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析
Analysis on the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a
DOI: 10.12677/ve.2024.133136, PDF, HTML, XML, 下载: 42  浏览: 81 
作者: 陈 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湖南 衡阳
关键词: 新媒体背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挑战与对策New Media Backgrou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摘要: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学生接受知识、思想观念等途径更加广泛、多样、便捷,但同时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造成一定不良影响,使得面临较多挑战。为顺应社会与高职院校发展,要求在重视思政教育工作基础上能够积极发挥新媒体积极作用与价值丰富思政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实际教育效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思想价值观念。本文首先对新媒体基本内涵与特点及其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对象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在探讨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挑战基础上研究相应对策,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a era, students receive knowledge, ideas and other ways more extensive, diverse and convenient, but at the same tim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a certain negative impact, make face with more challenges.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e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positive role and value of the new media on the basis of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ric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innovate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improve the actual educational effect, help students to set up correct ideas and values. First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ew media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obj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studie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on the basis of discussing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a,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relevant personnel.
文章引用:陈若. 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析[J]. 职业教育, 2024, 13(3): 841-845. https://doi.org/10.12677/ve.2024.133136

1. 引言

现阶段新媒体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包含内容较为广泛,如社交网络平台、即时通信工具、各种形式移动应用程序以及其他电子媒介等。新媒体背景下信息生产、传播、分享方式产生显著变化,但因其中存在各种价值观念与思想认识,高职院校学生在接收过程中因自身价值观念尚未形成,因而容易受其中不良信息诱导,对其全面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1] 。因此高职院校在日常思政教育工作中应积极融合新媒体,指导学生正确应用新媒体获得信息,在此基础上以新媒体创新高职思政教育工作,提升教育效果。

2. 新媒体背景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对象产生的影响

2.1. 积极影响

就实际而言,高职院校学生其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强,加上新媒体特点,使得对当前学生吸引力相对更强,不仅影响其社交生活,同时转变了学生接受信息、知识以及学习方式各方面 [2] 。新媒体背景下其信息传播方便快捷,思政知识或相关教育内容可通过多个途径、多个新媒体平台实现快速传播,学生学习思政知识更加快捷。其次新媒体中包含丰富多样思政知识以及各类观念与思想价值,学生在新媒体使用过程中,可受其中思政信息影响,对大学生思想认识与价值观念形成具有积极导向作用。

2.2. 消极影响

首先新媒体中包含信息观念繁多复杂,因其具有开放性,其中存在的不良信息、思想价值观念与言论等对高职院校这一阶段成长期学生思想认识容易产生一定影响与冲击,甚至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其次新媒体信息量的增加,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使学生形成“低头族”,不仅影响其正常社交、交友,同时容易使学生降低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严重时降低学生责任意识,不利于学生长期稳定发展 [3] 。

3. 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3.1. 教材与教学模式较为落后

新媒体背景下影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则是教材与教学模式较为落后,即是教学中应用的教材与教学方式较为传统单一,尤其使用的教材通常由院校统一采购,而教材内容较为陈旧、更新速度较慢,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吸引学生注意,甚至对时事热点事件等针对性分析与探讨不足,降低了思政教育时效性 [4]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多以理论教学为主,更多灌输理论知识,导致教学内容较为乏味,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性不足,进而难以达到理想教育效果。尽管部分高职院校认识到新媒体背景下各技术手段、新型教育观念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作用与价值,但实际上对新媒体背景下各类资源利用率较低,如对网络思政教育资源应用不足,难以创新教育内容,不利于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程学习的积极兴趣。

3.2. 师资培训体系缺乏健全性

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高效展开,需要更多高质量、高素质、高水平专业教师为基础。但就目前而言,目前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队伍整体较为薄弱,同时对思政教师队伍专业培训力度偏低,缺少健全培训管理机制,更多培训多集中于知识技能层面,缺少对教师思政教育理念的培训,使得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较为落后,难以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合理创新。另外,在对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培训时缺少对新媒体概念、技术等培训,使得思政教师难以在教学中融入新媒体相关内容,甚至无法帮助学生提升对媒体信息、新媒体技术技能敏感度,从而降低思政教育质量。

4. 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开展对策研究

4.1. 积极结合新媒体,创新思政教学理念

1) 借助新媒体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并形成正确、积极思想理念,但为达到这一教学效果,需要高职院校思政教师能够结合这一阶段学生特点采取合理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5] 。而新媒体背景下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效果需要教师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引导学生独立自主思考。如对《中国梦的历史底蕴与时代背景》讲解时,因该部分内容涉及范围广,且具有一定抽象性,同时其蕴含的思想内容较为深刻复杂,在实际课堂中,学生难以充分深入理解。为此为强化对学生思想引导与教育效果,课后思政教师可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即在新媒体软件平台中进行直播教学,使学生能够不受时间、地点等条件限制进行学习,加深对中国梦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在直播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就课堂教学知识再次提问,达到复习效果,另一方面对其展开提问,即“现阶段中国梦是什么?作为高校大学生应如何着手实现中国梦?”等,以此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并在讨论中思考,接受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潜移默化渗透。

2) 积极联系实际,构建生活化思政课堂

当前我国信息技术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且社会网络体系越加完善,因此应充分认识新媒体作用与价值,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质量。但以往思政课堂教学中仅借助教材完成理论教学不仅难以激发学生对思政课堂学习积极性与兴趣,同时因其具有枯燥无味性,难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提升与应用。为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程学习积极主动性,思政教师可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了解并发现社会热点,从热点中提取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部分,使两者有效联系基础上结合教材有关理论知识,从而融入学生群体,并以学生感兴趣热点话题提升其学习积极兴趣,使学生借助所学知识分析热点,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除此外为调动学生对思政课程学习主动性,教师还需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新媒体正确使用方法,即合理应用新媒体收集积极正确价值观念 [6] 。以《中国近代史与民族复兴》为例,在讲述“民族危机与抗争斗争”时,通过教学可让学生了解近现代我国面临的战争与民族生存危机,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在课堂中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话题,如“核心机密信息泄露”、“间谍”或是“企业面临国外打击”等,使学生充分了解现阶段民族面临发展危机,同时鼓励学生课后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收集该类话题与热点时间信息,在后续教学中指导学生对收集内容进行讲解,一方面不仅培养了学生对新媒体合理使用能力,另一方面可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积极主动性,并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进一步提升了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教学质量。

3) 积极利用新媒体思政教育资源

当前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新媒体得到快速发展,同时其中存在较多教育资源,因此为丰富思政课堂教育内容,思政教师可在新媒体平台中查找有关思政教育资源,合理筛选其中有效资源,整合新媒体教育资源基础上将其不同分类,如就《马克思主义原理》为例,除将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知识点分类外,还可按照视频、图片、音频等知识点形式进行科学划分,进而将整理所得思政教育资源发布于校园官方媒体平台中,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根据自身理解、兴趣等选择对应形式、对应知识点学习,提升其学习自主积极性。

4) 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创新思政教育工作

新媒体背景下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水平,还需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充分满足学生学习多样化需求。为强化思政教育观念渗透效果,提升师生互动效果,首先可借助新媒体构建校园论坛,并由专业思政教师负责管理,定期在论坛中发布思政有关话题,如以“人的本质与人的发展”为话题进行延伸,指导学生思考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学习本质与自身发展,并就该话题与学生共同进行互动辩论、交流,以加强对其思想、价值观的引导与熏陶。除此外,还可利用校园网络设置思政讨论小组,思政讨论小组成员为思政专业教师,负责解答学生疑问,收集并整理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思政问题,小组分析交流,共同探讨科学解决措施,帮助学生解决思政问题,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

4.2. 开展多样化培训,提升思政教师媒体素养

思政教师自身能力水平与新媒体素养很大程度上对高职院校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为提升思政教师媒体素养,首先需加强对高职院校思政教师新媒体技能培训,具体包括思政教育内容创作、编辑技巧以及其他基础操等,进一步提升教师掌握新媒体工具使用能力,从而丰富思政课堂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趣味性。但在培训时应注重采取由浅入深技巧,如从新媒体平台各基本功能操作方法着手逐渐深入到思政教育内容在新媒体平台中的发布等。其次培养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对媒体信息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自身信息素养,即培养思政教师合理应用新媒体思维、技术与平台收集与思政课堂、思政教育有关知识内容,并进行处理分析,如制成相应地教学课件等,提升教学质量。除此外高职院校还可聘请社会互联网运营人员进入院校对思政教师展开培训,包括讲解互联网信息传播特点与机制、如何分析不同年龄群体对信息偏好等,以此在热门、实时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把握其特点,借助其开展思政教育时充分吸引学生关注与讨论,提升思政课程教育质量。

5. 总结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尤其思政教育是构成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的重要部分。就实际而言,高职院校应对新媒体与思政教育工作融合的价值与优势有充分认识,把握现阶段面临的各种挑战,并积极采取科学应对措施,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质量,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宋洪兴. 新媒体背景下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探索[J]. 卫生职业教育, 2024, 42(2): 52-54.
[2] 陈红燕, 明鑫, 胡雅琼, 杨赟平, 何子翼, 李燕喃, 周文正. 妇幼保健机构高危孕产妇一体化管理模式探讨[J]. 现代医药卫生, 2021, 37(23): 4124-4126.
[3] 刘鑫. 探析新媒体背景下高职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创新路径[J]. 传播与版权, 2021(7): 122-124.
[4] 黄志远, 李慕史. 网络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索与思考[J]. 新西部, 2020(12): 142 144.
[5] 陈曦. 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形式的转变[J]. 新闻研究导刊, 2019, 10(21): 218-219.
[6] 余姣, 万能, 黄瀚, 张云坤, 夏珺, 吕旌源, 杨涵, 毛晗. 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政教育路径初探[J]. 传播力研究, 2019, 3(27): 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