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乡村居民金融素养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大学生宣讲活动的实证分析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Improving the Financial Literacy of Rural Residents—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n College Students’ Propaganda Activities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关键在于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与此同时,随着金融市场的日新月异,金融知识的价值愈发凸显。本文结合实地调研情况以及文献研读,通过多元有序逻辑回归分析方法揭示了金融宣讲活动对参与者金融素养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宣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乡村地区金融环境以及参与者的参与意愿等因素均对金融素养水平具有显著影响,而后提出通过精心策划宣讲内容、打造专业讲师团队、多渠道普及金融服务知识以及建立长效机制等措施。
Abstract: The key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vitalization strategy lies in promoting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rkets, the value of financial knowledge become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Combined with the field research and literature study, this paper reveals the influence and mechanism of financial publicity activities on participants’ financial literacy level through multiple and orderly log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quality and effect of the publicity activities, the financial environment in rural areas and the willingness of participant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level of financial literacy. After that, measures are proposed by carefully planning the publicity content, building a team of professional lecturers, popularizing financial service knowledge through multiple channels and establishing a long-term mechanism.
文章引用:张欣瑜, 申明君, 许澳鹏. 提升乡村居民金融素养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大学生宣讲活动的实证分析[J]. 金融, 2024, 14(3): 1039-1052. https://doi.org/10.12677/fin.2024.143108

1. 引言

我国自2000年以来人口老龄化趋势越发明显,在未富先老的社会压力下,如何保障老年人退休后收入以及满足群众养老需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相对城市居民而言,乡村居民在养老保险覆盖率、养老金待遇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其中较为关键的因素便是金融素养。而金融素养又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核心环节,涉及农村居民对金融知识和金融市场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金融理念在经济生活中做出明智的决策。作为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大学生们可以通过组织多元化的金融知识宣传活动,向乡村居民普及金融知识,帮助村民提高识别金融诈骗的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金融素养。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普遍认识到金融素养在提升个人及家庭经济福祉中的关键作用。然而,由于地域、教育水平等多重限制,乡村居民往往面临着金融素养不足的问题。因此,探索有效的金融教育方式,特别是针对乡村居民的教育方式,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在提升金融素养的途径方面,国外学者积极关注技术手段的应用。例如,Choi Insu和Kim Woo Chang (2023)通过整合人工智能(AI)和数据可视化技术,来简化复杂的金融信息,从而提升个体的金融知识水平,增强金融素养 [1] 。Gunupudi Laxmi和Dharmarajan Krishnan (2023)提出的基于手机的持续金融读写平台,打破了传统课堂教育的限制,使得金融教育更加便捷、高效 [2] 。这种利用先进技术提升金融素养的尝试和创新的教育方式为本文拓宽乡村居民金融教育的渠道、健全金融知识扫盲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国际研究还深入探讨了不同人群金融素养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例如,Mohta Anu和Shunmugasundaram V. (2023)通过研究印度千禧一代的金融素养与风险行为的关系,揭示了金融素养在个人财务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千禧一代大多数人的金融素养较低 [3] 。Weissberger Gali H (2023)等人使用综合的神经心理测试,发现认知能力与金融素养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 [4] 。Yaw Sarfo (2023)等人针对马达加斯加农村地区的研究,直接探讨了金融素养与农民数字信用意识之间的关系,并发现金融素养对农民的数字信用意识具有积极的正面影响 [5] 。这一发现不仅强调了金融素养在推动乡村金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为本文通过大学生金融宣讲活动提升乡村居民金融素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2.2.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乡村居民金融素养的研究揭示了当前农村居民普遍缺乏金融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问题。张欢欢和熊学萍(2017)基于湖北、河南两省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职业选择以及风险偏好是影响乡村居民金融素养的关键因素 [6] 。张晓童(2023)的研究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养老金融领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服务供给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以及老年人金融知识参与度低等,强调了提升提高金融素养的重要性 [7] 。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地区的应用逐渐普及,为提升乡村居民金融素养提供了新的途径。张金林等(2022)指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升金融服务多样化,为农村居民提供互联网保险和理财投资等数字化业务,从而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和资金使用效率 [8] 。周雨晴和何广文(2020)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农户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概率和配置风险金融资产的比例,特别是对于金融素养较高的农户家庭,这种影响更为强烈 [9] 。

然而,乡村居民金融素养的提升并非易事。星焱(2021)指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存在“红利”与“鸿沟”并存的现象,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教育鸿沟”等问题凸显 [10] 。张潇(2023)指出,金融机构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农民金融素养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 [11] 。这表明在推进金融素养提升工作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的差异,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

在2016年“7·8”保险公众宣传日活动期间,大学生保险志愿宣讲团走进校园、社区及人流密集的广场,开展了别开生面的保险宣传活动 [12] 。王延鸿等(2023)以L大学的“青马”宣讲团为例,探讨了其在传播新思想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肯定了青年大学生宣讲团的实践意义 [13] 。邢大伟等(2024)的研究表明,金融素养会显著促进农村家庭商业保险参与行为,对农村家庭商业保险参与深度有显著促进作用 [14] 。在此背景下,大学生金融宣讲活动作为一种创新性的金融素养提升途径逐渐受到关注。通过实践活动和理论宣讲,大学生能够向乡村居民普及金融知识,帮助他们增强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基本假设与数据来源

3.1. 基本假设

本文在广泛回顾相关文献、建立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实证调研与数据分析,提出以下研究假设,详见表1

Table 1. Research hypothesis

表1. 研究假设

3.2. 问卷设计

3.2.1. 居民基本信息

张欢欢和熊学萍(2017)的研究认为教育程度和职业选择是影响乡村居民金融素养的关键因素 [6] ,事实上,不同背景的受访者间金融素养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问卷首先通过收集受访者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和职业等信息,接着针对金融宣讲活动的参与情况设计单选题型,以揭示受访者的参与度。

3.2.2. 金融素养水平

在金融素养水平方面,本文从金融知识、金融能力、金融态度三个维度的5个指标构建本次调研的乡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指标,具体见表2,问卷采用打分形式,例如被测评者了解并能正确区分养老金和年金,则在该题上得1分;如果被测评者不了解或无法正确区分,则得0分。

Table 2. Financial literacy index system of rural residents

表2. 乡村居民金融素养指标体系

3.2.3. 宣讲活动效果

王延鸿等(2023)研究指出青年大学生宣讲团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13] ,结合邢大伟等(2024)的研究结果 [14] ,发现宣讲活动效果通常由宣讲内容理解度、知识实用性评估、活动互动性体验等多方面衡量。

因此宣讲活动效果部分采用量表题型,从宣讲内容、宣讲形式、宣讲效果三个维度出发,设计难易度、实用性、互动性体验、宣讲人员表现、活动整体性、内容理解、行为认知、实践情况这8个指标来建立分析指标体系框架,如表3所示。

Table 3.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effect of publicity activities

表3. 宣讲活动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3.2.4. 乡村金融环境

提升金融素养的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而金融环境对于开展宣讲活动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张潇(2023)的研究表明,金融环境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1] 。本文从金融环境维度出发,根据服务便捷度、教育普及度、产品满意度3个指标设计量表题,详见表4

Table 4.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effect of publicity activities

表4. 乡村金融环境指标

综上所述,绘制问卷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Figure 1. Questionnaire design idea chart

图1. 问卷设计思路图

3.3. 数据来源

3.3.1. 问卷发放范围

本文实证分析数据来源于团队成员采集的问卷,问卷采取当面一对一填写方式,对武汉市江夏区D村、L村等4个片区常住居民进行了走访调查,考虑到调查者要具备一定的回答能力及知识水平,故本报告将此次调查对象设定为武汉市18~65岁的常住居民。

3.3.2. 问卷回收情况

在1α为95%的置信水平下,对应的z值为1.96,本文取可接受误差E = 0.05,依据预先进行的纸质问卷回收率,调查预期的总体比例p为0.85,计算出理论上需要的样本量为174.736,但由于样本量必须是整数,因此所需的样本量n为175。考虑到现实问题,本文共计发放了200份问卷,最终成功收回181份问卷,其中170份问卷为有效问卷,问卷的有效率约为94%。

n = 1.96 2 × 0.85 × ( 1 0.85 ) 0.05 2 = 174.736

3.3.3.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通过深入分析不同金融素养水平受访者的特征和差异,本文发现在性别与年龄层面,男性受访者稍多于女性,且31~45岁的中年人群占比最高。在教育背景方面,中专/大专学历的受访者占据绝对多数,反映了受访者普遍具备一定的教育基础。同时,农民作为最大的职业群体,凸显了农村地区在金融教育和素养提升方面的重要性。而在参与意愿上,大多数受访者显示出对金融宣讲活动的积极态度,金融宣讲活动具有较大的推广空间。详见表5

Table 5.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respondents

表5. 被调查者基本信息

3.4. 变量选取与测度

3.4.1. 被解释变量

基于乡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指标体系,本文对金融知识、金融能力、金融态度得分结果进行求总得到金融素养水平得分,将其划分为5级并以此作为被解释变量,详见表6

Table 6. Are explanatory variables

表6. 被解释变量

3.4.2. 解释变量

基于宣讲活动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从宣讲内容、宣讲形式、宣讲效果设计量表题,信度检验KMO检验值为0.718。因量表的权威性较弱,故本文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EFA)进行验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三个主要因子,并将其命名为“活动质量和参与度”“宣讲人员表现和内容接受度”“行为认知和行动变化”,它们共同解释了原始变量中82.944%的变异,见表7。后对提取的三个因子进行相关性检验,发现活动质量与参与度、行为认知和行动变化这两个因素与金融素养水平呈现显著相关关系,见表8

Table 7. Matrix of explanatory variables

表7. 解释变量因子成分矩阵

Table 8.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 explanatory variables

表8. 解释变量相关性分析

3.4.3. 控制变量

为进一步检验控制变量对模型的影响,本文通过卡方检验分析了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等变量与金融素养水平之间的关系,发现相关性并不显著。而皮尔逊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参与意愿、乡村金融环境对提升金融素养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本文将参与意愿、乡村金融环境(包含服务便捷度、教育普及度、产品满意度)纳入控制变量(见表9)。

Table 9. Results of the Chisquare test for control variables

表9. 控制变量相关性检验结果

4. 多元有序逻辑回归

4.1. 模型设定

本文采用有序回归分析方法,对金融宣讲活动的效果进行了深入探究。在模型拟合过程中,本文采用了分对数关联函数,并通过逐步回归的方式选择了最具解释力的自变量。 X 1 X 2 分别代表“活动质量和参与度”“行为认知和行动变化”。而 Z 1 Z 2 作为控制变量,用于描述参与意愿、乡村金融环境对Y取值的影响,本文构建有序逻辑回归模型如下:

P ( Y = n | X , Z ) = e β 0 + β 1 X 1 + β 2 X 2 + γ Z 1 + γ Z 2 1 + e β 0 + β 1 X 1 + β 2 X 2 + γ Z 1 + γ Z 2

在给定的条件下, P ( Y = n | X , Z ) 描述了在自变量X和控制变量Z已知时,因变量Y取值为n的概率。其中,e代表自然对数的底数,β0是截距项,,β1至β3分别代表自变量 X 1 X 3 的系数,γ表示控制变量Z1的系数。

4.2. 模型检验

平行线检验的结果显示(见表10),原假设并未被拒绝,说明采用有序回归模型是合理的。

Table 10. Inspection of the parallel lines

表10. 平行线检验

接着对比了原假设模型与常规模型的拟合效果,发现常规模型的拟合效果并未显著优于原假设模型,这进一步验证了有序回归模型的适用性,见表11

Table 11. Likelihood ratio test

表11. 似然比检验

4.3. 模型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开展宣讲活动对提升居民金融素养有帮助。具体来说,“活动质量和参与度”与金融素养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活动质量和参与度的增加可以预期会导致金融素养水平的提高,“行为认知和行动变化”与金融素养水平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假设2得到验证。而参与意愿和乡村金融环境对提升居民金融素养水平也显著相关,因此假设3得到验证,详见表12

Table 12. Results of multipleordered logistic regression

表12. 多元有序逻辑回归结果

关联函数:分对数。a 此参数冗余,因此设置为零。

4.4. 稳健性检验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稳健性检验,见表13,发现模型结果与原定结果略有出入。虽然参与意愿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它可能作为中介变量或与其他变量共同作用影响金融素养水平,因此也不应完全忽视。

Table 13. Results of the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表13.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5. 提高居民金融素养的建议

5.1. 提升金融宣讲活动的质量和参与度

在提升乡村居民金融素养的进程中,金融宣讲活动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根据多元有序逻辑回归模型的分析,金融宣讲的质量和参与度与居民金融素养的提升紧密相关,提高这些要素能有效促进居民金融素养的增长。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加强对金融宣讲活动的策划和执行管理,确保活动内容贴近乡村居民的实际需求,既实用又有趣。

首先,活动组织者应当深入乡村社区,通过问卷调查或社区访谈的方式,了解居民的具体金融知识需求和疑虑。这一步骤对于后续活动的定制化至关重要。基于调研结果,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宣讲内容,确保每一次活动都能击中居民的实际需求,提供有价值的金融信息。

其次,为了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我们可以设计多种互动环节,如角色扮演、金融知识问答等。这些环节不仅能够激发居民的学习兴趣,还能通过小组讨论和模拟操作等形式,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学习效果。此外,现代技术的应用也是提高宣讲活动影响力的一种。我们可以利用线上平台进行直播或录播,让那些无法到场的居民也能远程参与到活动中来。

最后,为了确保金融宣讲活动的持续性和广泛性,需要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通过合作与资源整合,我们可以与当地的金融机构、教育机构等建立伙伴关系,共享资源和经验,共同策划和执行金融宣讲活动,形成一个多方共同促进的良好局面。

5.2. 强化居民的行为认知和行动变化

居民金融行为认知和行动变化是反映其金融素养的关键指标,模型分析显示这一变量与金融素养水平显著正相关。因此,提升居民金融素养的有效策略之一是在金融宣讲活动中融入实践环节,促进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应用金融知识。

为了引导居民建立正确的金融行为和态度,如定期储蓄和合理投资,我们应采取多种宣传教育措施,包括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和开展金融知识竞赛等,以便向乡村居民广泛普及金融服务知识。此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定期发布金融知识普及内容,使乡村居民能够随时随地学习。

此外,在金融宣讲活动中,我们应组织模拟投资、模拟开户等实际操作,让居民亲身体验金融操作,从而增强他们的实践体验。对于积极参与居民还可以提供小奖励或优惠券作为奖励,以激发他们持续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活动后也应定期对参与居民进行回访,了解他们的金融行为变化,并根据反馈调整后续活动内容。

5.3. 加强金融服务,改善乡村金融环境

首先,应加强乡村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增设ATM机、POS机等,以提高金融服务的物理可及性,使居民能够更方便地获取金融服务。而推广数字金融服务是提升乡村金融环境的关键,这包括推广手机银行、电子支付等数字化金融服务。这不仅需要金融机构和政府的指导和帮助,还要激发居民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金融行为。

此外,政策宣传和教育培训也是改善乡村金融环境的重要手段。我们建议定期举办金融政策解读会,邀请政府官员或金融专家为居民详细解读最新的金融政策,并宣传金融安全知识,提高居民对金融政策和项目的了解程度,使其能够更好地利用金融服务。

同时,提升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满足居民的金融需求,也是改善乡村金融环境的重要措施。这需要金融机构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确保金融产品的适用性和服务质量,不断降低金融服务的使用门槛,让更多的乡村居民能够享受到现代金融的便利。政府也应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确保金融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5.4. 增强居民金融教育的普及度和力度,提升参与意愿

增强居民金融教育的普及度和力度是提升金融素养的核心策略之一,而参与意愿则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它体现了居民对金融宣讲活动的态度和积极性。为此,我们应采取多种措施来增强金融教育的普及度和力度。

首先,应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金融知识,提高居民对金融教育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利用广播、电视、户外广告等多种方式进行金融知识宣传,以提高居民的金融意识。

此外,设立定期的“金融教育日”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在这一天,可以集中进行金融知识宣讲、模拟操作、金融咨询等活动,为居民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以此吸引居民参与,提高他们对金融知识的接触和理解。

同时,建立志愿者与导师制度也是提升金融教育力度的重要举措。金融素养水平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加以保障。通过培训一批金融知识丰富的志愿者或导师,定期开展宣讲活动,确保金融知识普及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附录

大学生金融宣讲活动对乡村居民金融素养的影响机制研究

尊敬的乡村居民朋友们:

您好!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乡村振兴视域下大学生金融宣讲活动对乡村居民金融素养影响机制的研究。本次问卷旨在深入了解大学生金融宣讲活动对乡村居民金融素养的实际影响,以及活动在传播金融知识、提升金融技能方面的效果。您的回答将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持,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优化宣讲活动,提升乡村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我们保证,您所填写的所有信息将严格保密,仅用于本研究的数据分析,不会泄露给任何第三方。请您放心填写,并尽可能真实、客观地表达您的看法和感受。

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1 您的性别是?

○A. 男 ○B. 女

2 您的年龄是?

○A. 18岁以下 ○B. 18~30岁 ○C. 30~45岁 ○D. 45~60岁 ○E. 61岁及以上

3 您的受教育程度是?

○A. 初中及以下 ○B. 高中 ○C. 中专/大专 ○D. 本科及以上

4 您的职业类型属于?

○A. 政府或事业单位人员 ○B. 个体工商户 ○C. 企业职工 ○D. 农民 ○E. 其他

5 您对大学生金融宣讲活动的参与情况如何?

○A. 未曾参与 ○B. 有所参与 ○C. 积极参与

6 您了解社保系统下养老金和年金的区别吗?

○A. 了解并能正确区分 ○B. 不了解或无法正确区分

7 以下哪个选项属于“诈骗”类型的金融风险?

○A. 伪造理财产品 ○B. P2P网络借贷平台运营风险 ○C. 股票市场波动风险

○D. 货币贬值导致的通货膨胀风险

8 您是否清楚自己银行卡的安全码(CVV)的用途和保护措施?

○A. 清楚并能正确描述 ○B. 不清楚或无法正确描述

9 您是否了解在线互联式网络贷款的利率和风险,并能够正确评估自己的还款能力?

○A. 了解并能正确评估 ○B. 不了解或无法正确评估

10 您是否认为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识对于改善家庭财务状况至关重要?

○A.认为并重视金融知识的作用 ○B. 不认为或不太重视金融知识的作用

11 您认为宣讲活动的内容是否易于理解?

○A. 非常难以理解 ○B. 较难理解 ○C. 一般 ○D. 比较易于理解 ○E. 非常易于理解

12 您认为宣讲活动中传授的金融知识对您日常生活的实用性如何?

○A. 非常不实用 ○B. 较不实用 ○C. 一般 ○D. 比较实用 ○E. 非常实用

13 您对宣讲活动中的互动环节(如问答、小组讨论等)的满意度如何?

○A. 非常不满意 ○B. 比较不满意 ○C. 一般 ○D. 较满意 ○E. 非常满意

14 您对宣讲讲师的表现(包括专业知识、讲解方式、态度等)的评价如何?

○A. 非常差 ○B. 比较差 ○C. 一般 ○D. 较好 ○E. 非常好

15 总体而言,您认为这次大学生金融宣讲活动的效果如何?

○A. 非常不满意 ○B. 比较不满意 ○C. 一般 ○D. 较满意 ○E. 非常满意

16 参与大学生金融宣讲活动后,请根据您对金融的了解程度选择以下选项

○A. 我对金融的了解反而有些模糊或混淆了。

○B. 我对金融的了解没有太大变化,仍然停留在之前的水平。

○C. 我对金融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但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实践。

○D. 我对金融有了较为全面地认识,能够较好地理解和应用金融知识。

○E. 我对金融有了全新的认识,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金融知识。

17 参与金融宣讲活动后,您是否意识到自己的金融行为需要进行调整或改善?

○A. 完全没有意识到,我认为我的金融行为已经很好了。

○B. 有一点意识到,但觉得目前没有必要采取行动。

○C. 意识到需要调整,但还未采取实际行动。

○D. 已经意识到并开始采取了一些实际行动来改善金融行为。

○E. 强烈意识到并已经进行了全面的金融行为改善。

18 参与金融宣讲活动后,您在以下哪些方面采取了实际行动来改善自己的金融状况?

□A. 调整了个人或家庭的财务规划,使之更加合理。

□B. 学习了更多的金融知识或技能,提升金融素养。

□C. 改变了投资或储蓄策略,以获取更好的收益或风险控制。

□D. 减少了不必要的支出或债务,控制消费水平。

□E. 其他,请描述

19 您觉得乡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是否便捷?

○A. 非常不便捷 ○B. 比较不便捷 ○C. 一般 ○D. 较便捷 ○E. 非常便捷

20 您是否了解政府关于金融教育的相关政策或项目?

○A. 非常不了解 ○B. 比较不了解 ○C. 了解一些 ○D. 比较了解 ○E. 完全了解

21 您对目前乡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和产品满意度如何?

○A. 非常不满意 ○B. 比较不满意 ○C. 一般 ○D. 较满意 ○E. 非常满意

22 您认为目前乡村地区在提升金融素养方面面临哪些挑战?(多选)

□A. 金融教育资源不足

□B. 金融知识普及不够广泛

□C. 居民对金融知识缺乏兴趣

□D. 金融服务不便捷

□E. 其他

23 您认为乡村地区应如何加强金融素养的提升?(开放性问题,请在此区域内作答)

参考文献

[1] Choi, I. and Kim, W.C. (2023) Enhancing Financial Literacy in South Korea: Integrating AI and Data Visualization to Understand Financial Instruments’ Interdependencies. Societal Impacts, 1, Article ID: 100024.
https://doi.org/10.1016/j.socimp.2023.100024
[2] Gunupudi, L. and Dharmarajan, K. (2023) Continuous Literacy Programs: Case for Mobile Based Financial Literacy Solution. Decision, 50, 349-362.
https://doi.org/10.1007/s40622-023-00355-y
[3] Mohta, A. and Shunmugasundaram, V. (2023) Millennials’ Financial Literacy and Risk Behavior: Evidence from India.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70, Article ID: 419-435.
https://doi.org/10.1007/s12232-023-00425-8
[4] Weissberger, G.H., Nguyen, A.L., Lim, A.C., Fenton, L., Mosqueda, L. and Han, S.D. (2023) The Cognitive Correlates of Financial Literacy in Older Adults. Clinical Gerontologist, 1-9.
https://doi.org/10.1080/07317115.2023.2217190
[5] Sarfo, Y., Musshoff, O. and Weber, R. (2023) Farmers’ Awareness of Digital Credit: Does Financial Literacy Matter?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35, 2299-2317.
https://doi.org/10.1002/jid.3774
[6] 张欢欢, 熊学萍. 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测评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湖北、河南两省的调查数据[J]. 中国农村观察, 2017(3): 131-144.
[7] 张晓童.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金融发展的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 34(24): 222-225.
[8] 张金林, 董小凡, 李健. 数字普惠金融能否推进共同富裕?——基于微观家庭数据的经验研究[J]. 财经研究, 2022, 48(7): 417 123.
[9] 周雨晴, 何广文.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J]. 当代经济科学, 2020, 42(3): 92-105.
[10] 星焱. 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红利”与“鸿沟” [J]. 经济学家, 2021(2): 102-111.
[11] 张潇. 乡村振兴背景下金融助力农村经济发展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23(24): 52-54.
[12] “7∙8”保险公众宣传大学生宣讲团在行动[C]// 黑龙江省保险行业协会. 黑龙江保险(2016年第4期总第183期). 2016: 1.
[13] 王延鸿, 包雨灵. 大学生理论宣讲团现状及优化路径分析——以L大学“青马”宣讲团为例[J]. 甘肃教育研究, 2023(3): 101-103.
[14] 邢大伟, 李晶, 吴玮. 金融素养对农村家庭商业保险参与的影响研究——基于CHFS数据的实证[J]. 新疆农垦经济, 2024(2): 6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