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绿色债券发展探析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Green Bond
DOI: 10.12677/fin.2024.143099, PDF, HTML, XML, 下载: 46  浏览: 168 
作者: 杨 敏: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关键词: 绿色债券工商银行SWOT分析法Green Bond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SWOT Analysis Method
摘要: 伴随21世纪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作为全球的领军人物,在绿色、环保相关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几年,我国领导人在会议上强调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由此得出,发展绿色债券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财政支持手段。双碳背景下,绿色金融对促进实体经济和低碳循环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中绿色债券成为了绿色金融领域的新走向。同时,工商银行作为国有银行之首,积极投身于绿色债券的发行、投资、承销和交易,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它的绿色债券发展对中国其他商业银行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本文将采用SWOT的分析方法详细分析工商银行绿色债券发展过程当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由此得出相应的结论,促进我国绿色债券的蓬勃发展。
Abstract: As the global economy bloom in the 21st century, China has become a leading country in the world and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ur country’s leaders labored the point at the meeting that “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are invaluable assets”, which proves that promoting green bonds is an effective fiscal polic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trategy of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green financ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ing the real economy and low-carbon and circular development, among which green bonds have become a new trend in the field of green finance.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first state-owned bank, ICBC has actively engaged in the issuance, investment, underwriting and trading of green bonds, and has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Its green bond development has an important demonstration role for other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This paper uses SWOT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the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s green bond development process in detail, thus drawing corresponding conclusions, aimed at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reen bonds in our country’s financial market.
文章引用:杨敏. 中国工商银行绿色债券发展探析[J]. 金融, 2024, 14(3): 935-945. https://doi.org/10.12677/fin.2024.143099

1. 我国绿色债券发展现状

1.1. 绿色债券的概念

绿色债券(Green Bond)是一种创新的绿色融资模式,它指的是把筹集到的资金全部投入到满足要求的项目或者对其进行收购和重组。

就绿色债券的概念及发展过程而言,因为国外较我国更早进入可是工业化,所以它们比我们更早地面对了环境的问题。由此,国外对绿色经济问题的探讨就开始了。从全球来看,绿色债券概念最早由世界银行在2007年首次提出来,定义为专门为支持气候相关或环境项目而发行的债务工具。Anna Laskowska将绿色债券界定为一种为了帮助环境改善的公司获得更多资金或再融资的固定收益证券,从而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1] 。

由于我国较晚开始发行绿色债券,所以对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不是很充分,国内学者大多把绿色债券看作是一种创新的发展绿色经济的方式。陈雳认为“绿色债券”作为一种融资方式,可直接或间接地投入到绿色项目中,这对推动“双碳”建设,实现“双碳”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秦绪红认为银行应该积极参与绿色债券市场,借鉴绿色债券的优势来积极推动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同时也通过银行的发行来扩大绿色债券的规模,促进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 [3] 。志学红和王国栋等通过对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得出绿色债券能够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商业银行应当增加绿色债券这一创新业务在信贷中的占比 [4]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1.2. 我国绿色债券发展的现状

2016年我国开始发行绿色债券并且发展快速,所承销的绿色债券规模在世界上排名第二,各类创新金融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绿色债券指数也越来越多样化,特别是在“双碳”目标领导下,绿色债券市场朝着更高速的方向发展。

我国绿色债券刚起步时,发行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以及开放型金融机构,并且绿色金融债券发行的规模最大。发行主体正在伴随着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而愈加丰富,同时非金融企业也开始大量的发行绿色债券并且所占比例逐渐增大。绿色债券的种类也随着发行人的类型逐渐变多,我国债券市场上绝大部分信用债的品种都在其中。与此同时,市场上也出现理论碳中和债券等创新品种。其中,碳中和债券于2021年2月份首次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受到众多投资者的青睐,其规模迅速扩大,短短半年内,其规模便己经达到了千亿元,成为绿色债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意见明确指出,鼓励满足要求的企业发行绿债,这一政策的发布说明了国家对于绿色债券的发展是抱有积极的态度。马险峰指出根据国内外主流金融机构的测算,光是碳达峰所支撑的产业融资需求,就超过了100亿元,而这些资金中,有10%以上资金都来自于绿色债券,这意味着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具有很大潜力,绿色债券未来发展空间很大,甚至有 10万亿元以上的市场潜力 [5] 。

数据显示自2016年开始到2020年,我国已发行了1.2万亿元的绿色债券,承销数量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2021年绿色债券在我国的发行品种和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同时增大了市场参与者的范围并且绿色金融的投资范围也随之扩大。我国绿色债券近五年发行规模及增长情况见图1所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数据。

Figure 1. Issuance scale and growth of green bonds in China

图1. 我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及增长情况

从上图1可以看出,中国绿债承销数量在近五年大体上呈上升趋势,并且在2021年我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激增,规模达到6083.22亿,同比增长176.31%。这说明中国意识到开展绿色债券业务的重要性,积极助力绿色债券发展。

2. 工商银行发行绿色债券实施情况

2.1. 工商银行介绍

工行于1984年1月1日创立,2005年10月28日改为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0月27日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及香港证券交易所同时上市。工商银行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良好的客户群以及多元化的经营方式。工商银行在人才选拔方面也非常严格,这对于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工商银行一直致力于通过服务创造价值,积极主动地把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活动结合起来,在支持普惠金融,扶贫、乡村振兴、绿色金融、公益事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工商银行在制定经营策略和发展路线时,始终坚持稳中求进,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为我国环境污染问题做出贡献,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工商银行积极在境外发行绿色债券,同时也积极致力于绿色交通、环境治理等方面,持续改进绿色金融措施,力求同步提升环境、社会和经济三者的效益。

2.2. 工商银行绿色债券实施情况

2.2.1. 工商银行已发行的绿色债券结构

工行承销了很多只绿色债券,规模颇大,在此本文选择了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三个绿色债券,具体情况如下:

(1) 中国工商银行“一带一路”绿色债券

中国工行2017年9月28日在卢森堡发售了中国第一只“一带一路”国家环保债券,并获得了世界范围内众多投资人的广泛认可,得到了巨额认购,见表1。这只债券是中国第一只面向“一带一路”地区的绿色工程建设的绿色债券,也是我国首个经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审核的债券;同时这也是中国以欧元发行规模最大的债券。中国工商银行是第一个获得CICERO二级评级的中国银行,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获得CICERO“深绿”评级的银行。这些资金被用来为工行目前和将来将要推出的四个类型的绿色信用贷款提供支助,这些类型包括可再生能源,低碳和低排放交通等 [6] 。

Table 1. Green bonds of ICBC fo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表1. 中国工商银行“一带一路”绿色债券

资料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绿色债券。

(2) 工商银行等值双币种多段绿色债券

中国工行伦敦分行在2018年6月15日在伦敦股票交易所发售了15.8亿美元的等值双币种绿色债券,这也是目前该市场上规模最大的绿色债券,见表2。所募集的资金将被用来投资“一带一路”沿线的清洁运输、陆地和海上可再生资源等的发展。

Table 2. ICBC’s Multi-segment Green Bonds Equivalent to US$1.58 billion in Dual Currencies

表2. 工商银行15.8亿美元等值双币种多段绿色债券

资料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境外绿色债券数据库。

(3) 工商银行2021年境内发行绿色债券

中国工商银行2021年9月24日在境内发行100亿元人民币绿色债券,这是自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以来全国性商业银行在境内发行的首支绿色金融债券,也是我国四大行在境内发行的首支绿色债券,债券发行的具体信息见表3 [7] 。

Table 3. Basic information of ICBC’s Green Bonds (Phase I) in 2021

表3. 工商银行2021年绿色金融债券(第一期)基本信息

资料来源:2021年工商银行绿色债券募集说明书。

2.2.2. 工商银行绿色债券发展历程

表4所示。

Table 4. Development process of green bonds issued by ICBC

表4. 工商银行绿色债券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2.2.3. 工商银行绿色债券募集资金投向

工商银行所筹集的资金很多都被投放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清洁能源项目上,此外更多的资金被投放到绿色交通方面。

对于绿色债券而言,其具有很强的特殊性,政策对其的优惠条件都是建立在其绿色的主要特征上。所以,管理绿色债券所筹集到的资金就比较严格。为使企业绿色债券融资的内部管理更加清晰,保证其募集资金真正地投入到绿色项目中,发行人制定了《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管理办法(2021年版)》,企业将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对所募集资金进行合理的管理。融资完成后,将募集到的资金转入发行人的专用账户,并按有关规定进行核算处理。在发行绿色债券所募集的资金到位后,发行人将会一直跟进资金的使用情况,并且会加强相关货款业务的管理,落实相关货款的执行检测,提高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支持绿色项目的稳定发展。发行人将会设立专门的账户,用来保障所募集的资金在存续期间内能够全部用于绿色项目,并且资金的使用符合相关的政策要求。筹集资金尚未使用的部分,发行人可以将其投入到信誉良好的货币市场工具等符合监管规定的相关领域或者其他企业发行的绿色债券中,以此来获得更大的收益,且具有稳定性。(资料来源:2021年工商银行绿色债券募集说明书)

3. 工商银行绿色债券业务的SWOT分析

3.1. 工商银行绿色债券业务的优势

3.1.1. 工商银行经济实力强

工行作为中国五大行之首,其经济实力非同一般。目前英国《银行家》报社公示了2021年度世界银行1000强排名,报告显示,我国助力了国际银行业的发展。我国最大的四家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已连续第四年在排行榜中名列前茅,而中国工商银行位列世界第一。

工商银行还被称为宇宙第一大行,原因如下:

(1) 一级资本

一级资本是指核心及其他一级资本,用来评估银行发展业务和抵御危机的能力,也是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一级资本与抗风险能力和发展业务是正相关关系。工行的一级资本位列全球第一,其次是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分别位列第三、和第四。

(2) 资本资产比

资本资产比率 = 银行资本/银行资产,用于测量银行的抗风险能力的,资本资产比率越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就越强,比率越低抗风险能力就越差。但是比率太高也可能意味着银行的效率比较低,所以国际上一般认为5%~9%是比较合适的比率区间。在这个指标总排名第一的是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比率为12.4%,而美国的富国银行以9.13%的比率排名第二位,中国工商银行以8.09%排名第9位,建设银行以8.01%排名第十位。

(3) 利润规模

表5所示。

Table 5. Profit ranking of world banks

表5. 世界银行利润排名

数据来源:百度百科。

中国工商银行是当之无愧的赚钱大王,赚钱能力也远超其他银行。

3.1.2. 绿色金融服务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从2016年开始,工商银行是国内首个承销多个绿色金融债和绿色企业债的机构,2017年9月在卢森堡发售了首笔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绿色债券。2021年,工商银行主承销了全国首单绿色农业债券,还发售了全国商业银行首个绿色汽车分期资产支持证券。2022年,工行首次将全行自身运营内容在ESG报告披露,进一步提升了双碳工作的透明度和影响力。而长期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深耕也得到权威的认可。2022年业绩发布会上,工商银行行长廖林表示:“去年工商银行在国际权威的ESG评级中被评为A级,这是中国银行业获得的最高评级。目前,绿色金融已经成为中国工商银行的品牌和比较优势”。

多个行业“第一”不仅体现了工商银行绿色金融的决心,更突显了其金融创新的实力。并且工商银行继续创新,将绿色金融与共同富裕塑造成行业新标杆。

3.1.3. 绿色债券业务风险管理经验足

自工商银行开始发行绿色债券业务至今,经过多年的银行业务管理改革与发展,银行的综合实力逐渐提高。在绿色债券业务方面,具有了更高的管理水准,银行本身对于公司治理的基本架构,也在不断地构建和完善,不断地优化业务操作流程,逐渐地强化了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而且,他们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也在不断的增强。具体来看,一是贯彻实施投融资绿色分类管理,根据投融资“绿色”程度、环境和社会风险程度,实施相应的政策管理;二是加强企业的融资风险管控;三是在业内首创环境和社会风险智能化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对环境和社会风险信息进行智能化管控。顺应时代的要求,在绿色债券业务上,工商银行积极地对其业务过程和机构设置进行了改革,力求与其相适应;而后再拓展业务辐射范围,对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进行创新,从而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服务专业性。

此外,在国内同业中,工商银行率先发布ESG指数和“一带一路”绿色金融指数,为全球金融业度量环境风险出谋划策。

3.2. 工商银行绿色债券业务的劣势

3.2.1. 绿色债券服务体系不完善

工商银行发行的绿色债券业务,不能兼顾企业、社会与环境三方效益,银行内部的绿色债券服务体系不完整。

工商银行与兴业银行相比,兴业银行作为我国首个赤道银行,内部有一套科学、完整的绿色债券服务体系,由总行制定绿色项目管理制度,对各分行业务操作的流程进行监督,建立台账系统专门负责记录绿色债券服务细则,依据科学的评估办法对环境效益进行测算。兴业银行总部设立有环境金融部门和绿色金融业务规划部门,专门服务于绿色项目服务,承担银行绿色债券的设计工作,制定银行在绿色债券领城的发展策略和思路,研究符合我国绿色产业发展要求和兴业银行利益的战略计划,除此之外,该银行还组建了专业的销售团队,对绿色金融产品进行宣传,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对各子公司和分支机构的绿色金融业务进行监管与辅助。此外,兴业银行2017年推出了点绿成金系统,通过AI、GIS、大数据等技术集成,准确衡量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相关的几十个行业的环境效应,对目标企业的社会和环境风险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评价,成为业界领先的集团化绿色金融业务IT支持平台。

3.2.2. 缺乏第三方专业机构认证

绿色债券在国内起步落后于国外,而且合规的绿色债券第三方认证机构较少,所以很多发行人包括工商银行在内缺少第三方认证。但兴业银行秉承对投资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主动委托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对绿色项目合规性、环境效益、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绿色债券的认证。通过认证后不仅体现了兴业银行对每期绿色债券发行负责任的态度,而且获得了更多投资者的信任,为后续实现超额认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3. 金融信息获取迟钝,信息沟通不畅

由于受到国内大环境的限制,工商银行在绿色债券市场方面获取金融信息的速度较慢。这就会影响到工商银行无法及时获取环保低碳企业的完整信息,阻碍了绿色债券业务的执行速度。同样,工商银行在释放金融信息时不够及时,使得一些环保低碳企业无法及时获得工商银行释放出的有关绿色债券相关扶持政策。

3.3. 工商银行绿色债券业务的机会

3.3.1. 政府政策支持

自从2015开始,中国的金融市场实现了质的飞跃。在“自上而下”的激励下,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绿色金融产品。党中央和国务院于2015年9月发布的《生态文明体质改革总体方案》,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议构建绿色金融制度,为发展绿色债券提供了新思路。在2015年底,党中央和国家发改委分别对中国的绿色债券进行了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我国对绿色债券的定义和担保范围的不断调整和完善。在此背景下,央行、国家发改委和证监会于2021年4月发布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进一步促进了其发展,但目前国内外对其研究较少 [8] 。

截至2022年底,绿色贷款规模达22.03万亿元,可以说绿色债券已然成为实现双碳目标、实现低碳转型最重要的融资工具之一。因而,银行的管理机构、交易所等在制度建设、标准制定方面不断发力。在获得中国央行、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基础上,于2022年7月29日,绿色债券协会公布了《中国绿色债券原则》

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之下,有助于工商绿色债券业务市场扩大。

3.3.2. 绿色债券占比逐渐增高

现在,我国的绿色金融体系主要结构是信贷,债券排第二位,债券所占的比例在逐渐上升,见图2。如此看来,工商银行发行绿色债券业务的前景广阔。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Figure 2. Structure of China’s green finance system from 2016 to 2022

图2. 2016~2022年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结构

3.3.3. 绿色债券市场投资人越来越丰富

在我国金融市场上,绿色债券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融资工具。从2016年1月,我国绿色债券发行正式起步。从那以后,我们的绿色债券市场就一直保持着繁荣,它的发行金额一直保持在一年2000~3000亿元之间,在2019年,它的数量已经超过了290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2020年全国的绿色债券发行量为2201.61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5.53%,见图3。工商银行紧随国内绿色债券业务的发展步伐,在绿色债券市场良好的导向中经过逐年努力至今,工商银行的绿色债券业务不但有境内投资人,也吸引了来自境外的投资人。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Figure 3. Scale of green bond issuance in China from 2016 to 2022

图3. 2016~2022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

3.3.4. 促进经营战略转型

绿色债券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蕴藏着庞大的资金需求与利润空间。借助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工商银行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开发与之有关的绿色债券,而且还积极参加国际上的低碳市场业务运作。这样一方面使银行业务呈现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还可以对新兴的绿色债券业务进行积极地扩展,拓宽了中间业务的范围,提高了营业收入,从而加速了工商银行的经营战略转型。

3.4. 工商银行绿色债券业务的挑战

3.4.1. 金融行业竞争激烈

国内外慢慢地意识到绿色金融的可行性,而绿色债券最受关注,各大银行都努力开发、创新绿债业务以得到高收益回报。当今世界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可以直接体会到,工商银行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的竞争。但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和其他银行相比之下而言,工行却没有拥有的绝对的优势 [9] 。见表6

Table 6. Overview of green bond business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表6. 中国商业银行绿色债券业务一览表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3.4.2. 法律制度不完善

虽然最近几年,工行在绿色债券的经营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总体来说,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健全的法律和制度,并且操作时有点困难。虽然多次颁布了相关的法律规定,然而,在绿色债券的快速发展中,现行的绿色债券制度已不能适应其发展的要求;现在迫切的是制定与发展绿色债券需求相适应的法律和规章 [10] 。

3.4.3. 对绿色债券业务认识不足

绿色债券发端于西方国家,国内各大银行也积极运用绿色债券来进行筹资。就目前情况来说,虽有很多政策来鼓励促进绿色债券蓬勃发展,但是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其发展,同时,工商银行的绿色债券业务还是摸索时期,有一些管理不足的灰色地区存在。对于工商银行来说,绿色债券业务存在许多未知的风险,其回报周期长,获得利润时间长,具有许多不可控因素。此外老百姓们还是会将手中的现金存到银行,很少有人会把钱放在投资绿色金融产品上。现在,国内商业银行的绿色债券产品种类少,加之宣传力度不够,老百姓们对绿色债券不熟悉和认可度低,同时社会上没有与之关联的管理标准。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而在环保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融资渠道的多样性变得异常重要,绿色债券也应运而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工商银行大力发展 “绿色债券”,既是对国家号召的回应,也是对银行业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有利于其经营方式的转变。同时绿色债券的发行也能减少工商银行的融资成本,还能优化自身的期限结构等,并且其绿色发展的理念和内部的健全的绿色信用政策体系也为其顺利发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1] 。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工商银行绿色债券业务既有自我优势的同时,也有一定的劣势。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自身的发展战略,使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及时发现纠正自己的劣势,把握机遇,勇敢应对风险挑战。

4.2. 建议

针对工商银行发行绿色债券可能存在的不足,为了更好地推动工商银行绿色债券的发展,为日后发行绿色债券的银行机构和企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完善绿色债券信息披露制度。

信息不对称性是制约我国绿色投资发展的重要因素,因为发行人拥有更多的信息,而投资者在信息来源方面处于弱势,两者之间地位并不平等。与一般的债券不同,绿色债券更要信息披露,还要通过信用评级机构的鉴定 [12] 。

我国的各类机构对绿色债券信息的披露程度不一样。在我国,就绿色金融债券的募集资金投放情况来说,披露详细,都进行了第三方评估认证。就绿色债券融资工具来说,信息披露的时间一般为六个月,在最近几年都具备了存续期的信息披露。绿色公司债需要每年都进行披露,但是很少有公司债达到这个要求,只有七成的绿色公司债进行了评估认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应当在绿色债券信息披露方面加强管理,原本的政策并未强制性的规定需要对绿债进行信息披露,建议以后慢慢加强对信息披露的强制性,发布相关的政策,对绿色债券进行独立的评估认证,建立健全绿色安全的信息披露机制。提高绿色债券的公开性,获得投资者的信任和公众的认可,从而对我国的绿色债券市场进行更深层次的规范。

第二,加强对第三方评估认证的强制性。

我国为了促进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虽然也要求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绿色债券和企业进行评估或认证,但是井不强制执行,这就为很多企业利用发行绿色债券的幌子,募集资金使用到不符合绿色标准的产业上提供了机会。这致使投资人不能足够相信公司及其债券,并将严重影响到公司的经营情况。

工商银行在境外发行的卢森堡分行绿色债券和伦敦分行绿色债券由气候债券倡议组织进行第三方评估认证,而工银亚洲绿色债券和香港分行绿色债券是由香港品质保证局进行评估认证,都是由资历深厚的机构进行评估认证,这就为工商银行在境内发行绿色债券的成功发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工商银行在境内发行的2021年绿色金融债券第一期则是由联合赤道环境评价有限公司进行第三方独立评估认证 [13] 。联合赤道环境评价有限公司是中国本土唯一具有环境影响评价机制的绿色金融第三方认证机构,具有丰富的评估认证工作经验,这使得本期绿色债券更加具有公信力,投资者将会更放心地进行投资,可以全面的获得大众的信任。

总而言之,第三方评估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适当地加大对于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强制性能够很好的约束发行者的行为,避免其利用政策的漏洞将募集的资金使用到非绿色项目上去,推进我国绿色货券市场的发展。我国可以发布一些优惠政策,对实施第三方评估认证的企业进行税收优惠等,同时在选择第三方评估认证机构时,也要合理筛选,注重考查机构的认证资质,工作经验以及社会认可度等。

第三,推动绿色债券市场双向开放。

目前,随着我国的绿色债券市场越来越开放,不仅国内投资者对其关注度日益增加,境外的投资机构也在慢慢地加入我国的绿色债券市场,变得越来越活跃。近年来,外债投资规模持续增长。虽然在准入标准、投资项目覆盖面等方面,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也可以先尝试引入国外的优质投资者来进行投资,以扩大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投资者范围。通过扩大绿色产业项目融资渠道,推动“负责任投资”理念在我国的推广,提高绿色资本的跨国流通速度,使我国能够与国际上的绿色债券市场接轨,我国应继续健全绿色债券的开放机制及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为外国投资者投资绿色债券创造更好的环境,借鉴国外优异的投资思想,以此来更好地发展我国的绿色债券市场。

参考文献

[1] Laskowska, A. (2018) The Green Bond as a Prospective Instrument of The Global Debt Market. Copernican Journal of Finance & Accounting, 6, 69-83.
https://doi.org/10.12775/CJFA.2017.023
[2] 陈雳. 绿色债券: “双碳”发展的新动能[J]. 金融博览(财富), 2021(11): 18-19.
[3] 秦绪红. 发达国家推进绿色债券发展的主要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5(12): 98-100.
[4] 志学红, 王国栋, 高清霞. 绿色信贷业务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8, 43(1): 25-29.
[5] 王云. 商业银行发行绿色债券的动因及效益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天津: 天津商业大学, 2022.
https://doi.org/10.27362/d.cnki.gtsxy.2022.000139
[6] 中国工商银行发行全球多币种“一带一路”主题境外绿色债券[J]. 现代商业银行, 2023(22): 74-75.
[7] 樊家明. 商业银行绿色债券风险管理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太原: 山西财经大学, 2023.
https://doi.org/10.27283/d.cnki.gsxcc.2023.000057
[8] 金佳宇, 韩立岩.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与风险特征[J]. 国际金融研究, 2016(11): 36-44.
[9] 朱云伟. 银行业绿色金融实施现状研究——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J]. 现代金融导刊, 2020(2): 33-37.
[10] 施若, 齐思斯. 绿色债券的国际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 31(22): 105-106.
[11] 薛宏立. 参与绿色债券市场建设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J]. 债券, 2021(3): 37-40.
[12] 池光胜, 高文君. 我国绿色债券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J]. 中国货币市场, 2021(5): 11-15.
[13] 张小晗.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我国商业银行为例[J]. 绿色财会, 2021(3):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