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and Path of Promoting High Full Employment in Shanghai Universities
DOI: 10.12677/ve.2024.133132, PDF, HTML, XML, 下载: 32  浏览: 84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鲍圆圆, 黄圣捷:上海立达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上海;仲之豪*: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上海
关键词: 高校就业机制Universities Employment Mechanisms
摘要: 高质量的就业体系是中国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就业体系的高质量充分发展也是中国进一步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助推力量。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积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深入推进,经济环境变化、政府理念创新、多元主体互动、社会技术变革和外部示范效应等动力机制都亟待就业政策适应发展。高质量充分就业政策应逐步实现多层次多主体联动发展的渐进式转型。由此可见,探索高质量充分就业政策的机制与路径研究十分必要。文章基于上海就业优先政策,对扩展多层次视角下的研究理论分析,对实现上海高质量充分就业路径进行深入剖析,探索符合上海城市功能所需人才和就业环境的学术依据,进一步拓展探索建立多层次就业保障机制和新经济新业态下政策理论体系。为“十四五”规划下的建设引领性城市和国际化经济中心战略布局提供“上海方案”。
Abstract: The high employment system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China’s modern social governance. The high adequacy of the employment system is also a boosting force for China to further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market economy system and the active promotion of high full employment, the dynamic mechanisms such as deepening economic change, concept innovation, multi-subject interaction, social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external demonstration effect are urgently needed for employment policy to adapt The policy of high full employment should gradually realize the gradual transformation of multi-level and multi-subject linkag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and path of high full employment policy On the basis of Shanghai’s employment priority policy, this topic intends to expand the research theory from a multi-level perspective, deeply analyze the path to achieve high full employment in Shanghai, explore the academic basis for talents and employment that meet the needs of Shanghai's urban functions, and further expand and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ulti-level employment security mechanism and a policy theory system under the new economy and new business forms Provide the “Shanghai Plan” for the strategic layout of building a leading city and 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enter under the “14th Five-Year Plan”.
文章引用:鲍圆圆, 黄圣捷, 仲之豪. 上海高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机制与路径研究[J]. 职业教育, 2024, 13(3): 814-821. https://doi.org/10.12677/ve.2024.133132

1. 上海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四个层次的内部机理

上海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四个层次的内部机理为完善失业保险,强化就业监管的保障层、加强就业职业培训,支持特殊群体就业的提高层、完善就业平台建设,鼓励新就业形态的促进层、保住就业优先,维护品质就业的质量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关键是调整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就业质量,在扩大就业总量基础上实现充分就业 [1] 。保障层旨在提升上海失业保险覆盖率,且兼顾公平,这是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基础保证 [2] ;提高层在失业保障政策下,进行就业培训等对劳动技能进行提升,这是前提条件;促进层是在保障层、提高层上提供就业服务、就业机会分配,是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关键环节;质量层是对保障层、提高层、促进层完善后最终达到高幸福感—满意度就业的最终目的,具体见图1

Figure 1. Combing the four-level operation mechanism of high full employment

图1. 高质量充分就业四层次运行机理梳理

2. 上海市就业现状分析

以培养模式、保障体系、政策手段三个方面为切入点,从保障层、提高层、促进层和质量层四个维度分析上海就业现状,具体见表1

Table 1. Combing table of employment status in Shanghai

表1. 上海市就业现状梳理表

3. 上海市促进就业政策梳理分析

依据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信息,本部分主要讲述近年来全国和上海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政策的变迁情况,具体如表2

Table 2. Shanghai’s employment promotion policies

表2. 上海关于就业促进政策梳理表

3.1. 新经济新业态下上海的就业环境研究

新经济新业态下上海就业内外部环境特征分析——基于SWOT理论

综合国内外高质量充分就业文献,结合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背景剖析典型超大城市就业,在上海展开足量实地调查和数据采集 [3] 。对文本资料采用扎根理论进行实质分析,归纳凝练出新经济新业态下上海就业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上海就业市场规模、政府政策、教育体系、经济、人口、企业、资源、产业结构、就业机会等,就业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科技、对外开放、外资、国际形势、疫情等,具体见图2

Figure 2. Policy combing table

图2. 上海市就业市场环境特征分析

3.2. 上海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瓶颈分析

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发现上海目前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四个层次中仍有不足之处,研究得出上海高质量充分就业四个层次中的典型瓶颈。

1) 上海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瓶颈综合分析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前提是扩大就业总量,实现充分就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关键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高就业质量。保障层旨在对上海市失业保险制度覆盖且兼顾公平;提高层的问题基于保障层与提高层之间的上海市失业保险制度与就业培训体制在衔接、监管与保障方面的不足而存在;促进层的问题在提高层和促进层的运行中展现出填补就业培训、就业机会分配的不足;质量层在促进层基础上,针对其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性问题,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缺乏全局性统筹,具体见图3

Figure 3.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bottlenecks among the four levels of employment

图3. 就业四层次之间的问题瓶颈综合剖析

2) 瓶颈主要因素分析

结合以上文献分析中上海多层次高质量充分就业多元共建现状,从保障层、提高层、促进层、质量层设计定量分析,利用AHP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分别对保障层、提高层、促进层、质量层典型瓶颈进行评估,以了解上海多层次高质量充分就业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基于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理论,同时客观角度验证从文献中分析得出四个层次最大影响因素为失业保险金来源、就业培训资源配置、供需结构平衡、就业满意度。从而为上海多层次高质量充分就业多元共建的进一步路径剖析提供客观依据。

4. 上海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1) 保障层:失业保险金来源实现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更精准把握保障层实现路径,需要通过梳理文献找出可能会影响失业保险金来源实现的变量因素。灰色关联模型适用于在不确定的信息状态下描述各因素间的关联程度。查阅上海就业统计年鉴变量数据并代入灰色关联模型,将影响多元主体资源来源实现发展变化因素进行排序。

2) 提高层:就业培训资源配置影响因素分析

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中,DEA-BCC模型是指规模可变模型,可对静态数据进行评价,Malquist指数模型则可以进行动态数据评价,进而对提高层的就业培训资源配置情况进行效率评价。该部分可以依据上海就业统计年鉴的数据,利用两模型通过对上海各区就业培训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综合考虑资源配置的发展变化,优化组合方案,从而为提高上海高质量充分就业与就业培训资源配置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3) 促进层:供需结构平衡实现影响因素分析

在已有文献基础上,借助基于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的测算公式,用就业结构偏离度衡量劳动力市场与企业用工的供需结构平衡,并据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年报得到上海产业结构百分比和就业百分比计算就业结构偏离度。即:就业结构偏离度 = (上海产业结构百分比/上海的就业结构百分比) − 1。然后用SPSS进行回归分析,筛选出对偏离度具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

5. 上海市高质量充分就业路径优化与机制构建的对策与建议

1) 上海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路径优化

上海需大力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体系,以制度保障、个体就业技能、劳动力供需平衡、个人积极就业为导向,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为此,保障层要优化失业保险体系,建立就业保障平台,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依国民待遇基本原则,确保城乡劳动者能在失业保险相关制度层面享受同等权益。提高层要构建终身深化技能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技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等工作,有力推动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层要进一步完善上海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防止就业质量出现“马太效应”。质量层要健全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体系,缓解劳动关系,进而提升上海市劳动者的就业幸福感–满意度。此外,从政府、社会、市场、个人提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路径对策,具体见图4

Figure 4. Combing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realizing multi-level and high full employment in Shanghai

图4. 上海市多层次高质量充分就业实现对策梳理

2) 上海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现机制构建

强化产业结构调整,判断在新型产业结构下各类主体因素对促进就业的作用,以此制定相关保障机制。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格局中遵循“4214”的原则(即“四个主体、两个导向、一套联动机制、四个层次”)形成“以市场为主体、以个人为核心、政府和社会双重保障”的高质量充分就业联动机制,如图。

政府和社会作为保障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基础。一方面政府通过优化失业保险、完善就业平台、加强就业监管等手段为就业提供刚性保障;另一方面,社会力量通过就业指导和就业援助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通过舆论引导普及就业新形态,为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柔性支持。市场层面在社会力量和政府部门的双重约束下优化用工制度,提供人性化就业保障;劳动者在政府社会的双重保障和市场的就业支持下调整自身就业观念,提升能力素质,提高劳动幸福感和获得感。

6. 结语

高质量的就业体系是中国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就业体系的高质量充分发展也是中国进一步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助推力量。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积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深入推进,经济环境变化、政府理念创新、多元主体互动、社会技术变革和外部示范效应等动力机制都亟待就业政策适应发展。高质量充分就业政策应逐步实现多层次多主体联动发展的渐进式转型,进而实现上海高质量充分就业路径进行深入剖析,探索符合上海城市功能所需人才和就业环境的学术依据,进一步拓展探索建立多层次就业保障机制和新经济新业态下政策理论体系,为“十四五”规划下的建设引领性城市和国际化经济中心战略布局提供“上海方案”。

基金项目

上海立达学院校级课题:AKY-2023-01-84。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李婉. 新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现状及成效提升对策研究[J]. 科教文汇, 2020(7): 11-12.
[2] 王敏, 吕奕涵. 高校文科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研究——考公还是最优解吗? [J]. 高校辅导员, 2023(5): 44-48.
[3] 王君涛, 沙治邦. 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分析及培育路径——基于用人单位的调查研究[J]. 科技促进发展, 2018, 14(7): 653-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