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汉语中的“呗”
A Brief Analysis of Modern Chinese “Bei”
DOI: 10.12677/ml.2024.125392, PDF, HTML, XML, 下载: 35  浏览: 67 
作者: 王俊波: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语气词“呗”“X呗”类词缀新词Modal Particle “Bei” “X Bei” Quasi-Affix New Words
摘要: 在现代汉语中,语气词的地位十分重要,人类日常的交流和情感表达都离不开它,它是人类语言中非常活跃和敏感的一部分。“呗”作为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语气词,具有灵活的用法和丰富的语气意义。可以用于陈述句、祈使句、“动 就 动”等中,以此来丰富句子的情感,增加话语的多重意义。在当下世界文化交流日益加深,科技进步,新概念、新观念不断涌现的时代,新词新语以突破汉语传统的方式大量产生,在不断产生的新词队伍中,也出现了语气词“呗”的身影,如:花呗、借呗、贷呗等,在这一类词语中,语气词“呗”突破了它的传统用法,演化为类词缀。“呗”从语气词的身份转化作为类词缀,大多出现在消费信贷产品的名称中,有着独特的意义和用法,语气词“呗”新用法的出现不仅与语言的内部发展有联系,而且和社会经济也有很大的关系。本文将以现代汉语中的“呗”为对象,探讨它作为语气词和类词缀的双重身份。对于“X呗”的探究,理论上可以丰富对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研究,更好地了解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实践上有助于更好地服务于信息处理、语文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同时,还有助于现代汉语的规范化、标准化,使语言在交际中、生活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Abstract: In modern Chinese, modal particle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They are inseparable from daily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They are a very active and sensitive part of human language. “Bei”, as a modal particle in modern Chinese, has flexible usage and rich modal meanings. It can be used in declarative sentences, imperative sentences, “verb jiu verb”, etc. to enrich the emotion of the sentence and add multiple meanings to the discourse. In the current era of deepening cultural exchanges in the world,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and the continuous emergence of new concepts and ideas, new words and phrases are produced in large numbers in a way that breaks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language. Among the ranks of new words that are constantly being produced, modal particle “Bei” appears, such as: huabei, jiebei, daibei, etc. In this type of word, the modal particle “Bei” breaks through its traditional usage and evolves into a quasi-affix. “Bai” has been transformed from the identity of the modal particle into a quasi-affix. Most of them appear in the names of consumer credit products, with unique meanings and usages. The emergence of new usages of the modal particle “Bei”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internal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but also to the social economy. This article will take “Bai” in modern Chinese as the object and explore its dual identities as a modal particle and affix-like. The exploration of “X Bei” can theoretically enrich the research on new words in modern Chinese and better understand the language phenomena in life; in practice, it helps to better serv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hinese teaching and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t the same time, it will also help standardize modern Chinese, so that language can play a better role in communication and life.
文章引用:王俊波. 浅析现代汉语中的“呗”[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5): 518-526.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5392

1. 引言

“呗”,是现代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查阅到,它有两个读音:bei和bài。作为语气词时,呗读作bei,轻声,如“不会就学呗”、“走就走呗”;读bài时,它表示和尚诵经,佛教信徒念经的声音,比如梵呗。而在现代汉语的运用中,“呗”主要是作为语气词出现,它作为北方口语中的一个常用语气词,有着很丰富的语气意义。在目前学界的研究中,对语气词“呗”解释得比较详细的主要有: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北大中文系语言班编写的《现代汉语虚词释例》、胡明扬的《北京话的语气助词和叹词》等。除此之外,在一些语法书中,还有一些零散的解释。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的产生,传统语气词“呗”出现了新的用法。在现代社会中,“呗”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消费信贷类产品的名称中,如:花呗、借呗、还呗、省呗……在这一类名称中,呗不是语气词,而是构词语素,与前一个词共同构成一个实词,其中的“呗”就失去了它原本的语气词的意义,而是作为一种新的成分出现。前人对于现代汉语中的语气词“呗”虽然有一定的研究,但是由于“X呗”类词语是新近产生的,学界对这一语言现象还未进行过探讨。

因此,本文主要从语气词“呗”入手,在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以下简称BCC语料库)中检索相关语料,再结合一部分自编语料,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总结概括“呗”的一般用法和语气意义,再扩展到“X呗”类词语中“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呗”发展演变为类词缀的一般规律。

2. “呗”的一般用法:语气词

通过查阅资料阅读文献发现,关于“呗”产生的说法主要有三种,其中包括:合音说、变韵说、系统派生说,这里不作过多的解释。这里将重点分析语气词“呗”的一般用法,进而总结它的语气意义。而关于“呗”的用法和语气意义的描写,在胡明扬的《北京话的语气助词和叹词》、吕叔湘的《现代汉语八百词》《现代汉语虚词释例》等著作中,均有对于语气词“呗”的用法和语气意义的阐述,下面作一个简单的解释。

一是胡明扬在《北京话的语气助词和叹词》中,他把“呗”看作是“吧”与“欸”的合体,所以他是通过对“吧”和“欸”的语气意义分别作解释,来解释“呗”的意义。其中,又分两种情况 [1] [2] :

① 呗1:是表示不肯定语气的“吧”和表示提请注意的“欸1”合成的语气助词。这样的“呗1”读轻声或平调(可高可低),表示事理当然,兼有缓和语气,提醒对方的作用。如:有困难就克服呗!

② 呗2:是表示不肯定语气的“吧”和表示应诺的“欸”合成的语气助词,读轻声或低降调,表示同意或无可奈何的认可。如:反正我下个月就入团呗!

二是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他对于“呗”的解释,有 [3] :

① 用在陈述句末尾,语气大致同“吧”,多一点感情色彩。表示道理简单,无需多说。如:不懂就好好学呗。

② 用在“动 + 就 + 动”的句子末尾,这种句子表示“没关系”、“不要紧”。如:这雨下就下呗。咱带着伞呢!

③ 用在就得了、就行了等之后。如:人家改了就得了呗!

三是在《现代汉语虚词释例》中,提出“呗”用于北方口语,方言色彩很重,在北京话中较流行,书中将“呗”的语气意义总结为四类 [4] :① 表示申说的语气。含有显而易见,不说自明的意思。这类“呗”经常出现在对话的答句里。② 表示满不在乎的语气。如果“呗”用在“X就X”格式后,满不在乎的意味更加明显。③ 表示无可奈何的语气。④ 有时随上下文而表示不满或商量的语气。

结合上述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尽管一些著作对“呗”的用法和语气意义给出了比较详细的解释,但是各家的侧重点和分类标准又不一样,且并不都是系统而严谨的 [5] 。因此,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对现代汉语语气词“呗”的用法和语气意义做一个完整且细致的分类,并讨论“呗”的新用法,也就是类词缀“呗”,从总体上对现代汉语中的“呗”作一个简单的论述。

“呗”虽然作为一个语气词,却不经常被使用,通过总结发现,它大多在祈使句和陈述句这两个句类中被使用,除此之外,还存在于“A就A呗”中。下面将结合具体语料,分别分析介绍“呗”在陈述句句末、祈使句句末、A就A呗这三种情况中的用法和它具体所代表的语气意义。

2.1. “呗”用于陈述句句末

“呗”用于陈述句末尾,可以表示事实道理简单,无需多说 [4] 。这里可以沿用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的说法,然而“呗”在陈述句句末,又可以细化可以分两种不同的情况,第一种,表示说话的一方对听话一方的问题作出回答。比如:

① “你一个普通工人,为什么住这么好的病房?”赵成无所谓地说:“花钱呗,现在住院,有钱就行。”(BCC语料库)

② “为什么要给她们送花?”

“因为她们表演得好呗。”小明笑着说。(BCC语料库)

③ “后来又怎么样了?”李明很着急地问。

“后来,他跟老板说了许多好话呗。”(BCC语料库)

在上述这些例句中,听话的一方向说话的一方发出了询问,而说话的一方给出了回答。“呗”的使用表明说话方认为自己的回答是唯一可能的答案,不会有别的选择了,而且这是听话方应该知道的。如例句①,说话人在句末使用“呗”,就是要告诉听话的一方:他住这么好的病房是因为他花了钱,没有其他的原因,这应该是不用他讲对方就能猜到的。很多时候,说话人在使用“呗”的时候,往往还会加上如“还用说”等注解语;而一些没有注解语的其实也可以补上。如:

④ 李林问,你说谁?晋水回答到,还有谁,你朋友呗。(BCC语料库)

⑤ 你这孩子装什么糊涂,什么意思,还能有什么意思,当然是看上你了呗!(BCC语料库)

⑥ “干嘛突然不想去了呢?”英子从地下站起来,一跺脚,说:“啥也不为,就是不想去了呗!(BCC语料库)

在上述三个例句中,都可以添上“还能怎么样”、“还能有什么意思”、“还有谁”等注解语。当然,在语言交际中,既然说话方明确出向听话方表达他认为自己所讲的话是唯一的可能,而且听话方理应知道,照这样理解,就会在语境中产生“道理简单,无须多说”的语气意义。

“呗”用于陈述句末的第二种情况:是指说话的一方为给听话的一方解释某一个论断而提出某种理由。如:

⑦ “你为啥在家呀?我看见你妈妈一大早就出门了,。

“她去逛街买东西,我不爱和我妈一起上街,她买东西东挑西挑可麻烦了”

“女人呗,没准儿你长大了也一样。”(BCC语料库)

⑧ “小语被你们骂哭了。”吴彤看看我们说。

“你替我们跟她道个歉吧。”我说,“她是你的好朋友。”

“还可以,同学呗,也不是什么特别好的朋友。”(BCC语料库)

在这一种用法中,语气词“呗”的意义和第一种用法是相同的。在第⑦句中,说话方对听话放方的妈妈买东西这一行为的评论给出了他的解释,他通过语气词“呗”来告诉听话方:她的妈妈买东西磨蹭的原因是,妈妈是女性;女性在买东西方面天性就如此,同样作为女性的她也应该知道。

在上面的例句中,说话方使用“呗”还表达了一种无所谓随意的态度。意思是说,一方面,说话的一方在说话的时候,不论是回答听话方的问题,还是为某一论断提供解释,他对他说的话语的内容态度都是无所谓的,都没有过慎重的思考,只是以一种随意的态度在讲,轻描淡写地描述。在语料中,可以检索到很多带有“轻描淡写”的例子。如:

⑨ “那是你爸逗你弟弟上课不打瞌睡呗。”妈妈轻描淡写地说。(BCC语料库)

另一方面,说话方无所谓随意的态度还表现在,他对听话方如何对于自己所说的话该怎样做出回复,是持赞同的态度还是否定的态度,是确定还是给予适当的关心,对于这些,说话方是没有要求的。他只会把自己心里的话说出来,而对方应该怎么回答,他是不在乎的。“语气词‘呗’不同于语气词‘啊’那么明确,要求听话的一方倾听认同,不像语气词‘呢’那样,必须提醒听话的一方注意某个点,也不像语气词‘吧’那样,主动将确认权交给听话方,更不像语气词‘嘛’那样暗示听话方认同,它是放任不管的” [6] 。在上述的例句中,对于听话方是否应该认同自己所说的话,说话人没有任何要求。

2.2. “呗”用于祈使句句末

语气词“呗”也能用于祈使句句末。在前人的研究中,学者们都还未明确地提出这一用法。在吕叔湘先生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中,他还只标明了“呗”只可以用在陈述句末,但事实上,在他举的例子中,就出现了祈使句,如“不懂就好好学呗”。我们认同Keith Allan (1986)的看法,将祈使句的初始用途定义为“说话人提议听话人实施某行为{S (peaker) proposes to H (earer) that H do A}” [7] 。也就是说,如果说话人发出某个语句,意在使听话人执行某个行为,而且该语句在句法特征上符合祈使句的要求,我们就将它看作是祈使句 [6] 。

“呗”在祈使句中使用时,也同样表达事实道理简单,无需多说的意思,即一方面,说话方认为自己所发出的祈使是唯一可能选择的行为;另一方面,听话方是否应当听从,说话人并不在乎。或许也正是因为“呗”在祈使句中使用时,虽然说话的一方发出了祈使,但说话方对于对方是否同意,他是不作要求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点,让以往研究的学者们忽略了在祈使句中“呗”的分布特点。事实上,“呗”在祈使句中使用时,和另外的语气助词“啊、嘛、吧”等一起构成了一个选择关系网,以此来应对说话方在发出祈使时的语境需要而作出不同选择:是使听话人遵循(啊),还是任由不管(呗) [8] 。是将决定权交由听话人(吧) [9] ,还是劝告听话人(嘛) [10] ,下面分三种情况来谈。

一是说话的一方单方面对听话方发出的祈使。如:

① 李果问:“让他干什么去?”

杜小凤说:“这你还不明白,过去活动活动呗。”(BCC语料库)

② “我问你,如果将这些钱分了,你打算怎么处理。

小于不假思索地说,“这还用说,把它卖了呗。”(BCC语料库)

③ 小王对琪琪说“你和你们导师讲讲吧!”

琪琪呢,明知故问:“讲什么呀?”

小王说:“讲讲咱们的困难呗!”(自编语料)

④ 老爸说:“孩子正在屯村头等我呢!”

村长说:“那就招呼他一块儿吃呗!你先去,我去叫他。”(BCC语料库)

在以上这些例句中,说话方给对方提出了一个请求或建议,在这里,语气词“呗”的使用也表明是说话方以为自己给出的建议是对方应该听从的。在① ②中也有相应语句来表明说话方的态度。而在③ ④中,同样可以补上一些语句来佐证说话方的态度。

二是用于说话人顺应听话人的主观意愿而发出的祈使。如:

⑤ “王琳你烦不烦?你要发疯就发呗,难道这还要步调一致吗?”(BCC语料库)

⑥ 姐姐丢下书包对他说,“你想去打游戏你就去呗,干嘛叫我?”(BCC语料库)

⑦ “你想喝酒吗?”何磊又问。

“想喝你就喝呗,还用我批准?”(BCC语料库)

⑧ 她不愿意让妈妈难堪,就大声说:“妈,您想穿什么就穿什么呗,别拘束!”(自编语料)

在例句⑤~⑧中,从说话方发出的祈使都是顺应听话人的意愿的。语气词“呗”的运用表明:说话方认为对方可以直接自己想做的事,不需要考虑其他的。这样,在一些语境中往往就会产生“与我何干”、“没关系”、“无所谓”的意义 [11] 。

三是用于说话人向听话人建议双方共同做某事。如:

⑨ 大欢,周末有不少好看的电影上线,咱俩上街去看看呗。(自编语料)

⑩ 我等几个同学笑着从我和冯言身旁边走下过操场时,我指着身后,我们到那边去说说话呗。(BCC语料库)

在例句⑨~⑩中,说话方向听对方表明了一种意思,即当两人处在一种很特别的情形或环境下,双方所能做的最好的选择也就是说话方所发出的祈使了,即他所建议的行为是针对两人最好的建议,也就是说,两人做其他的事情是不太好的或者是没什么意思的。

2.3. “呗”用于“A就A”句式

语气词“呗”用于“A就A”句式,能表示说话方对于已经发生的情况发表看法和观点,也可以使任凭某种情况出现,其实严格地讲,这一用法也可以分别放前两种用法中去讨论的。但是在吕叔湘先生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将此种用法单独分开,对它的特别分析也可以更清楚地解释句式意义与语气词“呗”本身的关系,所以,本文也将它单独列出来分析讨论。

先看一组例句:

① 行啦行啦,小涛,你还是听听我的劝吧!跟一个小孩犯不上生这么大的气,嘴长在她身上,她愿意咋说就咋说呗,她把你说成啥样你就是啥样了?(BCC语料库)

② 他刚进门就情不自禁地叫道:“爸,我回来了!

“回来就回来呗,还要我接你啊。”父亲回答说。(自编语料)

在这样的语例中,说话方使用“呗”,所表达的是他认为对方做出任何A这样的行为就可以了,不需要为其他别的情况所担心,上面两个例子中也都有对应的语句来明确表示表明说话方的内心台词。在这样的语境中,一般也带有说话方不在乎A行为的态度,说话方对于A是不关心的。

通过“呗”字在以上三种句类中的情况分析,可以归纳出它们背后都蕴含着一种核心的语气意义:表示肯定、简单、和对事实无所谓的态度。这样的句子从整体上可以营造出一种简单的情绪,让人没有心理负担。

3. 类词缀“呗”

以“花呗”为例,“X呗”类词语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作为消费信贷领域一些产品或者平台的名称,其中的“呗”与《现代汉语八百词》中的解释是不一样的。作为一个产品的名字出现“呗”既不是在句中,也不在句末,而是作为一种语素成分。所以作为产品名字“X呗”,理论上应该是属于名词。其中的“呗”也是社会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一种变异的用法。

从BCC语料库和CCL语料库的检索结果来看,没有“花呗”这个词的出现,它只是作为句子出现过:“两个婚礼有什么?不就是钱么?她舍得。花呗。“花钱”的“花”为什么是“花朵”的“花”?意思很明确了,钱就是花骨朵,是含苞欲放的花瓣。只要“花”出去,每一分钱都可以怦然绽放 [12] (毕飞宇,《推拿》)。从这一语料中可以看出,“花呗”单独出现是句子,而在现代,它却成了一个名词,还有还呗、贷呗、借呗、省呗等,这里的“呗”和现代汉语中的传统语气词“呗”不同,它有了一个新的身份——词的后缀。同时,它也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一般后缀,如:子、儿、头、等,这些后缀原本是现代汉语中的实词,后来经过演化成为构词手段,它们能和其他词组合后,使词汇意义虚化或变得抽象概括,形成了构成名词或动词的标志。

“呗”作为词缀,它不是源于现代汉语中的实词,也不是源于现代汉语中的虚词,它是语气词“呗”的意义虚化后演变成的词缀,这样的“呗”也是社会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的一种变异的用法,就是类词缀 [13] 。这种现象目前在现代汉语中还是没有的,笔者认为有必要提出来加以探讨和研究。

3.1. 类词缀“呗”的语音分析

“X呗”类词语出现后,社会大众普遍读bèi (去声)。但是从现代汉语角度上来讲,“呗”本身没有第三种读音,所以它的新读法也是大众以他们熟知的方式对这个特殊的词产生的新的认知。人们习惯性地念成去声,是在特定情况下,由人们约定俗成的。“呗”产生第三种读音,具体原因有三。第一,从区别词的角度来看,“花呗”本身作为祈使句,这里的“呗”本来是读轻声的,表示同意或命令的语气,而当它作为产品名称时,成了名词,所以为了更好地区别句子和词,人们通过改变“呗”的读音来区别他们。第二,社会大众的认知语言习惯问题。从语感上说,“呗”读轻声是会和作为祈使句的语气词“呗”混淆,这样“花呗”便不是一个产品名字了,而是一个祈使句,和“花吧”没有差别,不符合大众的语言习惯。第三,语法规范问题,轻读的语气词用来构词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呗”作为一个语气词,本身没有构词能力。语气词的轻声是没有固定调值的,它们的读音更多地受词本身意义的影响。如果将“呗”换成“吧”,“花吧”大家会很容易读成带轻声的祈使句,因为“吧”字是生活中常用的语气词。而“呗”出现在“花”后面,成为一个产品的名字,人们对它的第一反应不会想到它是一个重音在前的祈使句,而是把它默认为是重音在后的一个实词。

3.2. 类词缀“呗”的语义分析

通过搜集语料发现,像借呗、省呗、还呗、贷呗这一类新的词,按照其出现的社会意义来理解,词本身的重点也应该是放在前一音节。它的重点是:“借”、“省”、“还”、“用”、“贷”……等一系列动词。因此,本文认为,“X呗”类产品名字中的“呗”,是一个由语气词演变过来的类词缀,虽然没有具体实际的意义,但是由语气词虚化而来,新产生的“X呗”更多的是带着语气意义的。

那么“呗”充当类词缀的条件和作用有哪些呢?首先,“呗”充当后缀可以赋予词根一些新的含义,这里重点是指增加词的语气意义。结合这一类词代表产品的特殊性,比如:“花呗”中的“呗”附着在花的后面,就比单纯一个“花”表示的意思更能让人接受,“呗”给整个词增添了一种肯定、简单、无所谓的意思,听起来让人感觉到轻松。其次,“呗”充当后缀可以表明词的性质,“呗”本来是只能用在句子中的语气词,但现在凡是以“呗”为后缀的新词必定都是名词,比如:省呗、还呗、贷呗等词,它们都是消费信贷类产品的名字,所以它们都是名词性的。再次,“呗”充当后缀可以使词性发生变化。比如:花、借、还、省、贷等都是常常当动词来使用的,加上“呗”后,用来充当产品的名字,整个词就从原来的动词变成名词了。最后,“呗”充当后缀可以使词义具有类化的作用,“X呗”中的“X”:如花、借、省词语,如果要给他们归纳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可以和金钱有关,因为“呗”本身带有的语气意义是简单轻松的,整体给一种无所谓的感觉,因此它可以和其他词组合成为消费信贷类产品的名称,这样给一款消费产品命名,也是和它们的功能和服务有关的,因此带“呗”的一类词语,都和消费信贷产品相关,具有类化作用。

3.3. 类词缀“呗”的语用分析

3.3.1. 建议功能

“呗”在句子中的核心语气意义经由上文总结归纳,可以得出它本身表达的是一种简单、无所谓、轻松、随意的意义 [14] 。“X呗”类新词也是由语气词“呗”在祈使句中的用法演变而成的,“呗”前加一个动词“X”,给这个词增加了一点使令性,使得这个词本身带有一种劝说意味,当然结合这一类词背后所代表的消费信贷产品,它们存在的意义就是吸引受众去使用此类产品进行消费,因此可以理解这样带有一种建议的性质。

3.3.2. 劝说功能

根据“呗”在祈使句中的第二种用法,说话人顺应听话人主观意愿发出的祈使。“呗”结合上文分析,这个词带有的语气意义是肯定,对事实无所谓。即使它成为语素,充当类词缀构词,这一类词也还是带着它原来的语气意义。如果将这一类产品看作是“说话人”,而它的名字就是它对社会大众所发出的第一次交流,由于社会大众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去选择和这类产品对话,“呗”带有的语气意义就给社会大众提供了一种劝告,给这类特殊的词语增加了特别的语义,劝说引导大众选择它,从而进行社会大众和产品的深层次对话。在这个层次上可以认为,“呗”构词,作为类词缀,是有一种劝说功能的。

4. 类词缀“呗”出现的原因

4.1. 语言内部发展

“呗”由作为语气词,到“X呗”中作为语素的成分出现,其实是语言内部自身演变的原因,虚化了“呗”作为语气词的意义,与前一个词组合共同表示特殊的意义。也由于语言具有生成性,人们根据它本来在祈使句中的结构,衍生出来“X呗”这样的特殊产物。从修辞角度来看,这样一类“X呗”结构运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比如:“尽情花呗、安心贷呗、快点省呗”让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汉语中的语气词“呗”,从而自然而然地将“X呗”祈使句,作为消费者似乎感受到了商家的建议,求新、省心的心理可以得到满足,作为商家来说,也是匠心独运,它们特意使用语音的相同或相近,造成同一话语具有多种含义。

4.2. 社会经济需要

一种语言现象之所以产生,一定有其适应的环境,也一定会促进周围环境的发展,给其带来生机与活力。“X呗”正是如此,它的产生与人们的文化心理、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是互动的。因为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催生了各种各样的消费新形式,比如移动支付、超前消费,互联网经济的领头人们也正是看到了消费者群,特别是青年消费群体的这一心理,将人文情怀、生活关注作为一种文化或经营理念,力求给消费者们带去一种轻松无压力、负担少的感觉。尽管不同的平台提供的服务不同,或解燃眉之急、或提供长久帮助,但无形中语言使用者,其中包括消费者和开发者使“呗”的含义更加丰富了,体现了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求新求异、追求高层次高品位有目标生活的心理需求。

4.3. 语言要素

一般来说,一种产品的命名包括三个要素:市场要素、法律要素和语言要素。在创立产品名称的时候,每一种要素都要有具体的要求。在语言要素方面有三个部分。在语音上,品名必须悦耳动听;在词法上,品名必须简洁;而在语义上,品名又必须表达一种积极的内涵。语言要素作为市场要素和法律要素的前提,它可以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功能,在现代汉语中,构词的主要途径是合成法,也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合起来。“X呗”类词语符合现代汉语构词规则,而作为产品名称也符合语言要素,由于“呗”本身带有的随意轻松无所谓的语气意义,在它成为构词语素,化身类词缀之后,与前一动词“X”组合,使得“X呗”类词语带有一种简单轻松的意义。这样的名称与特定的消费信贷类产品结合,使得社会大众对这一类产品有了更宽容的接受度,符合社会大众的心理认知情况。

5. 结语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北方话口语中的常用语气词“呗”的语气意义类型及“呗”作为构词语素的用法及类词缀的演变、语义及功能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归纳出“呗”所具有的三种语气意义:事实无所谓、简单轻松、随意。而“呗”作为类词缀,在“X呗”中则具有“建议”和“劝说”的功能。

本文对语气词“呗”的一般用法进行总结概括,总结它的语气意义,并就它在新的社会历史情况下产生的新用法进行细化分析,结合语言学相关知识与社会经济发展,并从话语角度对使用“呗”的语用环境进行分析,运用关联理论的相关研究加以验证,得出了“呗”的话语功能,这些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但新兴类词缀“呗”意义空灵,难以把握,本文对语料的处理难免有失于不当之处。此外,在日常生活中,“X呗”类词语的出现也仅仅只是社会生活的一小部分,不同领域运用的细微差异也会带来意义上的变化。实际上,“呗”还有别的用法,但本文限于研究条件,未从科学客观的角度加以考察,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胡明扬. 北京话的语气助词和叹词(上) [J]. 中国语文. 1981(1-6): 347-351.
[2] 胡明扬. 北京话的语气助词和叹词(下) [J]. 中国语文. 1981(1-6): 416-423.
[3] 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5: 568.
[4] 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编. 现代汉语虚词例释[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0.
[5] 张筱平. 谈语气助词“呗” [J]. 逻辑与语言学习, 1993(2): 40-44.
[6] 徐晶凝. 语气助词“呗”的情态解释[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7(3): 72-79.
[7] Allan, K. (1986) Linguistic Meaning (Vol. 2). Routledge & Kegan Paul INC, World Publishing Corp, New York.
[8] 司罗红. 汉语祈使句的研究现状[J]. 鸡西大学学报, 2016, 16(3): 137-140.
[9] 夏历. 祈使句末“吧”字的意义功能及英译: 基于英译《丰乳肥臀》的研究[J]. 中国翻译, 2020, 41(2): 163-169.
[10] 王芳. “嘛”的语气意义说略[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高教版, 2009(11): 90-91 133.
[11] 胡明扬. 语气助词的语气意义[J]. 汉语学习, 1988(6): 4-7.
[12] 毕飞宇, 著. 推拿[M]. 成都: 天地出版社, 2017.
[13] 李咸菊. 口语交际中“呗”的多维选择及话语功能[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 29(3): 131-135.
[14] 王璨. 语气词“呗”的语气意义及话语标记功能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春: 吉林大学,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