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民航纪录片《飞行年代》字幕翻译研究
A Study on Documentary Subtitl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The Age of Aerospace in Light of Skopos Theory
DOI: 10.12677/ml.2024.125395, PDF, HTML, XML, 下载: 22  浏览: 40 
作者: 关哲姝: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目的论纪录片字幕翻译方法Skopos Theory Documentary Subtitle Translation Method
摘要: 本论文以纪录片之家字幕组翻译的民航纪录片《飞行年代》的中英文字幕为原始材料,深入研究了目的论的内涵,运用目的论的三个原则来分析中文字幕中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论文首先介绍了目的论和字幕翻译的相关内容,包括其发展历史和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其次,论文具体介绍了目的论的基本概念和三个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接下来,论文基于这三个原则对该纪录片的翻译字幕进行案例分析。最后,论文认为,从目的论的角度来看,《航天时代》的翻译采取了灵活的翻译策略,值得借鉴推广。
Abstract: The thesis takes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subtitles of The Age of Aerospace, translated by the Fansub Hub of Docu (FHD), as the original material, delving into the connotation of the Skopos theory. The three principles of the Skopos theory a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methods in the Chinese subtitle. The thesis first introduces the Skopos theory and subtitle translation, including their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related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Then the thesis specifically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s of the Skopos theory and the three principles, namely, the Skopos theory, the Coherence principle and the Fidelity principle. After that, the thesis respectively employed the three principles to conduct case analysis in the translated subtitle. With the analysis, the thesis argues that from the Skopos theory perspective, the translation of The Age of Aerospace adopts a flexible translation strategy, which is worthy of reference.
文章引用:关哲姝. 目的论视角下民航纪录片《飞行年代》字幕翻译研究[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5): 545-549.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5395

1.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中外交流日渐加强,一方面,中国引入大量国外纪录片,另一方面,中国的纪录片也经过翻译推向国外。纪录片字幕翻译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尽管目前还尚未出现关于纪录片字幕翻译的理论系统,但有关研究已经开始出现。纪录片字幕的目的明确,即帮助观众更深入地理解陌生领域的相关知识,因此在进行纪录片字幕翻译时,借助目的论指导翻译工作具有很大的意义。

2. 纪录片字幕翻译研究现状

纪录片字幕翻译是翻译领域的一个比较新的领域。Gottlieb [1] 被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影视翻译领域最重要的学者之一,他全面总结和研究了字幕模式的分类,方法和技巧以及字幕翻译的受众。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增加,在引进大量外国纪录片的同时,中国政府也向国外出口了多部质量优良的国内纪录片,纪录片字幕翻译也逐渐进入讨论。李运兴教授 [2] 发表了著名的《翻译字幕策略》,提出字幕翻译的策略为“缩、减、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程维 [3] 在《纪录片字幕汉英翻译研究——以纪录片〈美丽乡愁〉的翻译实践为例》中指出,纪录片字幕翻译方法包括调整译文语域、精简叙事、整理语序逻辑等。由此可见,关于纪录片字幕翻译的研究目前仍处于探索的初始阶段,大多数都专注于字幕翻译中的经验描述或总结。因此,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纪录片字幕翻译值得进一步研究。

3. 目的论视角下的字幕翻译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兴起,并且处于不断地发展之中。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卡塔琳娜·赖斯,汉斯·弗米尔,贾斯特·赫尔兹–曼塔里和克里斯蒂安·诺德。目的论认为,在整个翻译过程中,文本的功能和文本的接受者是需要译者首要考虑的两大因素;翻译活动是一种有着明确目的和意图的行为,翻译活动的目的性决定了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它的实质其实就是目的决定手段和方法 [4] 。目的论包含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其中,目的原则属于核心地位。连贯原则从属于目的原则,忠实原则从属于连贯原则。因此,如果翻译目的要求改变原始文本的功能,忠实原则便不再适用;当翻译目的要求译文不通顺时,连贯法则便也不再适用 [5] 。由以上三个原则可知,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对等”不再是翻译活动所要实现的首要目标,而能够实现翻译目的的“合适”翻译才是评价译文质量的标准。在这种翻译标准的指导下,译者们在翻译过程中所受到的原文的约束力量就会减小,而把更多的侧重点放在体现文本的功能上。从实践中来看,目的论的思想赋予了译者充分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使译者在进行字幕翻译可采用的策略也变得相对灵活,这对于完善字幕翻译策略,提高影视作品字幕的翻译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4. 目的论三原则下纪录片字幕翻译策略研究

按照目的论的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文本的功能和其接收者。因此在翻译字幕之前,译者首先需要明确导演的意图,同时充分了解观众的实际情况,才能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产出令人满意的字幕。《飞行年代》是一部由美国波音公司出品的纪录片,面向的是普通观众,译者在考虑到观众的实际情况后,多采用大众能够理解的表达,使观众能够迅速捕捉到纪录片传递的信息。下面将结合《飞行年代》字幕翻译中具体实例来探讨目的论三原则下的字幕翻译策略研究。

4.1. 目的原则下的字幕翻译

目的原则明确了翻译目的决定翻译过程以及翻译策略和方法的选择。在翻译之前,译者应该考虑到《飞行年代》的目的,即科普民航相关知识。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译者应该优先考虑读者的可接受性。可接受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接受外语本身,另一种是接受文化信息。成功的翻译必须使观众在观看与其语言文化背景差异较大的外国纪录片时,能够获取准确信息。

4.1.1. 语言的可接受性

中英文表述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字幕翻译过程中,如何使观众理解外语传递的信息成为翻译的难点之一。在《飞行年代》的字幕钟,译者对翻译字幕进行全方位的调整,如化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等,使字幕便于理解,易于接受。

例1.

Air shows started around the world, and they were attended by 100 thousand people, 200 thousand people. (EP 1)

世界各地开始有了航空展,总有一、二十万人参加。

不过最早让沃纳·冯·布劳恩着迷的,并不是火箭的毁灭性力量。

在例1中,原句的被动形式在中文字幕里转变为了主动形式,这是因为在英语的结构中被动句远多于意义被动句,但汉语可以使用无主语句或主语省略句来保持句子的主动形式 [6] 。因此,为了实现传递信息的目的,译者在字幕翻译过程中应该在主被动时态之间进行灵活调整。例1中,“航空展”是全句的主语,但在后半句中,原作者选择了代词“they”并使用了被动形式“were attended”。如果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也翻译为被动形式,译文将会变成“(航空展)被一、二十万人参加”,这样的翻译与汉语的表达习惯不符,读起来也不通顺,不符合纪录片的传递信息的目的,因此译者进行调整,在后半句中省略了主语,运用主动形式来表达被动的意义。

4.1.2. 文化的可接受性

由于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国内读者对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存在很大差异。纪录片中的受访者在采访过程中偶尔会引用一些俚语或行话,让目标观众更加难以理解。虽然《飞行年代》是一部正式严肃的科学纪录片,但为了阐明情况,表达情感和态度,它包含了具有文化特色的词汇和美国特色的词汇,要将其意义和文化信息传达给目标读者并不容易,这就需要译者在理解文化背景后,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进行转化。

例2.

And if we didn’t feel like going to work, we had this record of Rosie the Riveter. (EP 2)

如果我们不想工作,我们有一张唱片叫“女子铆钉工”。

在例2中,“Rosie the Riveter”意译为“女子铆钉工”,如果按照原文直译成“铆工露丝”,有可能会使不理解这段历史的观众感到疑惑。“Rosie the Riveter”是二战期间美国国防工业招聘女性工人的明星,是美国历史上最具标志性的职业女性形象之一。在原视频中,这段文字来自对以为女性工人的采访,因此与视频相结合,目标观众能够更加理解这张专辑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与直译的唱片名称相比,意译能够更加明确地传递文化信息,因此这里采用了意义的翻译方法。

4.2. 连贯原则下的字幕翻译

为了达到原文的交际性和科学性,译者必须使译文符合连贯原则。根据这一原则,译文既要能让译文受众理解,又要对目的语文化有意义。如果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心态和语言与原文过于接近,有可能出现“翻译腔”等现象,导致读者无法理解原文所传递的信息。因此,译者在必要时需要进行一些调整。

例3.

In the 1930s, Germany had abandoned democracy and embraced fascism. Its dictator Adolf Hitler was a militarist with visions of his country dominating Europe and the world. (EP 2)

20世纪30年代,德国摒弃民主拥抱法西斯主义,独裁统治者阿道夫·希特勒奉行军国主义,致力让德国主宰欧洲和全世界。

英语造句常用形合法,注重句子的衔接和结构的完整性,而汉语很少甚至不会使用连接手段,以神统形。例3中,原文运用了不同的介词来连接句子,对主语“Hitler”进行深一步的解释说明。而在中文字幕中,译者把整个句子拆分为两个短句,化形容词为动词“奉行”、“致力”,提高了字幕的可读性。此外,简单明了的短句更方便剪辑师对字幕及其对应的画面进行剪辑,从而更好地实现传递信息的目的。

4.3. 忠实原则下的字幕翻译

忠实原则认为源文本是目标文本的信息提供者。所以这一原则并不要求最大限度地模仿原文,而是要求译者找到核心联系,并从目的的角度忠于这些联系。根据忠实原则的要求,《飞行年代》的译者在翻译中采用直译和意译的翻译方法来实现这一要求。

例4.

In the 1930s, Germany had abandoned democracy and embraced fascism. Its dictator Adolf Hitler was a militarist with visions of his country dominating Europe and the world. Its Army and Air Force were now unrivaled. Many in the US government and the military believed that war with Nazi Germany was inevitable, but most Americans wanted nothing to do with another ground warin Europe. (EP 2)

20世纪30年代,德国摒弃民主拥抱法西斯主义,独裁统治者阿道夫希特勒奉行军国主义,致力让德国主宰欧洲和全世界,德国的陆军和空军所向披靡。美国政府和军方中很多人都认为与纳粹德国开战已无可避免,但多数美国人都不愿被再度卷入欧洲战火。

例5.

Essentially the airline said, “Oh, rats, I love the idea of going faster. We’ll take the one that burns less fuel, operates more economically.” (EP 5)

航空公司的意思就是,“管他的,飞得更快是很好,可我们要的是油耗少,整体运作更经济实惠的飞机。”

例4的文段是纪录片第二集的开场白。开场白往往为整集影片奠定基调,所以开场白翻译的正确与否至关重要。因此译者选择了直译的方法,没有改变源语言的风格,介绍了当时的时代背景,符合忠实原则,且为目的语观众所理解接受。

例5中,“Oh rats”被译为“管他的”。在英语口语中,rats可以用来表达失望、沮丧或厌恶。在视频中,受访者表达了他对那些只关心票价而从不关注技术进步的乘客的失望。如果这里直译为“哦,老鼠”,势必会造成观众的疑惑,影响传递信息目的,所以需要采取意译的翻译方法。

5. 结论

目的论强调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方法和策略。基于这一理论,本文运用目的论下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对《飞行年呆》中文字幕的词汇、句法和文体进行了案例分析。在语义表达层面,成功的翻译必须考虑语言和文化的可接受性,以确保目标受众在语言和文化背景与原文有很大差异的情况下,能够准确地理解信息;从语篇连贯的角度看,英语偏向形合而中文偏向意合,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常通过分译、转换等方法使译文更加连贯;在遵循原文方面,译者应该将直译和意译相结合,以产出更加忠实的翻译。

目的论关注的是翻译目的的实现以及译文的语内语际连贯,而纪录片字幕的目的往往是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纪录片的内容。所以,译者应该从目标受众的角度出发,考虑如何处理影响纪录片字幕翻译的各种因素,然后选择有效的翻译方法,制作出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的字幕,以达到目的语字幕的目的。因此,在目的论的指导下,译者首先要明确翻译的目的,以确保目的论的实现。此外,译者还应根据纪录片中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影响字幕含义的各种因素以及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灵活选择翻译策略和方法,制作出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的字幕。

参考文献

[1] Gottlieb, H. (1998) Subtitling. In: Baker, M., Ed., 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 Routledge, London/New York, 244-248.
[2] 李运兴. 字幕翻译的策略[J]. 中国翻译, 2001(4): 38-40.
[3] 程维. 纪录片字幕汉英翻译研究——以纪录片《美丽乡愁》的翻译实践为例[J]. 上海翻译, 2014(2): 24-27.
[4] Vermeer, H.J. (1987) What Does It Mean to Translate? Indian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3, 25-33.
[5] 仲伟合, 钟钰. 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 中国翻译, 1999(3): 48-50.
[6]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