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参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路径研究
Study on the Path of College Youth Volunteer Service Participation in Rural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mprehensive Rural Revitalization
DOI: 10.12677/ssem.2024.133039, PDF, HTML, XML, 下载: 47  浏览: 96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张 静, 张 春, 张攀耀*, 邓虹材:成都工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乡村全面振兴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Comprehensive Rural Revitalization College Youth Volunteer Service Rural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摘要: 在我国乡村振兴进程中,众多高校开展了多样化、全面性、持续性的乡村志愿服务活动。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积极参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不仅有利于推动乡村有序治理、振兴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青年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但是,当前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存在的缺陷不足影响着乡村振兴与个人成长的协同发展。为更有效地完善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高校必须深化对“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贯彻,切实服务于乡村全面振兴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高校青年的志愿服务机制。高校应着重引导并培养高校青年的乡土情感,树立无私奉献的志愿服务理念;优化知识结构,发挥专业优势;强化深入农村服务实践,提升服务工作能力;注重实践效益,形成系列化持续性的志愿服务活动;整合多方社会资源,营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又全面实效的志愿服务氛围。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China, many universities have carried out diversified, comprehensive, and sustainable rural volunteer service activities.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college youth volunteer services in rural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orderly governance and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areas, but also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young college students. However, the current deficiencies in youth volunteer services in universities are affec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personal growth. In order to more effectively improve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in rural areas and write a new chapter in the comprehensiv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areas in the new era, universities must deep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cultivating virtue and nurturing talents”, effectively serve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omprehensive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further improve and optimize the volunteer service mechanism for young people in universities. Universities should focus on guiding and cultivating the local emotions of young people in universities, and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selfless and dedicated volunteer service; optimize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leverage professional advantages; strengthen in-depth rural service practices and enhance service work capabilities; emphasize practical benefits and form a series of sustainable volunteer service activities; integrate multiple social resources and create a comprehensive and effective volunteer service atmosphere that is popular among the people.
文章引用:张静, 张春, 张攀耀, 邓虹材. 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参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路径研究[J]. 服务科学和管理, 2024, 13(3): 308-314. https://doi.org/10.12677/ssem.2024.133039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针。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下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方向,特别强调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1]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此,我们要确保各类人才都能在乡村充分发挥其能力和才华,为乡村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共青团中央在《关于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的意见》的通知中,也强调开展青年下乡志愿服务的重要性 [2] 。高校以培养高层次人才、教育高素质青年为主要目标,承担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重任,肩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青年大学生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不仅是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体现,更是促进学生深入农村、了解乡村情况、增进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重要途径。为了推动乡村振兴,我们需要培养一支具备高素质、勇于担当、乐于奉献、愿意扎根基层的人才队伍,而高校青年正是这一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力量 [3] 。

2. 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参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本体解读与理论阐释

(一) 乡村全面振兴、青年志愿服务、农村基层治理的理论阐释

1) 乡村全面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前提,以经济振兴为核心。通过同步发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传统乡村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总要求 [4] 。2024年2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主题,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主线,对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

2) 青年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精神包含志愿、无偿的内在品质,服务社会、关爱他人的根本宗旨,发展、进步的理想意愿,以及高尚、崇高的恒久面貌。这深刻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3) 基层社会治理

基层治理是政府以基层社会为中心,解决基层社会问题,实现基层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活动。其内涵在于完善基层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制度,促进基层社会发展,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统一。

(二) 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青年志愿服务参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理论依据

高校青年参与乡村志愿服务活动意义重大。

首先,对于青年人才,乡村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结合,发挥个人才能,培养艰苦奋斗精神,促进全面发展 [5] 。

其次,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对乡村社会建设有积极推动作用,为乡村社区治理、组织发展、文化传播提供支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最后,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也有助于志愿服务的普及和发展,拓展服务领域和范围,弘扬传统美德,提升公众对志愿服务的关注度和认同感,为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 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青年志愿服务参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现实政策

“三支一扶”计划自2006年启动,作为中央推动的基层就业项目,包括支农、支教、支医及扶贫等岗位,旨在引导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 [6] 。该计划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渠道,提升了基层教育和管理水平。2022年四川省报名人数达20,031人,凉山州德昌县支农岗位报考人数破千,显示高竞争性和基层对人才的需求。高校青年村官和选调生项目旨在培养新农村建设人才和党政干部后备力量,要求志愿者具备高思想政治和专业素质,推动基层发展。西部计划活动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基层服务1至3年,自2003年启动以来,已派遣数万志愿者到西部地区,为教育、卫生、扶贫等领域提供支持 [7] 。在四川省,志愿者人数和报名意愿创新高,显示计划影响力。高校青年还通过参与“三下乡”、“返家乡”等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展现重要作用。

3. 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青年志愿服务参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现状调研

(一) 调研对象和调研方法

以成都工业学院为例,面向成都工业学院青年志愿服务在校大学生为调研对象,跟踪青年志愿服务大学生积极踊跃参与的“三支一扶”、“西部计划”、“三下乡活动”、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等志愿服务项目,筛选其中参与农村基层治理促进全面乡村振兴的活动,有针对性地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以及深度访谈等方式,探索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青年志愿服务参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现实情况、实施意义、改进路径等问题。

(二) 调研结果与现实分析

当前我国青年志愿服务参与新时代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已初见成效并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实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面建设。

首先,青年志愿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 [8]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引领推进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事业发展,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不懈奋斗,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全面乡村振兴背景下,广大青年志愿服务汇聚青春力量,激扬青春活力,无私奉献,积极投身于新时代新征程的农村基层发展进程中,主动下沉农村基层,与农民群众紧密互动,细致调查农村基层实际情况、贯彻宣传党中央与国家路线方针政策、为人民群众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宣传活动,加强农村宣传工作,夯实群众思想基础,有效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为全面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带来了新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其次,青年志愿服务在提升基层工作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8] 。青年志愿者们不仅采用传统的走家串户方式宣传农村政策和调解矛盾纠纷,同时结合自身教育背景与学习经历,充分发挥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运用网络、报刊等平面和虚拟媒体开展实际工作,增加了宣传力度,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扩大了政策影响力。青年志愿者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有效弥补了基层干部的不足,解决了农村工作的实际困难,在农村基层改革工作等复杂任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对未来农村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最后,青年志愿服务进一步夯实了农村基层工作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基层党支部是党组织体系的基础。青年志愿服务参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志愿者中的已有党员充实了基层党支部力量;同时,许多志愿者在服务期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成为正式党员,从而优化了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在志愿者服务群众过程中,耐心倾听群众需求,及时回应并解决问题,对办理事项进行回访,从而巩固了群众基础。通过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孤寡老人、丰富文化生活、提升基层教育条件等实际帮扶工作,为农村基层的社会治理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在调研中发现,青年志愿服务在推进乡村振兴参与农村基层工作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与困难: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青年志愿服务参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缺乏专门的统筹协调部门 [6] 。实际上通常是多部门参与管理,导致多头无序、管理混乱等问题现象。管理运行不规范,由于缺少统一的协调部门,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在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时,相较于专业志愿服务团体,其管理运行往往显得粗放无序,保障机制严重滞后。长效性稳定性不足,现阶段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在帮扶带动落后地区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部分学生因服务学分、毕业、升学等原因参与志愿服务,等目的达成后,志愿服务帮扶活动可能随之终止,不利于服务的长期有效、持续发展。学校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质量不齐。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助力乡村建设是公益活动,学生需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但无实际物质回报,甚至需承担部分经费 [9] 。经济负担是影响学生参与服务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当前高校青年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长大,自幼备受家人爱护,很多缺乏独立爱心、社会实践经验和吃苦耐劳精神,而志愿服务扶持农村基层的艰苦恶劣条件也是影响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原因之一。

4. 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青年志愿服务参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为探索新形势下青年志愿服务参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更好地了解青年志愿者活动成果和志愿者活动所遇见的问题,探求培养青年志愿服务意识和有效开展农村志愿服务活动的途径,经过较为全面的调研与深入剖析,当前青年志愿服务参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问题的成因分析如下:

首先,青年志愿服务机制体系需全面提升完善。高校在志愿服务的日常管理中还没有全面结合其公益性、长期性和持续性等特点,没有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考核评估机制以及注册与退出机制。大学生志愿者的积极性主要依赖于个人主观意愿,或为获取名利需求,缺乏长期稳定的保障与持续发展的机制。在大学生考研、就业等关键领域,志愿服务尚未形成直接关联,缺乏多元化、精细化的激励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志愿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影响了高校志愿服务的质量保障与持续发展。此外,部分高校青年志愿者的教育培训、资金补助等方面投入不足、建设有限,也成为影响高校志愿服务高质量好口碑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青年志愿服务管理保障规范性需大力加强健全。高校青年志愿者的管理涉及志愿者、学校和服务单位三方,但在实际操作中,三者之间的衔接存在不到位和管理空白的现象。高校尚未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跟踪联系制度,对志愿服务的真实成效缺乏全面了解,与服务单位之间的沟通对接不足,导致在专业选择、学科建设、服务需求等方面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未能完全精准匹配。此外,对于志愿服务活动的监管措施不够有效,仅停留在对活动要求的明确上,缺乏实质性的指导和监督。同时,高校青年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权利保障尚不明确,需要相关部门进行界定和明确。

再者,青年志愿服务扎根基层农村意愿需提升改善。大多数高校青年志愿者对于扎根农村长期服务的意愿不高,并且教育背景、理论知识与现实农村需求有脱节,志愿者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三农”问题方面存在不足,对农村基层生产生活缺乏深入了解。在志愿服务工作中,许多志愿者不得不放弃原有专业,有“从头再来,无从下手”的感觉。此外,部分地区对高校青年志愿者的定位不清楚,导致很多志愿者感到自己处于“大材小用”的状态。

最后,志愿服务知识能力有所欠缺,培训学习需全面加强。多数高校青年大学生在校期间未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化的志愿服务课程和学习,导致他们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缺乏专业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服务技能。同时,传统学校教育模式偏理论灌输,少实践磨练,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需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高校青年志愿服务面临着机制、管理、意愿和能力等多方面的问题。为了推动高校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完善机制、加强保障、提高意愿和能力,为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 [8] 。

5. 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青年志愿服务参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研究

(一) 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的支持机制

为了促进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和法治化,必须不断完善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党中央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发展和志愿服务工作。然而,志愿服务工作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更为完善的法律制度进行保障 [10] 。地方性立法应与国家层面的法律相协调,如四川省于2009年通过的《四川省志愿服务条例》,该条例对志愿服务行为进行了规范,并有效保障了志愿者的合法权益。

为了推动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实施,必然要求加强青年志愿服务参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保障支持机制,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通过设立专业平台,有效整合志愿者和帮扶项目资源。高校方面,应设立固定的管理部门,完善志愿者管理规则,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政府还应完善激励机制,为志愿者提供政策支持。此外,还应建立健全的嘉奖和回馈制度,通过量化服务效果,表彰优秀志愿者,并在生活和就业方面给予回馈,以吸引更多大学生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工作。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推动志愿服务工作的规范化、法治化,为全面乡村振兴战略贯彻实施,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二) 丰富农村志愿服务发展多元化多方面的保障机制

1) 构建统一平台,促进多元化参与及信息流通

高校青年志愿者人数众多资源丰富,政府部门亦设有众多基层帮扶项目。然而,目前缺乏统一专业的管理平台,导致部分帮扶项目出现志愿者组织重复对接的情况,而有的项目则缺乏有效参与。因此,构建统一专业的管理平台显得尤为迫切。该平台需整合志愿者与帮扶项目的信息资源,实现信息的顺畅对接与流通。不仅有助于志愿者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志愿服务的实效性,更能加强高校间及志愿者组织间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共同为社会贡献力量。

2) 创新志愿服务内容与形式,满足全面乡村振兴需求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对志愿服务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我们需不断创新志愿服务的内容与形式,突破传统模式,以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具体而言,应结合乡村的实际发展状况,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围绕青年学生的学习特点、思维习惯、乡情民意以及乡村振兴的具体需求,设计并开展多样化的志愿服务活动。考虑到服务对象主要是中老年、儿童以及留守妇女等群体,活动设计应贴近实际,易于理解和操作。同时,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宣传推广,搭建线上服务平台,以拓展活动空间,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全面融入乡村发展进程,实现志愿服务与青年学生发展的有机结合,共同推动乡村的高质量发展。

(三) 深化青年志愿服务与基层社会资源合作机制

为了有效推进乡村振兴这一重大战略,必须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作为培育人才的关键环节,高校应当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主动调动并整合各种资源,携手社会各界,包括地方政府、企业等,共同开展高校对口帮扶志愿活动。地方政府联合高校,运用新媒体、多媒体方式,共同打造多元化的信息传播平台,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青年大学生关心、重视并服务于“三农”发展,投身入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同时,高校应深化与当地媒体的交流合作,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时把握青年群体的思想动态和需求,融入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综合人才。这将有助于吸引更多青年学生参与到高校对口帮扶志愿活动中,成为全面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此外,积极响应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号召,高校携手企业,拓展各方资源,探索创新全面乡村振兴路径。通过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内容丰富、操作性强的帮扶项目和志愿服务活动,鼓励青年学生积极参与,推动全面发展。高校应努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可长期开展的品牌活动,为推动对口支援地区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四) 提升农村志愿服务组织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

发展新阶段中的农村面貌、工作要求、发展目标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对志愿服务的帮扶内容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6] 。志愿服务组织间需要加强共建互动,深入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信息共享,并构建人才共享和队伍互通的机制。构建志愿服务资源共享体系,持续更新和完善丰富志愿服务的内容,拓展志愿服务内涵外延,以满足新时代对志愿服务的高要求新期待。

在志愿服务活动方面,有效的志愿者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的建立至关重要。这种制度建设不应局限于高校为志愿者提供的学分优惠、评奖评优等措施,而应着眼于志愿者的整体职业生涯规划。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服务期限的志愿者,我们需要设计差异化的激励策略。通过量化农村志愿服务的效果,以及对优秀志愿者的表彰,我们可以推动农村志愿服务运行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在志愿者队伍建设方面,志愿者组织必须重视人才梯队的培养与建设,确保志愿服务人才供给的连续性。明确志愿服务的管理部门,以保障志愿服务计划实施的长效性和稳定性。通过这些举措,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在新时代的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力量。

6.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角落、留守的孤岛和记忆中的过往”。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以深远的眼光来规划乡村的未来,担当历史的使命,保持建设的耐心,汇聚各方力量,逐步攻克乡村发展面临的困难问题。尊重地区乡村发展的特色个性,因地制宜,灵活应对乡村居民改善生活的不同需求,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政府、社会各界与高校多方主体积极解决“青年志愿服务乡村振兴”项目的诸多障碍,促进青年志愿者深度参与乡村基层治理,为青年大学生自愿投身全面乡村振兴事业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同时,青年大学生志愿者也应树立正确、高尚的志愿服务理念,积极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全面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寻找个人成长的空间和潜在的职业发展路径。

基金项目

202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青年志愿服务参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路径研究”(202211116028);2022年度成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项目成果“乡村振兴战略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工作的实践研究”(DZX202217);2022年度四川性社会学与性教育研究中心课题“习近平家庭观视域下新时代农村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研究”(SXJYB2202);2022年度成都工业学院中华传统文化学院课题“志愿文化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研究”(ZHY202209)。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晋伟丽. 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乡村振兴的优化策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昌: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23.
https://doi.org/10.27751/d.cnki.gjxkj.2023.000328
[2] 邢佩媛, 黄辉. 城乡融合背景下乡村产业振兴的价值意蕴、实践困境与路径选择[J]. 乡村科技, 2023, 14(6): 49-52.
https://doi.org/10.19345/j.cnki.1674-7909.2023.06.007
[3] 张丹. 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 21(5): 36-39.
https://doi.org/10.16279/j.cnki.cn34-1214/z.2022.05.015
[4] 包懿, 黄媛. 大学生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探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19, 32(20): 70-71 78.
[5] 黄东贺. 广西东兰县西部计划志愿服务功能及趋势分析[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 2(15): 13-14.
[6] 韩思怡. 当代大学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甘肃农业, 2022(10): 93-96.
https://doi.org/10.15979/j.cnki.cn62-1104/f.2022.10.013
[7] 刘颖, 孙冉, 沈伯雄. 大学生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路径与机制构建探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2, 35(7): 114-115.
[8] 周晓. 乡村振兴背景下影响志愿服务功能发挥的因素及对策研究——基于协同治理的视角[D]: [硕士学位论文]. 青岛: 青岛大学, 2022.
https://doi.org/10.27262/d.cnki.gqdau.2022.001329
[9] 邓希泉. 坚持“党管青年”原则新时代青年工作的战略特征及实施路径[J]. 人民论坛, 2023(2): 84-88.
[10] 郑宏林, 黄咏欢. 健全志愿服务机制, 提高大学生服务水平——以地理与旅游管理系为例[J]. 考试周刊, 2014(40): 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