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叙事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Exploring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Red Narrative into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OI: 10.12677/ae.2024.145860, PDF, HTML, XML, 下载: 26  浏览: 106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刘 爽, 刘铭赜*: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四平;白云峰:吉林市第四中学,吉林 吉林
关键词: 红色叙事高中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Red Narrative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Core Competencies
摘要: 红色叙事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策略,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情感元素,能够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情感共振,引导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党的伟大历程和英雄精神,从而加强他们对党的信仰和向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着重视显性知识讲授,忽视隐性课程开发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红色叙事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效果。为了将红色叙事更好地融入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需要构建生动有趣的课程内容,灵活地应用各种教学策略和环境,设计多种评估方法,创建资源丰富的教育平台,加强教师培训,并为学生建立一个有效的反馈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让红色叙事发挥出应有作用,实现其育人功能。
Abstract: Red narrative, as a unique educational strategy, can effectively evoke emotional resonance among students through captivating storylines and rich emotional elements, guiding them to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great history and heroic spirit of the Party, thereby strengthening their faith and longing for the Party, and helping them establish a correct worldview,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There ar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 schools, such as emphasizing the teaching of explicit knowledge and negl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mplicit courses, which seriously affect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red narrative in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In order to better integrate red narratives into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e need to construct vivid and interesting course content, flexibly apply various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environments, design multiple evaluation methods, create resource rich educational platforms, strengthen teacher training, and establish an effective feedback mechanism for students.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red narrative play its due role and achieve its educational function.
文章引用:刘爽, 白云峰, 刘铭赜. 红色叙事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 教育进展, 2024, 14(5): 1430-1436.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5860

1. 引言

红色叙事在我国可谓是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凝聚爱国主义精神的现实体现。2019年9月29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颁发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了“要关心、关怀、关爱英雄模范,推动全社会敬仰英雄、学习英雄 [1] 。”红色叙事展现的是一种文化的内涵,具有显著的时代性和地域性,能够有效增强爱国主义情怀、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革命理想信念等核心素养。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宏观背景下,我们需要灵活并创新地应用红色的叙事技巧,生动地讲述、传播英雄的故事,继续传承英雄的精神和品质,鼓励更多的英雄崭露头角,积极加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队伍中,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学生道德和人格的核心课程,肩负着为高中生塑造主流价值观的历史责任。新时代赋予红色叙事新的内涵和时代价值。如何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运用红色叙事讲好英雄故事,打通师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的“最后一公里”,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拜和学习,保持坚定的价值立场,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2] 。

2. “红色叙事”的基本概念

红色叙事是故事叙事的一种特定模式,是指通过叙述历史事件、英雄人物和重要思想,弘扬正面价值观和民族精神的教育手段 [3] 。这一概念基于鲜明的历史背景,以情感共鸣和认知传递为途径,引导人们对历史、党的光辉历程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理解。红色叙事不仅仅是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思想传承和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红色叙事,即以党的光辉历程和英雄事迹为主题,通过生动的叙述和情感共鸣,引发人们对党的初心使命和英雄精神的认同和共鸣 [4] 。这种方式强调通过故事化手法,将党的历史、党员先进事迹等融入教育,以引导人们在情感和认知上更深刻地理解党的伟大历程,增强对党的信仰和向往,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家国情怀。

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连接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关键环节,肩负着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良好人生观的重要使命。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常常显得理论繁琐,缺乏趣味,因此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教育效果。红色叙事的情感教育方式和认知引导有望在思政课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参与,通过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党的伟大历程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促进立德树人总目标的实现。这种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到个人的价值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进而更加珍惜学习和成长的机会。通过提升课程的吸引力和教育效果,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3. 红色叙事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意义

1) 有利于培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

红色叙事融入的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法,更展现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丰富而又多层次的时代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养成科学思维习惯,促进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 [5] 。”在高中教育中,红色叙事的融入通过情感共鸣,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党的伟大历程和人民的伟大奋斗。红色叙事通过知识灌输与情感教育的有机融合,助力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个人的价值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从而能够重新审视并反思自己的现实处境,加倍珍惜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一方面促进学生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的提高,培养科学思维习惯;另一方面促进学生身心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

2) 有利于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坚守培根铸魂的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我们开展教育工作的最需要搞清楚的问题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和到底为谁培养人,这关系着教育的分本方向。“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 [6] ”。着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国人民长期需要坚守的重要使命,而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的优秀青年,是实现这一使命的必要途径。红色叙事是党的历史的具体表现,将红色叙事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传承和弘扬党的光荣历程和伟大精神,有助于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红色叙事为学生提供了实践中铸魂的精神动力,使他们在党的指引下奋发向前,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贡献青年力量。

3) 有利于提升课程吸引力和教育效果,是坚信学科核心素养的集中体现

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常常面临学生兴趣不高的问题。而红色叙事作为一种情感教育方式,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到,“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 [7] ,”红色叙事作为一种情感教育模式,具有兴趣性、成功性、审美性、创造性的特征。将其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总是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带着兴趣深入到课堂实际中,在学习任务中寻找自己兴趣的切合点,使教育内容入脑入心。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所展示的叙事细节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合活动展现出来,根植于学生心里,能够增强他们对党的伟大历程和英雄人物的认同感和向往。这不仅提升了课程的吸引力,也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集中体现。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响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通过情感和认知的共鸣,红色叙事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和情感参与度,最大限度提高课程的教育效果。

4. 红色叙事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1) 设计生动的课程内容,奏响思想政治课“主旋律”

一部音乐作品或乐章要有一个旋律主题一样,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红色叙事也同样需要旋律主题。所以,在将红色叙事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过程中,必须设计引人入胜、生动有趣的课程内容,以奏响思想政治教学的“主旋律”。

首先,课程内容应基于教材本身且高于教材。选择具有情感色彩的生动教材来演绎课程内容,如红色经典文献、红色电影片段、红色音乐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结合教材,从党的历史、英雄人物、重大历史事件等方面,挑选符合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的红色叙事素材。

其次,课程内容要基于学生发展,同时高于学生。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此在设计课程内容时,需要基于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学习特点、认知规律与心理发展特征,立足于学生生活体验,着眼于学生在今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需求。例如,高中一年级可逐步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的素养,高二年级培养科学精神与法治意识的素养,高三年级培养公众参与的素养,形成个性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确保课程内容设置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能力。

最后,课程内容需要基于学科本身,同时高于学科本身。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因此课程内容的设计既要考虑构建学科核心素养,也要高于学科本身内容,与其他学科以及德育工作相结合。通过实际训练和特色实践活动等载体,共同实现立德树人总目标。

2)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与环境,标定思想政治课“定星盘”

列宁指出“在探索之中,方法是工具,是基于主题的某个手段,通过这个手段连接主客体 [8] 。”因此在红色叙事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过程中,灵活且联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至关重要。根据我们的教学内容的不同设定,教师可以多方面、多层次采用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等。例如,在介绍红岩精神具体内涵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革命过程的真实事件,采取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相关视频、纪录片,展示图片的方式,让同学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当时革命先辈们所经历的恶劣环境,再从这些案例本身出发,提出问题,让同学们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自主思考红岩精神到底有着怎样的内涵与价值。这里采用的是以语言传递为主的讲授法,结合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演示法进行红色叙事,再搭配合理的作业布置,促进学生逐步建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更为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引入案例分析、榜样讨论等。讲到必修课《经济与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这一课时,教师通过以典型的时代人、事、物案例,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进行深度分析产生原因,培养学生基于历史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在红色叙事过程中,以“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为辅助内容,进行叙事情节补充,适时恰当地融入情感激发策略,让学生在情感发生上产生同频,激发共鸣,增强对党的历史和英雄人物的认同感和情感参与度。

良好的教学环境,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置 [9] 。红色叙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达成情感共鸣为目标,所以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合理创设问题情景达成情感互动体验至关重要,具体可以从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个方面进行创设。在学校方面,通过引入情感元素,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增强学生的互动性和参与意愿,使红色叙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社会环境方面,教师可以引用社会生活实例讲解理论知识,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某种程度上说,注意力取决于所呈现的模式 [10] 。通过编排精彩的故事情节和创设实际志愿服务的环境,将党的初心和使命融入思想政治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情感共鸣与实践环境中感受到党的伟大历程,进一步促进良好的班风形成。同时,选择生动有趣、内涵丰富的故事情节,确保故事的连贯性,使红色叙事能够在课程中形成有机的整体。在家庭方面,以传统民俗和节假日为契机,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情感教育活动,通过家庭共育和家校互动,构建积极正向的家庭氛围。“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为思想政治课构建良好的隐性环境。

3) 制定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把握思想政治课“方向盘”

为了确保红色叙事有效地融入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应当制定并采用多元化、综合化、创新化的评价方法,更灵活地握好思想政治教学的“方向盘”。除了运用传统的考试和作业之外,还可以设计小组项目、个人报告、情景表演等多元评价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红色叙事传达的思想和价值。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果。

在知识性评价方面,涉及历史事件、人物、理念等方面的考察,可以运用笔试、口头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能力性评价,包括分析、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可以设计案例分析、辩论赛、项目研究等评价方式。而实践性评价,则关注学生将红色叙事融入实际生活的能力,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模拟情境等实践性评价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

通过采取这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对红色叙事的掌握情况,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引导教学实践。此外,这种评价方式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进行深度思考,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

4) 建设资源丰富的教育平台,拓展思想政治课“营养源”

为了更好地将红色叙事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建设资源丰富的教育平台是至关重要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拓展思想政治教学的“营养源”:

一是专门的红色叙事教育平台。学校可以建设专门的红色叙事教育平台,集结最新研究成果、历史资料、教学案例等资源。这些资源将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助推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发展。同时让学生能够有机会、有条件通过教育平台开展自主学习,更深入地了解红色叙事的内容和意义,丰富自身政治素养。通过建设这样的教育平台,可以为红色叙事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提供更好的支持。同时也要注意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12] 。

二是社交媒体互动平台。利用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平台建设思政教学的社交群体。在平台上定期分享红色叙事的故事、新闻资讯、影片等,鼓励学生在社交媒体上进行提问、交流、讨论,促进学生学习趣味性和同学间的互动。通过定期组织线上互动活动,如红色知识竞赛、在线座谈会等,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科素养与家国情怀。

三是红色叙事图书数据库平台。在学校图书馆或在线平台上完善红色叙事相关图书数据库,收录与红色叙事相关的经典著作、研究论文、影音资料等。通过配置和整合这些资源,供学生查阅,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多媒体地接触红色知识,开拓学生思想政治专业视野的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学和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

四是红色叙事“大思政”交流平台。搭建红色叙事“大思政”交流平台,推动全学科、全学段在教学中运用红色叙事。我们从前总说的“思政课程”现在不常听到了,反而是“课程思政”变得越发流行起来,这个“课程”可是包罗万象的,所以要通过红色叙事给这些包罗思政课程的“万象”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使得全学科、全学段都可以在教学中运用红色叙事。通过这个平台进行沟通和交流,互通有无,推进全学段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全面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教育事业建设添砖加瓦。

5) 提高师资培训的力度,培养思想政治课“领路人”

红色叙事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背景和能力,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13] 。不断坚持教师队伍建设,使思想课的“领路人”具备一定的教育背景和能力。

一是开展相关培训和支持计划。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为教师提供有关红色叙事的专业培训课程,培训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红色叙事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案例等方面。重点在于是否能够通过培训课程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将红色叙事融入实际教学中。

二是强化教师政治素养和实践能力。除了注重知识技能的培训以外,还应强调教师的政治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思政课教师需要紧跟我们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步伐,第一时间阅读、理解、吃透理论信息,并将其融入到自己已有的红色叙事教学资源库内。再通过教学实践反复检验方法策略的可行性,并不断调整形成完善可行的教学方案。

三是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建立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促进全学段、全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对话。这有助于教师们快速找到解决日常教学问题的办法,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教师之间教学内容的相互研究与相互讨论也能够激发思考,从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6) 建立学生的反馈机制,畅通思想政治课“实践路”

将红色叙事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反馈机制是不可或缺的,我们的课程始终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学生的反馈是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参照物。

首先,定期收集学生反馈。教师要定期组织野生座谈会,收集对红色叙事教育的反馈和看法。通过线下问卷、线上平台等途径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与接受程度、以及对教学过程的学习体验和感受。然后再通过分析反馈的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空间,调整教学策略以提升教育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

其次,设立课后反馈留言板。在教室内或线上平台设置课后反馈留言板,鼓励学生在匿名的环境中表达他们的想法和建议。这种方式有助于收集学生真实的感受,同时保护他们的隐私,为教师提供了更加直观更加具体的改进建议。

通过建立这样的学生反馈机制,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红色叙事融入思政教学的感受,以此为依据,有针对地进行调整和改进,让思想政治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畅通红色叙事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实践路”。

5. 结束语

许多国家都给青年划定了年龄界线。联合国于1985年首次将青年定为15至24岁之间的人,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年龄分段中青年(youth)被定义为“15~24岁”。而我国高中生年龄范围大致是15~17岁,是即将开启下一人生阶段的青年发展重要时期。青年是一个国家来讲是前途也是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努力 [14] ,光靠一代人、一辈人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全方位、全过程、全人员的做好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培养工作,成为青年向上、国家向前、社会向好发展的中流砥柱。利用故事叙事对高中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让高中生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非常宝贵。通过红色叙事,使他们继承发扬革命老前辈的优良传统与先进作风,树立崇高的理想,认识到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始终高于一切。在学习与生活中理解、吸收、感悟红色叙事所展示的内在精神,以红色精神对照自己的行为并严格规范,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把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红色叙事作为一种情感教育方式,将其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且丰富的时代意义。它通过真实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事迹传递正面情感,不仅帮助学生了解党的光辉历程,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还可以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青年一代。

基金项目

2023年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吉林省红色文化资源与党史课程相融合得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LJY202353084047。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的讲话[N]. 新华每日电讯, 2019-09-30(002).
[2] 于桂荣, 秦书生. 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重要论述的逻辑阐释[J]. 现代教育管理, 2021(3): 51-52.
[3] 魏洁. 红色叙事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J]. 中国教育装备, 2021(10): 80-81.
[4] 郑洪涛, 程薇. 基于红色叙事的思政课情感教育研究[J]. 高教探索, 2020(5): 52-56.
[5] 习近平.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6-05-19(002).
[6] 习近平. 在北京八一学校考察时发表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6-09-10(001).
[7] 习近平.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 求是, 2021(7): 4-17.
[8] 沈红梅. 新时代下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 理论观察, 2020(1): 41-43.
[9] 陈建民, 龙元锋. 红色叙事融入中小学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 现代教育科学, 2019(7): 68-73.
[10] 爱德华·德博诺. 思考的机制[M]. 熊阳, 译.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9: 84.
[11]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第二卷.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 355.
[12]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 人民日报, 2019-03-19(001).
[13] 戴娟, 傅明华. 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学生参与度的对策思考[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8(11): 4-5.
[14] 习近平.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5-09-0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