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性程度评价义构式“别太X”的探究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Meaning of “Bietai X” Construction for Polarity Degree Evaluation
DOI: 10.12677/ml.2024.125413, PDF, HTML, XML, 下载: 28  浏览: 89 
作者: 陈 滢: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
关键词: “别太X”构式超预期否定形式语用“Bietai X” Construction Exceeding Expectations Negative Form Pragmatics
摘要: 现代汉语中有否定形式“别太X”,原本“别太X1”表示禁止、劝诫之意,与结构表面之意相符。随着汉语的广泛使用和发展,延伸出了一种新的构式“别太X2”,构式内部结构与元形式一致,但语义完全相反,表示极性程度的评价慨叹。在句法特征上,该构式可以作补语、谓语、定语和状语等。在语义特征上,该构式可以表示超预期的夸张评价,也可以暗示事件的已然性。在语用特征上,该构式有突出焦点和依赖语境的特点。
Abstract: In modern Chinese, there is a negative form of “Bietai X”, the original “Bietai X1” indicates the meaning of prohibition and exhortation,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meaning of the structure surface. With the extensive us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 new construction “Bietai X2” has been extended,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construc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meta-form, but the semantics are completely opposite, indicating the evaluation of the degree of polarity. In terms of syntactic features, the construction can be used as complement, predicate, attribute and adverbial. In terms of semantic features, the construction can indicate the overestimation of the expected exaggerated evaluation, but also can imply the event already. In terms of pragmatic features, the construc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cusing and context-dependent.
文章引用:陈滢. 极性程度评价义构式“别太X”的探究[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5): 669-675.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5413

1. 引言

口语中,我们经常使用“别太X”形式来对他人进行规劝和阻止,形成了较为固定的使用形式。而近些年,随着汉语的广泛使用和发展,“别太X”也逐渐演变出了新的用法。众所周知,最初的“别太X”用于表示禁止、劝诫之意 [1] ,例如:

(1) 做人要虚心,别太骄傲了。1

(2) 考试时要仔细审题,别太粗心了。

此时的“别太X”所表示的含义是各部分构件意义的相加,否定副词“别”、程度副词“太”和临时词“X”,其中“别”是对后面“太X”的否定。我们将这类“别太X”叫为“别太X1”,“别太X1”一般出现在祈使句中。

新兴构式“别太X”所表达的含义与元结构所表达的构定义完全不同,该构式所表示的是极性程度的评价 [2] ,例如:

(3) 我下午去看了贺岁档电影《流浪地球2》,里面的特效做得别太震撼了!

(4) 他真的五音不全,唱歌简直别太难听!

例(3)中的“别太震撼”表示的是《流浪地球2》中的特效做得非常逼真、震撼人心。例(4)中的“别太难听”表示的是“他”唱歌非常难听。我们将这类“别太X”叫为“别太X2”。

过去的研究中,主要是对于构式“不要太X”及其延伸形式的分析。吴文婷、刘雪芹(2009)认为,这种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义的现象为“冗余否定”格式 [3] ,“别太X2”一般出现在感叹句中;代宗艳(2020)指出,同类构式“不要太XP”程度义的产生是构式由语法范畴走向修辞范畴的过程,构式具有一定情感表达功能与评价性的标记语功能 [2] ;卫凯丽、周萍(2019)认为,“简直不要太X”是对X的双重否定表肯定,程度深于“太X” [4] 。

“别”由“不要”合音演变而成,由此可见“别太X”也可以看作为“不要太X”的简化,本文主要从构式解析、句法特征、语义特征和语用特征几个方面探究“别太X”的特点。如下文没有特别说明,“别太X”都是指“别太X2”。

2. “别太X”的构式解析

2.1. “别太X”的构式鉴定

Goldberg (1995)提出,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Fi)和意义(Si)的结合体,且形式或意义的某些方面不能从构成成分或其他已有构式中得到完全预测时,C是一个构式 [5] 。从形式看,“别太X”的构成成分可以分成三部分:否定副词“别”、程度副词“太”和变化词“X”,前面两个部分是固定成分,X是可变成分。从意义看,“别太X2”表示“非常X”、“X到了极点”,与“别”的否定义相反,即无法预测,所以形成了新兴构式“别太X2”。

2.2. “别太X”的构式义

“别太X”是由“不要太X”演变、简化而来,意义基本相同,都是表示主体对客体的判断评价或慨叹,如“别(不要)太美了”、“你别(不要)太聪明了”等。该构式带有极性程度义和主观评价义。

2.2.1. “别太X”的主观评价义

对构式进行拆分,可以发现该构式的主观评价义只能来自于“X”。吕叔湘(1999)认为,元结构中的“别”表示的是劝阻义或禁止义的,通常可以置于动词、形容词及作谓语的小句之前 [6] 。在新兴构式“别太X”中,“别”表示的是肯定、加强义,不表示具体的评价义。例如“别太美了”中的主观评价义来自“美”,“别太聪明了”中的主观评价义来自“聪明”。

2.2.2. “别太X”的极性程度义

构式中对主观评价的极性程度由“别太”产生。“太”本来就有程度过头和程度高两种意义。表示程度过头时,常用于表示不如意的情况;表示程度高时,常用于表示赞扬。总之,“太”是一个具有主观性的程度副词,程度接近极值,并且其中包含了对客体期望的预设。另外,“别”字表示“不需要/没有必要”,如“你别太美了”的言外之意是“不需要这么美,你却这么美”、“没必要这么美,你却美得这么超过”。由此也可以看出说话者对于客体的“X”是有预设的,并且事实超预期。

3. “别太X”的句法特征

通过对搜集的语料的分析和归纳,发现可以进入“别太X1”和“别太X2”的X并不完全一致,由于语法结构的不同,分别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下面将对“别太X1”和“别太X2”中的X进行论述,探究其不同之处。

3.1. “别太X”中的“X”

3.1.1. “X”为形容词性质

邵敬敏、罗晓英(2004)指出,当“别”后面是形容词时,表示提醒或劝阻对方不要显示出某种状态或属性,表示一种“否定性意愿” [7] 。由于是通过提醒和劝阻,使得对方可以不做出某种行为或显示出某种状态,说明此时的“X1”是具有[+可控]的特点。另外,也可以发现,可以进入“别”字句的“X1”都与人的属性有密切关系,即[+人类]的特点。因此,具有[+人类]、[+可控]特点的形容词都可以进入“别太X1”结构中。同样地,具有这些特点的形容词也可以进入新兴构式“别太X2”中,例如:

(5) 刚给你打电话没几分钟你就到了,你别太着急了!

(6) 你可别太拘谨了!你都紧张的额头冒汗了。

(7) 他哭了一整晚,真的别太伤心了。

(8) 这次期末考的数学别太简单了,我不到一小时就做完了!

不同的是,当X不具有可控制或人类属性时,也可以进入“别太X2”,例如:

(9) 长沙的臭豆腐真的别太臭了!

(10) 哈尔滨的冬天别太冷了!

对比分析发现“别太X1”中的祈使性远大于“别太X2”,注重劝诫和阻止的行为活动。“别太X2”的描述性更强,在构式“别太X2”中,更多的是强调描述已然态度的程度之深,原本形式中“别”字带有的劝阻和阻止义大大削弱,甚至消失。

不论X的褒贬义如何,在构式“别太X2”中其程度都被提升到了接近极值,我们将其按照情感色彩进行分类,如表1所示。

Table 1. Emotional colors of “Bietai X”

表1. “别太X”的情感色彩

3.1.2. “X”为动词性质

邵敬敏、罗晓英(2004)认为,不是所有动词都可以受“别”的否定,单个动词进入“别”字句是受到条件限制的。首先,前面提到“别太X1”中X1为形容词时,表示的是“劝阻、提醒对方不做出某种行为或显示出某种态度”,当X1为动词时,即为“劝阻和提醒对方不要做某事”,所以动词X1也需要具有[+可控]的特点。其次,由于受到程度副词“太”的限制,能够进入“别太X1”结构的“X1”还具有[+心理]的语义特征,主要表现为心理动词、能愿动词、判断动词及其短语等。由此可见,可以进入新兴构式“别太X2”的动词也就主要包括心理动词、能愿动词、判断动词及其短语等。有时也可以几个动词并列使用,这时连用的几个动词常为较固定的组合。例如:

(11) 我马上要就放假了,你可别太羡慕我哦!

(12) 他已经两年没回来了,我真的别太想他了!

(13) 听说这次活动可以近距离接触到很多明星,别太羡慕嫉妒恨了!

上述例句中的“别太”分别用来说明“羡慕”、“想”和“羡慕嫉妒恨”的程度之深。这些表达同样具有主观性,是说话人认为的听话人的行为。与“别太X1”不同的是,“别太X2”表达的一般是不论对方有没有动,都不进行劝阻和警告、劝诫,即在“别太X2”中,“别”的阻止义完全消失,祈使性被描述性取代。

3.1.3. “X”为副词性质

可以进入该构式的副词并不多,如果X为副词,并且是构式“别太X2”的情况下,一般说明说话人描述的事情已经成为现实,例如:

(14) 他做的事情别太过分了哦。

这里的“别太”是用来说明“他”所做过的事情非常过分,已经超出了原有的预期。在表述中也可以看出事件的完成态,即该构式后常会跟“了”,说明事件已经完成。

3.1.4. “X”为名词性质

因为有程度副词“太”的存在,可以出现在“别太X”中的名词非常有限。赵丹(2012)认为,“名词是由一个个不同的义素构成的一个有层次性的复杂语义系统,同时又以这些义素为区别特征与其他的名词区别开来,而当某些被赋予了人们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之类的一般属性(包括一定的样子、个性、形状、颜色、声音、气味等)之后,名词就有了将其一般属性凸显出来进行动态描述的可能性” [8] 。此时的名词中的某个属性被激发凸显出来,具有程度的量度差,可以受到程度副词“太”的程度修饰。例如:

(15) 你听听,这首歌的风格别太中国了。

(16) 他昨天的行为真的别太绅士了!

如果说“别太X1”是劝阻他人不要出现“X1”所凸显的属性,那么“别太X2”是在突出“X2”所具有的特点,强调其评价性。如“这首歌的风格别太中国了”并不是劝阻歌曲的制作中国化,而是强调评价这首歌曲极具中国风特色。

4. “别太X”的语义特征

4.1. 超预期的夸张极性表述

“别太X”包含着一种超出预期程度的夸张义。当我们使用“别太X”时,其实心中对其有一个程度的预设,也就是客体“太X”,但当事件已经发生、完成以后,主体对其的主观体验超出了自己的预期,就会用一种夸张的表达方式来表明自己的感受。例如:

(17) 大理的景色真的别太美了!

说话人对大理的美景一定有一个预期值,也就是说他本来就觉得大理的风景美,但直到亲眼看到大理的风景,亲身体验过以后发现这里的景色超出了自己的预期,才会用“别太美”来表明这里的景色美到了极点,不能更美了。但是说话人还会看到更多美景,世界上也有很多景色比大理更美,所以说话人这里是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表现这种超预期的语义。

构式“别太X”在语义上与“太X”、“非常X”类似,但在程度上明显高于“太X”、“非常X”。首先表现在语境吸收上,“别太X”是一种正话反说的方式,在情感上具有强调的作用。“别太X”从元语表达的消极否定义逐渐变成非消极的肯定义,其演变形成一个连续统:【别 + 太X】-[元语否定义、表劝诫]——【别太 + X】-[极性程度义、表评价]。

4.2. 已然的事件前提

上文提到构式“别太X”后常会跟一个“了”字,说明了所描述的事件是已经完成的状态 [9] ,也就说明事件的已然性和确定性。因为假设构式中所表述的事件是未然的,那么句子会出现问题,例如:

(18) 这家的咖啡做得真的别太难喝。

如果事件还未完成,即咖啡还没有做,那么说话人说这句话是劝阻听话人咖啡不要做得太难喝,在逻辑上不通顺,那么就不是我们所探究的“别太X2”所表示的意义。只有当事件已经发生以后,咖啡做好了,品尝到了味道以后才能够有超出预期的慨叹,上文所说的超预期的表述也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4.3. “别太X”劝阻义或评价义的判断标准

由于“别太X1”和“别太X2”在形式上相同,在辨析时存在一定困难。要判断“别太X”在实际使用中表示的是劝阻义还是极性评价义,首先,要结合语境来判断,结合上下文或前后话论,来判断此时的语言态度是积极肯定的还是消极否定的。其次,可以从“别太”是否可以省略入手,对构式“别太X2”进行辨析,如表2所示。

4.3.1. “别”字的省略

(19) 都大老爷们儿,说话就别太磨磨唧唧了,还是直截了当好。

(20) 这个卡通人物真的别太可爱了!心都被萌化了!

(19)句中的“别太磨磨唧唧”表示的劝阻义,句子的言外之意是“都是大男人了,说话应当直接明了,不要磨磨唧唧的”。(20)句中的“别太可爱”表示的是极性评价义,句子的言外之意是“这个卡通人物真

Table 2. Omitted cases of “Bie” and “Tai”

表2. “别”和“太”的省略情况

是太可爱了”。在上面两个句子中,结构的形式都是“别太可爱”,但是(19)中的“别”不能省略,若省略“别”字,句子变成“*都大老爷们儿,说话就太磨磨唧唧了”,句意不通,也不符合逻辑。而(20)中的“别”字省略,句子变成“这个卡通人物真的太可爱了”,句意通顺,且符合逻辑,只是程度降低了一些。

由此可见,当表示劝阻义“别太X1”时,“别”省去会改变句意或使得句子的内在逻辑不成立,因此“别”不能省去。当表示极性评价义“别太X2”时,“别”省去会降低评价的程度,但句子的大意不会改变,在语义上看“别”可以省去并不影响句意。

(在语法和语用上“别”字并不冗余,极性程度义的极性尤其体现,所以从语法和语用角度看“别”字不能省去。这里只是从语义角度进行辨析。)

4.3.2. “太”字的省略

(21) 都大老爷们儿,说话就别太磨磨唧唧了,还是直截了当好。

(22) 这个卡通人物真的别太可爱了!心都被萌化了!

(21)中的“太”可以省略,若省略“太”字,句子变成“都大老爷们儿,说话就别磨磨唧唧了,还是直截了当好”,句意通顺,且符合逻辑。而(22)句中的“太”字不能省略,若省略“太”字,句子变成“*这个卡通人物真的别可爱了!心都被萌化了!”,句意不通呢,也不符合逻辑。

由此可见,当表示劝阻义“别太X1”时,“太”省去不会改变句子的大意和逻辑。当表示极性评价义“别太X2”时,“太”省去会改变句意或使得句子的内在逻辑不成立。

5. “别太X”的语用特征

5.1. 表达焦点转移

焦点是指未知信息中着重说明的部分或者已知信息中说话人有意识强调的部分,属于语用的部分。两种“别太X”所强调的焦点不同。

别太X1 → 别 + 太X1

别太X2 → 别太 + X2

“别太X1”表达的焦点在“别”,其中的“别”具有很强的否定、劝阻义,在语义上有决定性作用,是对后面【太X1】的否定。

“别太X2”表达的焦点在“太X”,其中的“别”只是起到修辞的作用,是语用方面强调的效果,有时有正话反说、阴阳怪气的效果。所以才会出现上文提到的“别太X1”中的“别”无法删去,删去将改变整个语义,而“别太X2”中的“别”可以删去,不改变整体语义方向,只是程度被削弱,例如:

(23) 马上就要高考了,你别太焦虑,放轻松。

(24) 他又出去旅游了,别太潇洒啦!

(23)是一个祈使句,“别太焦虑”是说话人劝听话人不要太有压力,面对即将来临的高考,不要有太紧张的情绪,强调“不要/别”,且如果“别”删去,失去劝阻义,句子意义不同。(24)是一个感叹句,说话人感叹“他”又出去旅游,日子过得非常潇洒,强调“太潇洒”,即使“别”删去,也不影响句子的表述。

5.2. 高度依赖语境

“别太X”通常是用在口语交际中,主观性非常强,在书面体中很少出现。由于“别太X”是一个新兴构式,其含义不是所有成分的简单相加,所以要结合语境来考察其含义。当X是褒义词时,句子为正面评价,如“你今天的穿搭别太时尚哦!”;当X是贬义词时,句子为负面评价,如“他的行为别太恶劣了!”;当X是中性词时,句子可能表达的是主观态度,但是要依靠具体的语境来判断,如“他今天的行为别太规矩了”,也有可能表达的是客观性稍强一些的描述,如“今天外面的天气别太好哦”。

同时,“别太X”更多出现于网络语体中,因为这种构式与常规表达相比更加俏皮、轻松,在表示贬义的时候,阴阳怪气的意味也更重,即该构式具有更强烈的主观色彩,更适合于非正式的、轻松的语言环境。

6. 结语

新兴构式“别太X”受到构式压制和传统修辞的影响,用否定形式来表达肯定的内容。能够进入构式的X有动词、形容词、名词和副词几类,所表示的含义都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并且根据情感色彩的变化形成期待值的递进。该构式中元结构所带有的行为祈使性被削弱,对程度的评价描述义加强。构式“别太X”在语义上包含了对事件已然性、确定性的暗示,这种已然性在构式使用时附加的时态中也得以体现。“别太X”表达了事件带来的超预期的评价。另外,根据“别”字和“太”字的省略情况可以对“别太X”的两种表达进行辨析。在语用层面,“别太X2”的使用依赖语境的塑造,表达的评价要依靠上下文去判断。同时,“别太X1”和“别太X2”也表现出不同的焦点和强调的对象,“别太X2”的焦点和强调对象是“太X2”。“别太X”是由“不要太X”演变而来,两者用法和搭配的异同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NOTES

1本文研究的构式多使用于网络,所有语料均来源于社交网络,包括微博、微信朋友圈、短视频APP等。

参考文献

[1] 王燕子. “简直不要太X”构式的三维探析[J]. 今古文创, 2021(20): 114-115.
[2] 代宗艳. 极性程度义“不要太XP”的构式化与话语功能——兼及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的路径构拟[J].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0, 40(1): 47-54.
[3] 吴文婷, 刘雪芹. 冗余否定格式“不要太A”试析[J]. 文教资料, 2009(20): 41-43.
[4] 卫凯丽, 周萍. “简直不要太X”构式语法分析[J]. 汉字文化, 2019(24): 18-19.
[5] Goldberg, A.E. (1995) Constructions: 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6] 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版)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9.
[7] 邵敬敏, 罗晓英. “别”字句语法意义及其对否定项的选择[J]. 世界汉语教学, 2004(4): 18-26 2.
[8] 赵丹. “副 名”中名词形化的可能性及其转换条件[J]. 群文天地, 2012(2): 66.
[9] 李曦朦. “不要太Xp”构式研究[J]. 文教资料, 2019(16): 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