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四川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的价值、原则和路径
The Value, Principle and Path of Sichuan Red Culture into College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DOI: 10.12677/ass.2024.135451, PDF, HTML, XML, 下载: 43  浏览: 93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单立阳:四川财经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四川红色文化高校育人价值指向“六个坚持”路径Sichuan Red Culture College Education Value Orientation “The Six Persistence” Path
摘要: 四川红色文化是新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优质资源,有助于把握高校思政育人方向、丰富高校育人资源、优化高校育人环境。充分发挥四川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需要构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组织育人和科研育人的“四位一体”路径,同时在融入过程中必须做到“六个坚持”,保证融入的方向和原则,进一步落实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Abstract: Sichuan red culture is a high-quality resource for educating people for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in the new era. It is helpful to grasp the dire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nrich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optimize the education environ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Sichuan red culture,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the “four-in-one” path of curriculum education, practice education, organizational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we must achieve “the six persistence”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on, ensure the direction and principle of integration, and further implement the mission of “educating people for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文章引用:单立阳. 新时代四川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的价值、原则和路径[J]. 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5): 707-713.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4.135451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多个场合作出了重要指示,为新时代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共产党在四川这片土地上始终不畏艰难险阻,直面风险挑战,不断在实践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与四川实际的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与巴蜀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创造出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四川红色文化。四川红色文化内涵丰沛的育人价值,是新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优质资源。

2. 四川红色文化的高校育人价值指向

2.1. 四川红色文化助力把握高校思政育人方向

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展开,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继承和发扬四川红色文化有助于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贯彻党的育人宗旨,深刻把握育人方向。

四川红色文化内涵丰厚,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独居巴蜀特色的四川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既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来源,又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下不断发展。四川红色文化坚持党对文化的绝对领导,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旗帜;四川红色文化坚持“两个结合”,在坚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四川红色文化坚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其阶段目标任务,奠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四川红色文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1] ,开启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的新篇章。

2.2. 四川红色文化丰富高校育人资源

四川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四川人民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新时代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四川红色文化时空范围分布广泛,是全国红色文化高地之一。川陕苏区文化资源极具代表性,是为全国第二大苏区,范围包括23个县政权,约600万人口,红四方面军一度达8万余人;红军长征文化资源极具震撼力,长征行程二万五千里,其中一万五千里在四川;将帅文化资源极具影响力,四川被称为“共和国将帅之乡”,更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批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的故乡。

如此丰富的四川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四川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历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四川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艰辛历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四川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历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四川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历程。充分保护好、管理好和利用好四川红色文化,实现四川红色文化向文本类教材、影像类教材、场馆类教材和现场类教材的转变 [2] (p. 116),有助于再现中国共产党和四川人民的奋斗历程,帮助学生更直观感触、更透彻认识、更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之不易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康庄大道的伟大意义。

2.3. 四川红色文化优化高校育人环境

环境对人的成长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生活习惯到精神性格无不受到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建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一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3] (p. 23),营造良好的高校育人环境。

四川红色文化形成于革命战争时期,发展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深化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它是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的四川篇章,是马克思主义在巴蜀大地上实践的成果,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屏障。四川红色文化内涵丰富,信念坚定、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人民至上、爱党爱国、无私奉献、团结一致、开拓创新等优秀道德品质都是其重要内容,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思想引领力。四川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四川的生动展现,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和使命的真实写照,伟大建党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等都是四川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丰富生动的历史画卷,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与明确的导向作用,是良好育人环境不可缺少的一环。

3. 四川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的“六个坚持”

新时代做好高校育人工作关系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前途,关系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命运,因此在将四川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的同时必须做到“六个坚持”。

3.1. 人民至上:四川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的本质要求

坚持人民至上是四川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的本质要求。坚持人民至上,是支撑中国共产党百年不畏艰难险阻,艰苦奋斗的最根本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形塑和践行的最根本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 [4] (p. 14)高校育人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前途,关乎十四亿中国人的发展前途,带有鲜明的人民属性。高校育人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一环,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用四川红色文化浸润思政育人全过程,实现全方位育人,以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引领高校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四川红色文化内涵丰厚,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独具巴蜀特色的四川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既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来源,又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下不断发展。人民至上既是四川红色文化得以产生的重要根源,也贯穿四川红色文化发展的全过程,更引领四川红色文化不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人民性决定了四川红色文化既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资源,又是高校育人工作的精神支撑,扮演着引领和推手的双重作用。实现四川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也必然坚持人民至上,充分重视四川红色文化的人民性内涵,挖掘人民性元素,强化立德树人“第一使命”,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2. 自信自立:四川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的鲜明态度

坚持自信自立是四川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育人的鲜明态度。世界各国都面临着高校育人的重要问题,在中国这一问题的特殊性体现在高校育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这一特殊性要求四川红色文化在融入高校育人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自信自立。

当前中国高校育人工作出现许多新情况,面临许多新问题。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5]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育人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之所以能够作出这一创新,就在于他对我国历史和现实有着高度的自觉和自信。四川红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深刻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的自信自立。因为自信自立,共产党人在四川这片土地上面临各种生死抉择时坚定马克思主义,不畏牺牲,在中国近现代史篇章中描绘出不朽的革命诗篇;因为自信自立,共产党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四川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四川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创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四川篇章。新时代四川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是自信自立的外在表现,也是推动我国高校育人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的必然要求。

3.3. 系统思维:四川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的基本思想方法

坚持系统思维是四川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的基本思想方法。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深刻表明,坚持系统思维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思想武器。

在推进教育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征程中,高校与国家、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都密切相关,是培养人才、助力创新的重要阵地,同时又是连接国内国际的重要链条。因此高校育人并非象牙塔里的事物,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动着社会发展的脉搏。就四川红色文化来说,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它既是一种超越性的文化精神和思想信仰,又是一种现实性的社会实体。实现两大系统的有效融合,实现四川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将其视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坚持系统思维,把握好一系列复杂关系,找准实现四川红色文化育人价值的办法和路径。长期以来,高校育人已经架构起一个庞大的社会服务系统。四川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作为这个社会服务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必须要主动出击,积极融入,始终坚持把四川红色文化转化为高校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把四川红色文化成果转化为育人资源,进一步形成四川红色文化服务高校育人、高校育人反馈四川红色文化发展的有效联动体系,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四川篇章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3.4. 守正创新:四川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的内在动力

坚持守正创新是四川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育人的内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3] (p. 13)守正是四川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必须立定的政治基础和文化基础,创新是四川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不守正,四川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无从谈起;不创新,四川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无从发展。二者结合为四川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工作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新时代,高校已然发展成为中国社会舆论的重要场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发展和繁荣,但同时,高校也面临着诸多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挑战和冲击。四川红色文化充分展现了四川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的智慧,充分展现了四川人民勤劳勇敢、不畏艰险、开拓进取、团结协作、拼搏奋斗、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作为“正”的代表,四川红色文化不仅是高校育人的重要正向资源,更是保障高校育人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重要支撑。因此,必须从文化安全和政治安全的高度,推动四川红色文与高校育人的深度融合,在“守正”的基础上,持续深化高校四川红色文化传承体制机制创新,拓宽高校育人的正向资源渠道,不断激发高校师生的创新创造活力,在做到四川红色文化资源恰当选用的同时,做到呈现方式的时代化和生活化,切实发挥四川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

3.5. 问题导向:四川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的实践遵循

坚持问题导向是四川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的实践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6] (p. 21)坚定人民立场,抓住时代的问题,提出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解决方案,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保障。同样地,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四川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四川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必须树立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勇于直面问题。不掌握实际存在的问题,政策制定只能是来自空想,实际工作也难以推动落地,设想的效果也很难达到。所以在将四川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的过程中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也就是深入到高校系统和教育系统中,深入到高校管理者、高校教师和高校学生的具体实践中去调查研究,绝不能盲目拍脑袋作决策,提出脱离实际的标准。同时,在发现问题后必须及时分析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就四川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而言,就需要在分析其现有成果、存在问题和困境的基础上,立足高校教育生态,全面考察、统筹兼顾,又要针对性地将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切实解决四川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的“怎么办”,实现高校、教师、学生三者的协同发展,推动四川红色文化与高校育人的紧密结合,推动高校育人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3.6. 胸怀天下:四川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的宏伟情怀

坚持胸怀天下是四川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的宏伟情怀。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要站在世界历史和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在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同时,推动世界各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川红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始终内涵胸怀天下的宏伟情怀。尽管四川红色文化诞生的年代是中国饱受欺凌、中华民族饱受战争之苦的年代,但是前仆后继的革命烈士并未陷入狭隘极端的民族主义之中,而是坚持国际主义,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正如四川党团组织创建人王右木所言,“我绝不能只求自身荣达去走升官发财的路;我到日本留学是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方法,现在我回来了,当然是准备去革命的,要和普天下的劳苦大众一道,共同努力,摧毁这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7] (pp. 10-11),为了“我们的最终目的——为全人类谋均等幸福” [7] (p. 23)。四川红色文化所内涵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自由民主、平等法治、世界大同等一系列精神正是“胸怀天下”的具体彰显。四川红色文化不仅仅属于四川,而是属于全体中国人,属于致力于构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自由、平等之世界的世界各国人民。充分发挥四川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不仅仅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途径,更是打造让世界人民读懂中国的重要平台,将其中的人文底蕴和人生智慧传播到世界舞台。

4. 四川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的路径

4.1. 推进四川红色文化课程育人

课程是高校育人的基础,是育人实践的主阵地。四川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体形象,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可以将知识的传达和信仰的传递有机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提升高校育人成效。

推进四川红色文化课程育人,推动四川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四川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主要三大建设方向。一是打造四川红色文化专业精品课程,将学校特色与四川红色文化融合起来,打造兼具四川特色和学校特色的红色课程,如四川红色旅游、四川红色财经、四川红色人物等等。二是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蓝本,在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的基础上,将四川红色文化融入其中,使之呈现在教材、讲义、教学案例中,例如在讲授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时,可以着重突出四川人物对精神谱系的贡献和发展。三是建设课程思政,将四川红色文化融入学科专业课程建设,充分挖掘四川红色文化中蕴含的政治学、历史学、人类学、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内容,在讲故事的同时,将理论讲清楚,将道理讲明白。

4.2. 创新四川红色文化实践育人

实践活动既是教学的内容,又是教学的形式。《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需要强化社会实践育人。达成良好育人成效必须注重高校学生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切身体验四川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

创新四川红色文化实践育人,提升四川红色文化育人实效有三大着力方向。一是依托学校特色和地方资源,“利用好社会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辅助作用,着力引导高校学生走出校门” [8] (p. 128),如联合培养四川红色文化宣讲团队等;二是将四川红色文化与学生社团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建立健全社团考核机制和第二课堂机制,借助社团丰富学生实践活动,如开展红色读书会、红色演讲比赛、拍摄红色宣传片等,把四川红色文化融入校训、校歌、校风、校园文化设施建设等,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三是在大型的校园学生文艺活动中融入四川红色文化,使红色基因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大学生血脉,例如编排富有四川本土特色和革命精神的红色歌舞表演戏剧,再现四川革命人物践行初心和使命,为人民奉献一生的事迹。

4.3. 优化四川红色文化组织育人

四川红色文化育人价值的实现必须经过组织系统,也只能经过组织系统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不通过组织这个重要中介,四川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只能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其育人价值不仅会打折扣,甚至会出现反效果。

优化四川红色文化组织育人,一是要建强组织堡垒,用四川红色文化浸润组织文化,用四川红色人物激励党员干部,用四川红色故事感染师生情感,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示范作用,将师生党支部打造成为推广宣传四川红色文化、推动党员成长成才和引领广大师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二是要发挥组织优势,用四川红色文化助力打造一批高素质党员队伍,用四川红色文化覆盖从共青团员、入党积极分子开始到确定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全过程,针对党员同志,通过“三会一课”、集体学习等形式,组织党员师生认真学习领会四川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筑牢四川红色文化育人基底。

4.4. 加强四川红色文化科研育人

培养高质量人才离不开科研,实现四川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离不开科研,实现四川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更离不开科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 [9] ,因此必须加强四川红色文化及其育人的科学研究。

加强四川红色文化科研育人,首先要搭建起四川红色文化科研平台。四川红色文化科研平台建设是促进四川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四川红色文化育人成效的有力抓手。其次是要强化四川红色文化科研队伍建设,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推进科研育人必要要以人才为核心,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和团队建设,培养集体合作研究的团队精神,注重对青年科研人才的投入,创建四川红色文化科研育人示范团队,有效依托前沿研究全面培养学生。最后是创建良好的科研环境,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四川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是一个长期、持久的问题,必须将四川红色文化科研育人制度化和环境化,保障科研育人能够长期、有效落地。

总之,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育人,是高校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发扬红色传统的重要一环。四川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是新时代进行红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必须被充分重视和利用。

基金项目

德阳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2024年度一般项目(SZ24B011);四川财经职业学院红色财经文化研究中心2024年度青年项目(HSCJ202405)。

参考文献

[1]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5-10-15(002).
[2] 张泰城, 张旭坤, 陈刚. 论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的三个转化[J].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3, 16(6): 114-122.
[3]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 求是, 2022(21): 4-35.
[4] 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 求是, 2021(8): 4-20.
[5]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 人民日报, 2019-03-19(001).
[6] 习近平.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J]. 求是, 2013(22): 19-27.
[7] 中共江油市委党史研究室, 江油市国家档案馆. 四川马克思主义运动先驱∙党团组织创始人王右木[M].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7.
[8] 薛卓婷, 陈河. 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意蕴及路径探析[J]. 理论导刊, 2022(11): 125-128.
[9]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6-05-1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