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常见的问题及处理策略
Common Problems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Nursing and Their Treatment Strategies
DOI: 10.12677/ns.2024.135082, PDF, HTML, XML, 下载: 26  浏览: 60 
作者: 王丰琴:襄阳市老河口市张集卫生院妇产科,湖北 襄阳;孟浩然:湖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湖北 武汉
关键词: 妇产科护理问题防范措施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Nursing Problems Precautions
摘要: 总结归纳在妇产科护理中常出现的问题,常见的问题包括感染、药物误用、护理人员不足、患者自身问题及医院问题等,制定相应的护理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等措施有利于保证护理安全、提升护理质量。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mmon problems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nursing, including infection, drug misuse, shortage of nursing staff, patients’ own problems and hospital problems, etc., and formulates corresponding nursing systems, strengthens the training of nursing staff, strengthen patients' health education and other measures are conducive to ensuring nursing safety and improving nursing quality.
文章引用:王丰琴, 孟浩然. 妇产科护理常见的问题及处理策略[J]. 护理学, 2024, 13(5): 565-569. https://doi.org/10.12677/ns.2024.135082

1. 引言

医院在整个社会中是一个特殊的单位,而妇产科在其中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科室。妇产科护理在其日常诊疗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一旦出现问题,常常涉及多个家庭。目前,妇产科中主要的患者为孕妇及婴幼儿,临床上其护理工作十分复杂,发生的护理相关事故也日益增多。若不对这些风险进行相应的处理及防范,不仅会影响临床疗效,还可能对患者产生威胁,引发医疗事故。有研究表明 [2] ,进行风险管控可以使妇产科护理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明显上升。这严重影响了科室工作的开展,可见重视临床护理工作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的重要性。

2. 妇产科护理概论

妇产科护理的对象一般为孕产妇和新生儿 [3] ,通过科学的护理手段,有助于孕妇维持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并促进情绪的稳定,从而有效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妇产科护理在分娩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产妇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确保分娩过程的顺利进行 [4] 。然而,妇产科护理工作的风险性不容忽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感,以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应对每一个护理环节 [5] 。例如患有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疾病的孕产妇,护理人员需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必须迅速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 [6] 。此外,妇产科护理还要求护士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沟通能力。由于孕产妇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易发生变化,护士需通过观察和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通过积极的沟通交流,建立与孕产妇之间的信任关系,从而提高其配合度和满意度。

3. 妇产科护理可能面临的问题

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是妇产科护理的核心关注点。在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威胁可能来自医护人员、患者自身以及医院环境多个方面。

3.1. 感染

孕产妇的自身免疫在这一特殊时期较为脆弱,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这两者都容易在致病菌的影响下发生感染 [4] 。有研究统计得知 [7] ,新生儿在医院感染率为14.6%,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此外,孕产妇分娩过程中出现的伤口,如果护理不当,也常出现感染的情况 [8] 。

3.2. 药物使用错误

在孕产妇的诊疗过程中,难免会使用一些对症的药物,来缓解患者疼痛、控制预防感染、治疗原发疾病、帮助孕产妇生产等 [9] 。而孕产妇用药不同于普通人,存在着一系列复杂而详细的标准及规范,如果医护人员掌握不全,或一时大意,可能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严重危急孕产妇生命安全。

3.3. 护理人员专业技术不足或者服务意识不足

妇产科护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以专业的护理能力及友善的服务态度为孕产妇提供全方面的帮助,这两方面在妇产科护理的过程中同样重要。一方面,若护士的专业能力不足,其护理工作必定难以进行,可能危及患者的安全;另一方面,若护理人员开展工作并没有认识到情绪的重要性,与患者相处过程中态度生冷,可能造成患者情绪低落抑郁或焦躁,甚至引发医疗纠纷 [10] 。

3.4. 患者自身方面的问题

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因患者自身问题引发的医疗事故也屡见不鲜。由于患者自身素质参差不齐,难免会遇到一些健康意识缺乏的患者及家属,可能会危及其自身生命安全,并引发医疗事故 [11] 。譬如,患者对医生嘱托不重视,我行我素,进而危及自身或他人的安全。

此外,患者情绪在护理安全风险中也是举足轻重的角色。在妇产科的护理中,众多产妇在产后普遍会经历情绪焦虑和异常状态的困扰。若未能及时且有效地对这些情绪问题进行疏导,不仅可能加剧产妇的心理负担,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的产生,更有可能诱发危险行为,从而对母婴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因此,我们务必高度重视患者情绪管理,通过专业的心理疏导和关怀,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康复环境 [3] 。

3.5. 医院环境问题

医院环境是影响妇产科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具体而言,若医院环境欠佳,护理环境未能为产妇提供优质的休养空间,将直接对护理安全造成不良影响。此外,医院设施在无障碍设计和人性化设计方面的不足,以及部分区域存在的安全风险等问题,均可能潜在地威胁到妇产科护理的安全性。这些因素不容忽视,应引起医院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以确保妇产科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母婴的安全与健康。

4. 妇产科护理中常见问题的预防策略

4.1. 感染问题的防范

护士应强化对产妇的卫生保健宣教工作,指导产妇维持良好的手卫生、口腔卫生及外阴卫生习惯,以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此外,护士需定期为产妇进行产后妇科检查,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感染病变,以保障产妇的健康与安全。同时,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手卫生,在进行任何护理操作前,务必进行严格的洗手及手部消毒程序,以切断致病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对于医疗设备和器械的消毒工作,应严格按照既定的消毒流程执行,确保消毒的彻底性和有效性。此外,医护人员还需配备齐全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并严格遵守相关的防护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感染风险。

4.2. 药物误用方面的防范

一方面,应做到药品分类、储存、保管、使用等方面的规范化管理 [12] 。在药物拆包的过程中,护士需严谨地核对药物名称、剂量以及给药方式,并详细记录相关信息,以确保用药的准确无误。药物的存放应置于指定药柜内,并依据药物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合理分区。同时,护士应密切关注药物的有效期,并确保储存条件符合规定。在给药时,护士需仔细查阅药物标签和说明书,严格遵循医嘱进行给药。通过这一系列严谨的操作流程,护士能够有效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另一方面,应加强药物知识的培训和考核 [13] 、加强新型药物的学习和研究 [14] 。护士应深入掌握各类药物的给药途径、剂量标准、代谢过程及药理学效应等核心知识,熟知药物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禁忌症以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通过不断丰富和提升自身的药学知识,护士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安全的护理服务。

4.3.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妇产科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对于护理质量的优劣具有直接且深远的决定性影响。护理人员通过运用精湛的护理技巧,不仅能够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还能够敏锐地察觉并妥善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从而有效保障患者的安全。因此,妇产科部门亟需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系统技能培训,以进一步提升其专业素养。通过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我们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确保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与舒适。

护理工作本质上是一种服务,旨在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照护。护理人员应深刻认识到自身的服务职能,并积极提升服务质量。医院及妇产科室应针对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服务培训,旨在强化其服务意识、提升沟通技巧和护理技能。在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注重服务态度,根据患者和家属的不同需求,灵活调整服务方式,以提供更为优质、个性化的护理体验。

4.4. 患者自身问题的防范

在妇产科护理实践中,护理工作的实施主要由专业的护理人员负责,然而,患者自身的护理安全与其安全意识及行为表现息息相关。患者若具备高度的安全意识,便能有效预防安全问题的发生,通过自我行为的调控和医嘱的严格遵守,可以避免因鲁莽行动而带来的潜在伤害。因此,在患者入院接受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着重培养患者的安全意识,进而消除不安全因素的干扰,确保患者的安全。同时,患者家属的安全意识同样重要,他们应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建立稳固的信任关系,从而避免家属不安全行为可能带来的问题和隐患。

鉴于产妇情绪波动较为显著,分娩前应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深入了解产妇的心理变化,并根据其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心理安慰措施。在护理工作中,应持续关注产妇的心理问题,确保其在接受治疗和住院期间保持乐观的情绪,防止因情绪波动而引发其他问题。

4.5. 医院方面的安全防范

在医院层面,应加大妇产科环境建设的力度,对潜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点进行及时整改。医院设施应在为患者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切实保障其人身安全。通过不断优化医院硬件条件,为患者打造一个安全、舒适且宜人的修养环境,进而提升整体护理服务质量与患者满意度。

5. 总结

综上所述,妇产科由于本身的特殊,加上面对着孕产妇及新生儿这一特殊群体,常常面临巨大的风险。疾病、药物误用、护理人员不足、患者自身的问题以及医院环境问题,都有可能对患者造成一定伤害。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应健全相关制度、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及服务态度、提升患者自身的健康安全意识、关注患者情绪、改善医院环境,多方面多角度发力,保障患者生命健康,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旭侠. 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相关预防对策[J]. 养生保健指南, 2021(34): 237.
[2] 杨丽. 妇产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与防范对策[J]. 妇儿健康导刊, 2023, 2(14): 193-195.
[3] 姜雪. 浅谈影响妇产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及防范对策[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0, 7(12): 6-7.
[4] 丁美芳. 妇产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 8(35): 79-100.
[5] 范玉洁.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探究[J].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8, 5(30): 98-99.
[6] 周敏, 陈柳, 徐洁. 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6, 23(S2): 377-378.
[7] 樊丽侠. 新生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68): 151.
[8] 佟成龙. 使用微生物鉴定仪器分析妇产科术后感染切口的病原菌分析[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 27(10): 60-61.
[9] 任云桂.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 6(25): 86-87.
[10] 杨再莲. 浅谈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J]. 饮食保健, 2020, 7(10): 172-173.
[11] 孙鹏春. 浅谈妇产科常见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 商情, 2019(14): 284.
[12] 郑君驰.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探究[J]. 心理月刊, 2019, 14(19): 120.
[13] 王爽.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9, 6(10): 17-25.
[14] 徐燕飞. 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探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17(12): 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