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路向
The Significance and Trajectory of Employing Generative AI I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OI: 10.12677/ass.2024.135396, PDF, HTML, XML, 下载: 41  浏览: 99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周 苗, 曹银忠: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现实价值多维困境提升路径Generative AI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alistic Value Multidimensional Dilemma Improvement Path
摘要: 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一经问世,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成为前沿科技焦点,这是人类科技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生成式人工智能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为构建个性化、多元化、智能化的思政教育健康生态带来了助力,拓宽了思政教育信息交流场域、推动了思政教育内容提质增效、满足了思政教育对象内在需要、搭建了思政教育教学智慧平台。与此同时,机遇之下并存着多重挑战,从技术、人才、情感、监管四个维度,分析自身技术尚不成熟、复合型教育者匮乏、人文精神大大削弱、诸多相关风险剧增的四重困境。然后从技术研究、教师培训、情感联结、法规制度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创新提升路径,找到符合当前实际情况的发展路向。
Abstract: Once the large model represented by ChatGPT came out, generative AI technology became the focus of fronti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hich is a major breakthrough in the field of hum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generative AI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brought help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personalized, diversified and intelligent healthy ecolog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roadened the information exchange fiel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moted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ent, met the internal nee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bjects, and built a intelligent platform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t the same time, multiple challenges coexist under the opportunities. From the four dimensions of technology, talent, emotion and regulat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four dilemmas of its own immature technology, lack of composite educators, greatly weakened humanistic spirit and the sharp increase of many related risks. The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echnology research, teacher training, emotional connection, and laws and regulations, a targeted innovation and improvement path is given to find a development path that meets the current actual situation.
文章引用:周苗, 曹银忠. 生成式人工智能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路向[J]. 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5): 300-307.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4.135396

1. 引言

科技创新的黄金时代,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思想政治等教育领域的发展变革,并为其注入全新的活力。相较于先前的决策式人工智能,它拥有强大的算法算力,庞大的数据库,可以根据用户的对话信息联系上下文分析,还可以辅助用户进行逻辑推理及判断 [1] 。可见,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已然到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 [2] 。在思政教育过程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能辅助教学,满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个性化需求,从而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当前部分学者在讨论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思政教育时,大多呈现出较为积极乐观的态度,常用“赋能”“价值”“机遇”“融入”等词进行表述;同时也有学者将目光放在此类生成式人工智能给思政教育带来的潜在问题上,常用“挑战”“风险”“伦理安全”等词表述。生成式人工智能何以变革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思政教育者该如何迎接这场巨大的技术革命,抵挡科技发展的冲击,找到一条人机和谐相处、与时俱进的全新路径。本篇旨在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持续推进思政教育健康发展。

2. 生成式人工智能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

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将该技术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拓宽教育信息交流场域、推动教育内容提质增效、满足教育对象内在需要、搭建教育教学智慧平台。

2.1. 拓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交流场域

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交流场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要素,是思政教育者教书育人的客观基础。传统思政教育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一般只能在物理空间内进行信息交流,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思政教育,则提供了较强的技术支撑,突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打破了时空界限,推进普遍交往向纵深发展。虚拟的网络空间与现实的物理空间相互交叠,加速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的兴起,教育时空已由单一、固定、封闭转向多元、流动、开放 [3] 。生成式人工智能较之前的技术有其不能媲美的独特优势,它不但可以挖掘思政教育所需的网络大数据,还可以通过相关技术生成思政教育所需的新数据,信息交流场域随之不断扩大。一方面,在时间上,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传统教学的时间限制,学习时间更为灵活,变为可以时时学的信息交流场域。另一方面,在空间上,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将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相互联结,依托海量数据生成与教育者适配的沉浸式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积极健康的教学氛围,变为可以处处学的信息交流场域。

2.2.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质增效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政教育的核心因素,是思政教育获得更多成效的关键。信息时代各种数据冗杂堆叠,教育内容极度碎片化 [4] 。生成式人工智能可对诸多教育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和智能化分类,及时更新教育内容。思政教育者能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新内容,结合其他学科和理论,丰富思政教育内容。该技术使教育内容变得多样化、精准化,在最大程度上推动思政教育内容提质增效。其一,提升教学内容思想性。从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入手,不断更进实时数据和信息,学理性和政治性并行,加强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得以有效传播和学习。其二,提升教学内容创新性。思政教育不可拘泥于书本,生成式人工智能可帮助思政教育者对既有知识内容不断更新深化并扩展。教学内容得以实现内容深度、思想高度、实践厚度的有机统一。其三,提升教学内容契合性。教育者可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根据教育者的不同特点,在内容上追求精准施教、适度适量,筛选出与教育者最为适配、贴近生活的最佳思政教育内容。

2.3. 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内在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脱离教育对象的内在需要,这是思政教育的前提。万物互联的时代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未被整合的思政教育资源,教育对象面对众多资源时容易陷入选择的难题,从而忽略了自身真正的学习需求。传统思政教育虽也强调教育对象的内在需要,不过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缺乏针对性、吸引力等问题。思政教育者可以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程,筛选优质教学资源,满足教育对象的个性化需求及其内在需要,实施精准施教,从而保障思政教学工作的开展能够获得切实成效。对于单个受教育者而言,该技术可以掌握单个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特征,教育者能够以此为依据,针对其量体裁衣。对于全体受教育者而言,该技术能够收集全体受教育者的各种思想和行为,进行量化分析,形成全方位的概述,明晰其联结关系。综合两方面,思政教育者可以更为轻松地把握教育对象的内在需要,纾解了思政教学设计与受教育者需求之间不匹配的矛盾,对教育对象进行肖像侧写,增强思政教学的生动性,最终达到满足教育对象内在需要的目的。

2.4. 搭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智慧平台

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符合当前社会环境并结合新兴技术的智能化平台,这是思政教育发展坚实的后备力量。生成式人工智能给思政教育注入全新活力,能够根据技术特性更新智能评价机制,有助于给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搭建优质的智慧平台。于教育者而言,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具有创新性、偶然性的特点,能够弥补师生交互过程中出现的智能性不足、内容刻板等问题。教育者利用其搭建的思政教学智慧平台,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在面向不同教育对象教学时有了多重选择。于受教育者而言,生成式人工智能可创建交互式的学习平台,生成讨论、测试测验,从而加深受教育者对政治相关话题的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与思政教育两者的有机融合,搭建起虚实相结合、沉浸式交互式的优质智慧教学平台,为学生打造的沉浸式教学场景,充分调动了学生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长了视野和见地。

3. 生成式人工智能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维困境

科学技术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若使用不当,则会带来系列负面消极的社会效应 [5] 。该技术运用于思政教育,面临着技术、人才、情感和伦理等多维度的挑战。

3.1. 技术维度:自身技术尚不成熟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主导权在西方欧美国家手中,他们占领着技术高地,极易掌握话语体系和话语权,从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

3.1.1. 多元化思潮渗透

第一,西方错误意识形态逐步渗透。西方敌对势力开展意识形态渗透,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美欧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理论歪曲、历史虚无、错误引导、片面鼓吹和技术影响,以期实行颜色革命 [6] 。该技术的算法基础是价值无涉的,不过相关的参数、赋值上就有了价值介入的可能。第二,国内守旧社会思潮卷土从来。历史长河中不仅存在着正面积极的历史遗产,同时也存在着相对负面消极的历史垃圾,例如官本位、封建迷信主义等。模型训练时可能将负面消极的数据作为语料库,守旧社会思潮便会借着“东风”死灰复燃,影响人们的思想和信念,最终蚕食主流意识形态和大众的共产主义信念。以ChatGPT为例,当我们向其提问“人类社会最终会走向共产主义吗”“工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如何”,它的回复关键词包括“无法给出确定答案”“相对较低”等,这样的回答看似具有客观性,但实质却与马克思主义相违背。

3.1.2. 教育不公平加剧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相融合,教育必然会受其影响,西方与我国教育不公平现象愈演愈烈。一方面,信息失真内存虚假知识。该技术提供知识和信息时,其中存在着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不符合的错误或虚假内容,可能会步步蚕食使用者的个人思维。另一方面,技术差距扩大数字鸿沟。数字鸿沟体现出各种因素造成的巨大现实差距。西方占领技术高地,他们掌握着社会中包括学术、意识形态等诸多话语权。若我国受到不良影响,ChatGPT等成为主流权威的信息来源,就失去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正确价值引导,最终加剧教育的不公平。

3.2. 人才维度:复合型教育者匮乏

生成式人工智能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思政教育者至关重要。现如今能紧跟时代的复合型教育者极度匮乏,成为思政教育发展的困境之一。

3.2.1. 教育者主体素养不足

部分思政教育者并未做到与科学技术共同进步,无法发挥自身独特的创造性。第一,思政教育者缺乏正确的智能技术信念。学校对于教师的智能素养的培训不重视,培训力度不足,因此教育者对于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思政教育缺乏合理认知。他们对该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能力较弱,技术素养不足,影响其教学能力的发挥,还可能加重其焦虑,产生自我怀疑,对自己缺乏认同感。第二,思政教育者缺乏足够的理工科知识。他们普遍是纯文科类背景,较少能熟练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在面对海量的数据资源时,不会利用新兴技术进行合适处理,可能会对教育对象产生一些有失偏颇的判断。

3.2.2. 教育者主体地位消解

若教育者在受教育者心中的知识权威性下降,就会降低甚至消解教育者的主体地位。韦伯认为权威是对合理性与正当性的信仰,没有权威者的引导,组织将是一盘散沙,发展也将停滞不前 [7] 。思想教育者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容易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味接受和全盘否定,这两种态度都可能导致其丧失教育主动权。第一,自身思维惰化。教育者对该技术一味接受容易陷入技术依赖困境之中,教学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和提升。第二,专业能力下降。教育者对该技术全盘否定,追求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未跟上时代的步伐,最终脱离于时代之外。

3.3. 情感维度:人文精神大大削弱

思政教育活动中人机交互愈加密切,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此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自主性,也能生成一些涉及情感、道德的内容,但是发展到目前为止的人工智能并不具备真正的情感和道德观念。

3.3.1.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情感交流减弱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直接联系 [8]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交流可能随着人机交互的增多而有所减少,淡化人际往来,造成情感缺失。一方面,教育者受推崇的工具理性影响。教育者在教学中一味追求效率,师生之间情感疏离,教师主体愈发同质化。另一方面,受教育者受圈层化信息茧房影响。大数据的个性化滥用导致信息茧房产生,开发公司逐利的本性又势必会继续加强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受众之间的黏性,信息茧房程度加深。从而形成各自的圈层,不愿意与圈层之外的人进行交流沟通,难以接收到多维观点和异质化信息。

3.3.2.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产生技术依赖

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对该技术产生依赖,人让位于机器,机器主宰教育,必将严重影响思政教育的教育质量。第一,教育者形成技术依赖。技术依赖会降低教育者教学的主动性。智能技术看似无所不能,但实际上将多维复杂的现实的人降维处理为数据化的虚拟的人。教育者一旦使用过度,就可能迷失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制造的幻影之中,屏蔽了教育者的主体性职责认知。第二,受教育者形成技术依赖。技术依赖会使受教育者过分依赖数据库中的资源,自我驱动力大大削弱,可能会影响其自学习能力。受教育者将自我学习规划和选择等交给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消解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和能力。

3.4. 监管维度:诸多相关风险剧增

在大模型面向数据学习和分析的过程中很难确保相关数据不会被泄露或是二次利用,因此对数据的合理使用及保护提出了挑战。

3.4.1. 隐私侵犯影响教育伦理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训练大模型时需要存储和处理大量的数据,易受数据运算干扰,将其运用到思政教育,必定会收集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大量信息,可能涉及个人隐私、答题记录、班级信息和学生成绩等。若是相关公司的技术人员没有采取正确的措施,数据未经授权被他人访问、滥用甚至篡改,这对技术公司和教育者都会带来长期负面影响。如果任其发展,人们会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安全性产生不信任,从而制约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3.4.2. 学术不端导致信任缺失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给出答案之时不会阐明来源,缺乏生成内容的可证明性和可追溯性,学者无法确定该知识的真实来源,学术不端的行为甄别会愈加困难。学者对多篇论文将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定为共同作者的情况,探讨此类工具在学术界是否存在合法地位。生成式人工智能若自行编撰一个故事,经过传播,可能会成为错误信息的传播源头。在思政领域的学术研究中,若是没有足够政策约束,有的学生在进行学术研究时,放弃自身的思考,一味追求效率,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最终导致数据造假、剽窃和抄袭等不良结果。在国内高校中,有部分学生将思政教育课程视为“水课”,他们就会用到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帮助其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

4. 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创新路向

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随着技术突破而发生革新,思政教育何以发展,探寻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很有必要。

4.1. 以技术研究为切入点,实现智能技术突围

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训练的海量数据中可能存在着政治文化等偏见,一旦此类偏见纳入思政教育的范畴,必将影响思政教育健康发展。

4.1.1. 加强科学技术创新,抢占人工智能赛道硕果

西方欧美国家掌握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借助先进科学技术巩固自身的话语权地位。若要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必然要加强科技创新的整体进程,利用自身的智能技术滋养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一方面,在编写算法时,要尽可能结合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需求,提升优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主流意识形态在算法中的优先级。另一方面,在收集数据时,要尽可能发现一些极具代表性的数据,并对此分析,减少数据分析处理过程中存在的误差。

4.1.2. 强化专业人才培育,引领组建优秀科技团队

高科技人才是实现智能技术突围的重点,要加强高科技人才的价值观的正确指引。注重数据治理人才和专业化信息人才的规模化培养,提升其专业的知识素养,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同时加强对高科技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具有高尚品德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思政教育者还可以进入科技公司向科技人才进行思政教育主题宣讲,为筑牢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屏障添砖加瓦,建设一支具有强烈爱国情怀和理想信念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4.2. 以教师培训为关键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在于思政教师,教师要想实现高质量教学,必须得培养自身的智能信息素养,强化自身在教育中的主导位置,加强自身在教育对象心中的权威性。

4.2.1. 培育教师的智能教育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具备足够扎实的人工智能素养,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加强思政教育的时代性和趣味性。目前能熟练地将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思政教学的人才极度匮乏。教师在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水平,遵循思政教育原则,牢牢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政教育规律的同时,树立人机协同发展理念,这样才会有更多适应当前时代的具有智能素养的优秀教师人才。

4.2.2. 强化教师的教育主导作用

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必须居于主导地位 [9] ,要明确技术始终是为教学服务的,并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思政教育的全过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兴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 [10] ”。新时代思政教育者需坚持育人为本、技术为用的原则,引导学生能准确辨别优劣的学习内容,培养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具有坚定政治信念,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4.3. 以情感联结为着力点,凸显以人为本意识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必须明确其应用限度,明确该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定位,同时不可忽视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能力,加强人文关怀。

4.3.1. 明确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功能定位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和思政教育两者深度融合发展最终目的是实现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教育目标。人工智能一旦嵌入思政教育,则将成为其衍生部分 [11]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态需从“技术赋魅”转变为“技术祛魅”,明确该技术在思政教育中只是辅助工具。在思政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人的主体地位,人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遵循实践学习过程中的客观规律,树立整体性思维,统筹兼顾,在坚持保证思政教育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充分掌握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的客观规律。尽管目前高校的新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涉及到了对“人工智能”的哲学审视,研究生思政课程《自然辩证法概论》也包括了科技伦理相关的内容,但是针对全体学生的相关课程教育还是较少的 [12] 。

4.3.2. 加强教育者受教育者的人际往来

教育者加强对受教育者的情感关怀,从生成式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的本质。其一,思政教育者需要主动了解当前科技融入思政后教育对象的真实状况。若发现不符合教育者预想的要求时,要做到及时排除、因势利导。其二,思政教育者需要定期与教育对象沟通,与其保持一定程度的联系,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所遇到的难题。其三,思政教育者需要发挥表率作用,立身作则,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时不过分依赖,坚决不做学术不端的事情,为教育对象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4.4. 以法规制度为保障点,确保隐私安全可控

目前我国对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与教育之间的监管尚未形成系统化规范。该技术在运用过程中,其涉及的用户隐私权无法得到确切保护,极有可能侵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隐私权益。

4.4.1. 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尊重师生的隐私权,建立一个足够的信任机制,构建安全可信、规范文明的数字世界。《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也为生成式人工智能不断融入思政教育提供了政策和制度上保障。从技术、行业、主体等多维度落实监管措施,并强化主体责任的落实。在技术开发和应用的过程中,制定相应较为完善的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防止生成式人工智能出现失真和失控的情况,防止信息茧房、算法黑箱的情况产生。

4.4.2. 健全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政策保障体系

相关部门利用多样化手段,健全完备的政策保障系统。一方面,提升道德素质,加强伦理素养。相关教育部门要遵循已有的法律法规,组织师生与其他相关人员开展学习,提高教育主体的责任伦理意识,坚守技术伦理,遵循伦理原则,最终构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另一方面,遵循法律制度,推动融合立法。避免法律缺位,确保在原有法律基础之上,推动与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思政教育等教育领域相关的具体法律法规的施行。在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地区的部分高校制定了禁止在校使用ChatGPT的规定,我国亦可借鉴其做法,制定系列规范化的硬性条款,以期约束类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滥用。

5. 致谢

首先,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他秉持治学严谨的态度给我进行论文指导,让我掌握了足够的论文写作的基本技巧和规范要求,我获益匪浅。其次,感谢陪伴在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在困顿之际总是有他们的安慰,我才得以顶住压力继续前进。最后,感谢自己一路平凡又不断前进,只愿大家既有前程可奔赴,亦有岁月可回首。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与实践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9ZDA007);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研究”(项目编号:23YJA710003)。

参考文献

[1] 丁磊. 生成式人工智能: AIGC的逻辑与应用[M].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23: 31.
[2]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N]. 人民日报, 2024-02-01(01).
[3] 罗莎莎. 论智能时代教师角色变革的根本立场与价值逻辑[J]. 教师教育研究, 2021, 33(4): 32-37.
[4] 王少. ChatGPT介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线路、安全风险及防范[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40(2): 153-160.
[5] 朱光辉, 王喜文. ChatGPT的运行模式、关键技术及未来图景[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 44(4): 113-122.
[6] 魏晓燕.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西方慕课意识形态渗透与警示[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43(10): 161-166, 187-188.
[7] 马克斯∙韦伯. 经济与社会(上卷) [M]. 林荣远,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7: 256.
[8] 王佑镁, 王旦, 梁炜怡, 等. “阿拉丁神灯”还是“潘多拉魔盒”: ChatGPT教育应用的潜能与风险[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3, 35(2): 48-56.
[9] 郑永廷, 刘书林, 沈壮海.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第2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13.
[10]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 人民日报, 2022-10-26(01).
[11] 卢岚. 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维度论析[J]. 思想理论教育, 2022(6): 59-64.
[12] 刘箫锋, 张锦霖. 生成式人工智能冲击高校思政教育的三维探赜[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3(12): 6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