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研究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fo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Context of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DOI: 10.12677/ap.2024.145341, PDF, HTML, XML, 下载: 36  浏览: 96 
作者: 石晓柯: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河南 新乡
关键词: 三全育人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Practical Research
摘要: 本文以“三全育人”背景下的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研究发现,在“三全育人”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资源投入不足、教育模式单一、学生需求多样化等问题。为了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文建议增加资源投入、创新教育模式、关注学生需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措施。这些改进措施有助于提升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Abstract: The present study focuses on the practical work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fo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context of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 it explor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this field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he study finds that, under the context of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fo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faces issues such as insufficient resource allocation, a monotonous educational model, and diverse student need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arry out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this paper suggests measures such as increasing resource allocation, innovating educational models, paying attention to student needs, and strengthening faculty development. These improvement measures can enhance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fo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romoting their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文章引用:石晓柯 (2024). “三全育人”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研究. 心理学进展, 14(5), 511-516. https://doi.org/10.12677/ap.2024.145341

1. “三全育人”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

2017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将“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作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其中,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关注人成长、改善人心理状况的教育,受到各大学校的重视。学校是学生密度最高的地方,心理健康教育是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重要的因素,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角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由此可见,在“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保障学生健康心态,增强学生的心理调试和适应能力,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

(一)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他对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的理论基础之一。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在物质、精神和社会层面上的全面发展。首先,在物质层面上,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如食物、住房、教育、医疗等。只有当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保障和改善时,才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其他层面的发展。其次,在精神层面上,马克思强调了人的自由和创造力的重要性。他认为人应该摆脱物质的束缚,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激情,实现个人的自由发展。这包括思想、艺术、科学等方面的发展,以满足人对知识、美感和精神追求的需求。最后,在社会层面上,马克思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合作的重要性。他认为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建立在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制度基础上,消除剥削和压迫,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平等和团结合作。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当人们在物质、精神和社会层面上都得到全面发展时,才能够实现个体的自由和幸福,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因此,马克思主义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性,同时也提供了实现这一目标的理论指导和路径。

(二)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Erikson, 1977)。这一理论探讨了人类在不同阶段中面临的心理和社会发展任务,以及对个体人格形成的影响。以下是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的概述。1. 婴儿期(出生至1岁)。信任与不信任阶段。婴儿通过与父母或主要照顾者建立亲密关系来发展信任感。2. 幼儿期(1~3岁)。自主与怀疑阶段。幼儿开始探索环境,发展独立性和自主性。3. 学龄前期(3~6岁)。创造力与罪疚感阶段。孩子通过模仿和角色扮演来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4. 小学期(6~12岁)。勤奋与劣等感阶段。儿童通过学习、运动和社交活动来发展自信心和成就感。5. 青春期(12~18岁)。身份与困惑阶段。青少年开始探索自我身份,包括性别角色、职业选择等。6. 青年期(18~40岁)。爱与孤独阶段。个体寻求稳定的亲密关系,并建立家庭和事业。7. 中年期(40~65岁)。生产力与停滞阶段。成年人通过工作和社会参与来实现个人目标和对社会的贡献。8. 老年期(65岁以上)。完整性与绝望阶段。老年人回顾自己的一生,接受生命的结束并感到满足和平静。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强调了个体在不同阶段中面临的心理和社会发展任务,以及成功完成这些任务对个体人格形成的重要性。它提供了一个框架,帮助我们理解人类发展的连续性和多样性。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经历和发展可能会有所不同,取决于环境和个人因素的影响。

(三)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是由加拿大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该理论强调了个体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学习新行为的过程,并将其称为社会学习。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概念。1. 观察学习。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结果和后果,从中获取信息并学习新的行为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限于直接的亲身经历,还可以通过观察媒体、电视等渠道进行。2. 模仿。个体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新的技能和行为方式。模仿可以是直接的行为复制,也可以是对他人行为的思维模型的内化。3. 动机和增强。个体的动机和奖惩机制对学习和行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积极的奖励和反馈可以增强学习效果,而消极的后果则可能抑制学习和行为的表现。4. 自我效能感。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心和能力的评估。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和行为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更有可能采取积极的行动。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了社会环境和他人对个体学习和行为发展的影响。它突出了观察和模仿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强调了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该理论对教育、心理治疗以及社会行为的解释和改变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 “三全育人”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

在“三全育人”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就业压力的增大,职业院校学生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因此,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旨在了解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 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

高职院校一直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但在“互联网+”环境下,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频率不断增加,一是学业引起的压力问题,大学和高中的学习模式是完全不同的,进入大学之后,部分学生由于抑制力的薄弱,没有自觉学习的习惯,沉迷于游戏,无心学习,久而久之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二是情感方面的问题,由于高职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从刚开始的热恋到失恋,这个过程对有些学生打击比较大,情绪及其沮丧;三是就业引起的心理问题,三年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当以上这些问题出现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认为只有精神异常的人才需要进行心理咨询,对咨询有着非常大的抵触情绪,即使意识到自身存在问题,但因为极度担心受到异样的眼光而选择独自承受,导致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甚至就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文章分析在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心理教育的实施路径。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职业院校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然而,与此同时,一些学生也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如压力过大、情绪波动、人际关系困扰等。首先,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一些学校中还比较薄弱。由于职业院校的特殊性,学校可能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这导致了学生在面对心理困扰时缺乏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其次,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资源不足也是一个问题。由于经费、人力等方面的限制,一些学校无法提供充足的心理咨询师或专业机构的支持。这使得学生很难得到及时和专业的心理援助。此外,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学生心理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心理辅导师需要具备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学校和教师也需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和关注,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然而,也有一些职业院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他们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心理讲座、心理咨询、心理测评等,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这些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应对能力,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总的来说,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也有积极的进展。未来,职业院校应该加大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和重视,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困扰,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二) 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践中,该工作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将进一步探讨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关于问题分析。一是资源不足。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资源投入不足,包括心理咨询师数量不足、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和设备的缺乏等。这导致学生在面对心理问题时无法得到及时和充分的支持和帮助。二是教育模式单一。目前职业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相对单一,主要以课堂教育为主,缺乏实践和互动形式的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三是学生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兴趣和认同感,认为其与专业学习关系不大,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他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处理能力较低。四是心理健康认知误区。部分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存在认知误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这影响了他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和积极应对能力。五是学校重视程度不高。职业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和关注不够,缺乏相关政策和措施的支持。

(三)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行业和企业输送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专业人才,学生作为未来企业的主力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是关键,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高职院校培养专业性人才的迫切要求。高职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来自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压力,如果引导不及时,学生会感到空虚、焦虑,继而会产生困扰,容易形成消极情绪,最终形成多样的心理方面的问题。学校在推进学生心理健康建设工作中,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顽强的意志,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和阳光开朗的心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职院校需要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客观认识到学前教育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重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队伍的专业性,要落实“三全育人”的理念,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从而让“三全育人”理念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3. “三全育人”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改进措施

在“三全育人”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改进措施至关重要。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不断增长,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应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当前很多高校开设了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必修课或选修课,但由于师资力量相对缺乏、课时量不够等因素影响,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丁闽江,苏婷茹,2020)。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有效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的工作制度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的几个关键方面。一是法律法规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机构,确保其在教育系统中得到充分重视和支持。二是教育体系整合。各级教育部门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并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形成全面的教育体系,包括正式课程和课外活动。三是师资培训与支持。提供专业的师资培训计划,使教师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团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支持和辅导。四是学校环境建设。学校应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包括心理咨询室、安静的学习场所和丰富的课外活动。同时,建立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良好合作机制,形成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合力。五是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系统,用于收集、分析和管理学生的心理健康数据,为学校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六是社会资源整合。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服务和支持。七是评估与监测机制。建立有效的评估与监测机制,定期评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和进展,并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策略。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建立一个全面、系统、可持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这将有助于提高社会心理素质,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人文环境。

(二) 构建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是构建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基础(马建青,杨肖,2018)。这一理念强调个体差异和多样性,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和需求。它鼓励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需求。同时,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还强调社会参与和合作,鼓励个体与他人共同学习和分享经验。构建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内容。除了传统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外,还应包括对特定群体的关注和支持,如青少年、老年人、职场人群等。此外,还可以引入创意性和艺术性的活动,如绘画、音乐、舞蹈等,以促进情感表达和自我认知。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是实现多元化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还可以采用互动式的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平台和移动应用程序,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和辅导服务。构建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需要充实和丰富相关的教育资源。这包括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以及建立合作网络和资源共享平台。此外,还可以利用社区资源,如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等,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构建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和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多元化的理念、内容、方法和资源,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需求,并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然而,实现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资源投入、师资培养等。因此,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与协调,共同推动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发展。

(三) 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个体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下是一些创新的方法和策略:一是多元化教学手段: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媒介,如讲座、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参与。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吴丽娜,2020)。二是融入实践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校和社区的实践活动中,例如组织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和团队合作等。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实际操作能力。三是引入科技支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平台、手机应用程序等,提供在线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和工具。这可以帮助学生随时随地获取相关信息和支持,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四是学生参与和合作:鼓励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划和实施过程,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可以通过设立学生心理健康俱乐部、组织学生团队等方式,让学生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五是跨学科整合: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整合,如语文、数学、体育等。通过跨学科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校课程体系,并提供多角度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六是家校合作: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家长培训、家访活动等,提供家长心理健康知识和支持,以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以上方法仅是一些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示例,具体应根据不同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进行调整和实施。重要的是持续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不断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创新方法,并与其他教育者和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题名称

2023年长垣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三全育人”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研究》,项目编号:ZJG23023。

参考文献

[1] 丁闽江, 苏婷茹(2020).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现状分析及提升策略.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4(2), 66-72, 111.
[2] 马建青, 杨肖(2018). 心理育人的内涵、功能与实施. 思想理论教育, (9), 87-90.
[3] 吴丽娜(2020). 生命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探索.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 63-66.
[4] Erikson, E.H. (1977). Childhood and Society. Paladin Grafton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