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的实践困境与解决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Dilemma and Solution Path of Legal Supervision of Third Party Payment
DOI: 10.12677/ecl.2024.132282, PDF, HTML, XML, 下载: 44  浏览: 108 
作者: 马晶莹: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解决路径Third-Party Payment Legal Supervision Solution Path
摘要: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第三方支付的普及应用率逐渐提高,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然而,这也引发了对第三方支付缺乏有效监管,以及对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足等相关法律问题的关注。本文通过梳理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存在的实践困境以及其发展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旨在提出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的有效解决路径,以期推动我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 popularity and application rate of third-party payments are gradually increasing, changing people’s living habits and consumption patterns. However, this has also raised concerns about the lack of effective regulation of third-party payments and inadequate protection of consumer rights and other related legal issues. This article aims to propose effective solutions to the legal supervision of third-party payments by analyzing 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an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its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hird-party payment industry.
文章引用:马晶莹. 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的实践困境与解决路径研究[J]. 电子商务评论, 2024, 13(2): 2304-2310.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4.132282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第三方支付已经深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主要支付方式。艾瑞咨询(iResearch)数据显示,第三方支付的交易规模从2016年的78.7万亿元迅速增长到2020年的271万亿元 [1] 。据统计,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交易规模逐年攀升,2020年更是突破了100万亿元大关。第三方支付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同时也给金融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防范金融风险,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2. 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概述及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的基本原则

2.1. 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概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第三方支付行业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第三方支付是指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提供支付服务,包括在线支付、移动支付、跨境支付等,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的支付手段。这种支付方式不仅方便了用户,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在线支付是指用户通过互联网进行支付的方式,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这种方式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为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移动支付则是指用户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支付的方式,如支付宝的二维码支付、微信支付的微信红包等。这种方式更是方便了用户,特别是在外出购物、餐饮支付等场景下,极大地提高了支付的效率。

跨境支付是指用户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支付的方式,如支付宝的海外支付、微信支付的跨境支付等。这种方式为我国企业和个人在跨境交易中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我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新的可能。

2.2. 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的基本原则

第三方支付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支付方式,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法律监管问题。为了保障用户权益,维护市场秩序,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应遵循合法、公正、透明、高效的原则。

首先,合法原则是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的基本原则之一。合法原则要求第三方支付业务必须依法合规进行,包括但不限于依法注册、依法经营、依法纳税等。只有合法合规的第三方支付业务,才能在法律的保护下健康发展,同时也能有效地防范风险。

其次,公正原则也是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的重要原则。公正原则要求第三方支付监管机构在监管过程中,要公平对待所有参与方,包括支付机构、用户、监管部门等。只有公正的监管,才能保证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公平竞争,避免出现市场垄断、价格操纵等不良现象。

再次,透明原则是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的基本原则之一。透明原则要求第三方支付监管机构在监管过程中,要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只有透明的监管,才能有效地防止监管机构滥用权力,损害用户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最后,高效原则也是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的基本原则之一。高效原则要求第三方支付监管机构在监管过程中,要高效运作,提高监管效率。只有高效的监管,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第三方支付市场的问题,避免问题的扩大和蔓延。

3. 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的实践困境

3.1. 法律监管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随着第三方支付行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我国相继出台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文件,为保障广大群众的经济利益,营造安全的互联网金融支付环境做出了突出贡献 [2] 。然而,随着第三方支付的普及,相关法律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法律监管体系不完善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首先,我国第三方支付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关于第三方支付的法律法规主要集中在支付结算、反洗钱、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律监管体系。此外,现有法律法规多以原则性规定为主,缺乏具体实施细则,导致第三方支付企业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其次,法律法规滞后于行业发展。随着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快速发展,法律法规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然而,我国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过程相对缓慢,往往难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新需求。这导致第三方支付企业在业务拓展过程中面临法律风险,同时也容易引发监管部门的执法困境。

最后,政策执行力度不足。虽然我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第三方支付的政策措施,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政策效果并不明显。一方面,监管部门对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容易导致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政策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3.2. 法律监管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冲突

法律监管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冲突是第三方支付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主体不同

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法律监管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主体不同,政策制定通常由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等机构负责,而执行则由第三方支付企业或监管部门负责。这种不同主体的现象可能会导致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矛盾和冲突。另外,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常常涉及多个领域,监管主体不明确会造成重复监管的问题 [3] 。

第二、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标准不同

政策制定时通常会考虑到整个行业的利益,而执行时则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这种标准不同可能会导致政策执行的不一致,进而影响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整体发展。

第三、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时间不同

政策制定通常需要经过多轮的讨论和修改,而执行则需要及时响应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这种时间上的差异可能会导致政策执行的不及时或不准确,进而影响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透明度不同

政策制定通常需要公开透明,以便公众监督和参与,而执行则需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和保密性。这种透明度不同可能会导致政策执行的不透明和不公正,进而影响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公信力和形象。

3.3. 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合规风险

第三方支付行业的行业发展速度先于市场规范的发展速度,问题暴露晚,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其行为 [4] 。虽然我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企业合规意识薄弱,容易引发法律风险的情况。

其中,一些企业对合规风险的认识不足,没有充分重视第三方支付业务的法律风险。他们认为只要遵守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就可以规避所有的法律风险。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因为即使企业没有违反法律法规,仍然存在合规风险。例如,企业可能会存在信息泄露、资金安全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可能会引发法律风险。

再者,一些企业缺乏必要的合规管理机制。他们可能没有设立专门负责合规管理的部门,或者没有制定完善的合规管理制度。这样,企业就难以保证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安全性和合规性。例如,如果没有建立严格的用户身份验证和交易监控机制,就容易遭受黑客攻击、内部泄露等风险。

此外,一些企业的员工可能存在违法行为。例如,员工可能利用企业资源进行非法交易,或者利用企业平台进行诈骗活动。这些行为不仅会损害企业的声誉,还可能引发法律风险。

3.4.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挑战

随着第三方支付的普及和快速发展,消费者在购物、出行、生活缴费等场景中使用第三方支付的频率越来越高。然而,由于第三方支付涉及的主体众多,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不健全,容易受到侵害,这给第三方支付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消费者在第三方支付中面临的权益保护问题主要包括:

一、信息泄露风险。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处理用户数据时,需要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技术漏洞、管理不善等原因,用户信息泄露的风险仍然存在。同时,数据传输的泄露也会对整个第三方支付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安全隐患 [5] 。

二、交易风险。消费者在第三方支付中,可能会遇到交易失败、欺诈等情况。这些情况会给消费者带来经济上的损失,甚至可能影响消费者的信任度。

三、隐私权保护问题。消费者在使用第三方支付时,需要提供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如果这些信息被泄露或滥用,消费者的隐私权将会受到侵犯。

四、知情权保障问题。第三方支付平台由于依托于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等众多拥有庞大用户量的软件,不断推出各种创新服务。虽然在很大的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节省了人们的时间,但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无法对其产品详细说明,或者对消费者进行隐瞒,导致消费者的知情权难以保障 [6] 。

3.5. 跨境支付的法律监管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跨境支付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跨境支付的法律监管问题也日益凸显,其难度较大。

首先,跨境支付的法律监管需要协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存在差异,例如,有的国家对跨境支付有严格的限制和监管要求,而有的国家则相对宽松。这导致同一笔跨境支付在不同的国家面临不同的法律待遇,增加交易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7] 。跨境支付的法律监管需要协调这些差异,以确保支付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其次,跨境支付的法律监管需要应对不同类型的支付方式。目前,跨境支付主要有三种方式:汇款、电子支付和跨境支付卡支付。每种支付方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险,需要针对性地制定监管规则。例如,汇款涉及到资金的跨境转移,需要监管机构对汇款金额、收款人身份等信息进行核实;电子支付则需要监管机构对支付安全、反洗钱等方面进行监管;而跨境支付卡支付则需要监管机构对卡组织的监管和银行卡的使用进行规范。

此外,跨境支付的法律监管还需要关注跨境支付中的风险问题。第三方支付主要发生在虚拟化的网络交易过程当中,不法分子往往会利用网络的虚拟性进行虚假交易,从而实现套现和洗钱的目的 [8] 。跨境支付中更加存在这些风险,这不仅会对支付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产生影响,还可能对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国家安全造成威胁。

4. 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的解决路径

4.1. 完善法律监管体系

完善法律监管体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法律监管政策,强化监管机构职能。这是解决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困境的第一步。当前,第三方支付行业法律监管体系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健全,监管机构职能不明确。因此,我们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监管机构的职能和责任,加强第三方支付行业法律监管体系的建设。

其次,需要建立第三方支付行业法律监管的协调机制。当前,第三方支付行业法律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和机构,需要建立一个协调机制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协调,确保第三方支付行业法律监管的统一性和有效性。

此外,需要加强第三方支付行业法律监管的信息化建设。作为网络平台,第三方支付拥有庞大的数据库和先进的金融科技,具有跨地区、跨业务特征,不适合采用传统模式进行监管。以传统的机构监管模式管理第三方支付市场是监管惰性和监管路径依赖的表现 [9]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第三方支付行业法律监管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监管效率和准确性,减少监管成本和风险。

最后,需要加强第三方支付行业法律监管的人才培养和培训。当前,第三方支付行业法律监管需要具备法律、金融、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第三方支付行业法律监管的人才培养和培训,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4.2. 加强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协调

加强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协调建立健全政策协调机制,强化政策执行的监督与评估,是解决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实践困境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解决这些法律监管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冲突,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建立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协调机制

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可以建立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协调机制,确保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一致性和协同性。这种协调机制可以定期召开会议,交流信息,制定政策,并监督政策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矛盾和冲突。

第二,加强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标准统一

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可以加强对第三方支付行业法律监管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并制定统一的标准,确保政策执行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这种标准统一可以包括数据统计、监管流程、业务规则等方面,确保政策执行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第三,提高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时效性

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可以提高第三方支付行业法律监管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时效性,确保政策能够及时响应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这种时效性可以通过加强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协同机制,以及制定灵活、适应性强的政策来实现。

第四,加强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透明度

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可以加强第三方支付行业法律监管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透明度,确保政策执行的公正性和公信力。这种透明度可以通过建立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公开平台,以及加强公众监督和参与来实现。

4.3. 提高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合规意识

首先,提高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合规意识是解决实践困境的第一步。企业合规意识是指企业对自身行为的法律合规性的认识和理解。然而,由于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速度快,很多企业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和认识不足,导致其行为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因此,加强企业的合规意识,提高其对法律合规性的认识,是解决实践困境的基础。

其次,加强企业合规培训是提高企业合规意识的重要手段。企业合规培训是指对企业员工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学习和培训。通过合规培训,企业员工可以更好地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其合规意识,减少企业的法律风险。此外,合规培训还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合规的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合规水平。

最后,落实企业合规责任是解决实践困境的重要保障。企业合规责任是指企业对自身行为的法律合规性的责任和义务。通过落实企业合规责任,可以对企业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减少企业的法律风险。此外,落实企业合规责任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信誉,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4.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当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保护消费者权益,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等。但是,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执法力度不够、执法不规范等。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明确第三方支付中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加强对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监管,防止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如消费者协会、工商局等。这些机构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它们的职能和作用仍然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需要建立专门的第三方支付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加强对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监管,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也是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途径。不论何种消费行为,在市场经济中都表现为消费者的自主选择,因此在第三方支付中通过加强消费者教育,提高消费者素养也是减少纠纷,保障权益的重要举措 [10] 。

4.5. 跨境支付的法律监管

跨境支付是指跨越国家边界的支付行为,其涉及到多个国家的法律和监管机构。因此,制定跨境支付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跨境支付的监管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制定跨境支付相关法律法规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首先,需要考虑不同国家的法律和监管框架。不同国家的法律和监管框架不同,因此需要制定适合各国法律和监管框架的跨境支付相关法律法规。其次,需要考虑到跨境支付的复杂性和风险。跨境支付涉及到多个环节,包括资金转移、汇款、结算等,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应对《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将跨境支付纳入监管范畴,在备付金管理和监控、跨境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准入和退出机制、针对反洗钱等风控措施的规范等方面均做出明确的规定 [11] 。最后,需要考虑到跨境支付的国际性和合作性。跨境支付涉及到多个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因此需要制定能够促进各国合作和协调的法律法规。

5. 结语

作为网络媒介发展的新兴产物,第三方支付在我国已逐渐成为主要的支付方式之一。这不仅节省了支付时间,还降低了管理成本,相较于传统支付方式具有显著优势。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在第三方支付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法律监管体系不健全、行业规范不统一等原因,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阻碍了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应首先在立法上完善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相关法律规制,明确责任归属;其次,通过行政部门,加强对第三方电子支付行业的安全监管,规范行业准入条件机制,建立完善统一的行业规范准则,以促进我国第三方电子支付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2021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研究报告[EB/OL].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026158, 2024-02-09.
[2] 张彤彤. 互联网金融中第三方支付的法律监管问题及完善研究[J]. 法制博览, 2023(19): 150-152.
[3] 陈华, 李鹏飞. 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对策[J]. 审计观察, 2022(3): 56-61.
[4] 白慧鑫, 刘明显. 浅谈第三方支付的风险与监管[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 25(1): 53-56.
[5] 贺逸群. 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风险监管及对策研究[J]. 产业创新研究, 2022(3): 100-104.
[6] 玛合帕力·加冷. 浅析第三方支付法律问题[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2(9): 139-141.
[7] 韩旭. 互联网金融中跨境第三方支付行业的风险和合规监管[J]. 商业观察, 2024, 10(4): 117-120.
[8] 王嘉萱. 第三方支付监管问题与对策[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15): 190-192.
[9] 闫夏秋. 第三方支付的风险溯源与法律应对[J]. 中国流通经济, 2023, 37(9): 115-126.
[10] 葛宏婧. 第三方支付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18(5): 116-117.
[11] 黄雯. 跨境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及前景[J]. 西部财会, 2018(5): 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