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的外宣翻译教学研究——以“中国风·客家情”文艺巡演项目为例
Research on PBL-Based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Translation Teaching—Taking “Chinese Style and Hakka Custom” Cultural Gala Project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ae.2024.145844, PDF, HTML, XML, 下载: 15  浏览: 32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叶晗婕, 邹晓萍*:江西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 赣州
关键词: PBL外宣翻译教学模式传统文化PBL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Translation Teaching Model Traditional Culture
摘要: 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基于问题的教育理念,主张让学生在解决现实中的真实问题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探索,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协作能力等。文章结合PBL的核心理念和周期学习模型,探索基于问题式学习的外宣翻译教学基本模式,重点探讨该模式在在外宣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提高学习者的外宣翻译能力。研究显示,基于PBL的外宣翻译教学模式下,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外宣翻译能力得到有效激发,对学习者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Abstract: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is a kind of educational concept based on problems, which advocates that students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in the process of solving real problems, and cultivate their problem-solving ability, critical thinking and collaboration ability. Combined with the core of PBL and the PBL cyc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basic teaching model of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translation based on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model in the teaching of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translation, aiming to improve learners’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translation ability.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learner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translation ability can be effectively stimulated under the PBL teaching model of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translation, which has certain enlightenment significance for learners’ career development.
文章引用:叶晗婕, 邹晓萍. 基于PBL的外宣翻译教学研究——以“中国风·客家情”文艺巡演项目为例[J]. 教育进展, 2024, 14(5): 1323-1328.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5844

1. 引言

作为我国对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宣翻译是“一种门面工作” [1] ,肩负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良好国家形象的重大职责和使命,兼具传播和宣传的双重重任。然目前我国外宣翻译高端人才稀缺,改革外宣翻译课程教学方法的需求相当迫切。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是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神经病学教授霍华德·巴罗斯(Howard Barrows)于1969年首创的一种教学模式 [2] 。不同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讲授式教学,该教学模式以真实问题为学习的引导点,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学生围绕该问题通过自主和合作学习探索解决方案,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脚手架的教学方法 [3] 。PBL具有突破传统教学范式的特质 [4] ,助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合作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 [5] 。将PBL教学理念应用于外宣翻译教学实践,对培养外宣翻译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索PBL在外宣翻译教学中的有效路径,本文将着重考察如何结合PBL教学理念设计外宣翻译教学新模式,以及该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影响,以期为外宣翻译教学转型提供借鉴和参考。

2. PBL用于翻译教学的研究综述

发展至今,PBL教学理念已有50多年的历史,最初在医学教育领域被引入,并逐渐在数学、计算机、气象学、经济、生物学、环境科学、工程等其他学科和领域中得到应用和发展,但其在翻译领域的应用并不多见。中国知网以“PBL”为主题词的文章多达36,084篇,对检索结果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发现,PBL研究主要分布于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和高等教育两个领域。进一步检索主题词“PBL”和“翻译”,结果显示仅有69篇文章。其中主要涉及PBL在不同翻译课程中的应用,例如文化翻译、笔译课程、商务翻译、翻译实务等。除英语翻译外,PBL亦运用于其他语言的翻译教学,如汉日口译、法语翻译等。亦有文章介绍PBL的认识论基础,探索PBL翻译教学模式,探讨PBL应用于翻译教学领域所面临的挑战。研究普遍认为,PBL能够有效促进翻译教学。

外宣翻译是“以完成那些对外宣传材料的翻译任务为基本内容的翻译实践活动的总称” [6] ,是“以翻译为手段,以宣传为目的,通过媒体让外国人民了解中国” [7] 的交际活动。伴随近年来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再加之“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对外宣翻译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形成全新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翻译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8] 。然而,目前把PBL与外宣翻译教学结合的研究极少,在外宣翻译教学中应用PBL理念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如何结合PBL教学理念设计外宣翻译教学模式及其应用效果,尚需进一步的实践探索和研究。

3. 研究问题和方法

笔者尝试将PBL教学理念应用于外宣翻译实践教学中,具体考察以下几个问题:

1) 应用PBL理念进行教学的一般操作流程是什么?

2) 如何结合PBL理念设计外宣翻译教学基本模式?

3) 该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和实际应用能力有何影响?

针对以上研究问题,为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脚手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的目标,笔者根据PBL的核心理念和教学流程,设计了PBL外宣翻译教学模式,然后通过案例分析,观察学生解决真实外宣翻译问题的过程,总结该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影响。

4. PBL外宣翻译教学模式建构

4.1. PBL周期学习模型

PBL以真实问题的解码、分析和解决为核心,将学习过程融入有意义的任务中,实现体验式学习。在此模式下,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索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而教师则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Hmelo-Silver提出的PBL周期学习模型(The Problem-Based Learning Cycle) (见图1)精炼地描绘了PBL教学活动的整个流程 [9] [10] 。该模型从教师提出真实问题开始,学生随后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在此过程中发现知识缺陷,进而主动学习新知识。最终,学生将新旧知识结合应用于问题解决,并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从而提升学习质量。这一流程以问题为起点,以反思为终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闭环。

Figure 1. The problem-based learning cycle

图1. 问题式学习周期

4.2. 课程设计

本研究专注于外宣翻译,针对本校英语专业221班和222班的大二学生(共65人)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研究,共计32个课时。课程内容涵盖四大板块:企业、旅游、传统文化和国家外宣文本翻译。每个板块下均包含多种类型的文本,涉及不同领域的知识和具体翻译问题。这些文本以纯文本、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确保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直观性。在课程设计中,翻译素材主要选取真实的外宣材料进行英译,引导学生查找文本类型相同的英文文本,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中英两种相似文本,深入了解汉英在语言风格、结构逻辑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此外,课程还着重培养学生对不同外宣文本的信息传递、表达方式和呼唤功能的熟悉程度。通过将翻译领域知识融入案例研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知识体系,掌握翻译策略和技能。同时,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调和各种因素之间矛盾的能力,以及合作、社会和批判意识。

4.3. 教学步骤

基于Hmelo-Silver的PBL周期学习模型及PBL的核心理念,本研究设计了以下五个外宣翻译教学步骤:

1) 问题引入与界定:教师提出一个涉及外宣翻译的实际问题,并明确问题的范围、背景和要求,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问题。在创建问题时,教师应注重问题的实践性和真实性,尽量采用真实外宣翻译项目中的材料。

2) 翻译小组组建。在明确翻译任务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个人意愿进行分组,并设置组内角色分工。教师可以作为行业人士加入小组,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3) 问题分析与解决。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集思广益,收集相关信息,利用各种翻译资源,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进行实践。小组翻译流程包括“翻译业务洽谈→审阅原稿→编写术语→分稿→译稿→合稿→审核译稿→排版→终审” [11] ,该翻译情景模拟缩小了课堂翻译活动和职业翻译实践的距离。

4) 知识补充与深化。学生在检验方案可行性过程中可能发现知识的不足之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相关的翻译理论知识,填补知识漏洞。学生通过自我导向学习,深化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理解。

5) 分享与总结。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解决方案和翻译经验,与师生进行互动交流。最后,学生需撰写翻译反思报告,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以评估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并获取经验教训。

4.4. PBL外宣翻译教学案例分析

4.4.1. 案例背景

本案例选取的是一次传统文化外宣文本翻译教学活动,采用PBL教学模式。翻译材料为“中国风·客家情”文艺巡演项目的主持词,该项目在国家汉办的支持下,成功入选全球孔子学院巡演计划,并在南亚多国进行了精彩的演出,共计1805字。翻译任务的重点在于准确传达主持词中的文化元素和情感色彩,同时保持语言的流畅性和易于理解。教学活动目标旨在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未来外宣翻译工作做好准备。

4.4.2. 案例教学流程与评估

教师结合“中国风·客家情”这一具体主题,设计了一系列引导性问题,如“如何在翻译中保留原主持词的文化韵味?”“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体现?”“如何翻译‘文化走秀《大红古绿》’‘舞蹈《雨打芭蕉》’等节目名称?”。与传统的静态分组不同,此次PBL教学要求学生在翻译过程中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个人兴趣进行动态分组。为了确保翻译质量,鉴于主持词中蕴含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教师在教学流程中专门设计了文化背景解析环节。通过邀请文化专家进行讲座、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纪录片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背景,为后续的准确翻译打下坚实基础。翻译过程中,教师实时关注学生的翻译进度和小组讨论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在评估环节,教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学生的反馈数据(详见表1)。评估标准主要包括学生对翻译任务的接受度、对小组合作分工的满意度以及对采用多种翻译方法和技巧的认可度等方面。通过这些数据,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感受,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改进。

Table 1. Teaching effect of PBL-based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translation

表1. PBL外宣翻译教学效果

4.4.3. 数据分析与发现

表1的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对PBL外宣翻译教学模式持接受或基本接受的态度。在明确翻译任务方面,有41.54%的学生表示接受,46.15%的学生表示基本接受,显示出学生对任务明确性的认可。在小组分工合作方面,虽然接受度略低于明确翻译任务,但仍有29.23%的学生表示接受,56.92%的学生表示基本接受,表明小组合作分工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在采用多种翻译方法和技巧方面,学生的接受度略低,但仍有30.77%的学生表示接受,44.62%的学生表示基本接受。这表明学生虽然认识到采用多种翻译方法和技巧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此外,数据还显示有部分学生对某些环节持保留意见。对于这些学生,教师需要进一步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困难,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教师也需要反思教学策略和方法是否得当,以便进行后续的教学改进。

4.4.4. 案例总结

总体来看,PBL外宣翻译教学模式在传统文化外宣文本翻译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通过明确并细化翻译任务、小组合作分工以及采用多种翻译方法和技巧等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该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提高了他们对翻译方法和技巧的理解及应用能力。同时,该模式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他们在解决翻译问题的过程中更加主动和高效,培养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此外,该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外宣翻译水平,还促进了跨文化交流和理解。学生在翻译实践中更好地理解了文化差异,培养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为未来从事国际交流和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为了进一步提升PBL外宣翻译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和应用价值,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和指导;二是优化小组合作分工的策略和方法;三是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辅导支持;四是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五是不断改进和完善评估标准和方式。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和改进,相信PBL外宣翻译教学模式在未来的外宣翻译教学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5. 结语

PBL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它激发了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动机和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增强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逐渐学会自主学习——这也是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 [12] 。在外宣翻译教学中引入PBL理念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外宣翻译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有利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然而,实施PBL外宣翻译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如学生合作能力不足、教师指导不到位等问题。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优化PBL外宣翻译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总的来说,PBL外宣翻译教学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希望本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基金项目

江西理工大学校级教改课题:外语教师TPACK能力结构、翻转课堂及翻转学习的整合研究(课题编号:XJG-2019-1)。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黄友义. 从翻译工作者的权利到外宣翻译——在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上的讲话[J]. 中国翻译, 2005, 26(6): 31-33.
[2] 金茜. 国际关系专业英语的PBL教学探索[J]. 中国高等教育, 2021(13): 44-46.
[3] 李德超. PBL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挑战与对策[J]. 山东外语教学, 2021, 42(6): 101-111.
[4] 杨为民, 杨改学. 基于问题探究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 外语电化教学, 2006(3): 13-18.
[5] 秦枫, 洪卫, 郎曼. 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 2013(4): 70-75.
[6] 张健. 全球化语境下的外宣翻译“变通”策略刍议[J]. 外国语言文学, 2013(1): 19-27.
[7] 李乐乐. 修辞劝说视角下企业外宣翻译策略的分析——以华为官网的公司简介为例[J]. 外文研究, 2020, 8(1): 67-72, 108.
[8] 杨鹏. “一带一路”背景下外宣翻译人才培养策略探讨——评《翻译人才培养新模式与翻译教学改革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 2021(2): 117.
[9] Hmelo-Silver, C.E. (2004) Problem-Based Learning: What and How Do Students Lear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16, 235-266.
https://doi.org/10.1023/B:EDPR.0000034022.16470.f3
[10] 杨鑫. 英语辩论课PBL教学模式研究——问题-思辨-探究路径[J]. 外语学刊, 2021(3): 70-74.
[11] 葛林, 罗选民, 董丽. 诺德翻译能力理论观照下的MTI培养模式研究: 以十三所高校问卷调查为例[J]. 中国翻译, 2011, 32(4): 31-36, 96.
[12] 王湘玲, 毕慧敏. 建构基于真实项目的过程教学模式——兼评《翻译能力培养研究》[J]. 上海翻译, 2008(2): 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