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专业课思政教学体验的质性研究
A Qualitative Study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Experience of Nursing Graduate Students
DOI: 10.12677/ns.2024.135084, PDF, HTML, XML, 下载: 40  浏览: 69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张桃桃, 孙 莉, 高焕香*:湖北医药学院护理学院,湖北 十堰
关键词: 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课课程思政质性研究Nursing Graduate Students Specialized Course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ative Study
摘要: 目的:深入了解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专业课思政教学体验,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提供参考。方法:对完成护理专业学位硕士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12名研一护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分析资料,提炼主题。结果提炼出课程思政教学必要性(落实立德树人、职业素养培养、学术道德培养)、课程思政教学现状(融入方式、积极反馈、存在不足)、课程思政教学期望(创新教学方法、扩大融入范围)3个主题及8个亚主题。结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专业课思政教学给学生带来积极情感体验;尚需针对不足进行改进与完善,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deepl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experience of nursing master’s degree student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quality of nursing master’s degree courses. Methods: A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was conducted with 12 post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who had complete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nursing degree and master’s professional course, an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to extract the theme. Results Three themes and eight sub-themes were identified, namely, the necessity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mplementing moral education,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academic ethic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tegrating way, positive feedback, existing deficiencies), and the expect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 expanding the scope of integration). Conclus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nursing master’s degree brings posi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 to students; it is still necessary to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deficiencies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文章引用:张桃桃, 孙莉, 高焕香. 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专业课思政教学体验的质性研究[J]. 护理学, 2024, 13(5): 577-584. https://doi.org/10.12677/ns.2024.135084

1. 引言

课程思政是我国新时代“大思政”格局下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贯穿思政教育。2020年5月,教育部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制定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1] ,指出要全面推进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护理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指出课程思政教学总体目标是要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护理学类专业人才 [2] 。现阶段,“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主要实践于本科教育阶段。作为高等教育的更高层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依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思政”作为改革创新是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应继续发挥专业课的主渠道作用。然而在实践中,护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有待完善之处,例如:如何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完美融合,还存在着融合方法,师资团队以及评价体系方面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如何结合研究生群体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追求,开展更有操作性和实效性的协同育人模式等均需要进行深入探讨。为此,本研究从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 MNS) (以下简称护理专硕生)的角度出发,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探讨护理专硕生对研究生阶段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后的内心体验,为进一步完善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方案提供参考。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湖北省某医学院2023年7月~2023年11月2023级护理专硕生(研一)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自愿参加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语言表达清晰且具有表达意愿;按要求完成要求课程所修学分,无休学、缓考情况。样本量以受访者的资料重复出现,且资料不再出现新主题为标准。最终访谈学生12人,编号为N1~N12,其中男2人,女10人;年龄21~32 (25.75 ± 2.87)岁;均无宗教信仰。

2.2. 方法

2.2.1. 护理专硕生课程教学介绍

根据学院《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护理专硕生学习包括学位课程学习和临床技能训练。集中授课半年内完成(入校当年7~12月),之后开展临床轮转与学位论文写作时间。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42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得低于25学分,教学与实践、学术活动不得低于17学分。学位课程成绩以75分为合格,大于等于75分可计学分。培养总体目标为培养热爱护理专业,愿为护理事业而奉献,直接参与临床护理实践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人才。每门课程确定思想情感与职业态度目标,对思政素材筛选,将思政元素融入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中,在培养护理专硕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对其价值观进行引领。

2.2.2. 质性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

1) 拟定访谈提纲。由研究小组(教师1人,护理研究生2人)成员通过查阅文献后拟订访谈提纲,邀请2名护理教育领域专家(均为研究生学历,副教授职称)审核修改,抽取2名护理专硕生进行预访谈,以了解访谈提纲可理解度和内容可及性。最终拟定访谈提纲:① 请谈谈您对课程思政的认识。② 请举例描述一下您学习护理专业课期间,经历过的一些护理学专业课的课程思政,都融入了哪些思政元素?③ 请详细谈谈您对护理学专业课课程思政的一些体验和感受,今后您会将获得的体验指导自己的实践吗?④ 您如何评价专业课的老师在课程思政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⑤ 您认为还存在哪些不足?有何建议?除了以上问题,您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2) 访谈实施。面对面半结构访谈的具体地点在学校的办公室区域,保证环境安静。访谈前,向受访者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方法,并解释录音的作用,取得知情同意。由2名研究者开始进行访谈、录音,其中一人提问,另一人记录。访谈过程中,用心倾听,如遇模糊表述及时予以澄清,不进行诱导提问,不打断受访者思绪,并注意观察受访者的非语言信息。访谈结束时,询问受访者有无补充。访谈时间为15~35 min/例。

3) 资料分析与质量控制。访谈结束后24 h内,将访谈资料转录为文本,共收集文本资料6万余字。资料分析采用Colaizzi7步分析法 [3] ,具体步骤如下:① 阅读访谈资料;② 标记有意义的陈述;③ 对反复出现且有意义的观点进行编码;④ 汇集编码后的观点;⑤ 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⑥ 辨别相似观点,形成主题;⑦ 返回受访者求证。由2名研究者阅读和分析编码,分歧处采用合众法交互讨论达成一致的意见;同时,由团队成员同行评议,以检查其合理性。

3. 结果

3.1. 主题1:课程思政教学必要性

3.1.1. 落实立德树人

护理专硕专业课程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将课程思政融入,引导护理专硕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N1:“课程思政的加入,让我们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也了解到了本门学科的意义和价值,了解到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不但要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同时要树立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N5:“课程思政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学科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N8:“课程思政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老师们课程思政的教学让我们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N10:“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社会的联系,激励作为护理人员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N11:“专业课老师在系统讲授课程基本理论、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引导我们结合专业学习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练就扎实的本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3.1.2. 职业素养培养

职业素养培养是判断护理人员能否胜任本职工作的核心指标,护理职业素养具有习得性,是提供最佳健康服务时的综合行为表现 [4] 。N3:“课程思政在本科阶段也好,在研究生阶段也好,以课堂为平台,挖掘课程中所含有的思政元素,让学生在课堂中接受价值观熏陶,知道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将来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优秀品质,当一名好护士。”N9:“课程思政能够使我们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本质,提高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同时,课程思政也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我们都是要和护理同仁、医生、其他医技,还包括管理人员合作共处的。”N10:“通过课程学习,我感受到课程思政在关爱患者,尊重患者的尊严,满足患者的需求,要求护士在工作中始终保持正确的职业道德,保持文明礼貌的行为,将护理工作做到尽善尽美方面很有价值。”N12:“课程思政不仅仅是灌输,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独立思考、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成为具有综合素养的护理专业人才,将来成为护理专家。”

3.1.3. 学术道德培养

国家权威部门越来越重视学术道德问题,对于护理专硕研究生重视学术道德培养,坚守科研道德,可提高护理教育水平,对护理事业良性发展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N1:“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我们查阅图书馆,看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很方便,在上课中很多老师都会强调不要抄袭,一定要注重学术伦理规范的问题。”N4:“通过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具体学科相结合,课程思政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作为研究生最应该提升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的能力,我想这样对目前的学术不端的行为也是最好的对抗,因为学术不端的产生主要还是自己没能力。”N7:“老师在上课时会和我们分享科研经历,让研究生知道科研之路其实不是轻松的,要耐得住寂寞,正如校训所讲厚德、勤学、求实、创新。”N9:“我们是护理专业,是患者与医生与家属之间的桥梁,我们要做好多方面的沟通,看临床问题要有前瞻性,发挥高级临床实践护士的作用;在看文献的时候,老师也会强调我们要紧跟国家政策走,作为科研工作者,要具备创新意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也要借助团队的力量,方能走的更深更远。”N11:“老师们上课严谨的作风,以身作则,让我们感受学术的严谨,老师重点强调了科研是为临床服务的,我们的研究要为临床解决问题,不可以脱离临床,科研成果的出发点是为了患者。我希望将来做出有益于患者的科研成果,也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2. 主题2:课程思政教学现状

3.2.1. 融入方式

课程思政融入方式决定着融入效果,对于护理专硕生要更加符合研究生群体的特征,不但要引起兴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N1:“在专业课期间,常会引用一些习近平语录或党的二十大报告等政治素材,在学习护理研究这门课程时,老师以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引出非实验性研究,并通过南丁格尔精神以及‘健康中国2030’目标强调创新的重要性。”N3:“有时候也会引用一些中国经典著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融入课堂比较常见,在讲解类实验性研究时提到了中国宋代的《本草图经》,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类实验性研究。”N5:“大多数专业课老师会将最近发生的时事新闻作为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位老师将前段时间公交车司机发生哮喘仍然将乘客生命放在第一位的一个视频作为导入案例,引出哮喘用药的注意事项。”N10:“在高级健康评估课程中播放经验丰富护士的问诊及体格检查视频,利用教师谦虚平和的人格魅力和熟练的问诊技巧引导学生做到对患者关心、爱护与尊重;在高级护理实践课程中,教师交流在外出学习后对护理事业的所思所想,并结合国家政策讲解护理事业发展,引导学生感受国家的强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所赋予的使命担当,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N12:“护理科研、循证护理等课程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会观察和引导小组成员的交流互动过程,提升沟通交流与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学生团结互助、公平公正、诚信利他等价值取向,感受到团队的力量以及在团队中的成长。”

3.2.2. 积极反馈

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挖掘护理专硕生对课程思政的积极反馈,以学生的情感、认知以及行动反馈为出发点探寻课程思政的教育价值,可强化教师在专业课中的有力措施,达到教学目标。N3:“在学习护理技能课的时候老师会让学生自导自演,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提升了我们的技能,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到人文关怀,良好护患沟通的重要性,我想这应该就是课程思政的意义所在吧,‘教’和‘育’融合,实现‘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统一”。N4:“在课堂中,我们会进行小组讨论和分工,老师鼓励我们自主分工和合作解决问题。这种团队合作的方式,让我们学会与人协作,培养了我们解决问题和领导团队的能力。”N6:“课后的文献自学和课上汇报时的随机提问,通过思辨和分析问题的过程,培养了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终身学习的动力和能力。这些体验对我今后的学习实践有很大的帮助。”N8:“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循证护理学的课堂上,那堂课的内容是小组PPT汇报英文文献并讲解研究设计,每一组汇报结束后,老师和其他小组的同学会提问,如果汇报同学不清楚问题答案,可以由该小组其他同学补充,我觉得这样的教学可以培养我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同时可以增强我们自主思考的能力和批判思维。”N10:“通过专业课学习,我从思想上更加深刻认识了课程思政的内涵,我会在工作中牢记一切以病人的需求为出发点,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专科问题,及时查阅资料,运用循证思维,找出解决办法。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国家需要护理人员走出医院、走进社区、居家护理,作为护理队伍的一员,我也将自己的课题延伸进这一领域,为老年护理尽一份微薄之力。”N11:“专业课的老师在讲授知识的时候,虽然没刻意强调思政这一元素,但是大家都能领悟到,毕竟是医学专业,以人为本的思想始终在心中,有的老师会告诉我们临床工作是灵活的,办法总比问题多,要多思考,多观察;有的老师会强调做科研的伦理审查;有的老师会提醒大家防范学术不端;有的老师会强调问题的出发点都要去循证,要穷尽这个领域里的所有文献……每个老师告诉我们的都是我们在科研路上的宝贵财富,将受用终生。”N12:“我认为专业课的老师在护理专业课程上融入了课程思政内容是具有创新性的,也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价值观。”

3.2.3. 存在不足

相对于本科生教育阶段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改革实践效果与预期仍存在一定差距 [5] 。N1:“我觉得目前课程思政的形式是以灌输式方式为主,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N5:“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融入的社会真实案例使我们对课程印象深刻,但也会出现对专业知识以外的实际案例了解不深,在补充时会流于表面,分析讲解得不够透彻,因此很难将社会实践案例顺畅自然地融入课堂教学。”N7:“有的老师所安排的与思政有关的课后任务,经常以查阅相关材料为主,形式可能会较单一,如果过多课程都是此类形式,累加到一块,可能会感觉课后任务比较繁重,且学到的东西停留在表面。”N10:“由于我们专硕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和文化背景不一样, 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也会不同。思维方式、分析判断方式也直接影响思政课程教学质量,上课的老师在这方面考虑较欠缺。”N12:“有小部分老师的思政教学方式过于生硬牵强,学生会对此产生排斥和反感心理,最终适得其反。”

3.3. 主题3:课程思政教学期望

3.3.1. 创新教学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课程思政无形地穿插于课堂中,使课程思政变得鲜活,有助于护理专硕生理解教学内容,达到课程思政目的。N2:“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认知需求,思政内容素材的不充足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师需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思政教学效果。”N3:“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微课、慕课、有道课堂等网络资源,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进行融合,将思政教育巧妙融入课堂,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N6:“教师不要单纯讲,还可利用提问、比较、设置悬念等启发式方法,引导学生可以去自主思考,比如在高级临床护理实践课程中,可以用临床疑难案例,提出多个问题,学生讨论如何解决,讲课老师可以将临床实际情况和我们的思考回答对比,课堂参与度提高以后,可以增加学生对专业精神方面思政的理解。”N8:“我希望老师能充分利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及案例,努力实现思政教学语言的轻松化,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N9:“教师之间还可以定期相互听课,交流思政教学经验,相互借鉴,实现优势互补。”

3.3.2. 扩大融入范围

课程思政的融入不仅限于一点,更要扩展到整体;不仅限于课堂,更要扩展到课外;不仅限于理论,更要扩展到实践。N5:“可能学校的思政课程局限于点上,而临床实践是铺在面上的,如果过于聚焦在点,不利于才走出校门的学生思想转换,这样也不利于科研工作的开展。”N10:“我认为只有较少的几门护理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部分比较充分,可以在更多的学科中融入课程思政,要处处有课程思政吧。”N11:“在上理论的过程中,因为有PPT的展示,课程思政会更容易让大家感知,作为将来的临床护理专家,护理实践对我们很重要,实验课老师们可以将创新精神融入实验教学中,让我们能从实践操作中感知如何创新。”

4. 讨论

4.1. 护理专硕专业课课程思政须体现研究生教育阶段特点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在护理专硕专业课授课中,既要考虑研究生教育作为本科教育层次的上一层级,本科教育已经接受的课程思政,更要思考如何延伸,充分体现研究生教育阶段特点,做到全面覆盖、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护理教育课程思政体系,形成协同效应。本次研究中,部分受访者表示护理专硕生的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包括落实立德树人、职业素养培养,在课程思政必要性方面,护理专硕生的理解力就会更强一些,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研究生比本科生的基础知识深厚,实践体验和社会经验也比较丰富,一些价值观念在既往实践活动有亲身体验和感悟,因此,表现出对护理专业的自信和肯定,与相关的研究结果相同 [6] [7] ,另外,护理专硕生从学习知识的层次上,处于学科前沿,从培养要求和素质上,要具有深厚的基础理论、扎实的专门知识和独立的科研能力 [8] ,因此,在研究生阶段,对于培养学术素养和保持学术正直至关重要。针对研究生高层次和学术性特点,课程思政应该抓住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精神,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4.2. 构建符合护理专硕生培养的专业课课程思政育人方案

首先,构建体现知识、能力、素质融合思政元素的新型教学大纲。在已有体现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的教学大纲基础上 [9] ,融合护理专硕生培养总体目标,根据《护理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2] 从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家国情怀、增强法治意识、培育科学精神、提升职业素养5个方面设置课程思政目标,统筹安排各课程,修订教学大纲,形成教学标准。第二,构建护理专硕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库。每门课程选取3~5个内容,构建以上各门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善于在每一门课程发现思政元素,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需阐述清楚课程思政融入点,采取何种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按多元、不重复、无缝对接的原则构建护理专硕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库。第三,探索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课有机融合的教学体系。从本研究访谈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希望课程思政有更好的效果,在专业课实施中应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结合教学目标内容,有机运用护理专硕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库,采用BOPPPS有效教学法,从课程导入、目标展示、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小结六大环节 [10] ,引导和促成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清晰认识,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案例分析法、体验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法,教师不仅有讲授的方式,更要学生身在其中,进一步深度体验,提升课程思政实效。同时,让护理专硕研究生的课程思政不局限于课程和课堂,还要扩展到第二、第三课堂,以及研究过程、交流过程、成果整理过程等,有效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教学体系。第四,尝试将课程思政评价纳入教学评价体系。现阶段研究生课程思政效果评价方面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尚存在若干问题。有研究指出 [11] ,目前课程思政评价存在“对象缺席”的问题,不能代表学生发展与立德树人的效果。因此评价中应特别注重学生为主体的评价,采用量性问卷和质性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追踪调查思政效果。

5. 结语

本研究通过访谈法,深入探讨了护理专硕生专业课中课程思政中的学习体验。护理专硕生专业课中课程思政的融入较为认可,同时认为在此过程中增强了其职业素养和学术道德的认识。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研究生教育层面普遍推广还任重道远 [12] ,仍需进一步深入探索。今后将继续完善和创新课程思政融入的有效路径,让护理专硕生接受专业与思政同步教育,切实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培养热爱护理专业,愿为护理事业而奉献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人才,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

基金项目

湖北医药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编号YJ2021002,YJ2023007)。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高宁,王喜忠.全面把握《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理论性、整体性和系统性[J]. 中国大学教学, 2020(9): 17-22.
[2] 马孟伟, 王茜, 金莉, 等. 护理本科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护理学杂志, 2022, 37(1): 6-10.
[3] Fang, Y., Kang, Y., Teng, L., et al. (2024) A Qualitative Study on the Caregiver Burden Experience in Home Reflux Enema Management of Infants with Congenital Megacol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ative Studies on Health & Well-Being, 19, Article 2289225.
https://doi.org/10.1080/17482631.2023.2289225
[4] 王乾贝, 赖小星, 杜红娣, 等. 护理职业素养的内涵与外延辨析[J]. 医学与哲学, 2021, 42(13): 41-45.
[5] 尹乔之, 邓健, 魏小辉, 等. 新工科背景下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以航空航天特色专业研究生课程教改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 2023(8): 87-91.
[6] 李惠玲, 莫圆圆, 李春会. 高级护理实践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思考与实践[J]. 中国护理管理, 2020, 20(7): 966-970.
[7] 王欣, 刘菲, 李晓凤, 等.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对社区护理学课程思政认知及需求的质性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 37(35): 2728-2733.
[8] 肖惠敏, 黄海辉, 李思琰, 等. 基于OBE理念构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J]. 卫生职业教育, 2024, 42(7): 1-3.
[9] 闫晓风, 王晓玲, 胡旭东, 等. 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研究生医学遗传学考试模式改革[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0, 28(9): 22-24.
[10] 陈羽, 陈伟, 柯朝雄, 等. BOPPPS教学模型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13): 214-216.
[11] 王燕萍, 张淑娥, 李庆林, 等. 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实施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2, 42(7): 618-622.
[12] 李飞, 王昆, 季薇, 等. 红色文化融入研究生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实践逻辑[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3(4): 46-51,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