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Exploration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Course for Art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OI: 10.12677/ae.2024.145791, PDF, HTML, XML, 下载: 61  浏览: 103 
作者: 赵叶华: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广西 南宁
关键词: 景观设计地域性景观教学改革Landscape Design Regional Landscape Teaching Reform
摘要: 景观规划设计在现代高等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关系到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更与区域性景观行业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托区域性景观行业,以满足应用型风景园林设计人才的需求,针对当前《景观规划设计》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脱节、实践环节不足、学生创新能力欠缺等,本次从“项目模块化、资源库建设、教学个性化”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论述,最后从“区域产业链、校企工作站、虚拟仿真实训室”等几个方面的提出保障措施。
Abstract: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ccupies a pivotal position in modern higher education. It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s, but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gional landscape industry.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art design specialty in our school supports the regional landscape industry to meet the needs of applied landscape design talents.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curriculum system, such as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teaching content and industry needs, the lack of practical links, the lack of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etc. This time, this paper studies and discusses from three aspects: “Project modularization, resource library construction and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the safeguard measures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virtual simulation training room of school-enterprise workstation in regional industrial chain”.
文章引用:赵叶华. 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 教育进展, 2024, 14(5): 969-974.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5791

1. 引言

为适应当下时代背景的社会、环境、经济等问题景观规划设计行业的当下发展需要打破传统路径,结合专业时代发展要求,需要培养多元化发展、多学科共赢的技能人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规划设计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中一直被割裂分离,艺术类的设计课程与工科类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巨大差异。本文以艺术类高职院校为基础,通过工科风景园林设计逻辑为切入点,探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下景观规划设计课程的构建体系与培养符合地域性景观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模式。

本文旨在探索课程现状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当前社会发展景观行业的人才需求缺口,从行业的内驱力深入挖掘未来学生就业的发展方向,试图采用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上解答如何在艺术生的背景优势上延伸发展工科知识面更多的可能性,以促进学生知识面及就业面增加。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索思考:一是从课程结构角度出发,探索符合行业运行标准及模块化流程,使学生通俗易懂、由浅入深、逐层递进的掌握设计方法;二是在数字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结合企业资源建设资源库以满足教学资源的缺陷;三是通过个性化发展思路,分别验收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有针对性指导学生就业发展。

2. 课程现状的存在问题

1) 学生素质层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大部分为艺术类考生,主要理论基础知识较差,更多的是重视美术和审美的培养,在设计的逻辑上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学生的理性分析、归纳和推导能力较弱。然而景观规划则需综合分析环境、生态、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非常注重“理性思维”,即问题的发现、分析推导和解决的过程。故在课程框架上强调前期分析以及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的逻辑关系,加上前后因果关系的产生及设计思维的训练。

2) 教师结构层面:教师在教育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研究方向和特长将直接关系到专业建设的质量和质量。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组成结构相对单一,以艺术类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主,软件表现为特色,园林景观规划为辅的师资结构。缺少规划、生态、施工技术、工程管理等满足行业需求的高级人才。故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是以景观设计为主干,软件制图效果表现为特色、园林植物设计为辅助的教师结构资源,针对缺乏的专业师资,是未来教师团队建设中重点拓展的领域。

3) 行业发展需求层面:与大城市相比,广西地方本土化的风景园林设计产业在设计创新、系统组织和实际推广应用上都比较薄弱,主要影响因素有地域局限性、经济发展背景的支持、服务对象的专业性和多数用户的认知度等。同时现行区域内景观设计行业主力军多为双一流院校毕业生,优势在于学科理论的扎实及设计逻辑的规范和完整。相较于专科院校或应用型院校来说,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本土施工行业及少量中小型景观设计公司,对专科层次毕业生大多限于效果图表现及模型制作等辅助型景观设计师,故在培养方向上,教师团队通过对行业及市场需求进行分析,主要培养立足南宁服务地方企业,面向广西拓展区域产业,辐射东盟及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小型景观设计师。

3. 课程问题的解决思路

1) 针对艺术类学生知识技能及逻辑思维能力不足的情况,首先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需要深入开发,整理如何从感性发挥到理性思考的过程,使学生由兴趣到系统的知识吸收,这就需要从课程兴趣的引导,到系统标准化的流程,再到深入思考挖掘的自主能动发挥,充分利用模块化的驱动力将浅显易懂到深根创新,使学生潜移默化进入专业领域的探索成长。

2) 针对教师结构组成不稳定的现存困难,通过教师自我自学成长、扩大师资队伍力量、引入企业导师、软件上增加资源库建设补充信息不全面等问题具体解决。重点在课程资源库建设方面深入探索资源结构,以应对实训教学场所缺失、学生动手能力若、实践经验不足、教师一对多指导不够全面等问题,解决师资、场地、实训等一系列问题。

3) 针对行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正的培养学生“重点发展 + 特色发展”的模式,以应对多元化市场需求的方式,探索在学生差异化背景、个性化学习途径、多手段成果验收等几个环节逐层实施,满足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拓展周边相关专业的就业率,培养多渠道、多领域的人次需求。

4. 课程改革的主要做法

1) 优化项目流程模块化设计,根据不同项目类型设置不同模块的设计标准,项目实训来源地方行业,具有时效性和及时性

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是集调研、分析、思考、实践、研讨、交流、汇报为一身的综合设计课程 [1]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项目前期调研,通过不同项目类型的具体分析,学习国内外对标典型案例,掌握各地区各建设部门发布的相关前期规划指导,并提出一套合乎逻辑的设计策略,使学生了解规划设计思路,对不同的空间场地设计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场所景观,并掌握设计技巧和实施的工艺技术。

课程分为2个阶段进行授课,景观规划设计课程因涵盖类型多样,规模大小不一,将规划和设计2个层面进行区分。在景观规划设计课之初,选择学生更易实地考察、更易掌握、更具有中小型尺度规模代表的小型空间进行训练:南宁市街头绿地、校园景观空间设计、城市街道设计等项目。这个阶段的设计教学内容关注的核心问题多为景观空间的交通组织、功能活动、空间序列等。教学团队为副教授带领中青年教师进行授课,其内容更注重学生个人设计能力的培养,对具体场地进行详细设计的空间驾驭能力。在景观规划设计课第二阶段,教学内容更加倾向于综合性、多元化、复杂多变性、故事文化性,具备“本土性”又兼具“国际性”视野,课程采用行业专家及教授、副教授为组合的主要授课团队,其教学内容更多的关注行业热点话题及地方政策发展,关注项目的用地性质、技术指标、设计策略,同时围绕主题性进行调研分析、概念策划,比如乡村振兴、生态修复、棕地再生、遗产保护、环境整治、参数化设计等内容。设计的思考方向是使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及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对来说项目难度更高。

2) 完善项目资源库建设,以国内领先行业动态为目标,以地方性行业标准为核心实时更新教材资源,参考国内高标准满足地方企业需求

数字化教学是我国建设教育强国、实现高素质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而数字资源库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规划内容。为适应广西及南宁地区园林景观设计、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旅游规划智慧城市建设等行业的新需求,专业教学团队积极推进建设壮美广西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其目的主要解决目前实训过程中对园林工程技艺复杂、施工安全隐患较大、教学成本较高等问题 [2] 。利用AR及VR新技术,让学生从理论、实践、感官、视觉等模式上体验新的变化,从单一的授课方式转变为多元化的教学体验。依托互联网和虚拟仿真技术,由校企合作共同研发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教学、实训体系,共建开发《景观规划设计虚拟仿真》《园林工程施工虚拟仿真》课程,开发5门新形态教材并配套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引进广西乡村振兴项目开展技术服务、课题研究、旅游扶贫规划、景观规划设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荐园林产业深度融合,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数字资源库主要呈现三个层级的金字塔数据平台,第一级基础层数字资源平台主要侧重于训练学生掌握系统的规划设计流程和思路,通过汇总大量的不同项目类型,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的项目检索对标案例,在案例学习过程中逐步完善设计的完整性;第二级提升层面的数字平台主要针对工程技术难度较大、工艺较为复杂、实施成本较高的项目实践,通过虚拟仿真实训室,动态展示、触摸、演示、工艺流程再现等功能 [3] ,构建与行业企业技术规范、组织项目管理流程、工程材料应用模拟等内容,在景观规划设计、园林工程与施工技术、园林景观技能大赛、植物配置与造景四大课程进行专项实训展示学习;第三级顶层创新设计数字平台,主要包括侧重训练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创新理念 [4] ,引导学生从借鉴学习的积累方式转为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研究方式,通过对标行业热点、行业竞赛趋势,结合规划、建筑、生态、历史、文学、艺术等多学科融合,实现项目的“多元化、全覆盖、多角度、全过程”等思考角度,进而培养“宽理论、强技能、多发展”的人才标准。

3) 实行个别化教育,针对不同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方向,分别培养标准化、创新化、艺术化和逻辑化的实用技术人才

中国大教育家孔子在他的著作中就提出了“因人而异”的思想,即“因材施教”。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和高职教育的不断变革,学生肩负时代使命和社会发展需要,新兴的信息技术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途径和教学资源,学生从众多的信息平台更够找到适合自己性格特征,依据自身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发掘属于自身的发展优势,从入学时期对专业认知的茫然无知到2个学年的专业知识掌握,学生能够清晰的认知到自身未来对职业规划的方向把控。通过我校环艺专业实习就业类型的方向分析,从事本设计岗位或继续升本占比56%,施工管理方向占比9%,花艺师岗位8%,本领域工程资料员、造价员等岗位6%,室内家装行业58%,美术教育、婚庆策划等其他行业占比13%。由此分布的就业岗位分析,具有创新设计思维的设计人才占有较大部分比例,例如助理设计师岗位;技能型管理人才,如施工管理、花艺师、资料员、造价员等占比次之;艺术院校毕业生最重要的就业突破点是多样化、全面发展的人才,根据他们的特性,他们可以在数字媒体、艺术插花、婚庆策划、自媒体等新的信息产业中找到工作。

环艺专业学生个性化培养思路主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习惯、职业发展等因素综合评判,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举措进行布局:一是依托教学资源库大数据进行数据化、结构化学习行为分析。课程教学数据库根据专业方向设置有软件表现类、设计创新类、施工技能类、统筹规划组织等类别,借助数据库平台的采集、分析、评价等学习行为,精准的获取学生学习数据、学习成绩、能力评估,通过数据生成对话,系统的分析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体现得到精准反馈,可以帮助教师准确地应对不同学生调整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期最大化的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二是运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技术,把学习途径贯彻到实际中去。通过专业方向的划分,依托数据库平台的分析,在软件表达方面能力较强或是兴趣较大的学生,平台针对性的推送本专业内的软件精专提升课程,并联合校外软件培训机构开展线上课程教学,使学生既掌握本专业必备软件外延伸更多室内装饰、动画漫游、环境场景模型、文化展示设计、影视制作后期等相关领域的技能学习,最大化拓展学生的就业面。在设计创新方面有潜力或是成绩较好的学生,主要培养本科续读提升及设计公司就业需求,该类学生具有较好的设计思维能力及专业知识技能,通过平台数据推送不同类型的项目式学习,使学生在有限的在校学习时间内掌握从点到面、从窄到宽、从易到难的项目知识,同时依托校企合作工作站,引入当下政策推行建设实施的项目,由专业教师团队带领学生参与社会服务,较大化的使学生参与真实设计、工程项目以期实现从纸上谈兵到实践落地,使学生感受从学生身份到助理设计师身份的变化;三是在毕业设计课、顶岗实习课、就业指导课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引导。根据前情学习分析、学习行为引导,在校学习周期末端,教师团队通过全面、精准、细致、多元化、多角度的数据呈现,组织学生积极对标行业学科竞赛、对标施工管理行业标准、多元化呈现设计成果等方向开展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就业指导课程,以项目小组为单位,设置设计员、软件表现、组织统筹、施工技能等分工职能,主动发挥学生的自身优势,在项目最终呈现上可根据小组的个性特征形成不同的表达方式,可形成“方案设计 + 施工图”“方案设计 + 模型工艺制作”“方案设计 + 主题氛围展示”“创意方案推演 + 方案设计”“规划设计策略 + 方案设计”等不同的创新表达呈现设计成果,突出学生的个性化成果验证,通过展示、评选、比赛等方式发掘学生特色,推广教学优秀成果。

5. 课程改革实施的条件保障

1) 依托区域化产业链,联合地方企业引入真实项目

乡村振兴是当前广西地区风景园林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城乡田园观光旅游是广西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的重要载体。而景观设计领域的探索则离不开区域经济产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园林景观的产业链必须多元化、多角度、多形式的融合。例如:与农业发展的相互弥补、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依赖、与物质精神文化的延伸交合、与新兴旅游业的相互重组等,通过与不同领域的共生发展以存求共同依存,发展多领域的地方企业与学校共同开发新项目。

2) 建立校企工作站,成立项目化实景教学场所

依托区域产业发展及壮美广西民族特色发展的时代机遇,立足专业特色,通过联合不同领域的地方企业跨域合作,形成“环艺 + 乡村”“环艺 + 非遗”“环艺 + 文旅”“环艺 + 会展”“环艺 + 数字媒体”等合作项目,服务当地企业、培养多元化环艺设计人才、扩展教学资源平台,以地方产业群为突破口,通过专业与产业交流、互补、衍伸、重构等路径调动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深入合作,利用学校数字化工作站平台,搭建多方合作渠道,使教师、学生、企业、社会、政府等人才各自发挥自身特色共同营建一个全新的教学、科研、生产、推广的技术交流平台,实现“环艺+”产教融合新模式。

3) 建设景观设计与施工虚拟仿真实训室,开展智慧多样化教学

专业以学院建立的“五中心一平台”专业虚拟模拟实训中心为基础,包括虚拟教学实训中心、专业虚拟教学资源库、管理与共享平台、教学资源能力提升服务基地和管理共享平台。对接数字科技,利用VR、PC、虚拟现实操作一体机等设备,满足专业群师生认知及研究传统景观材料的组成和利用,研究景观材料活化利用的渠道和方法,直观的展示、演示、操作、示范景观工艺构造组成等作用,对接教学创新改革新路径,探讨更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与广西本土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服务、课题研究、旅游扶贫设计、景观改造提升、传统民间建筑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推动园林景观产业群的深度融合,满足地方特色产业和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以期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6. 课程改革的实际成果、成效及推广情况

1) 实际成果:经过以上措施及具体落实,近两年团队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社会服务项目大于5项,其中包括宾阳县新圩镇乡村振兴示范村——景观风貌改造提升规划设计项目、龙州县崇水高速沿线村屯风貌改造提升弄框屯、板盆屯景观提升专项设计项目、龙州县彬桥乡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项目、南宁市翠湖片区公共服务项目——公园设计项目、南宁市第二届最美花境大赛项目、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广场景观规划设计项目、靖西市龙潭湖二期景观提升项目等设计成果。

2) 社会影响:在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中,依托高校所在地,结合南宁本土乡村地域文化资源,开展“设计下乡”,助力乡村振兴。服务了南宁市区域行业以及村镇政府部门,在项目成果展示方面取得了很高的认可,在南宁风景园林协会、广西乡土景观领域、南宁市乡镇政府等范围内扩大了我校的影响力,得到了大众的高度评价。

7. 对课程发展的思考与展望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自2000年开设以来,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在广西区内同类专业中处于领先水平,专业发展定位立足南宁,辐射东盟,服务区域重点产业,教学模式以国家风景园林教学体系为基础,探索融合壮美广西民族传统本土文化的教学方法与理念,辐射东盟及粤港澳范围内建筑、城乡规划、生态环境、旅游发展、乡村振兴等领域。在如今数字信息时代及虚拟模型大爆炸背景下,科技技术和社会环境等问题也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提出了时代课题,而环艺专业未来的发展也将面临着更加复杂、丰富、多领域的挑战,因此在根植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如何引导学生在未来就业及创业方面发挥环艺专业的优势将成为我校环艺专业师生共同思考的议题。

参考文献

[1] 常湘琦, 朱育帆. 清华大学风景园林设计Studio硕士研究生课程发展评述[J]. 风景园林, 2019, 26(S2): 35-40.
[2] 刘晓青. 多学科背景下风景园林景观构造节点教学资源建设——以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为例[J]. 科教导刊, 2021(14): 19-21.
[3] 冯立国, 孟家松, 熊作明, 陶俊. 园林专业实践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实践[J]. 科技创新导报, 2015, 12(20): 109-110.
[4] 李哲, 成玉宁. 数字技术环境下景观规划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 风景园林, 2019, 26(S2): 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