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决定理论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内在动机与学业成就
The Application of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in Higher Education: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DOI: 10.12677/ap.2024.145314, PDF, HTML, XML, 下载: 77  浏览: 288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杨莎莉, 吴欢欢: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上海
关键词: 自我决定理论高校教育内在动机学业成就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Higher Education Intrinsic Motivation Academic Achievement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自我决定理论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特别关注了内在动机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首先,介绍了自我决定理论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并强调了其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接着,对内在动机对学业成就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内在动机对学业成就的影响。最后,总结了自我决定理论在高等教育中存在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文旨在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以促进学生学业成就的提高,推动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Abstract: This paper delves into the application of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in higher education,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Firstly, it introduces the core concepts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emphasizing its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Subsequently, it analyze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its impact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Finally, it summarizes the challenges of applying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and recommendation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practical advice for higher education practitioners to enhance student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promot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educational quality.
文章引用:杨莎莉, 吴欢欢 (2024). 自我决定理论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内在动机与学业成就. 心理学进展, 14(5), 289-296. https://doi.org/10.12677/ap.2024.145314

1. 引言

自我决定理论是由心理学家爱德华·迪西等人于1970年代提出的一种重要心理学理论,主要用于解释个体行为背后的动机和自主性(Deci & Ryan, 1985)。自我决定理论表明,个体在行为中所展现的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个体内在动机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内在需求、兴趣和价值观驱动的,内在动机比外在动机更有利于学生的长期学习和成长。

关于自我决定理论,简丹丹等人详细阐述了其内在机制、应用领域以及对个体行为和组织管理的影响(简丹丹等,2011)。汪为等人梳理了该理论的构成、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研究方向,为国内学者进一步探索提供了借鉴(汪为,2024)。丁竹青等人通过跨学科实践探索中学物理课程思政的内在动机形成机理,并设计了相应课程活动,促使学生内化价值取向,为课程设计提供了参考(丁竹青,万勇,2024)。郑乐权等人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探讨了体育心理学课程思政改革创新,提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措施(郑乐权,2023)。朱睿等人从该理论出发,研究了职业学校技能训练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训练状态的关系,并尝试通过正念干预改善其训练状态(朱睿,2023)。赵宝春等人总结了自我决定理论的构成、应用领域、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为国内学者提供了深入了解和借鉴(赵宝春,朱彩兵,2023)。耿希峰等人分析了自我决定理论动机观的基本内容,并从中得出了对高校教师工作动机管理的启示(耿希峰等,2024)。王福胜等人以自我决定理论为指导,通过收集网络教育学生的数据,构建了动机——行为——绩效的在线学习力模型,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投入、学习技能、学习情绪和学习绩效五个方面(王福胜等,2024)。梅善婷等人基于自我决定理论,调查了女大学生课外体育行为的内部动机因素(梅善婷等,2023)。吴菲研究了在上海的理工科高校中使用的翻转教学模式,探究了自我效能感、自我约束力和社会临场感对学习参与度的影响(吴菲,2023)。郭伟等人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利用调查问卷数据探究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支持对学生学习动机内化的影响(郭伟,徐维隆,2023)。董珈琦探讨了以自我决定理论为视角的研究,重点关注大学英语学习者在线上和线下教学中的能动性投入(董珈琦,2023)。吴娅娅探究了在线学习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自我效能感和深度学习对写作成绩的影响(吴娅娅,2024)。

自我决定理论的社会重要性在当前高校教育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体制变革,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主性问题日益凸显,这对于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心理健康产生了直接影响。高校学生在课堂和课下行为的缺失,如玩手机、沉迷游戏等,反映了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自主性存在缺失。这种行为常常导致学生对学业缺乏兴趣和投入,影响其学业成绩和学习效果。自我决定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指导教育者和学校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其更专注于学业,提升学习效果和学业成就。同时,学生缺乏内在动机和自主性容易导致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如抄袭、作弊等。这种行为不仅影响学生个人的学习成就,也损害了教育公平和社会诚信。学生的迷茫状态和缺乏自我认知也可能引发其他社会问题,如心理压力增加、人际关系紧张等,甚至可能导致自杀等严重后果。此外,自我决定理论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明确个人价值观和奋斗目标,可以提升他们的自尊、自信和心理韧性,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压力,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因此,研究自我决定理论对于解决高校学生面临的社会问题,提升其学业成就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本文旨在揭示自我决定理论如何指导教育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业成就水平。同时,本文也将探讨在高校教育实践中,如何更好地应用自我决定理论,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通过深入探讨,我们希望能够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实践性的建议,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我决定理论,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2. 自我决定理论概述

该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是由内在需求、兴趣和价值观驱动的,而不仅仅是外部因素的影响。自我决定理论提供了一个框架,用于理解个体行为的动机和自主性,并对人们如何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提供了理论支持。自我决定理论将动机激励分为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自我调节动机三种类型。内在动机指的是个体出于内在兴趣、乐趣或自主性而从事某项活动,而不受外部奖励或惩罚的影响。当个体内在于活动本身的乐趣、挑战或个人价值感而行动时,他们的动机被认为是内在的。例如,某人可能对某项活动充满热情,因为他对该活动的主题或内容感兴趣,而不是为了获得任何外部奖励。内在动机的特点在于其持久性和稳定性,因为它们源自于个体内部的自我激励和满足感。相反,外在动机是指个体为了外部奖励或避免惩罚而从事某项活动。外在奖励可以是金钱、荣誉、奖品等,而外在惩罚可能是避免批评、惩罚或失去某种特权等。在外在动机下,个体的行为受到外部因素的驱动,而非内在的个人兴趣或价值。尽管外在动机也可以激励个体参与活动,但这种动机通常是短期的,并且难以维持个体的长期投入。自我调节动机是指个体为了实现个人目标而行动的动机。这种动机形式表示个体同时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驱动。这意味着个体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内在因素的吸引,同时也受到外在奖励或惩罚的影响。学生可能对某门课程感兴趣,并且出于内在动机而努力学习,但也可能出于获取好成绩或避免批评的外在动机而努力学习。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动机是内在外在混合的,同时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内在动机对于个体的长期参与和学习成就更具有积极影响。这是因为内在动机与个体的内在价值和兴趣相联系,使其更倾向于持续投入和努力学习。相比之下,外在动机虽然可以在短期内激励个体参与活动,但难以维持长期的学习动机和投入。

在理论框架方面,自我决定理论提出了一个连续性的动机激励模型,其中包括三种类型的动机在一个连续的动机激励光谱上的排列。在这个模型中,内在动机被视为动机激励的最高级别,代表个体内在的自发性动机,如对任务的兴趣、乐趣和内在满足感。相比之下,外在动机则被定位在动机激励的最低级别,主要源于外部的奖励和惩罚,例如成绩奖励或家庭压力。而介于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之间的是自我调节动机,它包含了内在和外在因素的结合,既受到内在动机的驱动,又受到外在激励的影响。根据自我决定理论,个体对任务的动机程度取决于其所感受到的内在和外在因素之间的平衡。这一模型强调了个体动机的多样性,并指出了内在动机在促进长期学习和成长方面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我们外在激励可能会削弱内在动机,因此在教育和管理实践中需要更加关注内在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以提升个体的自主性和持久性的动机驱动。

3. 内在动机与学业成就的关系

动机激励是指促使个体采取特定行为的内在或外在因素,而学业成就则是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表现。了解动机激励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对于制定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提升学生学习成绩至关重要。下面将围绕动机激励对学业成就的理论基础、不同类型动机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以及自我决定理论对动机激励与学业成就关系的解释展开讨论。

3.1. 理论基础

动机激励理论在心理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试图解释个体参与行为的动机和驱动力。其中,自我决定理论作为动机激励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动机激励对学业成就的影响的基础。根据自我决定理论,个体的行为是受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共同影响的结果。内在动机源于个体内心的自主性和内在需求,包括对知识的渴望、兴趣和探索欲望等。这种动机来源于个体的内在驱动力,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内在的满足和乐趣,不受外界压力和奖励的干扰。相比之下,外在动机则是来自外部的奖励和惩罚,例如老师的奖励或家长的惩罚,这种动机通常是基于外部刺激而产生的,而非个体内在的自发驱动。研究表明,内在动机与学业成就之间存在着积极的关联(雷欢欢,2023;雍挺孝,陈爱民,2022;刘壮壮,张琰,2021)。当个体感到内在动机时,他们更倾向于自发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表现出更高的学习动力和投入度。这种内在动机驱动下的学习过程更为持久和深入,因为个体通常会因为对知识的热爱和兴趣而持续不断地探索和学习。然而,外在动机可能会产生短期的成绩提升,但长期效果有限。外在动机下的学习往往是为了追求外部奖励或避免惩罚而进行的,而非出于内在的兴趣和需求。因此,尽管外在动机可能会在短期内激发个体的学习动力,但这种动机缺乏持久性,可能会随着外部奖励或惩罚的消失而衰减。而且,过度依赖外在奖励和惩罚可能会削弱个体的内在动机,降低其对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3.2. 内在动机对学业成就的影响

内在动机,作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往往与更高的学业成就紧密相关。内在动机的学生往往会积极地寻求知识,因为他们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和乐趣,而不仅仅是为了外部奖励或避免惩罚。自我决定理论框架下,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他们的学业成就。首先,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对任务的感知和认同程度对其学习行为至关重要。当个体感知到任务与其兴趣、价值观和内在需求相符时,他们更有可能产生内在动机,即出于自身兴趣、乐趣或内在满足感而投入学习。这种内在动机驱动下的学习行为往往更为持久和深入,因为个体会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愉悦和成就感,从而更加努力地追求学习目标。然而,当个体感知到任务与其内在需求不相符时,他们可能会更多地依赖外在奖励或惩罚来驱动其行为。这种情况下,个体可能会出于外部压力或奖励而参与学习活动,而非出于内在的兴趣或认同。然而,外在动机驱动的学习行为往往缺乏持久性和深度,因为个体缺乏对任务的内在认同,只是被外部因素所驱动,这可能会影响其学业成就的持续提升。因此,自我决定理论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个体对学习任务的内在认同程度直接影响其学习行为和学业成就。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教育者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投入和成就,从而实现教育的有效目标。

4. 自我决定理论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

自我决定理论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是一个多层次的过程,涉及到课堂教学和课程设计等方面。通过合理的应用策略和原则,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促进其学习和发展。

4.1. 自我决定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策略来应用自我决定理论,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提高其学习参与度和学业成就。这些策略包括提供选择权和自主性、建立合作学习环境、提供积极反馈和奖励,以及创设有趣的学习活动。

l 提供选择权和自主性是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让他们参与决策,例如选择课堂活动、学习方式或作业内容。这种做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投入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对学习的掌控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l 建立合作学习环境也是促进学生内在动机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合作项目或团队任务等活动,教师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自主性,从而提高学习动机和成就感。在这样的合作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相互支持和协作,共同解决问题,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l 提供积极反馈和奖励是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奖励,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这种正向激励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促进其积极参与学习。例如,当学生取得进步或完成艰巨任务时,教师可以公开表扬他们,给予奖励或提供额外的学习机会。

l 创设有趣的学习活动也是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设计吸引人的学习活动,如游戏化学习、实践探究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其内在动机和学习动力。例如,在学习科学课程时,教师可以组织实验或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从而增强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4.2. 自我决定理论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课程设计在高校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自我决定理论为课程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原则指导,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些原则涵盖了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以及鼓励自主学习和反思等方面。

l 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是课程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度往往与其个人需求和兴趣密切相关。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背景、兴趣爱好和学习目标,尽量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相关联。

l 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是课程设计的关键步骤。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他们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有助于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在课程设计中,应当明确确定课程的核心目标和任务,并与学生充分沟通,让他们理解和认同这些目标和任务,从而提高其学习的效果和成就感。

l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因此课程设计应包括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例如,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材料、实验室实践、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其学习参与度和学业成就。

l 鼓励自主学习和反思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课程设计中,应当设置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任务和作业,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应当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反馈机制和学习支持,帮助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不断提高学习效果和成就感。

5. 自我决定理论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自我决定理论在高等教育中虽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学生个体的动机和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导致了学生内在动机的培养以及学业成就方面存在各种挑战。这些挑战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对教育工作者提出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因此,在文中我们提供了自我决定理论所面临的挑战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的总览图,即图1。该图概括了我们将在后续内容中详细介绍的挑战和策略,以帮助读者迅速了解下文的主要内容结构。

Figure 1. Challenge and strategy illustration

图1. 挑战和策略示意图

5.1. 自我决定理论的挑战

5.1.1. 外部激励的过度使用

在当前的高校教育环境中,存在着过度依赖外部奖励和惩罚机制的现象。一些高校通过分数奖励、排名制度等方式来激励学生,希望通过外部激励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表现。然而,这种过度使用外部激励可能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首先,外部奖励会降低学生的内在动机,使他们更多地关注于获得奖励而非学习本身,长期来看可能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业表现。其次,排名制度可能会加剧学生之间的竞争,导致合作减少、独立思考能力减弱等问题,影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发展。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外部激励的使用方式,适度减少外部奖励的使用,更多地关注内在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业成就。

5.1.2. 学业压力与焦虑

高校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这包括课业负担重、竞争激烈等问题。由于学术要求的提高、社会竞争的加剧等因素,学生们承受着巨大的学业压力,这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焦虑、厌学等问题,进而影响其学业表现。学业压力可能来自于学术课程的要求、科研项目的压力、就业压力等多方面,学生们往往感到无所适从,难以应对。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改进教育教学模式、提供心理健康支持等方式,帮助学生有效应对学业压力,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5.1.3. 学生动机多样性

在高校教育中,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着差异,有些学生可能更容易受到外部激励的影响,而有些学生则更注重内在动机的驱动。这种学生动机的多样性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挑战。因为不同的学生可能需要不同的激励方式和教学方法来激发其学习动力和提高学业成就。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方案和激励机制,促进其学习动机和学业表现的提升。

5.1.4. 教学方法与环境的不适应

在一些高校中,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环境不活跃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教师可能过于注重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和学业成就的降低。同时,一些教学环境可能缺乏对学生个性化的关怀和支持,使得学生难以融入学习氛围,影响其学习动机和学业成就。因此,我们需要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和活跃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也需要优化教学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和支持。

5.2. 针对挑战的应对策略

5.2.1. 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

高校应该努力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发挥自主性,提供支持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这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建立学生自我管理的机制、提供学习资源和技术支持等方式实现。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学术讲座、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和个性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学习内在兴趣和自信心。此举使得学生更积极地参与校园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通过定期的学生参与度调查和学业成绩分析来评估这些改变,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调整,以确保策略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5.2.2. 优化教学方法和资源配置

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动机。例如,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项目化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高校还应该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共享,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技术支持,促进其学习的有效进行。新的教学方法和资源配置使得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并促进了他们的学习动机。持续地通过教学评估和学生反馈进行调整,以保证策略的持续有效性和长期发展。

5.2.3.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高校应该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学校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干预,帮助他们缓解学业压力和焦虑情绪,提升其学习动机和学业成就水平。建立奖励机制与激励体系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业成就的有效途径。高校可以建立积极的奖励机制和激励体系,包括奖学金、荣誉称号、学术竞赛等方式,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科研活动,提升其学业成就。通过奖励和激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其学习的目标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其学业成就水平。而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业压力和情绪问题,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成绩。通过定期的学生满意度调查、心理健康评估和学业成就统计进行总结,并不断进行策略调整,以确保其持续有效。

5.2.4. 加强师生互动沟通

教育工作者应该与学生保持密切的师生互动与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学校可以开展定期的学生评教活动,建立健全的师生沟通渠道,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支持,促进其学习内在动机和学业成就的提升。加强师生互动沟通使得教师更了解学生的需求,提供更贴心的指导和支持。统计并总结学生反馈,以确保策略的长期有效性。

6. 结语

自我决定理论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任务。它不仅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动机和行为,还可以为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对自我决定理论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首先,我们认识到自我决定理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提高其学业成就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育者可以通过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提供具有挑战性和意义性的学习任务,以及支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自我管理,来促进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学习投入。其次,我们意识到实现自我决定理论在高校教育中的有效应用需要教育者和管理者共同努力。教育者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论水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提高其学业成就。同时,管理者应加强学校管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共同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自我决定理论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由于个体差异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对于动机激励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同时,自我决定理论的应用也面临着理论解释的复杂性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等挑战。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以完善自我决定理论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理论框架和实践策略。总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实践的不断积累,相信自我决定理论将为高校教育带来更多的启示和帮助。

基金项目

本文得到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项目的资助(编号:ZZslg21046)。

参考文献

[1] 丁竹青, 万勇(2024). “学”为视角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思政设计要素探究. 理通报, (1), 80-83.
[2] 董珈琦(2023). 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线上线下大学英语课堂学习者能动性投入对比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大连: 大连外国语大学.
[3] 耿希峰, 翟玥乔, 马丽枝(2024). 自我决定理论动机观视角下的高校教师工作动机管理.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2(1), 142-145.
[4] 郭伟, 徐维隆(2023). 自我决定动机理论视角下教学改革促进本科生学习动机路径评估. 高教学刊, 9(14), 146-154.
[5] 简丹丹, 段锦云, 王先辉(2011). 激励理论新进展——自我决定理论. 心理学进展, 1(1), 46-49.
[6] 雷欢欢(2023). 学业成就与自我教育关系: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育进展, 13(2), 621-627.
[7] 刘壮壮, 张琰(2021). 中学毕业生坚毅、学习投入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理学进展, 11(2), 462-468.
[8] 梅善婷, 刘宏亮, 孙旭明(2023). 影响我国女大学生课外体育行为的内部动机因素研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2), 92-94.
[9] 汪为(2024). 自我决定理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优化路径探究. 吉学院学报, (1), 123-128.
[10] 王福胜, 冯昕宇, 周妮(2024). 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在线学习力模型构建——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 教学研究, 47(1), 10-17.
[11] 吴菲(2023). 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翻转课堂外语学习参与度影响因素研究. 言教育, 11(3), 40-54.
[12] 吴娅娅(2024). 基于在线学习的英语写作自我效能感、深度学习和写作成绩的关系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太原: 中北大学, 2023.
[13] 雍挺孝, 陈爱民(2022). 教师期望和自我效能感与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 理学进展, 12(6), 2297-2303.
[14] 赵宝春, 朱彩兵(2023). 自我决定理论研究概述与未来展望. 科技创业月刊, 36(4), 188-192.
[15] 郑乐权(2023). 自我决定理论视域下体育心理学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研究. 育世界, (12), 87-89.
[16] 朱睿(2023). 职业学校技能学生训练投入与学习倦怠的关联因素研究: 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23.
[17] Deci, E. L., & Ryan, R. M. (1985).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 Plenum.
https://doi.org/10.1007/978-1-4899-22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