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医学实习医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对策研究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Job Burnout of Psychiatric Interns
DOI: 10.12677/mm.2024.145109, PDF, HTML, XML, 下载: 32  浏览: 48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宋梅玉, 吴 雪, 丁 萌, 张一诺, 高见花, 侍家胜, 付洋洋*:济宁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山东 济宁
关键词: 精神医学职业倦怠精神医学实习医师心理健康对策研究Psychiatry Job Burnout Psychiatric Intern Mental Health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摘要: 医护人员特别是精神医学实习医师是出现职业倦怠的高频率群体,因为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封闭式条件,可能会出现对工作的厌恶疲倦感,所以需及时调整身心状态。因此了解精神医学实习医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对其提高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最近几年的研究及临床实践中,关注较多的是精神科与其他各科室的职业倦怠的比较分析和医生总体之间的职业倦怠状况及各因素的影响,对于精神医学实习医师职业倦怠及其因素的分析最近几年的研究罕见报道。因此本文拟对精神科实习医师造成职业倦怠的自身、国家、社会与组织等方面进行探析,为今后了解造成精神医学实习医师职业出现倦怠感的各方面及促进未来社会对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Abstract: Medical staff, especially psychiatric interns, have a high frequency of job burnout. Because of the special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closed conditions, they may feel tired of work, so they need to adjust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state in time.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understand the job burnout of psychiatric interns to improve their work qua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in recent years,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job burnout between psychiatry and other departments, and the job burnout among doctors as a whole and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The analysis of job burnout of psychiatric interns and its factors has been rarely reported in recent years. Therefore, this paper intends to analyze the aspects such as self, country, society and organization that cause job burnout of psychiatric intern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understanding all aspects that cause job burnout of psychiatric interns in the future and promoting the demand for mental health services in the future.
文章引用:宋梅玉, 吴雪, 丁萌, 张一诺, 高见花, 侍家胜, 付洋洋. 精神医学实习医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对策研究[J]. 现代管理, 2024, 14(5): 941-947. https://doi.org/10.12677/mm.2024.145109

1. 引言

在当今社会,精神心理疾病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精神卫生行业一直处于不断发展阶段,在第二届世界卫生健康论坛上,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院士指出,精神疾病患者数量一直在不断地增加,全球各国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病率,过去几十年处于不断上升趋势,要解决目前疾病与医疗的平衡,需要对医疗人员进行评估和管理。然而我国精神科人才资源稀缺,而且在2013年至2025年间,精神、神经和物质使用障碍的负担估计将在中国增加10% [1] [2] ,精神障碍患者目前正在逐步增长。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精神科医生数量达6.4万人,只占全国医师数量(428.7万人)的1.49%。到2022年,全球精神疾病的覆盖数量已经超过了10亿人。并且有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共有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仅5万余人,缺口超10万人。近几年,有数据统计,全球新增超过7000万抑郁症患者,9000万焦虑症患者,数亿人出现睡眠障碍等问题,精神心理疾病的治疗需求进一步显现并要得到提高,增强相关医疗资源和增加人才供给,更显重要性和紧急性。我国精神科医生的数量在世卫组织统计的数据里是偏少的,在发展中国家里也是偏少的,更确切了我国精神科医师人才资源稀缺。通过对中、日、韩三国的精神科住院专科医师培训制度的比较,发现日、韩两国专科培训基地均多于我国 [3] 。通过以上数据对比,我国精神科发展水平较落后,人才匮乏,资源短缺,对医师的需求量增多,然而在为数不多的人数之中许多精神医学实习医师正在经历职业倦怠也会产生对工作的不满 [4] ,职业倦怠不仅会对个体的精神状态产生影响,还会间接向身边的人传递低迷的情绪,降低工作效率,本文将对此现象展开总结讨论。

2. 精神医学实习医师职业倦怠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职业倦怠的研究滞后于发达国家近20年,起步较晚。据Front Public Health在2022年调查我国医师报告显示,中国医生职业倦怠率高达66.5%~87.8%,远高于其他国家,并指出精神科医务人员倦怠风险较高。通过对住培医师研究显示,精神科及其他专业的住培学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但精神科住培学员的程度较重 [5] 。有研究对精神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吻合度开展了调查,结果显示,精神医学专业毕业生仍然从事精神医学相关岗位的比例仅为43%,而他们选择留在本专业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6] 此数据显示对于从事精神科方面有一定的趋避性。来自研究22个国家的精神病学实习生的一项调查显示,那些年轻的,无子女而且没有选择精神病学作为第一志愿的实习生具有较高的倦怠 [7] 。这些数据研究表明精神医学实习生的职业倦怠普遍偏高,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总体状况并不明朗。

2.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表明,实习生期间是具有挑战的时期,挑战实习生的适应能力,在此期间发生情绪障碍的机率也高 [8] 。据澳大利亚学者Sarah Rotstein等荟萃分析得出精神科医生职业倦怠处于高水平状态 [9] ,而更明显变化体现在泰国2018年对精神科医生职业倦怠的一项调查 [10] ,表明距上次调查仅七年间泰国精神科医生职业倦怠的高水平职业倦怠发生率从17.1%激增至49.3%。同样在2022年对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土耳其和泰国以及欧洲国家5000多名精神科医生47%的医生报告了倦怠,相较于上年增长了5%。Bykov KV [11] 等人的研究中更是鲜明的展现出倦怠感在精神科医生群体中的高普遍性,与前文所述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但多数国家调查研究中临时精神科医生排除在外,对精神科实习医生的调查较少,故上述调查结果仅间接指示了精神医学实习生的职业倦怠,并起到一定提示作用。值得关注的是在Tejil Morar [12] 等对南非精神科实习医生的职业倦怠调查中明确指出超过三分之二的精神科实习医生存在倦怠感。挪威一项数据显示,11%的人在实习期间出现需要治疗的心理问题 [13] ,据Rotstein S等人调查研究发现,精神病学的实践,就其本质而言,容易使得医生情绪衰竭,进而产生倦怠心理 [9] 。综上,精神科实习医生出现职业倦怠感概率也较高。

当今科研技术不断更迭与知识理论不断完善,国内外对不同类型临床医生与各个领域医护人员也进行了大量职业倦怠研究。但就我国对于精神医学实习生这一群体的关注却较少。精神医学实习生作为未来精神科医生的主力军,而精神科医师作为多学科团队的关键成员,将直接影响未来医学发展故该群体应得到社会更层面广泛关注。以上均提示我们未来在精神医学实习生领域的研究应侧重于在职业倦怠筛查、精神医学实习医师倦怠预测因素的纵向评估以及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方面携手并进。

3. 精神医学实习医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3.1. 性别、年级和学员类型

根据唐蓓相关研究表明,通过计算不同性别精神科住培学员在职业倦怠三个维度上的平均分,结果表示在情绪衰竭、玩世不恭两个维度上,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男性较女性学员更为严重,分别计算不同年级精神科住培学员在职业倦怠三个维度上的平均分,结果表示三年级精神科住培学员得分明显高于低年级住培学员;分别计算不同类型精神科住培学员在职业倦怠三个维度上的平均分,结果指出精神科专硕学员较其他类型精神科住培学员在职业倦怠三个维度均更为严重 [14] 。

3.2. 工作条件

与工作环境相关的因素似乎比个人因素在精神科医生的职业倦怠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比如对精神疾病的普遍污名化、工作量大、工资低、医患关系差等 [15] 。每十万人中只有1.5位精神科医生,精神科存在更高的职业风险,成为医学生跨入精神领域的一大障碍。精神医学的实践需要与病人的密切互动,极大的情感投入有时候很难得到相应的回报,加上实习医生日常的工作时间长、强度大、责任重,这些因素导致了实习医师职业倦怠的形成。精神医学实习医师由于其工作性质及工作对象的特殊性,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心里健康状况较差,更容易导致职业倦怠。据N. Jovanovic等人研究发现工作条件会影响职业倦怠率,即使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如个人和教育特征),这是缺乏监管和没有选择精神病学作为第一职业选择对是实习生的职业倦怠产生负面影响的第一个证据,因此限制工作时间和定期监督等干预措施可能是减少严重职业倦怠的一种方法 [7] 。

4. 了解精神医学实习医师职业倦怠的现实意义

有相关调查指出,在医护工作者群体中职业倦怠是一个严重且普遍的问题,但与其他医学专业人员相比,很少有研究关注精神卫生工作者的职业倦怠,更鲜少有人关注精神医学实习医师这一群体。而实习医师是正在处于医院实习阶段,接受医院老师教育与自身学习阶段的医学生,思维能力正在建立与开阔,是医学生与医生之间的一个转折点,各专业的实习医师需要带教老师引领学习和掌握基本技能和病理分析。由于精神科患者的特殊性,且部分患者早期症状以及生命体征变化不明显,因此对精神科实习医生的知识与技能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若症状更复杂加上部分患者由于心理和行为功能不配合则使得工作起来更困难 [16] ,故欲探究精神医学实习医师的职业倦怠要从其根本探寻原因,完善现有精神医学实习医师的培养方案至关重要。

按照专业人士的看法,精神科是内科分支中最难的学科之一。鉴别诊断需要排除各种复杂的疾病,病人症状不同,疾病归转复杂,精神科起步晚,学科共识不足,药品需求复杂研发缓慢等等,这些方面意味着对于精神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包括时间,经济及教育资源等要求都是非常高的。此外,精神类疾病的难以治愈性带来的回报率缺乏平等性的实况,常常使精神科医务工作者处于情感高消耗状态,易出现倦怠、压力甚至自杀等,了解其职业倦怠的原因后能够针对性的制定相关措施,提高精神医学实习医师从事本专业的就业率,提高我国精神科医生的数量与质量。

当今社会公众对心理健康的重视日益提高,但医疗体系内并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对于为大众提供心理健康的医务人员。中国精神科实习医生严重短缺,精神科医师也相应减少,并且越来越多的精神科实习医生由于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以及情感来对待患者,正经历较高的职业倦怠,并考虑离开他们的岗位。医学生教育中的关键一环在于实习医师的培养,该阶段需将理论融入实操,如果没有过硬的专业基础和心理承受能力,可能发生职业暴露等问题。以上不良现象主要原因就是长期耗时耗力的工作和缺少针对性管制有关,所以了解实习生倦怠的原因对于以后管理社会卫生制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5. 精神医学实习医师职业倦怠的诊断

5.1. 职业倦怠的检查工具

职业倦怠虽仅作为一种职业现象被列入《国际疾病分类》(ICD-11)第十一次修订版中,但仍可以按照精神障碍诊断过程进行识别诊断。因此,根据精神障碍标准化诊断程序(SCID-5-RV),筛选出三种较为完善且被广泛接受的诊断标准和相匹配的精神障碍定式检查工具:哥本哈根倦怠量表(CBI)、马斯拉赫倦怠量表(MBI)和奥尔登堡倦怠量表(OLBI)。

5.1.1. 哥本哈根倦怠量表(CBI)

CBI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估工具,被用于测量个人、与工作相关和与客户相关的倦怠。

5.1.2. 马斯拉赫倦怠量表(MBI)

MBI是另一个广泛使用的工具,特别是在医疗和教育领域。它主要关注情绪耗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减少这三个维度。在与OLBI的比较分析中,MBI在评估精疲力竭和脱离方面表现出色 [17]

5.1.3. 奥尔登堡倦怠量表(OLBI)

OLBI是一个较新的测量工具,它不仅评估职业倦怠的传统维度,还探讨了工作投入的正面方面。OLBI在评估放射学实习生的倦怠方面,与MBI具有相似的效力 [17] 。

这些量表在不同情况下各有优势,例如,CBI在多种语言和文化背景下都显示出了良好的因子结构、可靠性和有效性,MBI和OLBI也在多项研究中证明了其在不同职业群体中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其中MBI被认为是医学研究文献中识别倦怠的黄金标准。

6. 精神医学实习医师职业倦怠的干预对策

6.1. 个人方面

通过一项全国性的调查,男性较女性似乎有更高的职业倦怠和工作不满度。也有数据表明,心理健康工作者比在普通医疗机构工作的同事更有倦怠的风险,精神卫生工作者的高情感投入和高理想主义期望使一个人获得高水平的职业满足感,然而,如果这些因素导致过度的责任感和对慢性和无效病理的无能为力,它们也会产生高度的压力和挫折感。对于医生或实习医师个人来说,和病人家属在一起通常意味着面对卫生保健系统的不足和医生自己在满足家属的高的期待,有时是不切实际的期望方面的无能 [18] 。会产生对自己生病的恐惧和逃避病人的愿望,同时暴露在医患关系的压力下,也会产生打官司和不宽容的情境。对于自身的要求,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医学知识也在不断的扩展,实习医师需要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并时刻准备好接受培训与考核,并且对于精神科医师来说需要准确的预测病人的暴力行为和自杀行为,在这些压力之下,会产生对于前途的渺茫和丧失对未来的期望。在Klein和McCarthy(2022)的研究中,揭示了一系列有效的干预措施,这些措施旨在缓解医学生和精神科医生的职业倦怠。他们指出,采用Pass/Fail评分系统和纵向协作学习方法能够显著改善医生的心理健康。个人层面,保持兴趣爱好、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和增强适应能力是减缓职业压力的有效手段 [19] 。Blanchard等人(2021)的研究强调了情绪智力在缓解医学生职业倦怠中的核心角色。研究发现情绪智力与职业满足度正相关,进一步证明了高情绪智力可以有效降低职业倦怠程度。这些发现提示我们,增强情绪智力的培训和支持性的组织文化建设是缓解职业倦怠的有效手段 [20] 。Román-Calderón等人(2022)提出,同情心和自我同情心是抵抗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他们的研究证明了同情心和自我同情心与职业成就的正相关性,强调了在职业倦怠干预措施中,包含同情心和自我同情心的培训和发展程序的重要性 [21] 。首先可以通过冥想,瑜伽等放松方式进行引导干预,提高沟通技巧和抗压能力,减少或避免医患冲突,保持自身兴趣爱好,培训情绪智力和同情心,提高抵御职业倦怠的能力。预防或减少实习医生的倦怠症状不仅会改善个人健康和减少个人痛苦。就较低的成本而言,这对于整个卫生保健系统也是有益的。

6.2. 社会方面

由于学费相对较低,中国的医学生很少申请学生贷款来完成他们的医学院学业。因此,与其他国家中的许多早期职业精神科实习医生不同,中国的同行在毕业后通常没有医学院债务负担,因此面临的经济压力较小 [22] 。并且与其他专业相比,精神科职业暴露风险较低,但是作为较特殊的专业,不免遭到来自社会的众多言语,消除精神健康问题的污名并改善公众对精神病学和精神病医生的态度也非常重要 [23] 。Bhugra和Molodynski研究探索了医学生的幸福感和职业倦怠,并提供了一系列可能的解决方案。他们认为,正确的支持和资源是预防和管理职业倦怠的关键。改变教学方法、提供更多心理健康支持和资源、识别压力源、建立支持网络和关注个人幸福感是缓解职业倦怠的重要途径 [24] 。同时通过Wang et al.研究,揭示了感知压力、社会支持和五大人格特质与学习倦怠的关联。他们的研究显示,通过减轻感知压力和增强社会支持,能够显著缓解精神科医生的职业倦怠。他们建议,应考虑个体差异和人格特质,为每位医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干预和支持策略 [25] 。医院或卫生组织需提供员工关怀和福利制度,减轻实习医师的不满足感,开发并提供一些压力管理和员工讨论组织活动,创造并提倡相互支持的文化。总的来说,精神实习医师及精神医师数量的缺乏,还是反映出社会对于精神卫生疾病的认知还存在不足或偏差,社会需进一步推进相关医疗科普和提升全社会对精神卫生疾病的科学认知水平,促进相关学科发展和医疗人才保障水平提升,这是促进精神卫生方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6.3. 国家方面

在国家层面上,应该鼓励在精神卫生保健方面进行新的投资,特别是为了留住精神卫生工作者。随着低工资成为工作不满意的重要因素,精神病医院的工资和薪酬制度需要改革。为了提高中国精神科医生和实习医师的薪酬,应采用基于工作量的薪酬方案 [26] 。而且大部分精神卫生中心建立在较市区的偏远地带,建议提供交通专线,提倡便利交通。

7.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职业倦怠受多因素影响,除了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外,精神医学实习医师还应通过各方面不同方式提高抵抗职业倦怠的能力。中国精神医学的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期望国内各部门能制订并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做好岗位轮转,时间分配等易引起倦怠的工作,减少倦怠的功能性整体性风险因素。当然,精神医学的发展及其资源需求、人才供给的补强必然有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但过程越艰难,越应及早给予解决方案。

医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和理论研究较普遍,但精神医学实习医师在这方面的研究较欠缺,期望未来医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将集中在客观性制定如何减轻压力源、诊断大脑的影像学检查指标、治疗应激药物等方面,通过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促进医师健康发展。

基金项目

2023年济宁医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赞助项目(cx2023170)。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宋红涛, 焦东亮, 王立金. 精神科与非精神科医生工作状况和职业倦怠的对比研究[J]. 心理月刊, 2022, 17(14): 35-37.
[2] Charlson, F.J., Baxter, A.J., Cheng, H.G., Shidhaye, R. and Whiteford, H.A. (2016) The Burden of Mental, Neurological, and Substance Use Disorders in China and India: 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Community Representative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Lancet, 388, 376-389.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6)30590-6
[3] 姜文君, 郑泰吉, 申哲范, 等. 中、日、韩三国精神科专科医师培训制度的比较研究[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5, 14(12): 1233-1237.
[4] Zhang, Y. and Feng, X. (201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Burnout, and Turnover Intention among Physicians from Urban State-Owned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Hubei,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tudy. BMC Health Serv Res, 11, Article No. 235.
https://doi.org/10.1186/1472-6963-11-235
[5] 唐蓓, 林兴建, 邵海亚. 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职业倦怠及相关因素分析[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0(3): 251-255.
[6] 曹茹, 邵海亚. 精神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专业吻合度调查及对培养方案的启示——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例[J]. 精神医学杂志, 2018, 31(5): 373-375.
[7] Jovanović, N., Podlesek, A., Volpe, U., et al. (2016) Burnout Syndrome among Psychiatric Trainees in 22 Countries: Risk Increased by Long Working Hours, Lack of Supervision, and Psychiatry Not Being First Career Choice. European Psychiatry, 32, 34-41.
https://doi.org/10.1016/j.eurpsy.2015.10.007
[8] Bellini, L.M., Baime, M. and Shea, J.A. (2002) Variation of Mood and Empathy during Internship. JAMA, 287, 3143-3146.
https://doi.org/10.1001/jama.287.23.3143
[9] Rotstein, S., Hudaib, A.R., Facey, A. and Kulkarni, J. (2019) Psychiatrist Burnout: A Meta-Analysis of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Means. Australasian Psychiatry, 27, 249-254.
https://doi.org/10.1177/1039856219833800
[10] Nimmawitt, N., Wannarit, K. and Pariwatcharakul, P. (2020) Thai Psychiatrists and Burnout: A National Survey. PLOS ONE, 15, e0230204.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230204
[11] Bykov, K.V., Zrazhevskaya, I.A., Topka, E.O., Peshkin, V.N., Dobrovolsky, A.P., Isaev, R.N. and Orlov, A.M. (2022) Prevalence of Burnout among Psychiatris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308, 47-64.
https://doi.org/10.1016/j.jad.2022.04.005
[12] Morar, T. and Marais, B. (2022) Exploring Burnout among Psychiatric Trainees at a South African University.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8, a1634.
https://doi.org/10.4102/sajpsychiatry.v28i0.1634
[13] Tyssen, R., Vaglum, P., Grenvold, N.T. and Ekeberg, Ø. (2000) The Impact of Job Stress and Working Conditions on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mong Junior House Officers: A Nationwide Norwegian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Medical Education, 34, 374-384.
https://doi.org/10.1046/j.1365-2923.2000.00540.x
[14] 唐蓓. 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职业倦怠及影响因素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医科大学, 2021.
[15] Kumar, S. (2011) Burnout and Psychiatrists: What Do We Know and Where to from Here? Epidemiology and Psychiatric Sciences, 20, 295-301.
https://doi.org/10.1017/S204579601100059X
[16] 权英丽. 精神科临床教学查房实践体会[J]. 中国卫生产业, 2020, 17(34): 155-157.
[17] Le, R.T., Sifrig, B., Chesire, D., et al. (2023)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adiology Trainee Burnout Using th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and Oldenburg Burnout Inventory. Academic Radiology, 30, 991-997.
https://doi.org/10.1016/j.acra.2022.08.016
[18] Bressi, C., Porcellana, M., Gambini, O., et al. (2009) Burnout among Psychiatrists in Milan: A Multicenter Survey. Psychiatric Services, 60, 985-988.
https://doi.org/10.1176/ps.2009.60.7.985
[19] Klein, H.J. and McCarthy, S.M. (2022) Student Wellness Trends and Interventions in Medical Education: A Narrative Review.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 9, Article No. 92.
https://doi.org/10.1057/s41599-022-01105-8
[20] Cody, B., Victoria, K. and Mara, S. (2021) Emotional Intelligence, Burnout, and Professional Fulfillment in Clinical Year Medical Students. Medical Teacher, 43, 1063-1069.
https://doi.org/10.1080/0142159X.2021.1915468
[21] Román-Calderón, J.P., Krikorian, A., Ruiz, E., et al. (2022) Compassion and Self-Compassion: Counterfactors of Burnout in Medical Students and Physicians. Psychological Reports, 127, 1032-1049.
https://doi.org/10.1177/00332941221132995
[22] Yao, H., Wang, P., Tang, Y.L., et al. (2021) Burnout and Job Satisfaction of Psychiatrists in China: A Nationwide Survey. BMC Psychiatry, 21, Article No. 593.
https://doi.org/10.1186/s12888-021-03568-6
[23] Bhugra, D., Sartorius, N., Fiorillo, A., et al. (2015) EPA Guidance on How to Improve the Image of Psychiatry and of the Psychiatrist. European Psychiatry, 30, 423-430.
https://doi.org/10.1016/j.eurpsy.2015.02.003
[24] Bhugra, D. and Molodynski, A. (2022) Well-Being and Burnout in Medical Students: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Irish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Medicine, 1-4.
https://doi.org/10.1017/ipm.2022.26
[25] Wang, S., Li, H., Chen, X., et al. (2022) Learning Burnout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Perceived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in Chinese Medical Student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A Cross-Sectional Study. BMC Psychiatry, 22, Article No. 785.
https://doi.org/10.1186/s12888-022-04453-6
[26] Zhang, C. and Liu, Y. (2018) The Salary of Physicians in Chinese Public Tertiary Hospitals: 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and Follow-Up Study. 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18, Article No. 661.
https://doi.org/10.1186/s12913-018-3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