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健脾法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Warming Ya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Spleen in Functional Dyspepsia
摘要: 本文通过说明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因病机的认识,温阳健脾法的产生与发展及其临床应用,理中汤及其他温阳健脾法方剂的临床应用,来阐述中医对于这种功能性疾病的治疗。
Abstract: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understanding of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ethod of warming yang and invigorating the spleen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Lizhong Decoction and other prescriptions of warming yang and invigorating the spleen, to expound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文章引用:曹渊青, 吴松柏. 温阳健脾法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应用[J]. 中医学, 2024, 13(5): 927-933. https://doi.org/10.12677/tcm.2024.135142

1. 引言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下降或动力不足而引起的症状,一般而言没有器质性病变的一组综合征,FD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欧美国家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1] ,普通人群中有消化不良症状者占19%~41%,而根据我国的调查资料显示,在所有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中FD就占50%。FD的发病机制现在还没有定论,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进食后腹部饱胀、早饱感、上腹胀痛、上腹部有灼热感、嗳气、纳差、恶心。患者的发病常伴随多组有关联但不同的症状,病程也无规律可循,相较其他脾胃系疾病,FD的进程缓慢,病程长容易反复发作,且诱发因素多种多样 [2] 。

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中医中包括“痞满”“积滞”“呕吐”“呃逆”“胃脘痛”等 [3] 。祖国医学千年来的发展形成了治疗该病特色理论体系,其各种经典著作也为今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西医中胃与十二指肠的生理功能可归于中医中脾胃的生理功能。根据中医学理论基础脏腑之功能,胃主受纳腐熟由人摄入的水谷;脾主运化即脾胃的功能是将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并且通过和其他脏腑的协同作用将之布散于人体四肢百骸,若脾胃阳虚则其生理功能受限,可表现出消化功能障碍、感觉异常 [4] [5] 。脾胃阳虚的出现多是由于感受外邪、内伤生冷饮食、体虚久病引起。《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能散,小络急引,故痛”《伤寒论·辩太阳病脉证并治下》说:“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兰室秘藏·中满腹胀》说:“或多食寒凉及脾胃久虚之人,胃中寒则胀满,或脏寒生满病。”《普济方》说“夫虚劳之人,气弱血虚,荣卫不足,复为寒邪所乘,饮食入胃,不能消化,停积于内,故中气痞塞,胃胀不通,故心腹痞满也。”

其诊断主要手段是:在做过各项临床辅助检查后,医师发现检查结果没有或少有异常,但患者仍能感觉到明显的不适。

2.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

FD的发病可能与下列多种因素相关。① 胃肠功能下降或动力不足 [5] :包括胃将食糜向小肠的运输能力下降,胃和十二指肠对食物的初步消化功能下降。② 患者主观感觉异常,敏感性高 [6] [7] 。FD患者在进食后自觉胃部出现各种症状,但经各项辅助检查并无病理改变。这可能与患者胃肠部位的末梢神经异常有关。③ 胃对食物的容纳性下降:这类患者常常表现为进食少,食欲下降,早饱等。④ 社会因素导致的压力增加 [8] :调查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紧张等现象的概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现代医学认为压力过大会导致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下降。⑤ FD的发病可能和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有关 [9] 。

3. 温阳健脾法

祖国医学中基于藏象学说、津气血津液学说、阴阳学说等认为人体各脏腑器官的正常运行依赖于人体的阳气,阳气的功能包括推动与温煦,即激发兴奋与促进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内经》提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脾位于中焦,主运化,乃减少再次被感染的风险。含铋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胃溃疡表面的保护方面,因为铋化合物可以与溃疡表面形成一种附着性的复合物,形成一个保护性屏障,减少胃酸及其他物质对胃溃疡的腐蚀,从而减轻胃溃疡带来的气血化生之源,依赖全身阳气的充养,阳气充足,则脾能将水谷精微化生成气血濡养全身脏腑形体关节等,若久食生冷之物,或者久病失调,脾阳必不得生发,气血化生不足,中焦乃至全身脏腑失其所养,血流淤滞诸病生矣。血瘀中焦,不通则痛,发为胃脘痛;脾阳虚弱,不能升清,则脘腹胀满;水液不得脾之运化,阻于中焦,妨碍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进而出现纳呆纳差 [10] 。此时应以温阳健脾法为预防和治疗的首选方法。温阳健脾法的代表方剂是小建中汤。

4. 小建中汤的方解

小建中汤 [11] 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配方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黄芪、炙甘草组成。方中君药为饴糖味甘性温,可直接补脾胃之虚,使用时放入已经煎好的药液中融化和匀内服。臣药为桂枝、白芍,桂枝性温,可以温通血脉,驱散寒邪,助脾阳;桂枝辛可发散,可发散全方药力于肌肤腠理,建复脾阳升清之功。与饴糖、甘草配伍可辛甘化阳,温中益气。佐药为生姜、大枣,生姜入脾胃经,协助桂枝解表散寒,升发脾阳,其性温又可以温中止呕,大枣味甘可起安中之效。使药炙甘草可以益气补虚,缓急止痛,还可以调和诸药。

4.1. 小建中汤的临床应用

4.1.1. 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

吴寿海 [12] 观察了110例符合中医内科学辩证的脾胃虚寒患者,并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口服相同量的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作为基础治疗。与此同时让实验组患者同时服用小建中汤治疗,用量如下:饴糖20 g、芍药15 g、桂枝12 g、大枣10 g、生姜10 g、甘草10 g、香附12 g、高良姜20 g并且根据患者不同症状添加或减少相应的药物,吴茱萸性温可降逆止呕用于治疗呕吐吞酸故存在反酸的患者加吴茱萸8 g;白芍归肝经能柔肝止痛对存在胃脘痛的患者加白芍20 g;陈皮、厚朴有理气化湿之功效针对有腹胀的患者各加10 g,1天1剂,分两次服用,总共服用28天。实验组总有效率96.36%,对照组总有效率78.18%。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在西医的诊断上,中医的辩证上均有很多相似之处,针对两种疾病的脾胃虚寒证都采用小建中汤治疗,这也符合中医的证同治同 [13] 的理念。

4.1.2. 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

贾红梅 [14] 治疗并观察了240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服用小建中汤进行治疗,配伍用量如下:甘草6 g、大枣6枚、桂枝9 g、生姜9 g、芍药18 g、饴糖30 g。禁止实验组患者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总体有效人数两组分别为112人、84人,总体有效率为81.6%。胃脘痛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表现之一,对其脾胃虚寒证使用小建中汤治疗可以取得相当不错的疗效,并在此基础上规范饮食更是效果显著。

5. 其他温阳健脾方的临床应用

5.1. 黄芪建中汤

刘海红 [15] 收集了8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患者,将其均分为中医组和对照组,病程均在1~5年,对照组以规律服用复合凝乳酶胶囊来进行治疗,中医组给予黄芪建中汤及理中汤联合治疗,其组成为:桂枝10 g、生黄芪30 g、白芍10 g、白术10 g、党参30 g、大枣15 g、炙甘草6 g、干姜10 g。附子肉桂为大热之品可补命门之火存在手脚冰凉症状的患者方中加附子、肉桂;疼痛严重的患者加用能止痛、温中的延胡索、高良姜等;对于腹胀的患者方中加用有行气除胀功效的大腹皮、木香;对于反酸的患者方中加制酸止痛的煅瓦楞子、海螵蛸;对于胃中嘈杂的患者加用吴茱萸和黄连以平调寒热;对于呕吐清水的患者加用半夏、陈皮以温中化痰。治疗结束后,中医组有效人数37人,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有效人数为31人,有效率为77.5%。黄芪建中汤和理中汤均有温补脾阳的功效,理中汤性温之功效更胜,补阳气的同时还能运化因脾阳虚导致的水液停聚、湿邪。

5.2. 理中汤

陈巧娟 [16] 对106例脾胃虚寒的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收治观察,病程均在2~6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规律服用奥美拉唑、硫糖铝片、多潘立酮、阿莫西林胶囊。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服用理中汤:炙甘草10 g、白芍10 g、黄芪25 g、干姜10 g、白术15、陈皮10 g、茯苓15 g、木香15 g、黄芪25 g,对于存在胃脘,胁肋胀痛的患者加用枳壳6 g、柴胡6 g,饥不欲食,胃部隐痛的患者加用麦门冬12 g、石斛9 g、有反酸的患者加用吴茱萸9 g、煅瓦楞子6 g,便溏严重的患者加用延胡索9 g。1日1剂,分2次服用,用药4周。对照组有效人数37人,有效率69.81%,观察组有效人数50人,有效率94.33%。理中汤中干姜、人身均为温中散寒之良药,该方主治脾胃不和,中寒上逆等,在脾胃病的治疗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常常与四君子汤,四物汤等配伍,其对各种疾病的脾胃虚寒证均有非常好的效果。

5.3. 香砂六君子汤加味

赖婵 [17] 用加味香砂六君子汤观察了13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人,病程均在1~10年,对照组给予铝碳酸镁、奥美拉唑并规律服药,观察组给予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其组成为砂仁6 g、甘草6 g、厚朴10 g、木香10 g、九香虫10 g、白术15 g、干姜9 g、茯苓15 g、香附9 g、姜半夏12 g、陈皮12 g、党参20 g,有胃脘痛的患者加用行气活血止痛的延胡索10 g、丹参15 g、对于饥不欲食,口干胃中嘈杂的胃阴不足证患者加用生地9 g、麦冬10 g养其胃阴。香砂六君子汤用水煎服,1天煎1剂,分为2次服用且要温服,连续治疗八周。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90.77%,有效人数59人,对照组有效率75.38%,有效人数49人。香砂六君子汤常用于脾虚气滞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方中含有四君子汤,赖婵使用此方时,添加了厚朴、干姜配方中人参、白术、砂仁、陈皮等药可在益气健脾的同时起到温里的作用。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中医中属于“痞满”“胃脘痛”的范畴,辩证准确的前提下,治疗采用温阳健脾法且疗效显著。

6. 温阳健脾的非药物疗法联合治疗

中医的非药物治疗包括针灸推拿等,其治疗原则均基于中医理论。随着中医学医疗实践的发展,非药物疗法的治疗范围逐渐扩大,其配合药物使用,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经络学说描述了人体的经络的分布、各条经络的生理功能、经络的病理条件下导致的症状、以及和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心包、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等的相互关系,经络学说与中医理论息息相关,贯穿于祖国医学的方方面面,几千年来一直指导着针灸、推拿、拔罐、贴服等非药物疗法的临床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针灸学中灸法 [18] 的温经散寒之效最为显著,亦可用于脾胃虚寒证的治疗;雷火灸 [19] 配合食疗能迅速缓解腹痛、腹胀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6.1. 穴位贴敷

鲁改丽 [20] 观察了42例患者,其症状均表现为脾胃虚寒的腹泻、早饱、胃脘畏寒等。他将香附、吴茱萸、肉桂、细辛、附片、延胡索、丁香按照一定的剂量配伍打磨成粉与姜汁、水做成糊状。贴于患者的神阙穴、中脘穴、脾俞穴、胃俞穴等,结果表明在42例患者中有效率达到80.95%,而且没有表现出任何不良反应。

6.2. 针灸

张晓峰 [21] 用针灸联合小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他选择了98例符合要求的患者,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小建中汤治疗,组成为:生白芍、炙甘草、桂枝、饴糖、大枣若干枚,并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加减,1日1剂,分3次饭前温服,4剂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4个疗程。观察组在服用小建中汤的基础上加针灸疗法,取穴为:肾俞穴、胃俞穴、肝俞穴、脾俞穴、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穴、气海穴,灸法为用艾条温针灸。开始灸7天,间隔1天后以30天为1个疗程针灸治疗4个疗程。根据取得的疗效,可以看出观察组有效率比对照组高12.25%。艾灸温热可以促进胃肠功能的改善,在治疗虚寒型的各种脾胃疾病里有着非常突出的疗效。

6.3. 温针灸

张鼎等使用的是温针灸法 [22] 。将针灸针刺入患者穴位后,将点燃的艾绒柱套在上面,以此来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相较于针灸,温针灸的温暖之性更为显著,能很好的改善穴位对应脏腑的功能。候宽超 [23] 等认为温针灸可以促进胃肠蠕动。

7. 足浴与食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常反复发作,这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消极的影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养生保健方面的知识必不可少。

7.1. 足浴

足浴有悠久的历史,且足部的穴位和反射区很多,是人体阴阳经脉的关键枢纽,以附片、红花、川椒等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的药物煎煮后用来泡脚,其温热之力可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达中焦以温煦脾胃 [24] 。

7.2. 食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在日常饮食中需要注意少食用难消化、过冷过热、油炸食品 [25] ,以防破坏胃粘膜 [26] 。同时生姜是一种很好的温性调味品,在食用一些必不可少的却比较寒凉的食物时,可以与生姜一起调制后食用 [27] 。食疗可采用砂仁羊肉汤 [28] :砂仁、白胡椒、生姜、食盐煮熟后食用,能温中健脾养胃。烹调食物的时候可以加入白酒、鲜姜、胡椒 [29] 等性温之品。

8. 讨论

祖国医学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中具有很大的优势。除本文列举的方剂之外还有香砂养胃汤:方中砂仁、厚朴、半夏、香附等药相配伍也能起到温阳健脾之效 [30] ;温阳健脾汤 [31] :方中淫羊藿、蛇床子、香附、法半夏等共奏温肾阳健脾阳之效。针灸、穴位贴服、拔罐等非药物疗法一般作为辅助治疗,以性温的中药贴服于特定穴位,或以针刺穴位以达到激发组织或器官的功能的目的。当患者因社会压力而存在焦虑、抑郁等症状时,有必要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共同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32] 。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M]. 第14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2] 崔俊宇. 基于氧化应激研究“通经调脏”推拿法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D]: [博士学位论文]. 长春: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4.
[3] 李军祥.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7, 25(12): 889-894.
[4] Kusano, M., Zai, H., Shimoyama, Y., et al. (2011) Rapid Gastric Emptying, Rather than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Might Provoke Functional Dyspepsia.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26, 75-78.
https://doi.org/10.1111/j.1440-1746.2011.06627.x
[5] 高振楠.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分析名老中医沈家骥治疗胃脘痛的用药规律[D]: [硕士学位论文]. 昆明: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3.
[6] 张晓光, 胡品津, 林金坤, 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感觉运动功能的研究[J]. 中华消化杂志, 2003, 23(4): 227-229.
[7] 邓莉, 柯美云, 姚树坤, 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其不同亚型的近端胃功能评估[J]. 中华消化杂志, 2014, 34(6): 374-378.
[8] Liu, J., Jia, L., Lei, X.G., et al. (2015) The Clinical Psychology Features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Patients with Weight Loss: A Multi-Center Study from China. Digestion, 91, 197-201.
https://doi.org/10.1159/000375400
[9] Suzuki, H. and Moayyedi, P. (2013)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Functional Dyspepsia.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10, 168-174.
https://doi.org/10.1038/nrgastro.2013.9
[10] 周月. 香砂六君子汤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脾虚气滞证)临床观察[D]: [硕士学位论文]. 天津: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3.
[11] 董正华. 伤寒论讲义[M]. 西安: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2016.
[12] 吴寿海. 小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分析[J]. 苏州: 当代医药论丛, 2019, 17(13): 199-200.
[13] 韩立杰. 关于中医异病同治理论的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 36(8): 93-94.
[14] 贾红梅. 小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J]. 临床合理用药, 2015, 8(10C): 125-126.
[15] 刘海红. 黄芪建中汤联合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 临床研究, 2021, 29(3): 129-131.
[16] 陈巧娟. 理中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弱(寒)证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21, 19(6): 102-104.
[17] 赖婵. 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脾胃虚寒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及疗效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 8(23): 139-162.
[18] 梁繁荣. 针灸学[M]. 新世纪第四版.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
[19] 陈一斌, 吴耀南. 雷火灸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临床观察[C]//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厦门: 厦门市中医院, 2012: 1.
[20] 鲁改丽. 自拟温阳健脾方进行穴位贴敷治疗虚寒型脾胃病疗效观察[J]. 世界最新医药资讯电子版, 2018, 18(10): 132.
[21] 张晓峰. 针灸联合小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J]. 北京: 临床合理用药, 2020, 13(5): 70-71.
[22] 张鼎. 冬病夏治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临床研究[J]. 陕西中医, 2021, 42(4): 527-528.
[23] 侯宽超. 温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15, 34(11): 1062-1063.
[24] 吕淑华, 陈一斌. 足浴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临床观察[C]//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厦门: 医药卫生科技, 2011: 266-268.
[25] 李小燕. 中医食疗在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7, 12(8): 185-186.
[26] 李麟. 探讨中医食疗辅助中医药治疗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疗效[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14, 31(4): 35.
[27] 闫伶英. 中医食疗辅助中医药治疗虚寒型胃溃疡临床疗效探讨[J]. 亚太传统医药, 2014, 10(14): 46-47.
[28] 刘瑞霞. 慢性胃炎的辩证食疗[J]. 中国民间疗法, 2004, 12(4): 27.
[29] 脾胃虚寒吃什么[J]. 福建农林, 2011(6): 39.
[30] 吴静. 香砂养胃丸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脾虚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J]. 新中医, 2020, 52(8): 39-40.
[31] 陈丹. 温阳健脾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0, 20(11): 1316-1319.
[32] 张晓光.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精神心理因素与胃功能的关系[J]. 实用医学杂志, 2009, 25(9): 1435-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