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Multimodal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OI: 10.12677/ae.2024.145843, PDF, HTML, XML, 下载: 35  浏览: 71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胡 友, 李冬涵, 胡紫敏, 李栩靖:黄冈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黄冈
关键词: 多模态教学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探究Multimodal Teaching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al Exploration
摘要: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确立了四大基本理念,体现在课程实施中,即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教育资源和教育空间。随着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多模态理论逐渐被引用到教学领域,多模态教学应运而生,并表现出良好的教学实效。高中思想政治课堂越来越多地采用多模态教学,利用视频、PPT等教学手段刺激学生不同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态势下,多模态教学符合课标要求与时代发展要求,对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Abstract: The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Standards (2017 version, revised in 2020)” establishes four basic concepts that are reflected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which requires teachers to fully utiliz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expand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space. With the widespread adoption of information and multimedia technologies, multimodal theory has gradually been introduced into the field of teaching, giving rise to multimodal teaching methods, which have demonstrated effective results in instruction.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s are increasingly using multimodal teaching methods, employing tools such as videos and PowerPoint presentations to stimulate different senses of students, arouse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capture their attention, and enhance teaching efficiency. In the context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ultimodal teaching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the demands of the era, holding significant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文章引用:胡友, 李冬涵, 胡紫敏, 李栩靖. 多模态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 教育进展, 2024, 14(5): 1317-132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5843

1. 引言

为响应新的发展趋势并提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一方面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另一方面则需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手段。鉴于当前形势与国家基本状况,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应进行大胆革新。

2. 多模态教学的内涵和特征

2.1. 多模态

模态是指用于表达和交流的各种符号系统,如文字、技术、视觉图像、颜色以及音乐等 [1] 。这些模态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模态被同时运用时,便构成了所谓的“多模态话语”。多模态是由一种以上的符号学模式所创造的任何交际活动,这些符号学模式可以是语言、图像、音乐、色彩等 [2] 。例如,媒体话语(如新闻报道,通常以听觉语言和视觉图像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报道)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模态过程。多模态在日常生活还有很多其他的体现,比如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PPT课件向学生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综合运用多个模态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眼睛(视觉)获取视频中的图片和文字,利用耳朵(听觉)获取音频里的更多信息。再比如用微信、QQ等聊天软件与对方进行视频通话时,需要用眼睛看手机屏幕,用嘴巴和对方交流沟通,用耳朵来听取对方的讲话。

在演化过程中,生物体逐步发展出五种基本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视觉是通过眼睛这一器官来获取视觉信息;听觉通过耳朵接收声音信息;鼻子作为嗅觉器官,感知气味;味觉则是由舌头感受食物的味道;而触觉涉及身体其他部位对触摸的感应。这些感官系统构成了生物与环境之间信息交换和互动的基础通道。研究表明,五种基础感官的发展催生了相应的交际模态,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模态。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革新,人类交流方式不断演变并融入多元文化元素,对多模态话语的理解逐渐加深。因此,预计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将不断创新和完善,该研究领域在社会科学中的重要性将持续提升。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化、数字化、图像化趋势下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多模态话语的研究前景将更为广阔。

2.2. 多模态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的教学条件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促使了意义表征和信息交流方式向多模态化转变。基于此,教育领域需转变传统的授课方法,采纳多模态教学策略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在多模态理论的指导下,教师综合运用语言、图像、声音和动作等多种符号系统,创造最有效的表达与交流方式,并引导学生利用这些多模态资源进行意义的构建。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多模态资源的策划者、整合者和示范者,通过设计多模态课堂活动和使用网络学习平台,创建丰富的多模态课程资源,激活学生的感官潜力。如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元交互的学习环境,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多模态意义构建的能力。21世纪初,施泰因(Stein)将多模态思想引入教学,提出多模态教学法,强调课程、教学和评估应以学习环境的模态特征为中心展开,课堂上所有的交际活动都是多模态的 [3] 。多模态教学更多的是在英语教学中使用。罗伊斯(Royce)在多模态课文中利用图像与言语互相补充以实现跨符号的连贯性,利用视觉模态的刺激以及不同模态间的呈现关系来加强英语读、写、听、说及词汇训练,并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多模态教学方法论” [4] 。中国海洋大学的张德禄对在现代技术条件下的有效模态进行了研究,他指出模态选择可从三个角度进行:1) 为教学提供教学情景和便利条件;2) 为教学提供辅助条件;3) 为多模态话语交际提供多通道话语意义表达方式 [5] 。烟台大学史军华从大学英语教学的视角论述并实践了多模态识读能力和多模态交际能力的培养,他认为现今的英语“读写”教学应拓展为以“多重性话语”为重点,向多元识读方向发展,读写能力不能局限于对语言符号的理解与使用,应将其与其他符号系统联合,并借助多媒体和其他技术工具来构建意义;英语“读写”教学的意义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可以同时通过听觉、视觉、触觉模态进行,声音、动作、手势、图像、色彩等交际的多渠道、多种符号模态参与到交际过程中,进行意义构建,有利于培养多模态交际能力 [6] 。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欧·哈洛伦(O’Halloran)致力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研究,研发了多模态图像和多模态视频软件,并积极将多模态教学应用于中学数学教学,重点对数学课堂的多模态互动进行了研究 [7] 。

3. 多模态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必要性

通过对黄州区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和学生的调研发现,当前思想政治教学面临若干问题。首先,教学内容缺乏实际应用性,课堂偏重于教材内容与理论概念的直接讲授,忽略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技能,以及时事分析和动态把握的综合能力。在教学方法方面,一些教师仍保持陈旧的教学观念,过分依赖教科书,采用的教学手段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此外,学生在课堂上多是被动接受知识,缺少主动探索的学习动力。因此,营造一个合适的思想政治学习环境,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显得尤为关键。

综上所述,改革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结构、内容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掌握课程知识和提升综合能力具有决定性作用。持维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可能会对培养高素质人才造成障碍。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采用多模态教学策略具有独特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4. 多模态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应用价值

4.1. 创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

多模态的课堂是多元化、生动化和立体化的,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灌输理论知识,而是以课本内容为依托,通过多媒体等手段,综合运用多种模态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知识体系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听觉模态、视觉模态、感觉模态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明确学习动机,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

在高中思想政治多模态教学课堂中,老师设计学习过程,学生参与设置班级活动,学生有很多机会发展和提高他们的能力,有意识地参加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2. 转变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角色

在多模态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积极的引导者、有效的管理者、合作的组织者和精心的设计者。教学过程遵循实景实践、明确指导、批判性框架和转化实践等步骤,将学生的能力与其他技能综合起来,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这种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提升了他们的实践技能与整体素养。它覆盖了教学的全过程,包括教学后的学习任务和思考方式,并关注学习内容与学习策略的结合。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领域,有效地应用多模态教学方法提升了教师对多模态教学理念的理解,并强调了在课程设计中考虑多模态元素的重要性,进而增强了教师在运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策略方面的能力。多模态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能够通过多模态教学补充单一模态教学的局限性,而学生则能够在协调视觉、听觉及其他感官的作用下,以全新的视角来吸收和理解思想政治课程的知识。

4.3. 推动开发高中思想政治多模态教学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师们可以积极利用网络资源,通过QQ、微信、微博等多媒体平台,打造了一个多模态的信息共享平台。这种多模态教学方式在思想政治课的应用,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充分体现教师在不断进行创新与教学改革的努力。该教学模式充分整合了动态图像、色彩、音乐和视频等多种系统资源,以增强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缺乏表达个人观点的机会,导致课堂学习变得枯燥。多模态教学的引入,通过结合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元素,能够营造接近真实的学习情境,从而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体验。这种做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他们提升综合能力,尤其是将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效结合的能力,改变了过去只注重书本知识而忽视实际应用能力的问题。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开发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多模态教学资源,可以构建一个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丰富教学模式。

5. 多模态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日益提高。面对这一现实,我们应当立足于当前条件,积极探索并打造具有特色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协作的学习方式,主动进行知识探索。

5.1. 丰富适用于思想政治课的多模态教学课件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于依赖教科书内容,导致学生的知识视野受限,知识范围有限,且未能充分重视表达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首先需明确多模态教学的核心目标:提升学生的语言沟通和交流技巧。其次,在具体操作实施中,应将学生分组进行话题讨论,这样的活动旨在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及促进彼此间的有效交流。接着,通过广泛阅读多种类型的文章和书籍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拓展知识领域。此外,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信息化工具构建一个立体的教学环境对于高效传授教学内容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各个环节融入多模态教学。备课时,教师应收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文字等静态资源,以及声音、音视频等动态资源。特别是在讲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过程中,其与时事政治紧密相关,结合多模态教学能更好地展现课程的时代性和实时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多模态教学工具,将静态资源例如图片和图表通过动画效果变为动态视觉呈现,结合教材内容与如幻灯片等视觉模态资源,向学生展示丰富多样的资料与信息。并且,利用虚拟场景以多模态的视觉形式来阐释知识点,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判断能力的提升。语言学家胡壮麟提出,每种模态都是符号性的资源,对于信息的表达和传递具有积极作用,且有时需要多种模态的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完整的信息交流。此外,视频模态,包括动画、电影、新闻片段等形式,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立体思维和线性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直观、形象且富有趣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部分涉及的哲理较枯燥难懂,利用多模态教学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其哲学内涵,并引导学生对所展示的多模态信息进行理解、消化和表达。

5.2. 利用网络构建思想政治课多模态信息共享平台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利用QQ、微信、微博等多媒体工具,构建一个多模态的信息共享平台。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背景知识和文化根源,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对网络上的各种资料进行筛选、编辑和整理,以多模态的形式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工具展示课程内容,可以充分利用人的听觉、视觉和触觉等多种感官与外界进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获取大量信息资料和动态前沿,有效地弥补了教材内容时效性的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多模态手段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观点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还有利于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优秀人才。

在思想政治教学领域,运用多模态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体现了教师持续创新与教育改革的努力。通过有效利用动作、图像、颜色、音乐、视频等多样的符号系统,这一模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它强调将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以解决目前过于侧重书本知识而忽略实际应用能力的问题。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对于培养具有扎实基础和强大综合能力的人才至关重要。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多模态教学方法预计将成为我国思想政治课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这种教学模式的推广将有助于形成一种更为高效、互动和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5.3. 在多模态教学中组织基于项目的协作学习

项目式协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在多模态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与时事政治、历史事件或社会生活相关的项目任务,比如“研究新发展理念对社会的影响”或“探讨法治与公民权利的关系”。通过团队分工合作,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应用跨学科知识,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确定项目主题:根据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和学生兴趣,选取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项目主题。例如,可以让学生调研本地区的环境保护措施,或者研究国家新出台的税收政策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第二,制定项目计划:在项目开始前,教师需指导学生如何制定合理的项目计划,包括时间安排、任务分配、预期目标等,保证项目的系统性和可执行性。

第三,分组协作:按照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分组,每个团队成员分担不同的任务和职责。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密切配合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第四,多渠道信息收集:学生需要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包括图书馆的书籍、学术期刊、互联网资源以及专家访谈等。这一过程促进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

第五,整合与分析:获得信息后,学生需要对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通过讨论形成共识,提出项目的观点和结论。

第六,多模态成果展示:项目完成后,学生可以通过PPT演示、视频制作、海报设计等多种方式展示他们的项目成果。这样的展示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锻炼了他们的创意表达和公众演讲能力。

最后,反馈与评价:教师和其他同学对项目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出项目的优点和改进之处。这种评价机制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未来项目的质量。

6. 结语

在当今信息时代,教育模式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多模态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其融合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传播方式,为传统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尤其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上,多模态教学提供了一种富有创造性和实践性的教学途径,能够有效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的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教师在运用多模态教学模式时,应注重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内内容的深度融合,创造一个开放、互动、共享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使思想政治课成为一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课程。

基金项目

本文系黄冈师范学院研究生工作站项目“多模态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实践探究”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朱永生.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 外语学刊, 2007(5): 82-86.
https://doi.org/10.16263/j.cnki.23-1071/h.2007.05.034
[2] 胡壮麟. 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7(1): 1-10.
[3] Stein, P. (2000) Rethinking Resources: Multimodal Pedagogies in the ESL Classroom. TESOL Quarterly, 34, 333-336.
https://doi.org/10.2307/3587958
[4] Royce, T. (2002) Multimodality in the TESOL Classroom: Exploring Visual-Verbal Synergy. TESOL Quarterly, 36, 191-206.
https://doi.org/10.2307/3588330
[5] 张德禄. 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 外语教学, 2009(4): 15-20.
[6] 史军华. 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架构设计[J]. 教育与职业, 2012(14): 100-101.
[7] O’Halloran, K. (1999) Towards a Systemic Functional Analysis of Multisemiotic Mathematics Texts. Semiotica, 124, 1-29.
https://doi.org/10.1515/semi.1999.12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