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导向下的河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以河南省S县为例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Henan Provin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Educational Equity”—Taking S County, He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ass.2024.135420, PDF, HTML, XML, 下载: 39  浏览: 111 
作者: 卢秀坤: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关键词: 义务教育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对策建议Compulsory Education Education Equity Balance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Suggestions
摘要: 教育公平是从古到今一直在追求的,从孔子时期倡导的“有教无类”到现如今倡导的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这个过程漫长且任务艰巨。河南省S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但即便如此,河南省S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仍然有待提高。本文以河南省S县的义务教育发展状况为研究对象,对其义务教育的发展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就河南省S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Abstract: Educational equity has been pursued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from the “education without discrimination” advocated by Confucius to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advocated today. This process is long and the task is arduous. S County in Henan Province adheres to the strategy of prioritizing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continuously increases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However, even so,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level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S City, Henan Province still needs to be improved. This article takes S County in Hena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main problems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S County in Henan Province.
文章引用:卢秀坤. “教育公平”导向下的河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以河南省S县为例[J]. 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5): 494-498.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4.135420

1. 引言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了达到此目的,河南省政府、学校、家长一直在努力。从根本上缩短差距,以促进教师队伍和学生群体的共同发展,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1] 。目前,河南省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不符合,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突出。接下来对河南省S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对此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2. 河南省S县义务教育发展的情况

河南省作为一个人口大省以及全国基础教育第一大省,其义务教育水平与沿海城市的义务教育水平、教育资源的普及等方面差距较大,当地的学校难以享受到充分的教育资源,学生也难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生源结构发生变化,农村生源逐渐萎缩,而城区各学段公办学校学位不足,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地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要。2022年以来,河南省S县新建、扩建学校5所,增加学位6750个;同时,加快农村小规模学校资源整合,撤并教学点69所,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32所。即便如此,由于经济水平的差异,S县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仍然不低于省内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

3. 河南省S县义务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

3.1. 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

支撑河南省S县义务教育发展的是政府的财政拨款,河南省的一些学校,由于教育资金的来源渠道很窄,在教育资源需求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这是极其不利于教育均衡的目标的实现的。河南省现有的信息化教育经费投入有90%用在基础建设方面,5%到10%用在软件方面,只有1%~2%用在师资的培训与管理方面。由于政府财政拨款的由上至下的程序的限制,在很多偏远地区,学校的基础设施、师资力量并没有达到教育均衡发展的水平。河南省S县经济发展速度远不及该省的其他城市,因此政府有限度的教育拨款,达不到使县、乡政府部门对学校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水平。河南省S县的学生们很难享受到实质上的“教育公平”,教育资源很难均衡分配到S县的每一所学校,这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背道而驰。

3.2. 校际间教育基础设施不均衡

在义务教育领域,资源分配不均是一个显著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学校硬件设施、教学材料以及教育经费的分配上。河南省一些地区或学校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无法获得充足的教育资源,导致教育水平发展受到限制,河南省S县就是有力的证明。而一些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或学校,则可能存在资源过剩、利用不足的情况。虽然河南省S县办学条件整体上差距不大,但是校际间却存在明显差异。河南省的省级示范学校,教学质量高、师资力量雄厚、硬件设施等是乡镇学校无法比较的。河南省S县有些农村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仍然很老旧、落后,除此之外,这些落后学校对食堂也缺乏管理,食堂餐位不足等现象比比皆是。这些都是导致农村学生流失的重要原因。另外家长追求金牌学校教育,导致城区学校出现了严重的“大班额”现象 [2] ,这一点在河南省S县的教育问题上也有明显的体现。

3.3. 义务教育师资配置不均衡

从教育的供给者角度来看,也存在着严重问题。例如,配置公平缺失。由于薪资待遇的问题,很多老师不愿意去偏远地区教学,偏远地区的学校的教师人数达不到要求,兴趣课程难以开展,所以偏远地区的学校的学生只能学习一些基础课程。相反,生活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的学生,不仅可以享受先进设备带来的教育便利,还能在家长的支持下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河南省S县城乡师资分布不均、教师结构性差异明显、乡村教师招聘难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经有关人士实地考察,城市、县城教师的“三险一金”基本都已经缴纳,但河南省农村学校当中只有20.8%的教师落实了“三险一金”。由此可见,城乡教师待遇仍有二元结构的烙印,农村教师的福利不及城市教师。除此之外,据调查河南省农村学校教师平均工资为2893元,城区学校教师平均工资为3431元,工资差距为460元左右。乡村教师的教学体验感差,导致贫困区域的教师数量不断减少,从而严重影响到S县的升学率。在师资队伍结构方面的差距严重影响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3.4. 教育政策的城市偏向

一直以来,“以城市为中心”“城市教育优先于农村教育”的办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河南省S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河南省教育政策的城市偏向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教学内容的城市偏向。河南省的其他县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河南省S县,经济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内容,S县的学生与河南省其他县的学生便拉开了教育差距。由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等因素的差异,导致城乡之间的教育咨源配置,师资力量、教育质星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这种失衡不仅影响了农村地区孩子的受教育机会,也制约了整个社会的教育公平和进步。

3.5. 留守儿童等教育群体的教育问题突出

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人力资源输出大省,这就意味着该省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经调查,河南现有农村留守儿童57万多人,困境儿童51万多人。河南省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难题一部分原因是S县经济发展水平低,家长外出务工,无力操心子女学习导致的。孩子的教育问题不仅需要学校提供学习环境,还需要家长的辅导以及家长和学校的积极配合。农民工子女、农村留守儿童以及因先天残疾而无法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数量大。一直以来,S县农村留守儿童人数较多,这些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无法得到父母的关爱,很容易诱发心理问题。家长无法有效监督孩子的日常学习情况,不够重视孩子们的受教育状况,直接导致父母教育职责的缺位,最终导致S县的教育整体水平发展较低。

4. 推进河南省S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举措

4.1. 加大财政对教育经费的投入

教育资源均衡投入水平的提高与政府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息息相关。河南省S县要想达到义务教育均衡的目标,必须加大对河南省S县的教育经费的投入。S县城镇化发展速度缓慢,农村学校生源充足,村村有小学,乡乡有中学,有的乡镇甚至有2~3所初中,全县有6所农村高中,满足了老百姓就近上学的需求,但仍需政府进一步扶持。不管是教育设备还是师资力量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只有有了足够的教育经费,河南省S县才能加大对教育设备和师资力量的投入,吸引更多的学生和教师。然而,尽可能多地培养高素质教师、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等这些靠个人是无法做到的,我们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寻找正确的切入点。政府应进一步履行教育职责,严格把控教育财政方面的支出,争取做到具体了解区域内的真实情况,加强对教育经费的预算管理,严格执行“以公平为先,以效益为基础”的原则 [3] 。除此之外,新闻媒体应发挥作用,对各地规划实施中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进行及时总结。此外,政府还可以借助社会的力量,加强对政策解读与宣传推广,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关注与支持,凝集社会力量。

4.2. 加大对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离不开政府,所以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使用的监督至关重要。每一笔教育经费都必须花在刀刃上,对教育经费的使用的监督不容忽视。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主体,要严格规划管理办学标准,不断优化其职能,承担其领导责任,始终把优质的义务教育均衡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 [4] 。政府也要严格按照要求分配教育经费,加大对教育经费使用的公开力度 [5] ,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加大河南省S县群众对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河南省政府要开展对标督查,对各义务段学校整改情况进行回访督导,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再整改。

4.3.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河南省S县的教学设备更加先进,这对教育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为了追求教育效果的最优化,仍要更新教学设备。因此河南省S县的政府要更加关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针对不足给予政策和财政上的支持。除此之外,要加强区域内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条件的城区和农村可以提供机会,促进区域内教师的交流互动。根据“乡村优先、城镇为主、城乡一体、城扩乡优”的理念,应当统筹配置教育资源,并建立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目前S县已采取措施:保障教师各项待遇,为农村教师建周转宿舍,所有A级景区法定节假日给予教师半价优惠,每年为教师安排体检,让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设立“教育教学质量奖”和“特别奖学金”,激发广大教育工作者做名师、创名校的积极性。

4.4. 加大对落后学校的资金扶持力度

城乡间的学校差距是河南省S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城乡二次元发展模式 [6] ,一定程度上导致S县城乡间教育水平和办学条件的差距越来越大。为了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力度,在协调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上多下功夫。除此之外,政府应重点关注那些较为薄弱的学校,并给予帮扶 [7] 。政府还要努力帮助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保障困难群体受教育权利是学生资助工作的基本目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长成才、实现人生梦想。

4.5. 建立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目前,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稍高的城市正以集团化办学推进优质资源共享,S县也可以借鉴。为了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进一步促进河南省S县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可以通过教育资源共享机制这一途径,加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不断推动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全面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推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支撑构建“互联网 + 教育”新生态。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可以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尤其在在疫情期间,河南省很多城市都采用线上教学的方式授课,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优秀教师的课程可以通过录播的方式不断地被分享、学习、使用。河南省S县也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对网络上的优秀的教育资源重复使用、学习,以达到让S县的落后的学校的师生也能体验到更好的教育资源的目的。

5. 总结

实现统筹发展,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支柱,而教育公平是一个重要的条件。为了促进河南省S县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就要注重精准扶贫。只有在国家的帮扶下、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在教育方面的发展才能不断进步,以达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焦春莉. 邯郸市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化对策研究[J]. 邯郸学院学报, 2022, 32(1): 108-111.
[2] 刘秋慧. 河南省H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郑州: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2.
[3] 杜希珍. 县级政府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责任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财经大学, 2022.
[4] 赵笑蕾. 政府在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中的作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兰州: 兰州大学, 2008.
[5] 张冰心. 浅析“教育公平”导向下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J]. 劳动保障世界, 2020(8): 79.
[6] 周军. 教育公平视野下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溯源及政策建议[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1(8): 30-36.
[7] 吴锴.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东南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