Program)、强健幼儿(The Strength Children Lesson)、第二步(Second Step)系列课程等。课程效果显示,其改善了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和社交能力,也例证了社会情感学习的重要性(Merrell et al., 2008)新加坡将美国的社会情感学习作为学校项目引进,与公民教育、价值教育联系在一起,将社会情感学习纳入品格与公民教育课程体系。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教育实践起步较早,且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

5.2. 国内教育实践

相比之下,我国社会情感学习课程研究起步较晚,探索不多。第一阶段以社会情感学习项目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为主。早在2002年,一批心理学和教育学学者积极引进了国际社会情感学习计划,推广了PATHS、第二步等项目;同时,许多培训机构,如龅牙兔儿童情商乐园和慧根情智教育等,也开始将SEL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纳入其教学体系。然而,这一阶段仍处于对社会情感学习的非正式探索阶段,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全面实践。

第二阶段在政府的支持下,侧重于学校层面的SEL项目综合教育改革。2011年,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贵州、云南、重庆、广西、新疆等西部五省的520所学校开展了为期五年的“社会情感学习与学校管理改进项目”,并逐步推广到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11个省份。项目基于儿童全面发展的需要,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结果显示取得了较为良好的社会情感能力改善效果。项目学校积极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路径,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情感能力框架结构(毛亚庆等,2018)。

综上而言,国内外关于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教育实践呈现出多样化、全面化的趋势,注重将社会情感能力培养融入到日常教学中,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和实践来提升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同时,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的合作也成为培养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重要途径。

6. 研究总结与展望

21世纪,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社交能力、情感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是决定其是否能够在工作中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在这一背景下,须将对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提高到与认知技能同等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迅猛进步与教育理念的持续革新,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研究日益成为教育领域内的焦点议题。

本研究梳理了社会情感能力的概念,学龄阶段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发展评估和教育实践,并进一步对比了国内外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相关研究的差异。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在社会情感能力方面的系列研究及教育实践尚显滞后,因此,我们需积极借鉴先进的社会情感学习项目,发掘多样的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培养路径。社会情感能力是衡量个人发展和精神健康的重要指标。因此,对这一领域,我们应保持高度关注,并在以下方面深入推进。

第一,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社会情感能力的动态发展变化。通过调查研究,探讨不同年龄、性别、家庭背景的学生在社会情感能力方面的差异,建立高效准确的反馈评估体系,使学生、家长和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策略。在此基础上,开展追踪研究,把握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的动态变化,为教育干预提供更为精准的依据。

第二,拓展实践应用。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社会情感能力的实践应用将更加丰富和多样。重视家庭的作用,向父母介绍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相关内容;学校积极探索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多种培养路径,将社会情感能力培养融入学校日常教学中;积极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同时,注重家校社合作,如邀请家长参与到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来,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积极开展跨文化的社会情感能力研究,并加强国际沟通合作。在全球范围内,有关社会情绪能力的研究方兴未艾,OECD牵头推进的SSES调查,收集了10个城市的学生社会情感能力数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英国和中国等地开展了一些国际性的社会情感能力训练课程。而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文化背景因素,社会情感学习的呈现方式与效果存在显示差异。已有研究显示,语境文化水平影响社会情感学习效果,社会情感学习在高语境文化地区的效果显著(Chen & Yu, 2022)。因此,有必要进行社会情感能力的跨文化研究,探究文化对儿童社会情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斌斌, 王燕, 梁霁, 童连(2016). 二胎进行时: 头胎儿童在向同胞关系过渡时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理科学进展, 24(6), 863-873.
[2] 郭忠辉, 王佳, 刘淑杰(2021). 经合组织社会情感能力测评框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教育测量与评价, (2), 21-26, 35.
[3] 李明蔚(2017). 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教育导刊, (2), 34-38.
[4] 毛亚庆, 杜媛, 易坤权, 闻待(2018). 基于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的学校改进-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社会情感学习”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中小学管理, (11), 31-33.
[5] 全晓洁, 蔡其勇(2021). 从“我”到“我们”: 社会情感学习的逻辑向度与实践进路. 教育学刊, 42(2), 12-17.
[6] 徐瑾劼, 杨雨欣(2021). 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国际比较: 现状、影响及培养路径——基于OECD的调查. 开放教育研究, (5), 44-52 120.
[7] 杨传利(2017). 西部农村小学班级社会网络与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关系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
[8] 杨传利, 林丽珍(2017). 家庭教养方式与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关系——基于社会情感学习(SEL)背景下的实证研究.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8(3), 136-143.
[9] 袁振国, 黄忠敬, 李婧娟, 张静(2021). 中国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水平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39(9), 1-32.
[10] Barblett, L., & Maloney, C. (2010). Complexities of Assessing Social and Emotional Competence and Wellbeing in Young Children.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 35, 13-18.
https://doi.org/10.1177/183693911003500203
[11] Bronfenbrenner, U. (1974). Developmental Research, Public Policy, and the Ecology of Childhood. Child Development, 45, 1-5.
https://doi.org/10.2307/1127743
[12] Campbell, S. B., Denham, S. A., Howarth, G. Z., Jones, S. M., Whittaker, J. V., Williford, A. P., & Darling-Churchill, K. (2016). Commentary on the Review of Measures of Early Childhood 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 Conceptualization, Critique, and Recommendations. 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45, 19-41.
https://doi.org/10.1016/j.appdev.2016.01.008
[13] Chen, H., & Yu, Y. N. (2022). The Impact of Social-Emotional Learning: A Meta-Analysis in China.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3, Article ID: 1040522.
https://doi.org/10.3389/fpsyg.2022.1040522
[14] 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CASEL) (2020). CASEL’s SEL Framework: What Are the Core Competence Areas and Where Are They Promoted.
[15] Collie, R. J., Shapka, J. D., Perry, N. E., & Martin, A. J. (2016). Teachers’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in the Workplace: Exploring the Roles of Contextual Beliefs, Need Satisfaction, and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08, 788-799.
https://doi.org/10.1037/edu0000088
[16] Durlak, J. A., Domitrovich, C. E., Weissberg, R. P., & Gullotta T. P. (2015). Handbook of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pp. 120-132.). The Guilford Press.
[17] Gridley, N., Blower, S., Dunn, A., Bywater, T., & Bryant, M. (2019).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Child (0-5 Years) Outcome Measures as Used i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f Parent Programs: A Systematic Review. Clinical Child and Family Psychology Review, 22, 388-405.
https://doi.org/10.1007/s10567-019-00277-1
[18] Halle, T. G., & Darling-Churchill, K. E. (2016). Review of Measures of 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45, 8-18.
https://doi.org/10.1016/j.appdev.2016.02.003
[19] Jones, D. E., Greenberg, M., & Crowley, M. (2015). Early Social-Emotional Functioning and Public Heal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indergarten Social Competence and Future Wellness.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105, 2283-2290.
https://doi.org/10.2105/AJPH.2015.302630
[20] Jones, S. M., & Bouffard, S. M. (2012).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in Schools: From Programs to Strategies and Commentaries. Social Policy Report, 26, 1-33.
https://doi.org/10.1002/j.2379-3988.2012.tb00073.x
[21] Jones, S. M., McGarrah, M. W., & Kahn, J. (2019a).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A Principled Science of Human Development in Context.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54, 129-143.
https://doi.org/10.1080/00461520.2019.1625776
[22] Jones, S., Bailey, R., & Brush, K. (2019b). Introduction to the Taxonomy Project: Tools for Selecting and Aligning SEL Frameworks. Establishing Practical Social-Emotional Competence Assessments Work Group: 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3, 1-13.
[23] Lendrum, A., Humphrey, N., & Wigelsworth, M. (2012). Social and Emotional Aspects of Learning (SEAL) for Secondary Schools: Implementation Difficulti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School-Based Mental Health Promotion. Child and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18, 158-164.
https://doi.org/10.1111/camh.12006
[24] Maria, S. P. (2018). Students’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Difficulties: The Role of Teachers’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an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otional Education, No. 2, 146-153.
[25] Maureen, A. C., Sutherland, K. S., Algina, J, Ladwig, C., Brittany, W., Martinez, J., Gabriel, J., Maria G., & Curby, T. (2019). Outcomes of the Best-in-Class Intervention on Teachers’ Use of Effective Practices, Self-Efficacy, and Classroom Quality. School Psychology Review, 48, 31-45.
https://doi.org/10.17105/SPR-2018-0003.V48-1
[26] Merrell, K. W., Juskelism, M. P., Tran, O. K., & Buchanan, R. (2008).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 Evaluation of Strong Kids and Strong Teens on Students’ Social-Emotional Knowledge and Symptoms. Journal of Applied School Psychology, 24, 209-224.
https://doi.org/10.1080/15377900802089981
[27] Mohamed, S., Satari, N., Mohd Yasin, M. H., & Toran, H. (2020). Malaysian Early Childhood Educators’ Perceptions Regarding Children’s Social-Emotional Development. In 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arning Innovation and Quality Education (ICLIQE 2019) (pp. 106-113). Atlantis Press.
https://doi.org/10.2991/assehr.k.200129.014
[28] OECD (2015a). OECD Skills Outlook 2015: Youth, Skills and Employ Ability (pp. 21-22).
[29] OECD (2015b). Skills for Social Progress: The Power of 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
[30] Osher, D., Kidron, Y., Brackett, M., Dymnicki, A., Jones, S., & Weissberg, R. P. (2016). Advancing 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Review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 40, 644-681.
https://doi.org/10.3102/0091732X16673595
[31] Ranson, K. E., & Urichuk, L. J. (2008). The Effect of Parent-Child Attachment Relationships on Child Biopsychosocial Outcomes: A Review.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178, 129-152.
https://doi.org/10.1080/03004430600685282
[32] Wang, S. T., Dong, X., & Mao, Y. Q. (2017). The Impact of Boarding on Campus on the Social-Emotional Competence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Western China. Asia Pacific Education Review, 18, 413-423.
https://doi.org/10.1007/s12564-017-9476-7
[33] Yong, G. H., Lin, M. H., Toh, T. H., & Marsh, N. V. (2023). Social-Emo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in Asia: A Systematic Review. Behavior Science, 13, Article No. 123.
https://doi.org/10.3390/bs130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