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motion Strategy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Knowledge Economy
DOI: 10.12677/mm.2024.145106, PDF, HTML, XML, 下载: 45  浏览: 175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李秋蝶, 武梦慧, 曹 涵, 刘雅楠, 张 维:河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河南 洛阳
关键词: 创新能力大学生人才培养创新创业Innovationability University Students Personnel Train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摘要: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逐步到来大大冲击着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发展,大学生作为我国创新主体之一,是实现我国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以河南省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样本数据,并用统计分析法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探究在其培养中的阻碍因素包括学生求易心理、高校创新创业指导体系不完善、指导教师缺乏等,并从学生、学校和教师3个维度提出对策及建议,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Abstract: Knowledge-based economy is based on the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and use of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The gradual arrival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has greatly impacted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personnel training in China. As one of the subjects of innovation in China, college students are an important force to achiev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in China. In this paper, college students in Henan Province as the survey object, the use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collect sample data,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to analyze the findings, The hindering factors include students’ psychology of seeking change, imperfect guidance syste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lack of guidance teacher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rom three dimensions of students, schools and teacher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文章引用:李秋蝶, 武梦慧, 曹涵, 刘雅楠, 张维. 知识经济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J]. 现代管理, 2024, 14(5): 921-928. https://doi.org/10.12677/mm.2024.145106

1. 引言

现今社会,经济已不再是以物质为主导的时代,而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相比于传统的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广泛传播发展的,以智力资源来创造财富的经济 [1] 。创新是它的灵魂,而创新驱动发展策略的实施离不开人才 [2] 。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无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技竞争,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富强及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大学生作为国家人才的后备梯队,其创新创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国家未来发展的潜力和高度 [3] ,但遗憾的是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目前普遍偏低 [4] [5] [6] 。因此,在知识经济发展迅猛的今天,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高等教育迫切的目标。本文以河南省诸多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重点探究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进一步探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措施,为挖掘大学生创新潜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依据和借鉴。

2. 研究设计

2.1. 文献回顾

创新创业能力是一项综合性能力,既有先天遗传而形成的个人品质,也有后天熏陶后天形成的再生能力,是创新创业所需要的一系列能力的集合 [7] 。李娜 [8] 将创新创业能力结构分为三个一级维度,即创新创业内驱力、创新创业领导力、创新创业行动力,并以该三个维度构建的模型为基调来评价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王晓飞 [9] 认为创新创业能力由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三部分组成;包文莉等 [10] 将创新创业能力分为创业知识和创新性的人格特质、兴趣动机等差异能力;王慧琼 [11] 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构成要素为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团队协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综上所述,本文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分为三个一级维度,即创新认知程度、创新意识水平、创新驱动能力,来展开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

2.2. 变量测量

自主编制调查问卷《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调查问卷》,该问卷涵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相关情况。创新认知程度分问卷包含3个题项,即我已掌握创新知识的程度、我认为创新能力对大学生非常重要等;创新意识水平分问卷包含5个题项,即我已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我已具备完善的创新知识理论体系等;创新驱动能力分问卷包含5个题项,即我已具备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我已参与过创新活动并提出新的方法和解决方案等,该部分研究的自评量表采用的是Likert 7评分方式,1表示“完全不符合”,7表示“完全符合”。

2.3. 数据来源

2023年6月,以河南省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安阳市为样本地区,选择当地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其进行抽样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63份,有效问卷156份,有效率为95.71%。基础信息频率统计如下表1

Table 1. Frequency statistics of basic information

表1. 基础信息频率统计

2.4. 信效度检验

运用SPSS 2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Cronbach’s α系数法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经过统计分析,得出该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5,说明此问卷信度极好。采用KMO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KMO值为0.883,卡方统计的数值为3299.571,卡方检验结果为0.000,即各因子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 < 0.01),说明此问卷效度合适。

3. 描述性分析及相关分析

3.1.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分析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计算大学生创新认知程度、创新意识水平、创新驱动能力的均值与标准差。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得分为4.82。说明大学生对创新创业重要性的认可程度较高,但对于创新创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偏低。详见表2

Table 2. The average valu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表2.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各项目平均值

3.2. 影响因素分析

3.2.1. 学生自身

利用SPSS27.0软件,对创新项目或活动参与情况进行多重响应分析。在多重响应频率结果中,因同一样本可能选择多项,因此各选项总选择的数量为415,见下表3。由此可见,大学生参加的创新创业活动主要为社会活动、调查研究、学科竞赛。相比于学术报告、科研项目等其他创新创业活动,其具有渠道来源广、占用时间少、难度系数小等优点,体现了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的求易心理。

Table 3. Proportion of innovative projects or activities in which students have participated

表3. 学生参与过的创新项目或活动占比情况

3.2.2. 学校创新创业条件

Table 4. The proportion of students who think that the current innovation conditions are lacking

表4. 学生认为目前创新缺乏条件占比情况

在学生创新缺乏条件调查中,多重响应频率结果中,各选项总选择的数量为448,详见下表4。信息知识的缺乏与现阶段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密切相关,该模式下高校注重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而缺少对学生创新创业知识学习的重视,导致大学生在创新创业项目中出现知识匮乏,处理问题的方式也缺乏创新性,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

3.2.3. 指导老师方面

在大学生不愿意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原因的调查中,“缺乏教师指导”被选择率高达76.3%,详情结果见图1。创新创业项目指导教师指导缺失的成因主要包括指导教师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匹配度不高、师生缺乏互动、交流不充分及指导难度大,指导教师被动“缺位”,这大大降低了大学生参与创新实践的积极性。

Figure 1. Reasons why students do not want to participate in innovative practice activities

图1. 学生不愿意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原因占比情况

综上,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可圈可点之处,但实践活动参与度不高,缺乏系统的创新创业指导,缺乏高质量创新创业类指导教师队伍,校园创新氛围不浓厚,这需要多方协调发展,各方面共同努力。

4. 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及建议

在如今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刻不容缓,这需要创新意识、创新环境及创新政策等多种条件的配合。针对上述大学生创新创业现存问题,本文主要从学生自身、学校管理及指导教师队伍三个方面给予对策及建议。

4.1. 对学生自身的建议

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生自身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今新形势下,大学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逐步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

首先,科学培养创新思维。提高自身创新创业能力,首先要培养正确的创新观、发展观,科学养成创新思维,这可以使其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及时代职责,对于未来的从业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关注时事动态,了解最新的科技和创新成果,激发创新理念和创新意识。通过参加科技讲座、阅读科技书籍、观看科技视频等方式进行学习,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多思考、多交流等方式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其次,提升创新实践能力。提高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离不开实践,实践是理论的检验,也是创新的重要途径。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创新项目、自主研发、创业等方式进行实践,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最后,提高学习积极主动性。积极主动性往往能使效率加倍,学生应该转换传统的的被动式学习,不能总是等待指导教师分配,应当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相关知识,激发自身求知欲,对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相关知识进行深入探索,厘清两者间的关联性,从实践中找到乐趣、成就感。

4.2. 对学校管理的建议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应该发挥人才孵化器的作用,为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力军。而现阶段,高校尚未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作为教学目标的核心,仍采用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目标 [3] ,学生只能从各方渠道获取碎片化的创新创业知识,难以获得系统的创新创业指导,理论与实践严重偏离。大多数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知识是空缺的,不明白创新实践活动的意义,不明意义的实践活动是在消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创新实践活动的意义 [3] ,提高学生的自主性,需要高校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指导理论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价标准。

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指导理论体系,学校出台系统的创新创业指导计划。大多数学生认为目前创新缺乏信息知识、创新环境及技能指导等。对此,学校应制定完善的指导计划,推进创新创业课程的优化,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创新创业指导。学校可以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将创新创业实践纳入课程结构,完善课程教育体系,有效增强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念,学校应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热情。任何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提供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平台的主力军,可以打造一体化的创业资源平台 [12] ,并积极建设平台运行、安全保障及奖励考核等机制,进而完善创新创业平台教育体系。同时,高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利用创业平台来了解我国创业发展趋势,以促使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深入了解,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业品质和创新意识,使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价标准,该标准应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及动态性原则。科学性是指高校评价创新创业标准应当建立在对社会和国家需求的分析上;系统性是指创新创业评价标准是一个整体体系,各方面应当相互联系、共同作用;动态性是指随着创新环境的变化而做出合理的调整,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在动态发展中完善评价体系,可以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维度来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同时,应当建立相应的激励与反馈机制,可以通过学分奖励、德育分奖励、各级奖学金评定时加分等手段来激励大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营造校园创新氛围。此外,通过对不同时段大学生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到及时反馈,从而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实现良性发展 [13] 。

4.3. 对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团队的建议

高质量的教师团队往往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指导老师在创新创业项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当着促进者角色,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根本。当前阶段,教师是否能够胜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任务,也极为关键。故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继续学习相关知识,加强理论知识的积累;了解并学习各类科研方法和技巧,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升;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再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有效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4] 。

第一,优化课程内容。指导教师可以将创新思维的培养贯穿到课堂教学中,持续完善创新创业课程的设计,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进而结合具体需求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以达到优化课程内容的目的 [14] 。指导教师还可以将学生普遍关注的国家政策、行业实情及企业动态等融入课堂,借助各种案例向大学生剖析优秀创业人才的事迹,使学生能够从学习中有所感悟,并结合自身总结出未来发展的创新创业经验。

第二,加强指导和监督。大多数学生习惯了被动式学习,缺乏系统的创新创业指导,且对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兴致不高,遇到问题容易退缩。因此,指导老师应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学生,可以将课下的课堂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此外,指导老师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积极与学生交流沟通创新创业相关的知识,及时回答大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予辅导,逐步提升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

5. 结语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大学生作为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群体,培育大学生创新能力既是高校的历史使命,也是提升我国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因此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 [15] 。从创新精神方面,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值得称赞之处,但整体来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仍有待加强。因此,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创新观、提升实践能力、提高学习主动性,以此来培养创新思维、激发创新热情、提高创新能力。高校作为大学生培养的摇篮,应当在创新教育中不断探索,出台系统的创新创业指导计划,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推动学生向创新型人才的发展,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职责。指导教师作为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指路人,应当提高自身素质,优化课程内容,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与监督,逐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管齐下,为祖国未来科技建设提供助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基金项目

河南科技大学2023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23338)。

参考文献

[1] 王静. 论知识经济的内涵与特征[J]. 情报杂志, 2003(8): 20-21.
[2] 刘春放, 谢孝河. “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J]. 科技创业月刊, 2022, 35(7): 147-149.
[3] 薛小旭, 陈昌泽, 谢啟发. 科研训练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的调查研究[J]. 科技与创新, 2022(8): 92-94.
[4] 祁伟亮, 乔岩, 盖琼辉, 等.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J]. 西部素质教育, 2024, 10(05): 14-17.
https://doi.org/10.16681/j.cnki.wcqe.202405004
[5] 丁放.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 37(1): 24-25 28.
[6] 朱庆生, 樊显昧.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最优提升路径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3(11): 219-222.
https://doi.org/10.13398/j.cnki.issn1673-260x.2017.11.086
[7] 李润亚, 张潮, 张珂, 等.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系统构成及其表现研究[J/OL]. 教育理论与实践, 1-6.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4.1027.g4.20240319.1724.002.html, 2024-04-05.
[8] 李娜. 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结构与现状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19.
[9] 王晓飞. 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构成要素辨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2): 264.
[10] 包文莉, 刘丹.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构成及培养策略研究[J].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6, 18(3): 100-101 104.
[11] 王惠琼.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23(30): 137-140.
[12] 余金永, 李玉琴, 甘新泉. 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研究[J]. 科技资讯, 2023, 21(7): 223-226.
https://doi.org/10.16661/j.cnki.1672-3791.2208-5042-7444
[13] 李明臣. 校企协同合作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J]. 就业与保障, 2023(10): 112-114.
[14] 郭明艳. 探析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化策略[J]. 就业与保障, 2023(10): 118-120.
[15] 李雪雪.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的关键环节与落实举措[J]. 经济研究导刊, 2022(24): 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