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Research Hotspots and Trends in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Assis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Knowledge Graph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
DOI: 10.12677/ecl.2024.132358, PDF, HTML, XML, 下载: 78  浏览: 227 
作者: 陈楚汶:江苏大学财经学院,江苏 镇江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乡村振兴CiteSpace知识图谱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Rural Revitalization CiteSpace Knowledge Map
摘要: 近年来,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迅猛,正在成为新时期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数字普惠金融打破了传统金融对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缩小城乡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CNKI中国知网的数据库,高级搜索选取核心期刊、CSCD,得到自2018年以来的有效文献259篇。本文运用普莱斯定律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研究作者、研究机构、研究关键词进行可视化的共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生成演进图谱。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研究热点与国家政策关联度较高,发文量逐年上升,但还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且各机构间合作交流较少。研究热点聚焦于数字普惠金融、农村经济、多维贫困、人力资本、农村产业融合等方面。今后学者应立足实际情况和国家战略需求,从数字普惠金融的风险管控、对共同富裕、经济高质量的影响以及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测度上进行更加丰富的研究。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y country’s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par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new era.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breaks the time and space constraints of traditional finance and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ich and poor and promote shared empowermen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CNKI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database. Advanced search selected core journals and CSCD, and obtained 259 valid documents since 2018. This article uses Price’s Law literature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uses CiteSpace software to visually analyze the contributions of research authors,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research keywords, and generate an evolution map on this basi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earch hotspot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assis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highly related to national policies, and the number of published articles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but a core group of authors has not yet been formed and there is little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between institutions. Research hotspots focus on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rural economy,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human capital, rural industry integration, etc. In the future, scholar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national strategic needs, and conduct more rich research on the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the impact on common prosperity and high economic quality, and the measur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文章引用:陈楚汶. 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J]. 电子商务评论, 2024, 13(2): 2920-2927.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4.132358

1. 引言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实现共同富裕,根本在农村、重点在农村,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1] 。目前,我国正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中国亟待解决的难题。

然而,能否高效利用好农村的生产要素资源,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 [2] ,更是服务乡村振兴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 [3] 。2016年在G20报告中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定义为:泛指一切通过使用数字金融服务以促进普惠金融的正规金融服务行动,关键点在于负责任、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 [4] 。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普惠金融,相较于互联网金融而言更加注重可负担性、全面性、商业可持续性,不再是简单的“互联网信息技术 + 传统金融服务”,实现了“普”与“惠”的兼顾。

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相辅相成,前者通过经济增长提升农村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农村家庭收入水平,缓解农村贫困 [5] 。本文对近几年来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研究文献进行统计与分析,最终目标是得出研究进展与研究热点,期望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政府制定乡村振兴政策提供借鉴。

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方法

CitesSpace是陈超美博士开发的用于科研文献识别并显示科研发展趋势与最新动态的文献计量软件。本文采用CiteSpace 6.3.R1版本,通过进行文献作者合作共现分析、研究机构合作共现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关键词演进分析等,来进一步了解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剖析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科研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将来的研究发展趋势。

2.2. 数据来源

中国知网CNKI是本文的数据来源。为确保选取文献的有效性和权威性,首先运用高级搜索,并以“数字普惠金融”“乡村振兴”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得到相关文献289篇;接着,考虑到会有无作者、会议文献等不符合要求的文献的情况,手动对相关文献进行删除,同时删除重复的文献,最终得到有效文献259篇。最后,为使CiteSpace软件能够顺利读取数据,将有效文献以Reworks格式——CiteSpace软件能够识别的格式导出,并导入软件,将数据进行读取和转换。

3. 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研究领域概况

3.1. 相关文献的分析

自从2017年党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关于乡村振兴和数字普惠金融的研究文献不断涌现。从相关研究文献年度发文量趋势看,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研究起步于2018年,2018~2023年间发文量大致呈几何级增长态势(图1)。其中,2018年中共中央首次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发文量仅有1篇;2019~2023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乡村振兴领域更加关注。特别在2021年和2022年更甚,两年的增长率分别达到了300%、93%,2023年增长率回落至19%,但是从总量上看,发表文献达到了102篇,首次突破三位数且占近年来该领域总发文量的1/3。由于2024年文献数量只统计到3月12日,本年还未完全统计,但从已有的趋势来看,预计2024年最终文献发表量可能超过2023年的研究发文量。

Figure 1. China’s literature publication trends on research on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assis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from 2018 to 2024

图1. 2018~2024年中国有关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研究的文献发表趋势

3.2. 研究作者与研究机构的特征分析

核心作者是指在某领域影响力较大、科研成果较多的作者。本文运用赖普斯定律,来对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研究领域是否形成核心作者群进行分析,公式如下:

MP = 0.749 NP MAX

式中,MP代表论文篇数,NP代表2018~2024年最高产作者的论文数量。

根据赖普斯定律,当某作者发文量大于M时,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当这些核心作者发文总量达到这个领域全部发文数量的50%,说明核心作者群已经形成 [6] 。将259篇文献的检索信息依据计算公式进行测算,得出MP的值为1.059,可知发文2篇及以上的作者可以视为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领域的核心作者。统计可知共有17位核心作者,作品34篇,经核算,占总文献259的13.12%,比重较小。说明现有研究领域尚未形成稳固的核心作者群,考虑到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时间,研究人员对相关问题的探索还不深入。

根据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研究学者的可视化网络图谱(如图2)可知,节点数N = 132,表明在259篇样本文献中有132个国内学者发表了关于数字普惠金融的文章。连线数E = 46,网络密度D = 0.0062。可以说明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较弱,合作关系不紧密。

Figure 2. Author collaboration network map

图2. 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研究作者的成果多少,离不开背后研究机构的支持。进一步了解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研究情况,明晰本领域研究机构特征,本文运用机构合作网络图进行分析,通过CiteSpace绘制关图谱,见图3。观察发现,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是该研究领域发文最多的机构,共6篇;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郑州大学商学院紧随其后,各发文5篇。从节点大小看,现有研究机构的发文量普遍较少;从节点之间的连线看,现有研究机构的合作强度不够紧密,没有形成机构与机构之间强有力的合作体系。

Figure 3. Research institution cooperation network map

图3. 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谱

4. 相关研究的演进特征分析

4.1. 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对一段时间内文献研究内容的高度概况与总结,提炼出该领域的关键词可以发现文章研究的重点内容,由此可以归纳出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领域的演进特征。此处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关键词进行分析,基本操作与上述一样,只是把节点类型改成了“Keywords”,运行得到了208个节点、565条连线数量、网络密度为0.0265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得到关键词共线网络图谱(图4)。节点越大。说明该关键词越火热。可见,“数字普惠金融”“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是该领域最热的研究热点。

本文在关键词共线图谱的基础上,点击CiteSpace软件左上角的LLR算法得到的关键词聚类,对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研究主题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数字普惠金融”“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化”“数字金融”“农村产业融合”“相对贫困”“门槛效应”“多维贫困”“人力资本”9个聚类标签,反映了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领域的研究热点。聚类模块值为0.6732,Q大于标准值0.5,表明划分出来的聚类结构较为可信。在Keywords聚类网络图谱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共现网络聚类信息,如表1所示。

4.2. 研究热点演进及趋势分析

为进一步明细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相关研究演进和趋势特征,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在关键词共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生成相关演进的时间线图(如图5)。最上面一排现实的是时间,即2018~2024年。每一年下面对应的是当年的研究热点,最右边显示的是关键词聚类。由图可知,2018年最热的领域是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方面人们更多地关注精准扶贫和金融扶贫。2019~2020年,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相关政策的出台,研究人员开始关注数字经济、数字普惠金融等助力乡村振兴的机理,具体的关键词有:农民收入差距、门槛效应、金融科技、农村普惠金融等。随后,2021~2023年,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研究进入爆发期,随着我国2019年已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研究人员不再关注乡村脱贫,而是如何让乡村“致富”以及“高质量发展”,相关的关键词有“共同富裕”“产业结构升级”“高质量发展”“农村市场开放”等,可以看出我国助力乡村振兴研究热点已经开始由理论到具体行动转变。如今,学者们的研究热点聚焦于数字乡村、农业发展韧性、农户家庭贷款可得性、数字基础设施、信贷水平等关键词,分析得出了现如今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已初显成效,正在由“脱贫”向“致富”和“高质量发展”转型。

Figure 4. Keyword collinear map

图4. 关键词共线图谱

Table 1. Keyword collinear network clustering

表1. 关键词共线网络聚类

Figure 5. 2018~2024 keyword evolution map

图5. 2018~2024年关键词演进图谱

5. 文献评述

5.1. 数字普惠金融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在由脱贫向致富转变的时代,如何构建资源配置高效的农村经济结构对乡村振兴至关重要。孙源序等人指出,数字经济以数字化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化信息网络为载体,有助于社会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动能 [7] 。进入数字时代后,互联网通信技术所具有的网络外溢效应和高速信息传输效率,能够有效减少城乡之间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缓解城乡二元对立的经济结构赫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考虑到我国数字经济的兴起和乡村市场的广阔,数字普惠金融将在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5.2. 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农村产业融合

实现乡村振兴,根本在农村,关键在产业。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正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费威 [8] 等人指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技术效率,促进技术进步,对农村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还能促进农业经济韧性提升。张晖等人 [9] 研究发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数字金融发展、农业技术应用和市场信息利用是乡村数字化影响农业发展韧性的重要中介渠道。展望未来,数字普惠金融将和农村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一起,形成乡村振兴的“3链1面”布局,对农村产业的强链、补链贡献新的力量。

5.3.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村电商发展

目前农村电商企业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选址分散、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这使得农村电商企业很难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得服务。而王亮等人 [10] 指出,数字普惠金融提高了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农村地区的利用率,为农村电商产业的高级化提供了技术支持,进而促进乡村振兴。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帮助电商更好地走近乡村,另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也为农村消费者提供便利,扩大农村的消费潜力。数字普惠金融利用其特有的数字平台,为电商在农村更好地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6. 结论与展望

本文利用CiteSpace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研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从文献发表情况看,2018~2024年,聚焦“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两者关系的论文数量呈现几何增长态势,尤其是2021年和2022年,两年的增长率分别达到了300%、93%,2023年更是首次突破三位数,考虑到2024年尚未统计完全,更具已有的趋势,预计2024年发文量会进一步增多。

从研究者和研究机构看,我国聚焦数字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的人数较多,但普遍存在两两之间的合作仍不紧密,研究机构较少,以四川农业大学、郑州大学商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主。未来有望进一步加强学者之间的互动合作,带动除学校外来自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共同研究,打造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大金融体系。

从关键词和研究趋势看,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主要聚焦“相对贫困”“多维贫困”“数字金融”“人力资本”“农村产业融合”等关键词,可见广大学者的研究重点正在由“如何实现乡村扶贫”向“如何借助数字普惠金融实现乡村振兴道路上的高质量发展”转变,预计未来,人们会更多地关注“数字经济”“城乡协调发展”“农村数字化产业化”等内容。

展望未来,乡村振兴是我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道路上的重要一环。对于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研究不仅要在量上下功夫,更关键是有质的突破。政府和科研单位要鼓励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鼓励有能力的人带队深度探索乡村振兴的前沿问题,加快形成稳固、高效的核心作者群;同时,科研院所之间要加强点对点的合作,形成机构间强有力的合作体系。在研究热点上,在结合我国农村具体情况的同时,多多借鉴外国的成功案例,努力实现与发达国家间的互帮互助。聚焦农村数字经济、城乡协调发展、缓解城乡二元对立格局等问题,是未来研究的重点。考虑到我国数字普惠金融普及较晚,农村经济的数字化水平仍不高,国家对乡村振兴的高度重视,未来仍需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普惠金融 + 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小华, 李昕儒, 宋檬, 等. 数字金融、数字鸿沟与家庭金融资产组合有效性——基于城乡差异视角的分析[J]. 当代经济科学, 2024, 46(2): 45-58.
https://doi.org/10.20069/j.cnki.DJKX.202402004
[2] 高瑜, 李响, 李俊青. 金融科技与技术创新路径——基于绿色转型的视角[J]. 中国工业经济, 2024(2): 80-98.
https://doi.org/10.19581/j.cnki.ciejournal.2024.02.006
[3] 田沛, 张小军. 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 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J]. 统计与决策, 2024(5): 5-10.
https://doi.org/10.13546/j.cnki.tjyjc.2024.05.001
[4] 公茂刚, 李汉瑾, 窦心语. 数字普惠金融研究进展、热点探析与趋势展望——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J]. 兰州学刊, 2022(7): 45-57.
[5] 周璐瑶.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研究综述[J]. 财会月刊, 2022(1): 147-153.
https://doi.org/10.19641/j.cnki.42-1290/f.2022.01.020
[6] 阚越, 章锦河, 李湮, 等.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草原旅游研究知识图谱量化分析[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1): 66-76.
https://doi.org/10.13484/j.nmgdxxbzk.20220110
[7] 孙源序, 雷娜, 刘晓倩. 数字经济可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吗?——来自中国268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 南方金融2023(12): 38-53.
[8] 费威, 安芷萱. 农村数字经济与农业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研究[J/OL].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1-11.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6.1328.F.20240314.1829.002.html, 2024-05-29.
[9] 张晖, 陆滨强, 权天舒. 乡村数字化对农业发展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24, 45(1): 124-136.
https://doi.org/10.13872/j.1000-0275.2024.0008
[10] 王亮, 昝琳. 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23(4): 7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