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高质量发展的挑战及应对
Challenges and Responses to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Staff in the Context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DOI: 10.12677/ae.2024.145831, PDF, HTML, XML, 下载: 30  浏览: 198 
作者: 罗亚都:贵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师资队伍高质量发展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Teaching Staf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摘要: 在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的挑战,包括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滞后、教师知识结构与技能水平的不足、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发展机制不健全等挑战。面对挑战,本文提出以应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教师知识更新与技能提升、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完善教师发展机制等相对应的策略及建议。通过这些措施,以期推动高职教师队伍实现高质量发展,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er team faces many challenges, including the lagging behind of educational concepts and teaching methods, the insufficiency of teachers’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skill level, the irrational structure of the teacher team, and the incomplete mechanism of teachers’ development, and other challenges. In the face of the challeng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such as updating educational concepts,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 strengthening teachers’ knowledge updating and skill enhancement,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teaching force, and improving the mechanism of teacher development. Through these measures, with a view to promoting the realizat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team and adapting to the educational needs of the new era.
文章引用:罗亚都.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高质量发展的挑战及应对[J]. 教育进展, 2024, 14(5): 1234-1239.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5831

1. 引言

“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1] ,当关键科学技术实现突破并发生质的变化时,必然会引发生产力核心要素的变化,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调研时指出: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2]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马克思指出,任何新的生产力都会引起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和组织方式都会受到社会生产力状况和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人类社会发展所经历的历次工业革命都是生产力变革的结果,而生产力变革会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重新分工,使得学校人才培养和供给理念发生深刻变革。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伴随着技术进步与产业转型升级,整个社会对技能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技能人才求人倍率长期保持在1.5倍以上,而高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已达2.5倍以上 [3]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职教育承载着为区域培养所需人才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自然也肩负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质量”一词主要用于衡量事物能否达到一定的标准和水平,而标准与水平的确定,来自于人们对事物本身的需求 [4] 。可见,质量的实质就是反映事物满足人们需求的程度,事物满足人们需求的程度越高,该事物的质量往往越高。因此,高质量发展中的“高质量”可以理解为更好地满足现实需求。再从发展来看,其普遍意义上指的是事物从其产生以来不断壮大、不断提升、不断成熟的变化过程。当“高质量”与“发展”叠加,则代表事物是在不断地满足现实需求的变化过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至关重要,他们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高职教师高质量发展的挑战

2.1. 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滞后

1) 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不同步

高职教育以技能培育为主的人才培养理显然不适应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要求,技能人才具备高超技术操作能力,但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新质生产力形成需要科技创新引领,而单纯的技能人才不可能有效助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理念需要伴随着时代转型而不断更新。当前,数字化、绿色化和蓝色化的生产力是我国新质生产力主要现实性表现形式,意味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理念应该具有数字化、绿色化和蓝色化基调,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往往从片面角度践行数字化、绿色化和蓝色化理念,导致高职人才培养不能充分体现数字化、绿色化和蓝色化底色和高质量成色,从而不能高质量服务数字化、绿色化和蓝色化产业发展,使高职院校育人理念与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现实需求不能高质量吻合。

2)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新质生产力的出现,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不同步,造成高职院校擅长知识和技能传授,而不能有效向社会提供科研成果,造成高职院校对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话语权偏低。这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然而,当前许多高职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缺乏互动和探究,无法满足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需求。部分教师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尝试新方法的勇气和动力,同时,也有部分教师缺乏先进的教学技能,无法有效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工具,导致教学方法难以创新。

2.2. 教师知识结构与技能水平的不足

1) 教师专业知识更新缓慢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技术的迅猛进步和行业的快速变革,这要求高职教师具备与时俱进的专业知识,以适应行业发展和教学需求的变化。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投入不足,缺乏系统的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这使得教师难以获得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支持,难以保持与行业发展同步的专业水平。

2) 缺乏与行业接轨的实践技能

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看,很多高职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教育行业,缺乏实际的企业工作经验和行业实践。这导致他们在教学中往往更侧重于理论知识,而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效结合,从而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教师与行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机制尚不完善,高职院校缺乏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导致教师难以获得实践机会和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2.3.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1) 年龄、学历、专业分布不均衡

高职教师队伍中存在老中青三代教师比例失调的情况。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即将退休,他们的离开将带走大量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年轻教师的数量不足,缺乏足够的教育经验和专业知识,难以完全承担起教学任务。这种年龄结构的不均衡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大部分高职教师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但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可能相对较低。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学历水平也存在差异,一些热门或关键专业的教师学历水平可能较高,而其他专业则相对较低。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热门或需求较大的专业教师数量较多,而一些冷门或需求较小的专业则教师数量不足。这导致部分专业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同时也不利于高职教育的整体发展。

2) 高层次人才缺乏,人才流失严重

高层次人才的缺乏使得高职院校在某些专业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水平难以提升。这些人才通常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学术背景,他们的加入可以带动整个学科的发展,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实力。然而,由于高职院校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如薪资待遇、科研条件、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的不足,导致这些人才难以被吸引和留住。人才流失严重由于高职院校在薪资待遇、工作环境、学术氛围等方面与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高层次人才在积累了一定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后,往往会选择离开高职院校,转向待遇更好、发展机会更多的单位。这种人才流失不仅会导致高职院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下降,还会影响学校的声誉和形象,使得学校在招生和就业方面面临更大的压力。

2.4. 教师发展机制不健全

1) 培训与进修机会有限

资金和资源限制是导致高职教师培训与进修机会有限的关键因素。许多高职院校由于经费紧张,无法为教师提供足够的培训和发展资金。同时,进修机会和培训资源有限,导致许多教师无法获得所需的专业学习和成长机会。

2) 激励机制不完善,教师积极性不高

当前高职院校的激励机制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不能充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传统的激励机制如职称晋升、薪酬提升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励教师,但往往过于注重形式,而忽视了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潜力。同时,对于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缺乏足够的认可和奖励,导致他们的积极性受到打击。

3. 高职教师高质量发展的应对策略

3.1. 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1) 以系统观念为引领,更新高职教育人理念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核心。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安排和一体化部署。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要树立大职业教育观,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统筹推进人才培养工作,以协同配合、系统集成和共同塑造方式,筑牢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基底。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合作式学习以及技术应用等方面。在高职教育中,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兴趣和能力来定制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合作式学习也被广泛应用于高职课堂,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求。

2) 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成为教师队伍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不仅是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引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难以充分发挥其学习潜能。而多元化教学方法则强调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

3.2. 加强教师知识更新与技能提升

1) 建立教师知识更新机制,鼓励自主学习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职教师队伍建立教师知识更新机制并鼓励自主学习,对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建立教师知识更新机制是确保教师队伍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这一机制可以包括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以便教师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学科发展动态。同时,学校还可以设立教师发展基金,支持教师开展科研项目、参加学术会议和出版学术成果,从而推动教师的学术进步和职业发展。

2) 开展校企合作,提升教师实践技能

新质生产力形成需要科技创新人才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5] 。前者需要负责实施技术创新、技术引进、技术消化等,后者负责技术应用、技术实施、技术改进等。职业院校聚集了一大批专业技术创新人才,可通过履行技术研发以及服务社会等职责,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直接参与企业实施转型发展、产业升级等工作。同时,也可帮助企业实施员工培训,提升人力资本存量,实现企业能力和新技术应用、改进能力的整体“跃升”。更为重要的是,职业院校教师通过参与企业实践,能够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内容,进而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满足新质生产力对人力资本的需求。

3.3.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1) 制定科学的招聘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职教师队伍建立科学的招聘计划并引进高层次人才是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动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优化招聘机制、完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高职院校可以打造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2) 加强内部培养,提升现有教师素质

高职院校应该探寻高质量培养“技能 + 学术”职业人才有效路径,这是事关高职院校助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此外,高职教育与继续教育、普通教育、技工教育和社会技能培训协同和融合程度,并不能有效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需求,使得高职院校在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中地位和权重与职业教育价值取向不匹配。

3.4. 完善教师发展机制

1) 增加培训与进修机会,拓宽教师视野

精准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技术需求。组织专业教师通过阅读国内外行业报告、参加国内外行业会展、与行业专家交流等方式,及时关注新质生产力的技术需求。通过广泛进行市场调研、收集用户意见等方式,及时发现新质生产力的技术需求。通过与科研部门、企业联合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推进技术研发,及时满足新质生产力的技术需求。组织教师对潜在新技术进行研究、评估,了解新技术的优势所在、应用场景和市场价值,不断提升对新质生产力技术需求的供给能力 [5] 。

2) 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热情

高职院校要积极争取政府扶持政策,努力扩大在岗教师事业单位编制,使他们能够享受事业单位社会福利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其专注教学和基础性科学研究,提高他们教书育人职业获得感和幸福感,使其成为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教育工作者,培养高素质人才和供给高质量科研成果,助力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

4. 结论与展望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客观推动力,势必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将会产生深远影响。高职院校助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是高职教育承担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重要体现。高职院校助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在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助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要注重人才的综合性能力培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全面领导,这是高职院校助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5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2]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对比全面振兴座谈会强调 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奋力谱写DB全面振兴新篇章[N]. 人民日报, 2023-09-10(001).
[3] 张志勇. 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的新战略新部署新要求[J]. 中国基础教育, 2023(1): 6-11.
[4] 韦莉娜, 张裕用. 民族地区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任务与方略[J].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 17(1): 86-93.
[5] 闫志利, 王淑慧. 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 要素配置与行动逻辑[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4(7):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