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语派生词的分类与产生方式探析
An Analysis of the Classification and Generation of Japanese Derivatives
DOI: 10.12677/ml.2024.125374, PDF, HTML, XML, 下载: 26  浏览: 75 
作者: 王 帅, 张贵生: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关键词: 派生词前缀后缀词性转化语义功能Derivatives Prefixes Suffixes Part of Speech Conversion Semantic Function
摘要: 文章通过采用文献和实证研究方法对日本语派生词的分类和产生方式进行了探究,通过综合英日两种语言派生词的定义,界定了日本语派生词的内涵。结合玉村文郎和崔崟的分类方法,认为派生词的分类是以广义派生词的定义与非广义派生词的定义为区别进行的;产生方式可以从词性转换功能、语义功能以及语法提示功能三种功能角度来分析。并探讨了日本语中形容词半动词化的这一现象。
Abstract: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classification and generation of Japanese derivatives through literature and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 and defines the connotation of Japanese derivatives by integrating the definitions of derivatives in both English and Japanese languages. Combining the classification methods of Tamamura Humio and Yin Cui,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classification of derivatives is based 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efinition of generalized derivatives and non-generalized derivatives; the generation method can be analyzed from three functional perspectives: part of speech conversion function, semantic function, and grammar prompt function. And the article also explores the phenomenon of semi-verbalization of adjectives in Japanese.
文章引用:王帅, 张贵生. 日本语派生词的分类与产生方式探析[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5): 394-401.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5374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一直以来,在语言学中关于派生词的研究不曾间断,并且大多聚焦在英语的研究,作为舶来品的派生词这一概念在汉语中也引发了诸多的研究和思考。如许王桥、许余龙等都对此进行过深入分析。而在日语方面,中文学术界研究的相关文献却是有限的,并且存在直接使用日本相关研究成果的现象,本文根据中日两国前人的研究重新思考派生词的定义和分类,并试图探索日语派生词的产生和分类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结论。

1.2. 派生词的内涵

派生法是一种构词的方法,常见于各种语言。在英语中,派生词有明确的定义。根据定义:派生词(derivatives)是由前缀(prefixes)或后缀(suffixes)加上词根(roots)构成的形态复杂词 [1] (曲春红、王晓玮,2023)。具体方式为将词汇分为词缀、词根。而词缀又分为前缀和后缀等。这些词缀作为辅助元素,一般为虚词。而词根一般为实词,有具体的含义。但词缀对词根有很强的塑造作用,可以产生肯定、否定的变化,也可以产生词性的变化。而派生词就是通过词缀与词根的结合产生出来的。R·哈特曼在《语言与语言学词典》中提出,“词缀是前缀、后缀、中缀的总称,是加在词基上构成新词的词素,或是提供曲折成分的词素” [2] (李亚楠、叶琳,2022)。所谓派生词就是以上述的方式相结合产生的词汇。派生词在日语汉语中均大量存在,并且有各自特点。

在『日本国语大辞典』中,“派生語”一词被解释为“ある語形を基として、語形に変化が加わったり、接辞が付いたりすることによって、別の一語となったもの”。意思是基于某种词形,通过改变词汇的形式或者添加词缀来形成的新词。『デジタル大辞泉』中的解释为“本来独立した一つの単語であったものに、接辞などが付いたり語形が変化したりして、別の一語となったもの”。原本独立的一个单词通过添加词缀或改变形式而形成的另一个词。如“お菓子”的“お”是前缀,“みなさん”的“さん”是后缀,用言的连用形加上名词也可以构成派生词。此外,根据『日本国语大辞典』,对于“接辞”的解释为“語構成要素の一つ。みずからは単独に用いられず、常に他の語(語基)に添加され、それと一続きに発音されて、一語を構成する要素。語基の前に加わるものを接頭語、後に加わるものを接尾語、中間に挿入されるものを接中辞または内接辞と呼ぶ”。意思是,语言的构成要素之一,不能单独使用,常添加在其他词根上,同时一起发音并构成一个新词(派生词)的要素,其中在语基(词根)前面添加的为接头词,后面添加的为接尾词,并且也有在词中间插入的接中词。而对语基的理解是在共时语言学研究中的词汇中的核心部分,是去除接头词以及接尾词以及屈折语变化的词尾后的基干部分。根据以上文献理解,我们可以认为,所谓“语基”可以理解为词根,而“接头词”、“接尾词”可以分别理解为前缀与后缀,此外去除屈折变化的词尾部分的词干,如动词连用形的词干部分也可以认为是词根。崔崟的《现代日语语言学概论》认为,派生词的定义是語基と接辞から構成される語である。即派生词是指由词根和词缀构成的词汇。

日语派生词的生成方式主要是由词缀附加(affixation)和词性转换(conversion)两种方式 [3] (张鹏、朱虹、玉冈贺津雄,2022)组成而来。前者的使用范围最广,尤其是在汉字的音读词汇里面大量使用,并且反哺于汉语,成为中文中也使用的派生词。如“化”后缀可以用在“現代”之后,形成“現代化”这样的新词。这样的转化,改变了原有词汇的意义和词性。后者在日语中有着独特的方式,其词性变化往往伴随着发音和形式的同时变化,如“量る”变为“量り”成为一个前缀。这种词性转化类的派生词下文将进行进一步的叙述。

通过以上对派生词的界定,笔者认为派生词可以根据词缀附加情况和词性转化情况分为两种类型的派生词。认为词缀附加类的派生词是由一个有实词和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构成,实词部分可以称之为词根,虚词部分可以称之为词缀,并且词缀也分为前缀和后缀。这种派生词可以认为是狭义派生词。另外,可以将无词缀派生词定义为广义派生词,广义派生词是指没有词根词缀形式的派生词,意为由其他词性的词汇直接派生而来,因此也可以称为词性转化类派生词。具体分析将在后文进行,其具体分类方式如图1所示。

Figure 1. Structure chart of Japanese derivates

图 1. 日语派生词架构图

2. 日本语派生词

2.1. 日本语派生词的产生方式

日语是一种混合型语言,是作为黏着语的日语本体加上大量和汉字表记、汉字词汇以及外来语等组合成的综合性质的语言。因此,现代日语除了有自己本身的语言——训读而来的原生词汇外,还有利用汉字意义与发音的音读词汇以及借用西方等外来语系统。

关于词缀的产生方式,可以从词性转化、词义功能以及语法功能等三方面来分析。首先是具有词性转换功能的词缀,即以词性转换为目的的词缀。如动词性后缀がる、めく。形容词広い、名词“春”加上词缀可以转为动词広がる、春めく。形容词性词后缀らしい、っぽい,名词“学生”、“子供”可以加上相应后缀转化为形容词“学生らしい”、“子供っぽい”,意为学生气的、孩子气的。其次是词义功能的词缀,值得注意的是,日语中的前缀是没有词性转换功能的,因此可以说前缀几乎都是词义功能的词缀。关于词义功能,种类、作用非常复杂。如表示待遇性的词缀お、ご、さん、さま等可以表示尊敬或者谦虚的语气;表示程度的词缀おお、だい、しょう、にい、ほの等;表示否定的词缀如:非、不、無;表示单位的词缀类似于汉语量词的:匹、冊、頭、台;表示人物、建筑、金额的词缀如員、家、者、屋、円、料等。除此以外,日语词缀还有单纯语法功能的词缀,跟在词根后面来表示这一词性的词汇,这种词缀也可以认为是词性功能词缀的一部分,如形容词性词缀しい、い,形容动词词缀な、やか等。综上所述,日语的词缀的产生可以从词性转化功能、词义功能、语法功能三方面来阐述。

2.2. 日语词缀附加派生词分析

2.2.1. 日语前缀分类与功能分析

接下来,将对词汇的具体分类作进一步的分析。首先是关于日语中前缀的分类。前缀派生词的产生,要基于前缀的产生本身。前缀在日语中也称为“接頭辞”。『日本語の語彙』 [4] (玉村文郎,2002: p. 128)中,将接头词分为以下五种:

1) 形容词性接头词:おお(大)、だい(大)、たい(大)、お(小)、しょう(小)、にい(新)、しん(新)等。

2) 待遇性接头词:お、おん、ご、み、ど、しょう。

3) 否定性接头词:非、不、無、未。

4) 他动性汉语接头词:反、抗、防。

5) 添加在动词形容词性前的接头词:ほの、うち、ぶち、ぶん、もの。

根据玉村文郎的分类,并没有按照单纯的词性分类或者语义分类,而是综合的分类方法。如第一种是根据词性,第二种是根据感情色彩,第三种是根据词义,第四种是根据词类,第五种是根据词性。

另外,根据《现代日语语言学概论》 [5] (崔崟,2009: p. 147),将接头词分类为以下五种:

1) 形容词性接头词:小、大、新、素。

2) 待遇性接头词:お、ご。

3) 否定接头词:非、不、未。

4) 汉语性接头词:反、被、副。

5) 副词性接头词:か、け、ぶん、もの。

可以发现,崔崟的分类方式与玉村的方式非常相似,前三种分类是一致的,后两者分类也是有很强的相似性。也许我们可以从词性转化、词义功能和语法功能三种角度来分析词缀的功用和产生方式。可以认为,按照上述分类标准,日本语的前缀是缺失词性转化功能的,语义功能方面,日语中的前缀有待遇性功能、程度功能、人物功能、否定功能等。语法功能的接头词在前缀中同样没有体现。此外,汉语接头词可以认为是来自于汉字本身的活用以及缩略语的体现。具体三种功能视角下的分析如表1所示。

Table 1. Functional division table of Japanese connector words

表1. 日语接头词功能划分表

事实上,每个词缀本身都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渊源,词缀的产生也根据每个词缀的特点有其特殊的产生方式。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日语词缀的产生与汉字的使用存在非常深厚的关系,其中玉村以及崔崟的第四种分类完全是由汉字的意义而来的词缀,此外可以发现日语中形容词性的词缀汉字的使用要多于副词性词缀,这也与日语本身副词和形容词的汉字使用情况有关。

2.2.2. 日语后缀分类与功能分析

关于日语接尾词的分类,日语中接尾词的使用更加庞杂,因此分类也更加复杂多样。同样根据『日本語の語彙』 [4] (玉村文郎,2002: pp. 128-134),将接尾词分类为以下:

1、名詞性接尾辞

1) 待遇性接尾辞:さま、さん、くん、どの。

2) 複数性接尾辞:たち、ら、など。

3) 個数回数などを示す接尾辞:個、枚、本、匹。

4) 人物を示す接尾辞:人、者、家、士。

5) 金員を示す接尾辞:費、代、料。

6) 庖舗建物を示す接尾辞:屋、店、館。

7) 抽象性を示す接尾辞:さ、み、け、性、化、式、流。

2、動詞性接尾辞:がる、ばむ、めく、だつ、まる、める。

3、形容詞性接尾辞:い、しい、っぽい、がましい、らしい。

4、形容動詞性接尾辞:な、的な、かな、よかな。

5、副詞性接尾辞:と、に、当然、上。

根据《现代日语语言学概论》 [5] (崔崟,2009: p. 148),后缀分为以下:

1、名詞性接尾辞

1) 待遇表示:さん、先生。

2) 複数表示:たち、がた。

3) 助数词:台、冊。

4) 人物表示:士、屋。

5) 金員表示:費、料。

6) 店铺建物表示:店、屋。

7) 抽象性質表示:さ、主義。

2、動詞性接尾辞:がる、めく。

3、形容詞性接尾辞:い、しい、っぽい。

4、形容動詞性接尾辞:的、な、やか。

5、副詞性接尾辞:上。

对比以上两种分类标准可以发现,二者采取的是同样的分类方式,即从词性上进行分类,第一级是根据词性分类,次一级是根据语义进行分类。日语中的后缀更加丰富,产生方式也更加多样。其中除了名词性词缀之外的词缀,都是有一定的词性转化功能,名词中的抽象性词缀也是一种词性转化功能的词缀。名词除抽象词缀外的其他词缀是语义功能的词缀,形容词性词缀也存在语法提示功能词缀。同样具体分析情况如表2所示。

Table 2. Functional division table of Japanese ending connector words

表2. 日语接尾词功能划分表

虽然除了前缀后缀之外,日语中还有中缀,以及前缀 + 后缀这种用法,但根据查阅文献和综合考虑,本文不认为两者构成单独的词缀。首先中缀多出现在口语等不太正式的场合中。其次一些研究中认为存在前缀 + 后缀这样的词缀形式,但也只举出お + さん这样的例子。可以视为一个前缀加上一个后缀,因此在这里认为不属于一种词缀。

2.3. 词性转换类派生词分类分析

对于词性转换这一种方式产生而来的派生词,玉村和崔存在不同的观点。在日语中,他们将这种词汇转换分别称之为“品詞の転生”以及“接辞の品詞”。玉村并不将其归纳于派生词的范畴,而是归类为单独小结表述;崔崟将其归纳于派生词之下,但也只是为了区分词缀能否带来派生词词性的变化,他将品词性分为变化与不变两种,分别对应着词性的变化与不变。笔者看来,在从派生词的产生角度分析时,将词缀划分为词性转化功能的词缀已经对应了词性转化这一种类的派生词。因此,可以不再作单独叙述。但值得注意的一件事情,就是从广义上派生词角度来看,一些动词的连用形可以视为派生词,因为其存在着词性的变化,并因此产生出新词汇。在这里,广义的派生词已经不单指词根加上词缀这种组合方式的词汇了,而是包含一切因为功能需要通过形式或者语音的变化而改变词性的词汇。这种词也可以被称之为派生词。如回る派生出まわり,即是由动词派生出相应的名词。这里的派生词并没有前缀、词根或者后缀,只是因为是从动词义派生出的名词义,我认为也可以称之为派生词。这也是广义上派生词的方式。这种广义上的派生词可以称之为词性转化词,从而刚好占据崔崟的派生词下词性转化这一种类型的位置,但又不同于崔所述。

这种广义的派生词的产生方式更加复杂,接下来只是作简要分析。这种词性转化类派生词也可以从词性转化功能、语法功能以及语义功能三方面来分析。首先,词性转化功能派生词,根据其定义是完全由转换词性而来的,因此这种派生词一般由原词转换而来的新词性,但本身因为没有词缀或者词根,因此不可以单独分析其是否具有词性转化功能,反而在一些场合下可以将其本身作为新的词的一部分来分析其对新词的作用。但这种合成词,一般来说已经脱离了派生词的范畴。原因在于,通过词性转换的派生词一般仍有实际意义并且可以单独使用,这种词汇本身作为词缀的话,产生的新词就算复合词而非派生词。所谓复合词,在『日本国語大辞典』中解释为:本来それぞれ独立の言語要素が、二つ以上結合して、新たに単純な一語としての意味機能をもつようになったもの。意为本来单独的两个词汇结合起来产生新的词汇,有着新的意义和语法功能。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种变化关系,可以举例。如动词“望む”可以派生出名词“望み”,名词“望み”,这个词本身没有词缀和词根,所以无法分析其是否有词性转化功能。而将其作为词缀就可以产生新词“望み次第”,但在“望み次第”中,“望み”与“次第”都可以认为是有实际意义且可以单独使用的词汇,所以“望み次第”不应看作是派生词而是复合词。以上说明了这种广义派生词在词形变化的作用,从词义来看,他们有广泛的具体含义。最后是语法功能,因为广义上的派生词不存在词缀这一事物,一般可以单独成词,因此语法提示功能也不再作讨论。关于以上的分析具体如表3所示。

Table 3.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 table of Japanese part of speech conversion derivatives

表3. 日语词性转化类派生词功能划分表

注:√为有此功能,×为无此功能,-为不作讨论。

表格中广义后跟示例词汇,非广义后跟示例词缀。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形容词半动词化这一现象。因为在生活口语中经常使用,但是事实上并不归为动词的一类变化,如形容词早い可以变为早く,原本早く需要加上动词词缀才可以构成动词,但生活中经常单独作为动词使用。如劝别人快点时候的“早く!”,除此之外,类似用法还有由“強い”演变而来的“強く”一般在加油打气中单独使用,如“もっと強く!”。这种词汇因为也是直接派生而来的单独词,没有词根词缀,所以其词性变化和语法提示功能也可以不作讨论。图表中非广义的变化,指狭义派生词概念下的,即2.2下相应的变化方式,这变化往往要依靠固定的词缀来实现,因此是与2.2部分派生词类别相重合。最后,在日语中,副词性变化很少且与后缀中的副词性后缀基本重合,因此也暂不讨论。

3. 结论

以上分析,参照玉村与崔崟的研究,对日语的派生词进行了体系化的分类,并进一步提出了广义派生词与狭义派生词的概念,并分别作出分类。对派生词从词性转化功能、语义功能以及语法功能等三个角度对派生词的产生进行了分析,认为派生词的产生来自于相应功能的需要。最后,本文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形容词的半动词化派生词未作深入的探讨、未查阅更多文献资料等、未采用更加丰富详实的语料库等。但也希望本文为意图研究日语派生词的学者带来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 曲春红, 王晓玮. 英语派生词缀对二语学习者语义加工的影响研究[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23(5): 33-43, 54.
[2] 李亚楠, 叶琳. 英汉双语派生词构成对比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 6(16): 39-42.
[3] 张鹏, 朱虹, 玉冈贺津雄. 日语派生词加工中的词类范畴效应[J]. 外语学刊, 2022(4): 91-97.
[4] 玉村文郎. 日本語の語彙[D]: [博士学位论文].京都: 龙谷大学, 2022: 127-134.
[5] 崔崟. 现代日语语言学概论[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09: 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