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演讲中隐喻手势研究
Research on Metaphorical Gestures in TED Talks
DOI: 10.12677/ml.2024.125406, PDF, HTML, XML, 下载: 40  浏览: 81 
作者: 柏梅清: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关键词: TED演讲隐喻手势多模态隐喻TED Talks Metaphorical Gestures Multimodal Metaphors
摘要: 手势是演讲中除了言语模态之外的重要模态形式,对隐喻的动态建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20个TED演讲视频中的手势为语料,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和探讨了TED演讲视频中隐喻手势的特点、类型以及功能。结果显示,隐喻手势存在不同类型的隐喻;隐喻手势既可和隐喻性言语相伴使用,也可单独使用;隐喻手势在演讲中对演讲者和受众都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对英语学习者在交际、演讲、辩论中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Abstract: Gesture is an important modal form other than verbal modal in speech,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ynamic construction of metaphors. Taking gestures in 120 TED talk videos as data, this thesis analyzes and explores the features, types, and functions of metaphorical gestures in TED talk videos through qualitative analysis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metaphorical gestures have different types of metaphors; metaphorical gestures can be used with or without metaphorical utterances; metaphorical gestur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peech for both the speaker and the audience. This stud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English learners’ language ability in communication, speech and debate.
文章引用:柏梅清. TED演讲中隐喻手势研究[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5): 621-629.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5406

1. 引言

自《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出版以来,概念隐喻的概念应运而生。Lakoff和Johnson指出,隐喻不是一种修辞手段,而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不仅仅是修饰语言的工具,更是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是人们概念化世界和自身活动的基本认知方式 [1] 。

Forceville提出,如果概念隐喻理论是正确的,那么隐喻不仅可以通过语言来表达,还可以通过其他交流方式来表达,如图片、音乐、声音和手势 [2] 。在语言符号系统中,除了声音语言和书面语言之外,还有其他非语言符号系统,如图像、手势等。这些非语言符号系统也可以用来构建和表达思想,因此它们也具有隐喻性。因此,多模态隐喻的研究应运而生。许多研究者已经超越了语言层面,尝试使用非语言证据,如图片、音乐和手势,从多模态的角度来证明概念隐喻理论的科学性。其中,对同语手势的研究最为引人注目。语伴手势(co-speech gesture)是言语的例证,是话语本身的一部分 [3] [4] ,以及进入说话者思维过程的窗口 [5] [6] 。

手势是除话语模态外的一种重要模态形式。McNeill将手势的研究纳入认知范畴,手势逐渐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4] 。Cienki和Müller认为,手势揭示了隐喻的本质,隐喻性言语和隐喻性手势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6] 。隐喻手势可以帮助演讲者在演讲中表达抽象概念,实现演讲的说服功能,并与听众形成共情。有少数学者对英语演讲中的多模态隐喻手势进行了研究,但他们只分析了隐喻手势在英语演讲中的出现频率 [7] ,并没有分析隐喻手势的类型和功能。

演讲是一种公共场合的交际活动,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手势为辅助手段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澄清事实、表达情感,而掌握隐喻是演讲者在演讲中与听众成功交流的必备工具之一,因此演讲者在表达观点时需要使用隐喻手势。然而,许多中国英语学习者在理解和产生目的语隐喻方面仍然存在问题,难以恰当地使用隐喻 [8] 。因此,本文旨在分析演讲者在TED演讲中使用的隐喻手势,揭示隐喻手势的特征、类型和功能,并探讨隐喻手势如何帮助演讲取得成功。

2. TED演讲中隐喻手势的类型

2.1. 隐喻手势伴随隐喻话语

根据这些伴随隐喻话语的隐喻手势的特点,本研究将其进一步分为本体隐喻和方位隐喻。

2.1.1. 本体隐喻

本体隐喻是指将抽象语义域所代表的概念表达理解为实体语义域的实际对象 [1] 。Lakoff和Johnson提出,人们习惯于用更熟悉的具体实体来谈论不熟悉的抽象事物 [1] 。

图1,女演讲者在她的演讲中说:“A closed network of writers naturally limits the boundaries of plots.”从话语角度看,这句话属于本体隐喻。“Boundary”是指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边界。“Plot”是指事物如何变化和发展。情节没有边界,所以为了表达情节边界的抽象概念,说话者加入隐喻的手势来帮

Figure 1. Ontological metaphor 1

图1. 本体隐喻1

助观众理解。从手势隐喻的角度来看,当作者提到“边界”这个词时,她的双手微微抬起,微微向中间移动,然后向两边分开,最后向下,这是一种手势隐喻。讲话者用手势动态地显示边界,用具象的内容来表达抽象的思想,所以这是一种隐喻的手势。演讲者试图通过描绘一个半矩形来描述“情节边界”的抽象概念。“边界”用来描述抽象名词“情节”,这里的“情节”是作为对象,可以用“边界”来描述,通过说话人的手势可以清楚地看到,隐喻手势与隐喻话语同步,生动直接地表达说话人的观点,隐喻手势强化了隐喻话语。

Figure 2. Ontological metaphor 2

图2. 本体隐喻2

图2,男演讲者的话题是关于国家的软实力。这位选手说:“So, soft power is something that really emerges partly because of governments, but partly despite governments.”从话语角度看,这句话是一个本体隐喻。“Power”定义是“以特定方式做事或行动的能力,尤指作为一种能力或品质”。权力是抽象的,不可描述的。“Soft”被定义为“易于成型、切割、压缩或折叠;摸起来不硬或不结实”,通常用来描述一个实体。而这里用“软”来形容“力”,使抽象的“力”成为软硬强度变化的对象。从隐喻手势的角度来看,当作者提到“软实力”时,他的右手微微抬起,手指展开并微微握紧,手势看起来像一个柔软的物体。手势和隐喻在形状上的相似性构成了隐喻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用手势的打开程度来表示物体的大小,所以说话者用手势来隐喻“软实力” [9] 。将微微握紧的拳头比作“软实力”,将抽象的“实力”生动地变成软硬强度变化的实物。该手势是伴随话语的本体隐喻手势。

以上两个例子表明,本体隐喻不仅存在于话语中,也存在于言语–手势同步中,这体现在跨领域映射上。在TED演讲中,演讲者倾向于用熟悉的具体实体来谈论不熟悉的抽象事物。讲话者运用本体隐喻手势配合隐喻话语,让听众更深入地理解本体隐喻,增加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1.2. 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主要是利用“in-out、on-off、front-back、up-down、deep-shallow、central-peripheral”等空间概念来理解抽象概念 [1] 。方位隐喻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有基础的。随着人们将这些不同领域的相似性联系起来,并不断积累和加强物理经验,空间取向与心理经验之间逐渐形成映射,人们开始使用空间词来表达抽象概念的隐喻。

Figure 3. Orientational metaphors

图3. 方位隐喻

图3,这是一个隐喻的手势伴随着隐喻的话语,说话者的论点是每个人都不应该把时间花在表现上,而应该更多地去探索。伟大的希腊律师德摩斯梯尼的例子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这一点。德摩斯梯尼在海边练习说话和做事,以说服法庭上的人。演讲者说:“He also practiced by the ocean, projecting his voice above the roar of the waves.”从话语角度看,这句话属于方位隐喻。“above”的基本定义是“在更高的层次或层次上”,意思是在物理空间之上。这里的“above”是指人声高于海浪的吼声,表示为“Up is Loud”,通过源域的特定方位(up)映射到目标域的声音(high)。从隐喻手势的角度来看,当说话人说“above”时,左手略高于肩膀,拇指与其他四个手指分开,手掌面向中心。说话人用手势动态地表达声音的高度,用形象的内容来表达抽象的观点,是一种有方向性的隐喻手势。这里隐喻手势的源域是空间取向“上”,目标域是声音“高”,声音“高”是通过空间取向“上”直接映射的。这里的隐喻手势与隐喻话语是同步的,生动直观地表现了说话人的意图。具有相同语义功能的隐喻手势支撑着隐喻话语,劝诫观众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准备学习的过程上,而不是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表现结果。

上述例子表明,方位隐喻在语音–手势同步中也存在,方位隐喻的源域和目的域以两种不同的形态体现。在TED演讲中,演讲者使用方位隐喻结合隐喻话语,用空间概念表达抽象概念,使听众更深入地理解他们的论点,使他们的论点更有说服力。

2.2. 隐喻手势伴随非隐喻话语

在这一部分中,本文将这些带有非隐喻话语的隐喻手势分为时间隐喻和权衡隐喻。

2.2.1. 时间隐喻

空间域是人类认知活动的重要基础。人类的认知一般是从空间领域辐射到时间领域等抽象认知领域。这是人类对整个物质世界和非物质世界的认知过程。“时间即空间”的概念隐喻广泛存在于各种语言中。例如Núnez和Sweetser发现,艾马拉语使用者的手势中也存在着“time-is-space”的概念隐喻 [10] ,具体表现为“未来在后,过去在前”的时间概念化模式。在英语中,用空间的横轴来谈论时间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未来在前面,过去在后面”、“过去在左边,未来在右边” [1] 。

Figure 4. Temporal metaphor 1

图4. 时间隐喻1

图4,男演讲者说:“Well, in the past, people moved to the cities not because they loved the city itself.”参赛者开始描述事件,手掌朝上,左手放在右边,靠在腹部。当说话人说“in the past”时,双手分开,手势位置明显后仰,比喻“过去的都过去了”。沈家煊指出,这种时间隐喻主要是基于人的生理基础,因为人是向前走而不是向后走,所以对人来说,与“前”相关的词是肯定词,与“后”相关的词是否定词 [11] 。此外,在图中,当说话人描述过去的时间概念时,他的手向左边移动,这意味着“过去在左边”。时间概念隐喻源于英语写作习惯对人类思维的影响。左边表示已经写过的东西,表示过去;右边表示还没有写的东西,表示未来。

Figure 5. Temporal metaphor 2

图5. 时间隐喻2

图5,男发言者说:“Health care expense grow as a percentage of GDP, so we have seen over many of our global economies, over the last years”。从语言的角度来看,这句话没有使用隐喻的修辞手段。从手势的角度来看,当男性说话者说“over the last years”这个表达过去的短语时,他的手势会发生变化。他的左手抬起并移向左边,这个手势意味着“过去在左边”。由于英语写作习惯对人类思维的影响,左侧是书写的部分,所以左侧代表过去;右边代表未写的部分,所以右边代表未来。当说话者说“over the last years”时,他的手会微微向左移动,这个手势表达了过去的时间。随后,说话者的手掌向后转动,手向后移动,做出类似向后投掷的动作,表示“时间已过”。这种姿势是由人的生理基础决定的。人类的基本路线是前进,而不是后退。因此,表示向前的词是肯定的,而表示向后的短语是否定的。同样,这一理论也适用于时态短语。表示未来的时间短语是肯定的,而表示过去的时间短语是否定的。因此,说话者使用时间隐喻来动态地描述过去。

2.2.2. 权衡隐喻

McNeill发现,当说话者想要表达“选择”的概念时,例如“我不确定是去看电影还是呆在家里”,这个手势往往显示他们的手交替地上下摆动,然后重复几次 [5] 。此外,说话者可能会通过手的高度来区分不同选择的重要性。他把这种概念隐喻称为“选择即权衡”。对于实际物体来说,它们的重要性可以通过重量来体现,所以人们通过手势的高度来表达重要性 [12] 。

图6,当参赛者说“my food”时,她迅速将左手向上移动,然后向下移动并将其放在胸前并保持静止;当她说“my pills”时,她之前抬起的右手逐渐放下,放在胸部下面,并保持与左手平行。在那之后,她的手在一个小范围内轮流上下摆动,就像摇晃天平一样。说话者想要在“药丸”和“食物”之间做出选择,并衡量药丸和食物的重要性。

图7,参赛者说:“Can I get shampoo or conditioner?”当女选手说“shampoo”时,她迅速放下左

Figure 6. Weighting metaphor 1

图6. 权衡隐喻1

Figure 7. Weighting metaphor 2

图7. 权衡隐喻2

手,放在胸前;当女选手说“conditioner”时,之前举起的右手会逐渐降至胸部下方,与左手保持平行。在那之后,手在一个小范围内上下摆动,就像摇晃天平一样。在这里,讲话者使用了权衡隐喻,在洗发水和护发素之间做出选择,并通过手的高度来衡量洗发水和护发素的重要性。因此,当演讲者在演讲中做出选择时,他们经常使用类似的手势,交替上下挥动双手,重复几次来表达“概念”的概念,并通过手的高度来区分不同选择的重要性。

这两个例子表明,当TED演讲者想要表达选择时,参赛者经常会做出类似天平的手势,上下摆动双手,通过手势的高度来表达重要性的差异,所以这些权衡隐喻用“important-is-weight”来表示。

同时,通过以上两个例子,说明手势和语言在隐喻表达上具有统一性,它们可以同时发生,同时表达隐喻思维。本文通过对隐喻手势和非隐喻话语的分析表明,人类的隐喻思维也可以单独通过手势模式来表达,但并不总是通过语言来表达,这证明了人类思维的隐喻性。

3. 隐喻手势的功能

研究隐喻手势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实际应用。隐喻手势可以生动地表达抽象概念,并涉及跨领域映射。手势在说话者的即时表达思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手势有很大的潜力,自发的手势可以提供对说话思维的洞察。说话者可以在一定的语境中,通过身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运动,将自己的内心外化,从而运用隐喻手势来表达抽象的意义。在这一过程中,手势与言语相互协调、相互作用,使多模态意义构建及其自身意义得到充分表达。

此外,在讲话者安排其演讲结构的同时,隐喻手势也具有交际功能,有利于听众理解,因为隐喻手势可以突出口语中的重点,使讲话者的论点逻辑更加清晰,有利于与听众形成深度互动,最终达到教育、教化、交流的目的。

言语中抽象意义的理解对整体理解至关重要,而隐喻手势又能动态地表达抽象概念,因此隐喻手势非常重要。听众在理解演讲中的抽象意义时,首先根据对世界的经验得到一个具体的概念作为源域,然后根据源域和目标域的相似性来理解抽象的目标域。从观众的角度来看,隐喻手势可以连接视觉模式和语言模式,有利于激发人们的体验动机。在隐喻手势的帮助下,听众可以将注意力转移到对理解整个演讲至关重要的点上。

4. 结论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隐喻手势的类型、特征和功能。本文发现,隐喻手势具有不同的隐喻类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伴随隐喻话语的隐喻手势和伴随非隐喻话语的隐喻手势。此外,本研究还将前者划分为本体隐喻和方位隐喻,将后者划分为时间隐喻和权衡隐喻。隐喻手势伴随着隐喻话语可以加强和巩固隐喻话语的语义,而隐喻手势伴随着非隐喻话语则具有补充话语语义的功能,使抽象概念具体化。隐喻手势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是语言运用能力的体现。隐喻手势可以使讲话者的观点更加清晰,有助于讲话者达到教育、交流、教化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隐喻手势对听众理解抽象概念和抓住讲话者的观点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时间的限制,本研究的数据仅限于TED演讲的隐喻手势。笔者希望隐喻手势可以在更大的领域进行研究,而不仅仅局限于TED演讲。

注释

本文所有图片来源TED APP。

参考文献

[1] Lakoff, G. and Johnson, M. (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2] Forceville, C. (1996) Pictorial Metaphor in Advertising. Routledge, London/New York.
[3] Kendon, A. (1980) Gesticulation and Speech: Two Aspects of the Process of Utterance. In: Key, M.R., Ed., The Relation between Verbal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Mouton, The Hague, 207-227.
https://doi.org/10.1515/9783110813098.207
[4] McNeill, D. (1985) So You Think Gestures Are Nonverbal? Psychological Review, 92, 350-370.
https://doi.org/10.1037//0033-295X.92.3.350
[5] McNeill, D. (1992) Hand and Mind: What Gestures Reveal about Thought.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6] Clienki, A. and Müller, C. (2008) Metaphor and Gesture. John Benjamins, Amsterdam.
https://doi.org/10.1075/gs.3
[7] 江桂英, 王容花. 英语演讲中言语——手势多模态隐喻的融合研究[J]. 外语研究, 2013(5): 9-16.
[8] 赵秀凤. 概念隐喻研究的新发展——多模态隐喻研究——兼评Forceville & Urios-Aparisi《多模态隐喻》[J]. 外语研究, 2011(1): 1-10.
[9] 张丹, 孙鑫. 不同英语水平的中国学习者手势使用实证研究[J]. 现代外语, 2018, 41(6): 829-839.
[10] Núnez, R.E. and Sweetser, E. (2006) With the Future behind Them: Convergent Evidence from Language and Gesture in the Crosslinguistic Comparison of Spatial Construals of Time. Cognitive Science, 30, 401-450.
https://doi.org/10.1207/s15516709cog0000_62
[11] 沈家煊. 不对称和标记论[M]. 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9.
[12] 孙毅. 当代隐喻学研究[J].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2): 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