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县仓颉庙“蒿木”的一种诠释
Interpretation of the “Hao Mu” in Cangjie Temple, Baishui County
DOI: 10.12677/ije.2024.132023, PDF, HTML, XML, 下载: 106  浏览: 172 
作者: 孙宏义: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甘肃 兰州
关键词: 仓颉庙蒿木白水县松柏类坟地阔叶树针叶树气味Cangjie Temple Hao Mu Baishui County Conifers Graveyards Broad-Leaved Trees Conifers Odors
摘要: 目的:揭示白水县仓颉庙“蒿木”檩条是什么。方法:通过蒿属植物、非蒿属的阔叶树及针叶树气味及地理学名称进行分析。结果:仓颉庙“蒿木”檩条不在蒿属植物范围,有可能在非蒿属植物的松柏类植物,更有可能是指山东泰山以南的区域或者指坟地产生的木材。结论:“蒿”作为山东泰山以南区域及坟地的代名词,“蒿木”指泰山以南区域或者坟地里长出的具有芳香精油气味的木材。仓颉庙周边区域,历史上坟里种植的柏木高大笔直,提供“蒿木”檩条更有可能。正好蒿属植物有芳香精油气味,又是蒿地产生的木材,那就把仓颉庙的这根檩条命名为“蒿木”。这样的“蒿木”即表示木材的来源(坟地)又表示木材的性质(柏木)还能体现当地的文化(对死者的尊重)。历史发展到今天,无需具体知道“蒿木”是松还是柏,知道它是“蒿”地产的木材可以做仓颉庙的檩条就可以了。“蒿”就是地理区域名称,不是蒿属植物。
Abstract: Purpose: To reveal what the “Hao Mu” lintel in Cangjie Temple, Baishui County is. Methods: Analyze the odors and geographical names of Artemisia species, non-Artemisia broad-leaved trees, and conifers. Results: The “Hao Mu” lintel in Cangjie Temple is not within the range of Artemisia species, possibly referring to conifers of non-Artemisia species, more likely to be the wood produced in the area south of Mount Tai in Shandong or in graveyards. Conclusion: As a synonym for the area south of Mount Tai in Shandong and graveyards, “Hao” refers to wood with aromatic essential oil odors grown in the area south of Mount Tai or graveyards. In the surrounding area of Cangjie Temple, the tall and straight cypress trees planted in graves historically are more likely to provide the “Hao Mu” lintel. Since Artemisia species have aromatic essential oil odors and are wood produced in Artemisia land, the lintel in Cangjie Temple is named “Hao Mu”. This kind of “Hao Mu” not only indicates the source of the wood (graveyards) and the nature of the wood (cypress), but also reflects the local culture (respect for the deceased). In today’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it is unnecessary to specifically know whether “Hao Mu” is pine or cypress, it is enough to know that it is wood produced in Artemisia land and can be used as a lintel in Cangjie Temple. “Hao” is the geographical name, not the Artemisia species.
文章引用:孙宏义. 白水县仓颉庙“蒿木”的一种诠释[J]. 世界生态学, 2024, 13(2): 180-185. https://doi.org/10.12677/ije.2024.132023

1. 引言

Figure 1. Cangjie Temple in Baishui County

图1. 白水县仓颉庙

仓颉庙 ‎[1] ‎[2] 位于陕西省白水县史官镇(图1),据史料记载已有千年历史。仓颉庙北依黄龙山,南临洛河水,占地17亩,南北呈长方形,四周高墙,墙内建筑在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分别为照壁、山门、前殿、报厅、中殿、寝殿、墓冢 ‎[3] 。在主体建筑的两侧又分布着东、西戏楼、钟鼓楼、东西厢房等。其中的寝殿(后殿)为元代修建 ‎[4] ,连贯寝殿东西(大檩)的一根粗木是“蒿木”(图2)所制 ‎[5] 。问题就出在这里,“蒿木”为何物?一直是个疑惑。正规文献没有“蒿木”是什么木的记载,导致民间认为“蒿木”是菊科蒿属植物的观点。笔者多年从事蒿属植物的应用研究,偶然阅读文学作品中的植物内容 ‎[6] ,从这些作品中产生了仓颉庙“蒿木”的理解,认为这里的“蒿木”不是菊科蒿属植物,而是一个生态地理概念。

Figure 2. Artemisia wood rafters in the east-west direction of the sleeping hall of Cangjie Temple

图2. 仓颉庙寝殿东西方向的蒿木檩条

2. 方法

2.1. 蒿属(Artemisia L.)植物的论证

蒿属植物,为双子叶植物纲菊科。花卉研究中,把类似于菊科植物在冬季地上部分死亡而根活者的植物叫宿根植物。还有一部分菊科植物在冬季地上部分的叶子死亡而枝干和根活着,例如在固沙造林中的油蒿就是这类植物,生产实践和科研活动中称这类植物为半灌木。

2.2. 非蒿属植物的论证

非蒿属植物,能做仓颉庙东西檩条的是树木,即有可能是阔叶树类也有可能是针叶树,其中以松柏类为可能。

2.3. 地理学论证

除了蒿属和非蒿属植物,也有可能是其它地理概念,例如东北红松,强调红松来自东北的地理概念。从这个地理概念出发,“蒿木”强调的是木而不是“蒿”。一味地在蒿属植物中找“蒿木”就误入歧途。因此,有可能“蒿木”的“蒿”是地理概念。

2.4. 精油论证

松柏类树木具有芳香精油,蒿属植物也具有芳香精油,两者都有可能具备延长木材寿命的特性。精油的特性也是“蒿木”命名的一种考虑。

3. 结果

3.1. 蒿属植物

蒿属植物在各地均有分布,尤以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为多,约有蒿属植物170余种。蒿属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也就是说冬天地上部分死亡。但也有特殊的地方,在荒漠地区的蒿属植物地上枝条不死亡,来年从枝条发芽。这样在固沙造林中,把这类先锋固沙植物称为“半灌木”植物。蒿属植物都是主根系发达的植物,以便能够吸收周边的水分维持生长。即便如此,蒿属植物也不会长成可以成为仓颉庙寝殿东西檩条的那么长和粗的大檩“蒿木”,这个观点有共识。

3.2. 非蒿属植物

非蒿属植物,考虑成为大檩的材料,首先排除草本和灌木树种,剩下的就是阔叶树和针叶树。一般60年以上的阔叶树,有些长得干直,长度足够,都可以做大檩。最有可能做大檩的自然是具备分泌油脂的松柏类,不易腐烂,发挥檩条作用的时间长。这根“蒿木”在西侧支柱的东侧存在“节疤”,也证明这根“蒿木”非蒿属植物。

3.3. 地理学

除了蒿属和非蒿属植物概念,“蒿”也是地理概念。比方我国有蒿里镇、蒿里村等。文学作品西汉无名氏创作的一首杂言诗《蒿里》 ‎[7] 这样写的“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蒿里:原为山名,相传在泰山之南,是埋葬死者的地方,后因泛指墓地或者魂魄聚居的阴间 ‎[6] 。这里指明“蒿”是地名。“蒿木”就是蒿地的木材。这样在泰山之南有松柏类运输到白水仓颉庙作为寝殿的大檩就成为可能。“蒿”指墓地,那么白水一带的墓地产生高大的柏树很多,就地找到合适的大檩也很容易。据此推断,仓颉庙的“蒿木”就是当地坟地的柏树。

3.4. 精油

松柏类树木具有芳香精油以萜烟类–樟烯、苦艾萜、杨梅烯、水茴香萜、松油萜为主。蒿属植物精油提取物以1,8-桉叶油素,α-蒎烯,β-蒎烯等18种组分为主。它们成分不同,到都有芳香精油的气味,达到防虫防腐的目的。

4. 讨论

据记载,仓吉庙的这根蒿木只是整根蒿木的三分之一,原蒿木全长48 m,能看见的“蒿木”长16 m,粗55 cm,剩余部分则“深埋”于建筑当中,此奇观就是当地人所谓的“蒿木担子四丈八 ‎[4] ‎[5] ”。

蒿属植物及其同类的草本及灌木树种不在仓吉庙寝殿檩条来源的考虑范围之内,剩下的就是阔叶树和针叶树种。具体是哪一种,到此就意义不大。

从地理科学角度考虑,仓吉庙檩条的来源可能就是一个叫“蒿”的地方,其一就是山东泰山以南的区域 ‎[6] ,海拔低,水路发达,运输到白水有可能。其次,“蒿”除了植物名称意外,也指坟地 ‎[6] ,“蒿木”就是来自坟地的树木。蒿是干枯之意,人死枯槁,所以死人的居里叫“蒿里”。仓颉庙所处的陕西渭北高原是半干旱地区,土壤水分在8%左右,一般在15%左右,树木根系发达,不会因为水分亏缺发生萎蔫,大树在坟地或者庙宇能够保存,像仓颉庙的仓颉手植柏已经5000年以上树龄就是例证,因此仓颉庙的“蒿木”来自当地的坟地是有可能的。再如以山东地名命名的植物也不少,例如山东柳(Salix koreensisanderss. var. shandongensisc. E. Fang)、鲁桑(Morus alba Linn. var. multicaulis (Perrott.) Loud.)、鲁中柳(Salix luzhongensis X. W. Li et X. Q. Zhu)、泰山柳(Salix taishanensis C. Wang et C. E. Eang)、泰山椴(Tilia taishanensis S. B. Ling)、蒙山柳(Sali xtriandra L. var. mengshanensis S. B. Ling)、蒙山鹅耳枥(Carpinus mengshanensis S. B. Liang et F. Z. Zhao)等,都是提供了木材命名的范例。

分析中国主要木材名称大全GB/T 16734-1997,非树木名称命名的典型木材名称 ‎[8] ,列入下表1

Table 1. Characteristics + names of wood materials

表1. 特性 + 木材的木料名称

分析表1,不以树木名称命名的木材不少,色木、南松、豆腐木、荷木、东北红松、铁木和萌芽木等,据此看出仓颉庙的“蒿木”就是这种命名方式。只是命名者很有学问,对当地历史的文化有深刻的认识,故意把坟里的柏树命名为“蒿木”,既不违背历史文化规律,也不违背树木的自然属性。当时人们都很清楚“蒿木”是什么,过了几十年慢慢的就忘了,几千年就更不知道了,也就成了千古之谜。

网上有文称,“仓颉庙后殿檩条据传为蒿木长成,蒿木为草本植物,当年生,当年死,寿一载。从未有长成参天大树的,但一颗蒿草心存志向,奋发向上,长成了‘栋梁之才’,可见就算生的卑微仍能以自己努力筑就一片天地。因此。人更应当立心明志,勇往直前,总有一天如蒿木一般成为栋梁 ‎[9] ”。这里指明蒿属植物“当年生,当年死,寿一载”,实为误判。实际情况是,蒿属植物为多年生,和落叶乔木一样,只是叶子在冬季落了,根系活着,它就不是当年死。在沙坡头丛生的油蒿,冬天地上的枝干活着,春天就在枝干上发芽,目前已有近70年的树龄,还发挥着固沙的作用。

蒿属植物有芳香味,在菊科中的杀虫和抑菌活性较强 ‎[10] ,也是仓颉庙命名“蒿木”的一个原因。限于那个时代科学知识的有限,记载者用蒿属植物的这个芳香味等同于松柏类的耐腐蚀物质而命名这个檩条为“蒿木”,这是一种高智慧的可能。

关于仓颉庙“蒿木”没有节疤的问题。任何树木的树干伐倒后,都是枝头细,越接近树木根部越粗,要成为建筑用材,一定被工匠进行修理,直到可以合格上梁,这样几百年后,人们就看不清楚树干的节疤了。2023年10月25日,专程考察了仓颉庙的蒿木“檩条”,在“蒿木”檩条西侧的第二个支柱下方的东侧30 cm处节疤是很明显的(图3),直径约10 cm。分析该“节疤”,为一长出的侧枝,木匠削平这一面方向朝下,经过几百年显露出节疤的缺点,就是这里的“节疤”纹理开裂,留下了隐患,目前来说这里需要一根支柱辅助发撒重力,保证“蒿木”维持长的寿命。

Figure 3. Node scars on artemisia wood beams at Cangjie Temple

图3. 仓颉庙蒿木檩条的节疤

5. 结论

白水县仓颉庙的“蒿木”檩条,此“蒿”非植物学的蒿属植物,而是“蒿”的地名区域或者是坟地。作为地名区域,主要指山东泰山以南周边区域,此地产的木材称为“蒿木”。“蒿”也指坟地,坟地产生的木材也叫“蒿木”。

本文更倾向于“蒿”作为坟地。根据农田土壤水分推断,仓颉庙周边区域,历史上周边种植的高大笔直的柏木不少,成为仓颉庙的“蒿木”檩条更有可能。正好蒿属植物有芳香精油气味,又是蒿地产生的木材,那就把仓颉庙的这根檩条命名为“蒿木”。

注释

图1~3来源:图片均为自摄

参考文献

[1] 李广阳. 仓颉·仓颉庙[J]. 文史知识, 1989(6): 120-122.
[2] 白水县融媒体中心. [文脉永续 礼敬仓颉]渭南市白水县: 仓颉庙[EB/OL].
http://www.baishui.gov.cn/xwzx/bdyw/1676161294385946626.html, 2024-01-05.
[3] 白水县融媒体中心. 梁建邦: 话说白水仓颉庙[EB/OL].
http://www.baishui.gov.cn/xwzx/bdyw/1676161318972956675.html, 2024-01-05.
[4] 浩杰, 张莉娜, 王志宏. 陕西古建筑-白水仓颉庙寝殿[EB/OL]. 白水县广播电视台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https://history.sohu.com/a/667965342_121123725, 2023-04-17.
[5] 历史店. 仓颉庙历史悠久, 庙内有一根长16米的“蒿草”杆, 堪称一大奇观[EB/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5350240818269783&wfr=spider&for=pc, 2024-01-05.
[6] 潘富俊. 草木缘情[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6: 232.
[7] 韩萌. 《乐府诗集》里的故事[M]. 合肥: 黄山书社, 2015: 142-144.
[8] 成俊卿, 李称, 姜笑梅, 等. GB/T16734-1997中国主要木材名称大全[S]. 北京: 国家技术监督局, 2016.
[9] 磊森智造. 陕西渭南: 来自仓颉庙的启示[EB/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1534656574253864&wfr=spider&for=pc, 2024-01-05.
[10] 韩小冰. 蒿属植物粗提物杀虫和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