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龄期儿童发起指令的多种语言结构的相关研究
A Study on the Multilingual Structure of Instruction Initiation in School-Age Children
DOI: 10.12677/ml.2024.125417, PDF, HTML, XML, 下载: 52  浏览: 103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刘佳栋, 吕伟佳: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青岛
关键词: 会话分析指令语言结构儿童语言交际社会秩序社会技巧Conversational Analysis Instruction Language Structure Children’s Language Communication Social Order Social Skill
摘要: 本研究采用会话分析方法,对学龄期前后的儿童语言交际进行深层次探究,旨在探索儿童社会中的社会秩序。研究发现,此阶段的儿童在语言交际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一方面,儿童的语言能力逐渐增强,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另一方面,儿童的语言交际受社会环境和互动伙伴的影响。通过观察儿童真实的语言交流情境,以深入了解亲子间的互动模式。本研究特别关注儿童发起指令的语言结构。以此切入,揭示儿童在语言交际中表达需求的方式,并且了解他们如何与他人协商、合作和解决问题。通过分析儿童发起指令的语言结构,探究儿童在交际过程中的语言能力和社会技巧。此外,研究还重点关注儿童语言交际中的社会秩序。通过观察和分析亲子间的互动情境,了解儿童在语言交际中如何遵守社会规范,并且探索他们对社会角色的认知。综上,此研究旨在揭示儿童社会中的语言现象和社会秩序,了解儿童在交际中的表达能力和社会技巧,以及儿童在社会互动中对社会规范的遵守。
Abstract: This study uses the method of conversation analysis to deeply explore the language communication of children before and after school age, aiming at exploring the social order in children’s society. It is found that children at this stage show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On the one hand, children gradually improve their language ability and can express their meaning more accurately. On the other hand, children’s verbal communication is influenced by their social environment and interacting partners. Through observing the real language communication situation of children, we can deeply understand the interaction mode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This study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language structure of child-initiated commands. In this way, it reveals how children express their needs in verbal communication, and how they negotiate, cooperate and solve problems with others. By analyzing the language structure of children’s initiated instruc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children’s language ability and social skills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In addition, the research also focuses on the social order in children’s language communication.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parent-child interaction, we can understand how children abide by social norms i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nd explore their cognition of social roles. To sum up, this study aims to reveal the linguistic phenomena and social order in children’s society, understand children’s expressive ability and social skills in communication, and understand children’s compliance with social norms in social interaction.
文章引用:刘佳栋, 吕伟佳. 对学龄期儿童发起指令的多种语言结构的相关研究[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5): 704-715.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5417

1. 引言

儿童语言发展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因为语言交际在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采用会话分析方法,对学龄期前后的儿童语言交际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儿童社会中的语言现象和社会秩序。

会话分析作为一种定性研究方法,能够深入剖析儿童语言交际的细微特点。通过观察和记录儿童在日常生活情境中的语言交流,我们可以了解他们如何与同伴互动、协商和解决问题。本研究特别关注儿童发起指令的语言结构,因为这不仅是儿童表达需求的重要方式,也体现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和社会技巧。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深入分析儿童发起指令的语言结构,探究他们在交际过程中如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图,以及如何与他人建立和维护关系。此外,我们还将关注儿童语言交际中的社会秩序,探究他们在互动中如何遵守社会规范、认知权利、地位和角色。

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理论上,它能够深化我们对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解,揭示儿童社会互动中的行为模式和社会规范的遵守。在实践上,研究结果可以为儿童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帮助我们更好地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和社交技能的提升。通过深入剖析儿童语言交际的特点和社会秩序,我们有望为儿童的教育和成长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启示。

2. 文献综述

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表达方式,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当前学界对人类语言的研究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从研究对象到研究方法,再到研究意义,最终目的都是通过复杂多样的言语现象揭示言语交际的奥秘,不断完善该领域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在这其中,由于在语料收集和建设语料库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学界对儿童语言的研究尚有不足之处,尤其是汉语学龄前儿童语用发展,其背后的言语行为规律还有待进一步深究。再者,相比西方早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涉足此领域,我国对学龄前儿童的发展语用学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因此需要广泛吸纳国内外研究理论成果,深度解释儿童语言背后的社会化现象,提高儿童早期教育的有效性,并推动我国儿童语言语料库建设。

发展语用学主要围绕儿童语用发展能力以及儿童母语语用习得过程开展研究。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来看,儿童语用发展阶段是取效行为阶段,即儿童话语意义的建构是基于说话人和受话人的言语互动 [1] 。在取效行为之下,国内研究者连毅卿 [2] 探讨了其不确定性和补救措施,认为在不同的语境中,儿童可以用恰当的话语来实现它,取效行为的实施直接影响了交际的成败。从言语行动角度来看,学龄前儿童与成人会话发起中,常用陈述、指令、宣告、询问等言语行动类型。学者杨金焕 [3] 的研究成果显示,4~5岁儿童与成人会话维持中,陈述和回答、指令和回答这两类言语行动类型的使用率分别为30.52%、6.64%,尽管儿童的指令发起使用率不高,但在维持会话中仍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内对汉语学龄前儿童的语言研究侧重于语言模式和行为,因此本研究收集学龄期前后的儿童语料,从儿童发起会话的指令方入手,探究儿童发起指令时所使用的语言结构的特点、规律和实际效果。在刘钦宇、吴亚欣 [4] 的研究中提到,“无论是以何种方式,只要一个人的话语能够‘让某人去做某事’便都是指令。指令性行为可视作是一种包含请求、提问、通知等多种行为方式在内的行为类属”。

本文将从儿童发起指令的三种语言结构入手,包括祈使句、一般疑问句和附加疑问句,探索“儿童社会”下的社会秩序。希望本研究能丰富儿童语用发展研究内容,以及为正常儿童教育教学和发展障碍儿童的交流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框架。

根据儿童发起指令的言语位置,分为始发位置和回应位置,也就是儿童直接发起指令和在他人干预下的回应指令,在儿童与成人会话中前者出现的频率较高。在此引入会话分析中的序列组织(sequence organization)这一概念,或者说是狭义的序列组织,关注的是交际者执行行为过程中在言语交际层面展现出来的一般性模式和规律(general patterns) [5] 。序列组织拥有独特的组织结构,由相邻对构成,前讲话人结束相邻对前件时,停止讲话,后讲话人做出回答,也就是相邻对后件。由于儿童在发起指令时多为始发位置,本文将从儿童发起指令时的言语、语气及动作入手,探究“儿童世界”的言语行为对儿童交际和成长的作用,为儿童语用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3. 研究方法

会话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 CA)是20世纪60年代由Harvey Sacks、Emanuel Schegloff和David Sudnow等人提出的一种新的社会学研究方法 [6] ,该方法广泛吸收语用学、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等社会科学领域知识,通过大量真实自然的语料,从人类的言语交际出发,探究言语背后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总结归纳人类交际的言语规律 [7] 。

会话分析是“一种以社会交际为研究对象的、定性的、经验性的、归纳式的研究方法。会话分析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识别、描写、解释交际者用来完成社会行为的、有序且重复出现的方式方法或会话常规”。

会话分析研究在本质上属于定性研究,通常需要收集大量真实的交际案例,包括言语和非言语类型。本研究使用会话分析方法对真实情境下的儿童间、儿童与成人间的对话进行细致观察分析。语料来自两个家庭的日常生活录像,包括游戏、劳动、学习、吃饭等多个不同场景。其中,K2和K3两位儿童是龙

凤胎,三位儿童的年龄目前集中分布在六周岁到七周岁,语料收集的年龄分布在四岁到六岁半,K1目前处于一年级的上学阶段,K2和K3两位儿童是学龄前儿童。三位儿童虽然在使用语言方面存在差异,但智力都处于正常水平,身体发育健全,无言语障碍和听觉障碍,均有表达自己意愿和想法的能力。语料收集经儿童家长同意。两个家庭均为多孩家庭。语料共计时长约6.5小时,均严格按照国际儿童语言研究数据交换系统(CHILDES)中规定的儿童语言转录分析编码(CHAT)格式进行文字转写,将言语和非言语以文字和符号的形式记录下来。为保护语料提供者的隐私,转写中可能暴露个人隐私的信息均被隐去替换成相关代词。

4. 语料介绍

Parent-child interactive corpus information

亲子互动语料信息

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儿童发起指令时的言语、语气及动作的观察;儿童与成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儿童表达意愿和想法的能力,本研究将运用会话分析方法,探究儿童发起指令时的言语、语气及动作,以期揭示“儿童世界”的言语行为对儿童成长的作用。选择从这些方面入手的原因是,这些因素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对儿童的语言发展、社交技能、情感表达等方面有重要影响。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细致观察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儿童的世界,探究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

语言结构的好处在于,它能够提供丰富的语料,帮助研究者更全面地了解儿童的言语行为和社交互动,从而更准确地揭示“儿童世界”的言语行为对儿童成长的作用。此外,语言结构还可以提供对儿童表达意愿和想法的能力的深入了解,这对于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5. 语料分析

语料分析从三位儿童(K1东东、K2美美、K3明明)发起指令的句子类型切入。

祈使句:用于表达命令、请求、劝告、警告、禁止等的句子叫作祈使句,祈使句最常用于表达命令,因此也常称为命令句,表达说话人对对方的叮嘱、劝告、希望、禁止、请求或命令等。一般疑问句是疑问句的一种。它是一般只用是或否来回答的句子。朗读一般疑问句时用升调,而一般疑问句的简略答语则用降调。附加疑问句由陈述句加简短附加问句构成,用以要求对方证实所述之事。

5.1. 祈使句

例1 [QAUC-KAIC-2023DC-LJD-拼玩具-03:01~03:03]

01 明明:你帮我把这个拆了(手中玩具)

02 明明:你看我拼完了快

Put together the toy

拼玩具

例2 [QAUC-KAIC-2023DC-LJD-拼百变布鲁克-01:24~01:26]

01 明明:你别动我(推开妈妈手)

02 妈妈:往这边点

Put together the toy (versatile Brooke)

拼百变布鲁克

例3 [QAUC-KAIC-2023DC-LJD-过年包饺子-01:52~02:03]

01 美美:给我这么多。(用手捏了一下面团以示多少)

02 妈,给我这么多,到这就可以了(用手比量),不能超过这条虚线

03 妈妈:为什么

04 美美:因为我要用它

Make dumplings for Chinese New Year 1

过年包饺子1

Make dumplings for Chinese New Year 2

过年包饺子2

例4 [QAUC-KAIC-2023DC-LWJ-摆瓶子-0:00~0:05]

Set out the bottle 1

摆瓶子1

Set out the bottle 2

摆瓶子2

01 东东:这回看看用:用圈圈比比自己的伤害(武力值)有多高。

02 姐姐:怎么玩?=

03 东东:=[呃::是摆瓶子看看自己的伤害(武力值)

04 ((摆瓶子))

05 ((看一眼姐姐))

06 姐姐:((摆瓶子))

07 [谁摆的高。

08 东东:呃::摆的高的就–就是伤害(武力值)最高的。

例5 [QAUC-KAIC-2023DC-LWJ-玩牌-0:00~0:05]

Play cards

玩牌

01 东东:谁赢了这个–高斯奥特曼SSR就给谁。

02 [剪刀石头::布。

5.2. 一般疑问句

例6 [QAUC-KAIC-2023DC-LJD-学汉字-03:14~03:16]

01 明明:但是能不能明天再玩?

02 妈妈:明天再玩识字?

03 明明:行

Learn Chinese characters

学汉字

例7 [QAUC-KAIC-2023DC-LJD-和姐姐玩羊了个羊-01:28~01:34]

01 明明:你能不能玩头发的那个(头发弯曲动作)

02 淼淼:好(用遥控器找台中)

03 明明:(身体后倾)

Play video games with his sister (yang le ge yang)

和姐姐玩羊了个羊

例8 [QAUC-KAIC-2023DC-LWJ-扔小猴子-2:57~3:00]

Throw little monkey dolls

扔小猴子玩偶

01 东东:一会儿去买几个卡包?=

02 爸爸:=下着雪去买什么卡包,

03 ((用玩具砸东东))

04过两天再买也。一天也只能拆一个,行不?=

05 东东:=行,

06 ((从地上爬起来))

5.3. 附加句

例9 [QAUC-KAIC-2023DC-LJD-包饺子-01:37~01:41]

01 明明:妈妈,我想要一块圆的可不可以

02 大姐:在这,在这,这不是在这

Make dumplings

包饺子

例10 [QAUC-KAIC-2023DC-LWJ-从前有座山-3:30~3:34]

Talk to his sister

和姐姐交流

01 姐姐:你回头进里面泡泡澡昂:就.好吗?我邀请你过来玩。

02 ((把浴缸放在桌子靠近东东的一边))

03 ((又拿回来))

04 东东:你:邀请我的好朋友,

05 姐姐:你的好朋友是谁呀?

06 东东:我:也:不知卡,(道)

例11 [QAUC-KAIC-2023DC-LWJ-和爸爸套圈2-0:05~0:11]

Play games with Dad (tao quan) 1

和爸爸套圈1

01 爸爸:再套一次昂:收工了昂:呼呼。

02 东东:全部都上,

03 爸爸:啊,一个。

04 ((扔进一个圈))

05 东东:>我说全部都上,<

06 ((把圈拿给爸爸))

07 爸爸:啊。三个圈啊。好吧。

08 东东:三个圈全部都上。

例12 [QAUC-KAIC-2023DC-LWJ-和爸爸套圈2-0:48~0:55]

Play games with Dad (tao quan) 2

和爸爸套圈2

01 爸爸:喔,又中了,

02 ((投中))

03 诶:老板:套了一个小娃娃。

04 ((指东东))

05 东东:你只能摧毁我:不能套我。

06 ((挥舞))

07 爸爸:啊。摧毁你。好吧。我要摧毁:

08 ((套中))

09 Hehehe。

儿童在发起指令时通常会使用不同的语言结构来执行指令行为,例如祈使句、一般疑问句和附加疑问句等。下面以具体情况为例分析这三类语言结构。

第一类是祈使句。儿童在使用祈使句发起指令时带有强制性和命令性,要求对方服从,且态度严肃,如例1中,儿童K3言辞肯定,要求姐姐帮助他拆掉玩具,明确让姐姐按照儿童自己的意愿执行指令;如例2中,儿童K3在使用言语发起指令的同时还借助动作,“你别动我”顺势推开母亲准备施加帮助的手,“你”、“别”二字尤其蕴含命令他人做某事的语气;再如例3中,儿童K2两次发起相同指令“给我这么多”,并配合手部动作,暗示儿童希望母亲按照要求来执行指令,手部动作让指令下达得更为直接具体,以免母亲产生误解。如例4中的对话是关于玩摆瓶子游戏的。儿童K1使用祈使句向姐姐发出指令:“这回看看用圈圈比比自己的伤害有多高”。他希望姐姐按照他的要求来进行游戏。如例5中的对话是关于玩剪刀石头布游戏的。儿童K1再次使用祈使句发起指令:“谁赢了这个,高斯奥特曼SSR就给谁”。他希望对方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游戏,并根据游戏结果来决定奖励。

从以上五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儿童在使用祈使句发起指令时语气强烈,态度强硬,通常没有回旋的余地 [8] ,迫切希望受动者立刻按照指令完成任务。

第二类是一般疑问句。与祈使句相比,儿童在使用一般疑问句发起指令时语气略有缓和,多数使用商量的语气,但还是希望得到受动者的肯定回答,如例6中,儿童K3不想再继续玩识字游戏,于是向母亲询问“能不能明天再玩”,“能不能”实际是以商量的口吻来发起指令,内心希望母亲同意自己的要求;再如例7中,儿童K3使用“你能不能”的语言结构发起指令,同样也配合手部动作,力求让受动者准确无误地执行指令。如例8中的对话是关于购买卡包的讨论。儿童K1问父亲是否可以买几个卡包,使用一般疑问句发起指令,但父亲希望儿童K1能理解天气的影响,并接受他的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儿童使用一般疑问句的语言结构,通过提出问题询问情况,来达到发起指令的目的。

第三类是附加疑问句。附加疑问句相比前两种语言结构更为复杂,儿童在使用附加疑问句发起指令时,通常会带有“可不可以”、“好吗”等小句,如例9中,儿童K2在询问母亲自己能否拿一块圆面团时使用了“可不可以”的句型结构,语气更加委婉缓和,先表明自己的需求,然后征求意见,同样也希望受动者允许此指令的进行。如例10中的对话是关于进浴缸泡澡的邀请。儿童K6回应姐姐要求时使用了附加句:“你邀请我的好朋友”。他希望能够按照他的意愿来参与泡澡的活动。如例11中的对话是关于套圈游戏的。儿童K1在玩游戏时使用了附加句:“再套一次”,并预期父亲按照他的要求规则来进行游戏。如例12中的对话也是关于套圈游戏的。儿童K1使用了附加句,希望父亲按照游戏规则进行,并最终得到了满足。

总之,儿童发起指令使用的语言结构不同,语气不同,情感态度也随之发生变化,在不同的句型结构的作用下,儿童都希望对方可以按照要求准确无误地执行指令,从而实现儿童与成人交际的过程,使话轮进一步发展下去。

6. 讨论

目前国内针对亲子家庭中儿童发起指令的研究尚为有限,我们团队观察了三位学龄期前后的儿童(两男童一女童),将自然录像按儿童语言转录分析编码(CHAT)格式进行文字转写,分析发起指令时所使用的语言结构,旨在丰富前人亲子研究的数据和理论,弥补关于亲子家庭中儿童与父母、长辈对话分析研究的不足,通过定性研究阐释亲子相处的社会化规律,为培养儿童正确的交际观念和良好的家庭氛围提供理论支撑。当然,我们团队的研究仍有不足之处,例如儿童使用附加疑问句发起指令的例子有限;多数为儿童与父母间的对话,没有儿童与其他长辈的对话(爷爷、奶奶等)。

致谢

本论文的完成离不开多方的共同努力。

首先,衷心感谢尊敬的导师董博宇老师在我和另一作者的论文撰写中给予的悉心指导和鼓励,正是她悉心的指导、严谨的治学风格和孜孜不倦的教诲,给了我们无穷的启发和指引。董博宇老师在论文写作流程和写作方法方面对我的教导让我受益匪浅,从而顺利完成本次论文的撰写。

其次,感谢我的合作者在撰写论文方面的付出和努力,从商讨语料搜集到写作细节,我们保持联系,有争议的地方及时沟通,最终成功完成此论文。

最后,特别感谢青岛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资金与资料等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3年青岛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儿童指令能力发展的多模式会话分析”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程璐璐, 高阳, 刘艳芹. 发展语用学视域下学龄前儿童叙事能力发展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3, 31(3): 53-58.
https://doi.org/10.16362/j.cnki.cn61-1457/h.2023.03.009
[2] 连毅卿. 语用学视角下的取效行为[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8(S1): 94-95.
[3] 杨金焕. 4~5岁儿童会话能力研究——基于“儿童-成人”与“儿童-同伴”比较视角[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2016.
[4] 刘钦宇, 吴亚欣. 多模态会话分析视角下儿童发起的亲子间指令性互动[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39(3): 289-298.
[5] 于国栋. 什么是会话分析[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22.
[6] 于国栋. 提问对回答的话题约束——抗击新冠肺炎与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的会话分析[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0, 27(2): 100-113 160-161.
[7] 郭晓晨, 张严秋. 会话分析视角下联络口译教学研究初探[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36(4): 96-101.
https://doi.org/10.16433/j.cnki.cn41-1379.2020.04.014
[8] 陈娟. 英语拒绝方式研究[J]. 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2(2):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