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设计的影响初探——以建筑设计为例
The Influence of Postmodernism on Chinese Contemporary Design—A Case Study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DOI: 10.12677/design.2024.93280, PDF, HTML, XML, 下载: 152  浏览: 324 
作者: 夏一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上海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中国当代设计建筑设计本土化Postmodernism Chinese Contemporary Design Architectural Design Localization
摘要: 后现代主义在建筑设计领域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本文以后现代主义为切入点,总结了“文脉主义和历史主义”、“隐喻性和装饰主义”、“工业技术”“追求自由和多元化”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特征,并通过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归纳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设计的影响。
Abstract: Postmodernism has formed a relatively complete knowledge system in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Starting from post-modernism,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rchitectural features of postmodernism, including “contextualism and historicism”, “metaphorical and decorationism”, “industrial technology” and “pursuit of freedom and pluralism”, and concludes the influence of postmodernism on Chinese contemporary design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case analysis.
文章引用:夏一珂.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设计的影响初探——以建筑设计为例[J]. 设计, 2024, 9(3): 1-5.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4.93280

1. 后现代主义建筑

1.1. 产生原因

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主义的设计文化潮流在西方国家逐渐兴起,这也引发了不少设计师对现代文化理念和精神价值观的批判和解构的哲学思考。该领域覆盖了包括艺术、设计、文学、语言、哲学、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在设计界,罗伯特·文丘里的著作《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首次表达了对现代主义建筑的质疑;詹克斯是建筑学界中“后现代主义”一词的提出者以及致力于将其推广的第一人 [1] ,其认为后现代建筑在否定现代主义建筑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保留。从文丘里的“反现代性”到詹克斯明确提出“后现代主义”,一定程度上表示西方和世界设计潮流开始发生转变,在理论上逐渐摒弃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并产生了一系列后现代建筑和理论 [2] 。因“后现代主义”一词最先影响到建筑领域,后来逐步发展到文学等多个不同的领域 [3] 。因此,它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影响也被普遍称为后现代主义建筑,它是一种旨在试图对抗和超越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统称。

1.2. 建筑特征

1.2.1. 文脉主义和历史主义

建筑应该依据对文脉的解读——自然、文化与时代环境——而进行创作 [4] 。后现代主义建筑主张将创新概念与传统历史文化相结合,强调建筑表现效果。后现代主义建筑并不是单一的对历史文化进行重建,而是在原有思想上加以创新设计,让建筑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综合建筑作品周边地形、气候、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确保设计与当地环境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同时,设计师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设计出新颖、富有创意的建筑形式。通过尊重文化传统、解读历史背景和重新构思建筑故事,以及对传统建筑元素的创新和应用,激发了观者对建筑的深入思考和启迪。从“文化”到“艺术”,再到“设计”,完成了人们跨越时代的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

1.2.2. 隐喻性和装饰主义

后现代主义建筑具有矛盾性、复杂性和兼收并蓄的折衷主义态度。通过建筑的立面、墙壁、屋顶和窗户等建筑元素进行隐喻式表达,并采用图形描绘、雕塑和装饰等艺术手段,为建筑注入了丰富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蕴,用其独有的角度来解读建筑的历史背景和环境因素,为建筑提供了多维度的表达形式。

1.2.3. 工业技术

后现代主义采用了更加前沿和个性化的材料与技术手段,这为建筑设计概念的实现带来了更大的自由度,并为现代工业技术与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通常采用了玻璃幕墙、不锈钢板材以及铝合金等多种创新建筑材质;引入了新型的建筑结构系统,如钢筋混凝土、现场浇注的混凝土和预制构件;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BIM技术以及数字化制作等尖端技术,赋予建筑更大的设计空间和灵活性。这样不仅显著提高了设计与施工的效率,还加强了建筑的舒适度、安全标准和智能化标准。

1.2.4. 追求自由和多元化

后现代主义建筑不仅否认现代主义的“一种尺度适合所有”的观点,而且更尊重和倡导多元化设计。建筑设计在不受任何传统模式束缚的前提下,自由地设计应用不同的材料、元素,勇于探索新的几何形态和有机线条等,打破了传统的方形盒子式形态,融入了如折纸式、解构式和有机式等多种多样的建筑形式和风格。

2.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当代建筑中的影响

2.1. 发展原因

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随着建筑技术的迅猛进步,建筑与科学技术之间的紧密融合使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不断的发展。但由于现代主义设计受到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教育水平和生活质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设计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局限性。因此,在建筑设计时,重视多元化、人文和独特性等外在因素显得尤为重要。而现代主义设计因其单调、缺乏情感和理性的设计方式,已难以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带来的不断变化和多元化发展。人们逐渐发现现代主义设计过于强调功能和技术的使用效果,忽略了对人的尊重与关怀,这正是后现代主义诞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当今的背景下,后现代主义这一概念,对现代主义进行解构,将原本简单、机械的设计方式转变为更为复杂、多样的表现形式,不断丰富着人们的视觉感官体验。

2.2. 产生影响

2.2.1. 以人为本

所有设计活动都必须遵循一个永恒不变的准则,即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如果仅依赖于单调乏味的设计风格,很难在设计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后现代主义设计则弥补了现代主义设计在情感方面的不足,并更加强调对外部元素的装饰。

在初期,许多国内建筑设计师较多参考国外的建筑风格,这导致部分建筑无法真正展现中国建筑所特有的文化深度和地理独特性,因而缺少了中国特有的建筑文化特质。随着中国建筑设计事业的稳步发展,设计不断强调以人为核心的设计理念。例如:强调了建筑内部空间与人的舒适度之间的关系,重点考虑光线是否充足、通风是否流畅以及比例设计等重要因素;保证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在建筑设计时,高度重视公众的参与;结合先进技术、传统文化和地理特色,打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空间,全方位地考虑和满足人的实际生活需求,并推进建筑与人的和谐共生关系。

2.2.2. 设计艺术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设计师们迅速掌握一系列关于功能结构的科学规律和原理,以及建筑材料的新发展方向。因此,关于建筑结构的合理性和功能的适应性不再成为设计过程中的难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精神世界的多样化发展,仅依赖理性的设计作品已无法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这也迫使设计师们开始重新思考建筑设计作品,提高艺术品味和审美格调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国内知名的优秀设计师开始尝试思考设计作品的艺术化形式,正如设计师马岩松提到的“山水城市”,“山水”是现实日常与精神感悟结合的理想境界,“山水城市”既应当有现代城市的高效,也应当有东方特有的诗情画意,是城市密度与山水意境的结合 [5] 。

2.2.3. 立足本土优势

随着国内设计师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深入了解,开始重新探索和应用中国传统建筑设计元素。比如:屋脊、园林和木结构等,将这些元素以现代化的方式重新诠释并融入到设计中。立足于本土优势,将显著地提升设计作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氛围,也展现了中国建筑特有的文化精髓。建筑师将根据地域气候、所用材料以及建造工艺等多个因素“因地制宜”的进行设计,并逐渐形成了一种深植于中华优秀文化之中的本土设计语境,为建筑艺术所体现的民族特色及其在国际上的影响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以苏州博物馆为例,该设计吸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元素。即使在建筑中使用了曲线、折线等现代化的设计手法,但也巧妙的结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各种元素,例如:屋脊、飞檐、天井等,这些都展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独特风格和艺术氛围。同时,在室内的庭园中合理地利用徽派建筑、水榭、山石等传统元素,展现了充满诗意的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和文化特色。

3.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实践的影响

前半部分主要以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建筑理论层面的分析为主,而后半部分则从后现代主义对于实践层面的影响展开,并主要通过案例分析进行阐述。

3.1. 隐喻手法

隐喻体现了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类同关系。常见的相似关系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形式相似,另一种是结构相似。以三星堆新馆舍的国际设计招标方案——古蜀之眼为例,该概念设计规划用地范围在遗址核心保护区东北角,预计建成新建博物馆后,与现有一、二号馆联系,打造一个世界级专题性博物馆。该设计充满了隐喻和象征意义,三座连绵起伏的土丘,再加上北部呈月牙形的月牙湾平台,构成了“三星伴月”的奇观,也突出了“三星堆”名字的由来。设计延续了老馆的经典弧形外墙,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三座建筑的形状和空间。屋面为斜坡覆土形态,与一号馆的坡面相互呼应。同时,三星堆的外形选用了一个“堆”字作为其最好的表达和象征,与该设计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以及所人文价值相呼应。同时,设计方案在深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理念的基础上,采用了较为先进的建筑工艺,将传统与创新完美的融合展现。

3.2. 新乡土特征

由于各个地域的文化特色显著,设计师会根据实际状况进行设计。通常会结合建筑的特色、文化属性和气候条件等,使用当地特有的建筑材料。以MAD珠海银坑艺术馆“穹顶下的村庄”方案为例,该项目以尊重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满足当地居民需求为目的,致力于设计出特色的乡村文化馆项目。相较于在废墟上重新构建一座全新建筑,更优选择是根据银坑村原有的自然纹理进行设计调研,以便将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复原为数百年来人们居住的地方,以巨大的圆顶进行“保护”。并将村庄中原有的池塘、树木保留,以呼应当地对自然文化的尊重和敬仰。该建筑不仅体现了当地的地域特色,而且赋予了现代化的功能内涵。

3.3. 多元化形式

后现代主义设计将各种风格、设计理念、材料进行创意的叠加和整合,打破了单一设计的固有局限性。在视觉上,塑造了富有深度、层次分明、融入当地特色文化的建筑形式。这样的设计方式为建筑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和舞台,不仅赋予了建筑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辨识度,同时也为建筑带来了更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上海东方明珠塔为例,该建筑是上海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设计上多体现后现代建筑风格,外形极具多元化,运用球体等多种几何形态进行设计和变换。在东方明珠塔的内部,将观光空间和旋转餐厅等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进行巧妙融合,在垂直、水平方向上构建出复杂的空间形式。在建筑外部,采用玻璃和钢材等多种建筑材料,打造出极具层次感和丰富质感的建筑肌理。

4. 总结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更关注建筑形式的变化,而非打破了现代设计理念的本质。又因感性色彩浓烈,缺乏现代设计的理性和扎实的理论支撑。因此,只有通过正确的设计方式:在设计风格上,吸收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挖掘本土化特色并结合先进的设计理念,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在设计理念上,回归自然,使建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尊重大自然,发掘建筑本身特有的艺术价值;在设计方法上,回到理性设计。在大量的建筑资料、建筑方法中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

只有不断完善建筑设计方法,秉持着以人为本和本土化设计理念,才能使我们的设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并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 王颖. 查尔斯·詹克斯的时代过去了吗? “后现代主义”在建筑中的兴衰和时代性[J]. 时代建筑, 2022(6): 72-77.
https://doi.org/10.13717/j.cnki.ta.2022.06.020
[2] 周敏. 西方后现代主义设计对中国当代设计的影响初探——以建筑、景观设计为例[J]. 设计, 2018(11): 58-59.
[3] 赵阳, 周美霞. 以建筑为例浅析后现代主义对中国设计的影响[J]. 中国房地产业, 2015(8): 52-53.
[4] 吴洁妮, 于海为, 马卓越, 等. 后现代的眩晕——让·努维尔建筑美学的解构精神[J]. 新建筑, 2024(1): 58-63.
[5] 官明正. 基于“山水城市”理论的当代建筑形态设计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2021.
https://doi.org/10.27307/d.cnki.gsjtu.2021.00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