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写策略指导下的文化外译——以主持词英译为例
Cultural Transl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ranswriting Strategies—A Case Study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Gala Script
DOI: 10.12677/ml.2024.125350, PDF, HTML, XML, 下载: 30  浏览: 66 
作者: 林扬慈:江西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 赣州
关键词: 文艺汇演主持词英译译写可读性接受性跨文化Artistic Performances Script Translation Transwriting Readability Acceptability Cross-Cultural
摘要: 孔子学院的海外文艺汇演在促进文化友好交流、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海外文艺汇演的主持词英译不仅需要准确传达原文核心意义,更需要在跨文化传播中实现最佳效果。本文以孔子学院的海外文艺汇演主持词英译为例,结合具体的翻译实践,从“依托语境的改写”和“删繁就简的概括”两个角度,对英译实例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们得出结论:在译写策略的指导下,根据原文语境进行改写和概括能有效传递信息,降低读者的阅读成本,使译文更具可读性与接受性;同时,译者也能更灵活地发挥作用,达到更好的跨文化交际效果。
Abstract: The overseas artistic performances organized by Confucius Institute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fostering cultural exchange and helping the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go global”.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gala script of overseas artistic performances not only requires accurate conveyance of the original essence, but also demands achieving optimal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gala script of overseas artistic performances organized by Confucius Institutes as an example, combines specific English translation practices, and makes an in-depth discussion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exampl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ntextual adaptation” and “concise summarization”. Through this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we conclude tha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ranswriting strategies, adapting and summarizing based on the original context effectively delivers the message, reducing readers’ cognitive load and enhancing readability and acceptability of the translated text. Simultaneously, it allows translators greater flexibility to achieve improve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outcomes.
文章引用:林扬慈. 译写策略指导下的文化外译——以主持词英译为例[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5): 210-215.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5350

1. 引言

2006年9月《国家“十一五”期间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正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重大策略” [1] 。这一战略与翻译活动密不可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发展史从很大程度上说亦是一部翻译发展史。2017年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022年习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当今西方社会对中国及中国文化仍缺乏全面的了解,而全球化为中国与国际对话提供了契机。中国应抓住机会,积极展开宣传、对外传播,文化外译就是方式之一。

孔子学院作为中外合作建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致力于满足世界各国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求,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其文艺汇演将经典艺术与现代技术、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相融合,向师生们展示、介绍中华文化,搭建友谊桥梁,助力中华文化以艺术形式更好地“走出去”。经过国家汉办组织的方案论证及录像评审,江西理工大学选送的“中国风·客家情”文艺巡演项目于2019年初入选全球孔子学院巡演计划,并随后在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国等南亚国家演出 [2] 。文艺汇演节目不仅向汇演观众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传统武术、乐器、舞蹈等,更是结合了江西理工大学主校区所在地——赣州当地独特的赣南客家风情。

主持词的表达方式区别于日常书面表达的平铺直叙,它有其独特的美学风格,致力于营造艺术境界 [3] 。因此,文艺演出主持词的英译不仅要考虑到信息的传达,也需要译者平衡原语与译语的翻译生态环境 [4] 。因孔子学院的文艺汇演主持稿中含有大量中国独有的文化元素,颇具特色,译者需选择合适的方法传递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恰当的文化移植。翻译中的译写策略主张在翻译时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处理,要忠实于作者、忠实于读者、忠实于文本。该本文的目标读者即是文艺巡演观众,其对中国文化的接受程度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中华文化在目的语社会的传播。

2. 译写策略

在翻译的众多策略中,译写便是其中一种。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Nelson和Wilson [5] 探讨了翻译和写作的关系,认为翻译正被看作一种写作形式(更加准确地讲是一种重写),正如所有写作一样,不管如何原创,都会涉及过程。这说明写作和翻译这两者是密切相关的。翻译是一种特殊的写作,“特殊”在译者是受束缚的,自主权不大,因为译者不能违背原作本身的精神和主旨。张芳和边立红分析了严复的译作后发现,严复的译著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仍甚为流行是因为他采用了译写的翻译策略,顺应了当时的翻译生态环境;他们认为“译写是翻译与写作适当、灵活结合的一种翻译手段” [6] 。姜倩指出,“所谓译写(transwriting),就是根据特定的翻译目的与目标读者的需要,通过对原文不同程度的改写、重组和加工,提高译文的可读性与可接受性,从而实现翻译的交际功能” [7] 。姬洋和文军指出,“与传统翻译不同的是,译写更强调的是‘写’,在‘写’的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因之也更具创造性” [8] 。

译写策略旨在尽可能保留原文内容的同时,向译入语受众者提供对相关内容的解释和拓展。因中英语言存在差异,汉语重意合,更看重语义和词义,语法不完整也无关紧要,虽然外形上互不相连,但内涵逻辑关系,富有主体意识;而英语重形合,强调句法的合理性和完整性,句子结构紧凑,更看重词汇和语法。对此在使用译写策略时,译者可以调整行文布局顺序、改变文章内容比例、裁剪文章篇幅长短、对内容进行润色加工等,以满足特定语境、翻译目标和读者需求。译写策略鼓励译者在“忠实”于原文主题思想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实践证明,汉译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译写策略。本文将以译写策略为指导,从“依托语境的改写”和“删繁就简的概括”两个角度入手,分析译者是如何在翻译过程中采用译写策略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学习译者在翻译时所采用的技巧。

3. 译写策略指导下的文艺汇演主持词英译实例

3.1. 依托语境的改写

译写是一种特殊的翻译,它允许译者在翻译时,在不偏离原作主题思想的前提下进行局部乃至全部改写、或是重组原作。翻译中的改写往往需要译者在更大程度上发挥个人的创造性,以灵活、变通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巧妙的处理。文本的内容和形式或许发生了变化,但精神实质不变。改写使译文更具可读性,能有效减少读者的阅读障碍,实现更为和谐的沟通 [9] 。结合上下文语境,译者的改写将原文本的核心思想从源语境中提取出来,以另一种形式融入新的语境,让目的语读者能更加深入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内容,减少读者理解成本。

例1:中国,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家。中国,是我的祖国,生我养我风雨中走过;中国,我爱的祖国,给我幸福给我快乐。

After numerous ups and downs throughout its development, China, my beloved motherland, has embarked on a new path with infinite vitality and become the second-largest economy of the world.

分析:中文表达常出现反义词并列,如原文中同时出现“古老”和“年轻”,若根据其字面意思直译为“old”和“young”会造成歧义。因“old”和“young”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年龄大小,同时使用非但不能体现中国的历史渊源,反而让读者陷入逻辑对立的“怪圈”。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是既古老又年轻的?这里的古老和年轻指的是什么?此处译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读者角度出发,为了让译文更具有可读性,将其改写为“ups and downs”,表明中国身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许多挫折与磨难,才拥有如今这幸福美丽的局面。将其译为“ups and downs”,不仅巧妙地保留了原文使用反义词并列的形式,也表达出了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的起伏兴衰。这既是语义上的准确传递,又是文化上的有效交际,避免了观众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造成理解障碍。译者将原文“生我养我风雨中走过”、“给我幸福给我快乐”的改写,与当今国情相结合,表明中国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兴盛与衰退,大起大落后中华文化依旧绵延不息,即为中文主持词中“生我养我风雨中走过”的内在含义;国家不断发展,探索出全新的发展道路,现如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即代表因国家繁荣昌盛而“给我幸福给我快乐”。译文与原文从形式和内容上虽有较大差异,但译者的改写在把握句意的基础上,使译文逻辑层层递进,完整表达出原文背后的含义,确保语义能够更好地抵达读者,对读者十分友好。主持词原文看似在为表演节目铺垫,但其背后隐含的文化历史信息在跨文化交流中是不容小觑的。译者需深刻剖析、理解并在英译时适当改写,向观众有效传达出暗藏于文字中的文化内涵,并与国际观众达成有效的跨文化交流,从而塑造出良好的中国形象。

例2:竹,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不一般的含义。它亭亭玉立,不畏霜雪,有君子之风。

Bamboo plays such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at it is even regarded as a behavior model of the gentleman. As bamboo has features such as people endow bamboo with integrity, elegance, and plainness, though it is not physically strong.

分析:该示例的原文和译文在句子结构和内容上都存在较大差异。且原文和译文句子在句子长短上的差别显而易见。“英汉语言受思维模式的影响,英语表现为‘直线型’,表态在前,开门见山,叙事在后,变化形态,灵活排序,重心在前;汉语表现为‘螺旋型’,叙事在前,表态在后,由因到果,假设到推论,事实到结论,循序渐进,重心在后” [10] 。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先对竹子进行概括,指出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的重要地位(plays such an important role),并被认为具有君子之风(a behavior model of the gentleman)。译文将句子重心和句意核心思想前置。译文第一句的阐释与之对应的是原文的第一句“竹,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不一般的含义”和第二句的后半句“有君子之风”。其次,在“亭亭玉立、不畏霜雪”的基础上对竹的特点进行改写,先描述竹子作为一种植物所具有的特点(uprightness, tenacity, and hollow heart),和因竹子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人们所赋予它的品质和象征意义(integrity, elegance, and plainness)。译者的改写看似与原文大相径庭,实则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结合自己独到的见解对译文进行“重构、再表达”,针对原文中较难表达和处理的四字词语,如“亭亭玉立、不畏霜雪”先简化后表达。这样的译写看清原句句意核心,抛开原文框架束缚,采用目标读者能读懂的白话输出,使得译文逻辑清晰,主次分明,更具可读性。

3.2. 删繁就简的概括

汉语多用四字格,句式对仗工整;而英文则更注重语言简洁和逻辑上的严谨。英译时,译者可以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打破原作的束缚和限制,对原作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一定的增删替换。汉语行文相对松散,逻辑性较弱,迂回婉转之间,有时甚至会显得“啰嗦”。对于原文中重复出现的文字或涉及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概念,译者通过概括大意的方式,简明地译写出信息的主旨,也不失为一种良策 [9] 。基于对原文的深入理解和精准把握,译者可以舍弃其中重复出现、不重要、不合适的内容,对重要内容进行提炼,结合自己的理解概括表达原作思想,减少读者阅读成本,以期取得更好的语言交际效果和文化传播效果。

例3:就让你的梦我的梦,编织共同的中国梦;用你的情我的情,造就我们共同的中国情。请欣赏合唱《中国》。

Let us work together to weave a common Chinese dream, a prosperous, strong, culturally-advanced and beautiful country. Now, let’s enjoy a chorus, China.

分析:通读译文可得,译者对原文的处理不是字字直译为英文,而是解读句意后删减冗余信息,领悟其中的核心内容:“你的梦我的梦”实际上说的就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梦,与后文“编织共同的中国梦”想要表达的意思一致,即大家为实现中国梦而共同努力,所要强调的是你我都来自这个大集体,大家应该团结一致,携手前行,共同努力。若在翻译时将这两小句话都译出,译文将会显得十分啰嗦,后半句中的“你的情我的情”和“我们共同的中国情”亦是如此。“中国梦”和“中国情”都是围绕我们和中国展开,译者灵活调整原文表达方式,更换主语,表达出我们对中国美好未来和发展的期待与展望。这句话所体现的植根于中国人观念里的集体主义思想,虽与西方的个人主义观念不同,但在此处能恰到好处地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即你我一体、命运休戚与共,呼应我国所倡导的命运共同体概念。此处译者选择阐释的方式将原句译为“work together to weave a common Chinese dream...and...country”。通过对源语内容的删减和概括,译者抓住行文核心思想,提供更广阔的思路和更准确的表达选择,即强调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呼吁大家共同努力(let us),将原文所要表达的内容结合译者的理解和概括后传达给读者:让我们携手为繁荣富强、文明美丽的中国而努力。译文句子结构清晰,表意流畅简洁,不仅减少了读者的理解成本,同时在跨文化交流的基础上实现了情感共鸣。

例4:中国古典舞,起源于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融合了许多武术、戏曲中的动作,富有韵律。中国舞蕴含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结合独有的东方式韵味,刚柔并济的美感,令人陶醉。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has a long history. With its integration of martial arts and traditional opera motions, it contains vigorous upright temperament and implicit flexibility. I am convinced you will be deeply impressed by the unique oriental charm.

分析:原文的第一句中“起源于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和“博大精深”这三个部分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即中国古典舞蹈有悠久的历史。中文善于在一句话中用相同意义的短语重复表达,以表强调;英文表达则不然,较少出现词汇重复,更注重表达的多样化。对比第一句的原文与译文,译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原句意义进行概括和提炼,避免相同语义表达所造成的词汇堆砌,译文“has a long history”简洁明了,足以表明句意。原文后两句对其介绍主要着重于中国古典舞蹈的动作带给观众的韵律和美感,以强调其独特的东方韵味。原文多用四字格,语言优美流畅,但在语义表达上多有重复之处,译者需对原文在必要时进行删减以凝练句意核心,使得译文更贴近目的语读者,减少读者阅读成本。译者将“令人陶醉”译为“I am convinced you will be deeply impressed by the unique oriental charm”,这样的译写不仅拉近了观众和主持人之间的距离,也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观众,提高接受度,以达到跨文化传播效果。译者打破原文表达习惯的束缚,概括把握原文核心,对原文结构和信息的重新组织,更好地契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与规范,进而实现有效交流。

4. 结束语

文艺汇演主持词中涵盖较多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表达,英译稿的受众群体对其的接受程度也影响着中国文化的传播效果。中国文化要传播出去,必须要通俗易懂。笔者从“依托语境的改写”和“删繁就简的概括”两个角度,剖析了译者是如何在不脱离原文的思想主旨下进行译写的。通过案例分析,笔者得出,在译写策略指导下,基于原文语境使用改写、概括方法,可使得译文表意清晰、简洁流畅,两种方法都使译文更具更高可读性和可接受性,降低了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负担,同时实现了交际目的,达到了跨文化传播效果。基于此次对孔子学院海外文艺汇演主持词英译稿的案例分析,希望能够为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文化走出去等一系列文化外译提供新的启发与思考。

参考文献

[1] 杨利英.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研究[M]. 郑州: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17.
[2] 张建平, 陈紫璇, 李珍. “中国风∙客家情”孔子学院海外文艺巡演主持词的英译——基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22, 43(2): 73-77.
[3] 王嵘. 晚会主持词的诗意美学风格探析[J]. 视听, 2020(11): 127-128.
[4] 思创∙哈格斯. 生态翻译学R&D报告: 十年研究十大进展[J]. 上海翻译, 2011(4): 1-6.
[5] Nelson, B. and Wilson, R. (2013) Perspectives on Translation. Humanities Australia, No. 4, 35-43.
[6] 张芳, 边立红. 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看严复翻译中的译写现象[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4(3): 128-131.
[7] 姜倩. 译写策略在汉英笔译实践与教学中的应用——以MTI笔译实务课为例[J]. 上海翻译, 2021(4): 74-79.
[8] 姬洋, 文军. 汉语古诗英译“译写”策略研究[J]. 中国外语, 2022, 19(2): 104-111.
[9] 刘超. 中英语言差异视域下的翻译策略探究[J]. 海外文摘∙学术版, 2018(23): 22-23.
[10] 张晓雪. 译写中的“断舍离”——以汉译英为例[J]. 上海翻译, 2021(4): 63-68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