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近年国产剧英译片名研究
Analysis of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Recent Chinese Drama Tit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y
DOI: 10.12677/ml.2024.125367, PDF, HTML, XML, 下载: 41  浏览: 93 
作者: 刘 可: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剧名翻译策略中国影视剧Eco-Translatology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Titles Chinese Dramas
摘要: 近年来,文化软实力一直是社会讨论的热点。从国家层面,中国提出了“讲好中国故事”的倡议,而推行中国影视剧在海外播出,为这一行动提供了支持。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剧名的英译面临挑战。生态翻译学作为中国本土的翻译理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翻译理论视角,指导译者在语言、文化、交际的维度进行选择与适应。鉴于此,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指导,对MyDramaList热门国产剧榜单中近三年部分剧的英译名进行了分析,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重点考察了国产剧剧名英译的策略,以期为未来国产剧出海翻译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ultural soft power has been a hot social topic. At the national level, China has put forward the initiative of “telling China’s story well”, which is supported by the promotion of Chinese dramas broadcast overseas.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and culture,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drama titles faces challenges. As a Chinese translation theory, Eco-Translatology provides an effective perspective to guide translators to make selections and adaptations in the dimensions of language,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In view of this, guided by Eco-Translatolog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itles of some of top Chinese dramas on MyDramaList in recent years, and focuses on the strategies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titles of Chinese dramas from the linguistic dimension, cultural dimension and communication dimension, with an aim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futur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dramas for the international audience.
文章引用:刘可.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近年国产剧英译片名研究[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5): 346-350.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5367

1. 引言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实力全面提升,“中国制造”在海外随处可见,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在西方,Disney、Netflix等制作的许多本土剧集不仅在本国家喻户晓,而且享誉全球,潜移默化地将西方文化带到世界各地。通过将中国电视剧引入海外市场,中国可以向海外对中国好奇和对中国存在误解的观众展示本国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从而正面建设国家形象和提升文化软实力,不仅有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认同,也能促进文化交流和建立中外友好关系。除了文化传播方面受益,海外潜在市场能带来的商业效益也不容小觑,通过将电视剧出口到海外,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和利润,一些国产电视剧在国内反响平平,但可能在海外市场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将国产影视剧推向海外市场有助于实现文化传播、经济增长和国家形象塑造等多重目标,但跨文化的传播存在诸多局限,翻译的准确性和可读性至关重要。生态翻译学是由胡庚申提出,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分析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选择与适应,因此适用于片名英译研究。本文基于海外针对亚洲剧集的大型评分网站MyDramaList评选的最热门中国影视剧,选取了其中自2021年至2023年出品的国产剧作为研究内容,以生态翻译学为指导,分析了国产剧片名近年来英译的策略。

2. 中国影视剧名英译的难点

在翻译片名时,并不是一味采用直译的翻译策略。早前有学者将影视剧名翻译分为三类,分别为直译、意译与创造性翻译,指出其中创造性翻译手法,在翻译国产影片时用得更多 [1] 。由于东西方思维方式存在差异,西方是“重分析、重局部”的分析型思维方式,把汉语片名翻译成英语时,译者则更多地将综合性片名改译为分析性片名 [2] 。除了思维方式的差异,翻译片名时,译者在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方面也需要斟酌。

国产影视剧片名通常与中国文化、历史、习俗等紧密相关,其中可能包含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对于非中国文化背景的英语母语人士来说,理解这些文化特点可能存在困难。例如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剧名取自李清照的词,清雅脱俗的同时,也引人关注思考主人公的命运是否也如词中所写历经坎坷和磨难,但对于非中文文化圈的人来说,这个片名可能让人不明所以。该剧的英文译名为The Story of Minglan,译者巧妙避开了翻译剧名本身,而是选用了原著小说名《庶女明兰传》来进行翻译,简单易懂且贴合剧情的同时,也提示人们该剧是由原有热门小说改编而来,为电视剧宣传争取到了更多书粉。

考虑到汉语构词的特点,国产剧为了吸引观众,大多喜欢采用三字、四字词的剧名,这样特殊化的语言表达在英译过程中可能难以对等呈现。例如电视剧《周生如故》剧名一半取自剧中复姓的男主角周生辰,另外两个字取自四字词语“一见如故”,普通中国观众看到这样经过拼贴整合而成的剧名可能都是一头雾水,译者在英译时更要考虑外国观众的接受度,切忌生搬硬套的翻译。该剧最终官方英译名为One and Only,该词组是英语中的固定短语,意为“独一无二”,英语母语使用者理解方面不存在困难。同时,该俗语运用了押头韵的修辞,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原中文剧名在音韵上的美感。

综上所述,将国产影视剧片名翻译成英文是一项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复杂任务。鉴于此,本文将以生态翻译学为指导,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考察过去译者在中国影视剧剧名英译时的策略和目的,以期对未来负责剧名英译的译者有所帮助。

3. 生态翻译学概述

生态翻译学理论是由胡庚申提出,此后许多学者将其进行探讨和应用于翻译研究。得益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启发,胡庚申将译者翻译活动也看作是适应与选择的过程。在《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一书中,他通过生态学的视角对翻译学进行综合的研究,提出将生态翻译学的翻译方法具体落实在“三维”转换,即立足于“多维度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翻译原则之下,但相对地集中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3] 。生态翻译学讲究平衡性,认为自然生态中平衡性特征在翻译生态系统中同样存在。通过翻译活动主客体之间、翻译活动主体与其外部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才能形成翻译生态相互依赖的动态平衡系统 [4] 。在动态平衡的过程中,生态翻译学研究重视译者、重视“人”的适应与选择,这也是生态翻译学研究的特色之一。

4. 近年国产剧英译片名案例分析

随着国家层面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国产影视剧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载体,其海外跨文化传播已悄然成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策略 [5] 。在翻译领域,对于国产影视剧的片名英译策略的研究相对较少。此前,有学者站在跨文化视角下,借用传播学的传播效果理论分析国产剧片名英译,并呼吁译者从海外受众的需求出发,从文化、情感、行为三个层面研究翻译策略,以期达到最佳传播效果 [6] 。然而,此前研究对国产剧案例的选取存在随机性,且生态翻译学作为中国本土的翻译研究,近年来尚缺乏运用于国产剧片名英译的研究成果。考虑到国内评分机制不能反映海外受众的情感认同,本文选取的案例来自海外评分网站。国外评分网站IMDb和MyDramaList都可以对中国影视剧进行评分和撰写评论,但IMDb面向的受众较窄,而MyDramaList专注于亚洲剧集的评分。经比较发现,同一国产剧集在IMDb上的评分人数普遍低于MyDramaList,例如在国内外大热的《陈情令》,截至2024年3月25日,在IMDb共有9千余人评分,分数为8.8/10,在MyDramaList共有近5万人评分,分数为9.0/10。MyDramaList根据剧集分数排序,形成了动态更新的“Top 100 Must-Watch Chinese Dramas of 2024” (2024年最应观看的百部中国影视剧),截至2024年3月25日,名单横跨年份较宽,有2012年出品的《甄嬛传》,也有2024年2月才首次播出的《在暴雪时分》,考虑到样本的不断变化,本文只选取了2021年至2023年的剧集,作为近年国产剧英译片名案例分析,借用生态翻译学的理论,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对这些片名的英译进行分析。

4.1. 语言维

生态翻译学提出的“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7]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两者在语音、构词、句法、风格等方面都有差异。在语言维度,译者要注意在英译剧名过程中,要考虑到汉语和英语语言特点在剧名构成中发挥的作用。

例1

剧名:《雪中悍刀行》

译名:Sword Snow Stride

电视剧《雪中悍刀行》讲述了身世神秘、武功高强的刀客墨衣行历经江湖恩怨的冒险故事,是典型的武侠小说。该剧名既包含了时间,即“下雪的时候”,又描述了人物的状态,即“提着一把刀”,“悍”字更是修饰了人物英勇盖世的特点。由于汉语重“意合”,侧重语义的表达,而英语重“形合”,句中各成分需要连接词以保证语法的完整性,如果直译该剧名,则会显得过于冗长。武侠小说中,刀剑、大雪、阔步向前一直是常见的意象和描写手法,译者将此提取出来,统一采用其名词形式作为剧名,既体现了原剧名的关键词,同时简洁有力。每一个单词都是以“s”开头,在语音层面,连续的“s”音可以烘托肃杀的氛围,这种用法也常见于英文诗歌。

例2

剧名:《且试天下》

译名:Who Rules the World

该原剧名并非约定俗成的常见四字词,而是由“且”、“试”和“天下”组合成四字短语,可理解为“姑且尝试去争夺天下”,对应该剧讲述的朝堂、江湖之争。英译名“Who Rules the World”的意思是“谁在统治世界”,由于中文并不体现时态,而英文动词有时态的区分,该译名选用一般现在时,在语言维上铺垫了该剧剧情背后风起云涌的武侠内核,颇有“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气势。

4.2. 文化维

生态翻译学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避免“从译语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 [7] 。不少中国古装剧倾向于从中国古代诗词歌赋提取几字作为剧名,这样做既丰富了电视剧自身的古装色彩、展示出电视剧制作方的文化水平,也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作出了贡献。在翻译这类电视剧剧名时,译者应当从文化维的角度,分析原剧名的文化内涵,同时与剧情内容对比权衡之后再创造出合适的译名。

例3

剧名:《星汉灿烂》

译名:Love Like the Galaxy

该剧名取自曹操的《观沧海》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此句白话大致意思是“银河灿烂闪耀,仿佛是从大海中生长出来的”。诗人借大海的澎湃汹涌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而电视剧《星汉灿烂》也展示了主要人物锄强扶弱、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应该忽视在文化维度上的表达。“Love Like the Galaxy”意思是“爱像银河一样”,其中,剧中的“爱”并不止步于儿女情长,友情、亲情以及对国家强盛的希冀也是重要主题,复杂的情感就像银河一样源远流长。该译名中的“the Galaxy”反映了原诗句的本意,同时巧妙运用英文中“love”一词和中文的“爱”一样,不单指爱人之间的感情这一特点,使得外国观众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含蓄,以及对“博爱”的推崇。

4.3. 交际维

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要求译者把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在译文中是否得以体现 [7] 。相比英美电视剧,中国电视剧市场在海外影响力尚小,因而翻译译名的交际目的显得尤为重要。译者可以从剧集主要内容或核心思想出发,思考如何在译名上吸引海外观众驻足,从而提高剧集的点击率。

例4

剧名:《猎罪图鉴》

译名:Under the Skin

通过中文剧名,观众可以了解到该剧大致是一部探案悬疑剧,但并不能得出更多有用信息。破案的类型剧在现今电视剧市场颇受欢迎,但由于基数大,想要出彩并不容易。译者在翻译时考虑到了这样的现实因素,出于交际的目的,选用“under the skin”这一短语,使得英译剧名给海外观众传递出了更多的信息,其字面意思是“在皮肤之下”,但现在多用其比喻义,形容“在背后隐含的真实情况”。《猎罪图鉴》讲述了天才沈翊通过作画破解了种种谜案的故事,中文俗语有“画人画皮难画骨”,而主人公正是透过人的皮囊,画出了疑案关键人物的“骨相”,还原了整容者的原貌、甚至通过年少的长相画出人物年老后的样子,这与“under the skin”的双层意义不谋而合。

5. 结语

中国影视剧的剧名翻译仍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工作,而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或许能够给译者提供更多思路和借鉴。本文分析了MyDramaList热门国产剧榜单中近三年的电视剧中几部具有代表性的译名,指出了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各译名的特点和优势。对此,本文针对中国影视剧剧名英译难点总结出几点建议:在语言维层面,译者在理解汉语语言习惯的基础上,应考虑在英语语音、时态、惯用语等方面进行适应性转换;在文化维层面,译者必须事先充分了解剧名背后的中国文化,避免从译语角度曲解原剧名的内涵;在交际维层面,译者需要权衡输出译名在海外市场的吸引力,以扩大对外交流为目的地进行转换。随着国产剧出海,未来将会有更多值得探讨的译名,译者需要进行合理的适应与选择,切忌一味追求直译和创造性翻译。

参考文献

[1] 王秋月. 从功能目的论看影视剧名的翻译[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9(6): 64-66.
[2] 权循莲, 叶小宝. 影视剧名翻译改写背后的操控因素探析[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 37(12): 153-154.
[3] 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 建构与诠释[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3: 22.
[4] 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 生态理性特征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启示[J]. 中国外语, 2011, 8(6): 96-99 109.
[5] 吴伟超. 浅析国产电视剧海外传播现状[J]. 对外传播, 2018(1): 35-37.
[6] 陈津. 跨文化传播效果视角下国产剧剧名的翻译策略[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 34(6): 124-128.
[7] 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 中国翻译, 2011, 32(2): 5-9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