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理论在统编教材“快乐读书吧”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the Whole-Book Reading Theory in the Unified Textbook “Happy Reading Bar”
DOI: 10.12677/ae.2024.145711, PDF, HTML, XML, 下载: 39  浏览: 93 
作者: 吴雨菲: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通
关键词: 小学语文快乐读书吧整本书阅读Primary School Chinese Happy Reading Bar Whole-Book Reading
摘要: “快乐读书吧”栏目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的一大特色,既是落实“整本书阅读”的重要载体,也是更好地将整本书阅读与语文课堂紧密结合的方式。为了贯彻新课标要求,把握教材编写脉络,优化阅读教学的实施路径,本文分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剖析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六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中推荐书目《爱丽丝漫游奇境》为例,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Abstract: The “Happy Reading Bar” column is a prominent feature of the unified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xtbooks, serving as both an important vehicle for implementing “whole-book reading” and a means of closely integrating whole-book reading with Chinese language classrooms. To fulfill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grasp the context of textbook compilation, and optimize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reading instruc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whole-book reading instruction objectives proposed in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dissects the intention of textbook organization, and proposes practical and feasible whole-book reading instruction strategies using the recommended book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from the “Happy Reading Bar” in the second volume of grade six as an example.
文章引用:吴雨菲. 整本书阅读理论在统编教材“快乐读书吧”中的应用[J]. 教育进展, 2024, 14(5): 405-410.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5711

1. 引言

整本书阅读是以一本完整的书或者是相关联的多本书作为阅读对象,其范围涵盖文学作品、经典名著、历史典籍、自然科学著作等各类书籍。阅读者不仅需要对书中内容和结构有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更需要独立思考,是个人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思维的过程。

“快乐读书吧”是部编版教材设置的特色栏目之一,它与对应单元的语文要素相配合,与各年级的阅读训练点相契合。它以丰富的主题和多样的阅读指导方式出现在每一册教材中,向学生推荐了一系列优质的课外读物,是阅读整本书的好平台。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文简称“新课标”)的颁布,整本书阅读被正式纳入课程体系,明确将“整本书阅读”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并列出了详细的学习内容与教学提示,凸显了整本书阅读的重要地位。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读新课标、系统分析教材以及具体落实阅读教学实践三个方面,为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与方法,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2. 研读课标,分析各学段对整本书阅读的要求

2.1. 读图过渡读文,培养阅读习惯

新课标在“学段要求”中提出第一学段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要不少于5万字,学生要尝试阅读整本书,与他人分享读书感受并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学生在初学拼音阶段,阅读仍然需要依赖图片来辅助理解文字内容,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过渡。从易于理解的图画书开始,逐渐引入儿歌、童谣等韵律感强的阅读材料,再过渡到内容更为丰富的故事书,这样的阶梯式阅读设计有助于学生从依赖图片逐步过渡到独立阅读文字,从而为提高阅读流畅度打下坚实基础。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并建立他们的阅读自信,教师可以组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例如“讲故事大王”活动,不仅能给学生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还能通过互动和分享的方式,极大地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参与度。在阅读活动中学生将更愿意阅读、分享,并逐步培养出对阅读的热爱和自主阅读的能力。

2.2. 出声过渡默读,培养阅读能力

新课标在“学段要求”中提出第二学段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要不少于40万字,阅读目标体现为“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该目标的设定是由学生实际阅读能力发展的情况而决定的,小学三年级学生会迎来阅读发展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如果说第一学段是在学习如何阅读,那第二学段往后则要通过阅读来深化学习,通过阅读汲取知识,拓展视野 [1] 。在这一转变中,提升阅读速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在阅读活动中帮助学生由出声读逐步过渡到默读,提高阅读的速度。例如,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每章节的导读引导,一方面能激发学生想读下去的欲望,同时,也能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提供解决方案,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3. 能力进阶,提高阅读综合素养

第三学段课标对学生课外阅读总量的要求从40万字提升到100万字,要求默读的速度要达到每分钟300字左右。速度和数量的双重提升,对学生来说是阅读能力进阶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学生需要有系统地进行阅读训练,以加快阅读速度、提高阅读效率。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每天安排10~15分钟的快速阅读练习,逐步提高阅读速度。同时,为了避免盲目阅读、确保阅读效果,学生还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迅速捕捉文本的关键信息,这既有助于理解文章主旨,也能节省阅读时间、提高阅读效率。此外,熟悉不同类型的整本书也是提升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应了解不同类型文本的特点和阅读方法,如小说、散文、诗歌、科普文章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积累,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出自觉、高效的阅读习惯,从而在阅读的海洋中畅游无阻,汲取知识的养分。

3. “快乐读书吧”的实施要点

3.1. 紧扣“单元要素”和“人文主题”

“快乐读书吧”的内容始终与本册教材或当前单元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保持高度关联。它不仅紧密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展开,还巧妙串联单元内的阅读方法,并且与“语文园地”中梳理总结的读书方法相对应 [2] 。以六年级下册的“快乐读书吧”为例,它与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跟随外国文学名著的脚步,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紧密相连。单元的语文要素,如“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主要内容”“交流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感受”“学习撰写作品梗概”等,都与“快乐读书吧”中的阅读要点相互呼应。“深入了解名著的写作背景,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在阅读的每一页边空白处随时记录自己的感触;读完整本书后,尝试写出全书的结构,揣摩作者的意图和表达的思想。”这样的安排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也有效地提升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深度。

3.2. 由“课内”走向“课外”

“快乐读书吧”与整个教学单元紧密相连,构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教师可以从课文的学习顺势迁移到“快乐读书吧”的教学,使学生顺畅地从“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探索。研究如何与“课内”阅读相结合,引出读书话题。例如六年级下册的“快乐读书吧”设置在第二单元之后,第二单元已经涉及了《鲁滨逊漂流记》(节选)、《骑鹅旅行记》(节选)以及《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等经典名著,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去深入阅读这些作品的完整版本。此外,从《鲁滨逊漂流记》的冒险主题出发,教师还可以巧妙地引导学生探索奇幻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的奇妙世界,从而进一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与知识储备。

3.3. 合理安排学期阅读计划

“快乐读书吧”作为每学期一次的阅读推荐栏目,教师在一学期之初便需深思熟虑,为整个学期的阅读活动做好提前规划。为了活动的有效推进,教师需准确掌握学生的阅读起点,包括他们当前的阅读水平及已熟练运用的阅读策略。学生对于指定的书籍未必会产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提前预设学生可能遇到的阅读障碍,并精心设计引导性的学习任务 [3] 。这些任务旨在为学生搭建阅读的脚手架,让他们在正式开始阅读前能够做好充分的心理与知识准备。以六年级下册的“快乐读书吧”为例,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第二单元教学开始之前,对世界名著的背景有初步的了解,并完成必要的“热身”工作。通过预估学生对这些经典作品的兴趣程度,教师可以更加合理地安排活动,从而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为后续的深入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4. 结合要点,总结《爱丽丝漫游奇境》阅读教学策略

4.1. 读前热身,制定阅读任务

读前“热身”是在正式读书前的准备阶段,包括读前导读以及制定阅读计划。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封面设计、品味插图以及翻阅目录大纲,逐步揭开书籍的神秘面纱。同时,通过简要了解故事背景与情节梗概,学生的好奇心将被点燃,自主阅读的渴望也将随之而生。

4.1.1. 导读激趣,点燃阅读热情

1) 欣赏插图

翻阅书中的精美插图,能点燃学生们探索知识的热情与渴望。这些插图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和细节,画面中人物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注意看他们的衣着打扮,是不是也能透露出一些重要的信息呢?试着猜测一下,这些人物可能正在干什么,他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们的主角爱丽丝在哪里呢?她是不是和某个特别的朋友在一起?还有那只可爱的小刺猬,它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为什么它会团成一个球,是在向我们传达某种重要的信息吗?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些疑问,深入到这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中,去探寻更多的秘密和惊喜吧!

2) 写作背景

《爱丽丝漫游奇境》是19世纪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的杰作。他不仅是一位备受赞誉的作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和摄影师,更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卡罗尔与友人利德尔家的三个女儿关系亲密,经常陪伴她们嬉戏玩耍。据说在一次共同的旅行中,卡罗尔边品味香醇的茶点,边为孩子们编织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爱丽丝被这个故事深深吸引,恳求卡罗尔将这个美妙的故事写出来,于是故事的主人公就以这个小女孩的名字命名。

3) 时代背景

故事看似荒诞离奇,却处处都是当时英国现实生活的写照。比如疯狂的茶话会,就源自于维多利亚时代盛行的下午茶文化。那个时代的英国人对饮食非常讲究,茶会上的食物、餐具都非常精致…… [4] 。

4) 故事梗概

本书由《爱丽丝漫游奇境》和《爱丽丝镜中奇遇》两个部分组成。《爱丽丝漫游奇境》讲述了在一个午后,小女孩爱丽丝追赶一只会说话、揣着怀表的兔子,掉进了兔子洞。这里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咬一口蘑菇左边可以变大,再咬一口右边又可以变小。除了这些奇奇怪怪的食物之外,她还遇到了一群稀奇古怪的人或动物:三月免、柴郡猫、渡渡鸟、假海龟、红心王后……在经历了这一系列的探险之后,爱丽丝猛然苏醒,发现自己只是躺在草地上睡着了,刚才的经历都不过是梦境而已。在《爱丽丝镜中奇遇》中,爱丽丝做了第二个梦,她在镜子中的世界里成了一局棋赛中的白方棋子,要绞尽脑汁走完从“卒子”到“王后”的线路。最后,在爱丽丝成为王后的加冕庆祝宴会上,梦中的旅程终究还是结束了。

5) 线索提示

在书中,一只身穿坎肩的兔子成为了带领爱丽丝踏入神奇幻境的向导,又引导着她结识了一个又一个有趣的角色,是整个故事的线索人物。在《疯狂的茶会》这一章节中,我们不禁好奇,这只充满神秘色彩的三月野兔又会与爱丽丝展开怎样的对话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字里行间寻找答案吧!

4.1.2. 制定阅读计划,留足自主阅读时间

整本书的篇幅较长,因此学生要做好阅读的规划。本书字数高达17.5万字,对于他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找一个阅读片段,计时自测阅读速度,确定每分钟能够浏览的字数,从而更准确地估算出完成全书所需的时间,根据阅读速度来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之后给足学生自主的阅读时间,他们便可沉浸于书海中,享受阅读的乐趣。一周半后,在课堂上组织交流会,届时同学们可以分享自己特别感兴趣的章节,并回顾反思,细细品味书中的经典场景。

4.2. 梳理情节,分享感受

4.2.1. 绘制故事导图

在这个故事中,角色众多,地点繁杂,学生初读容易理不清内容,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尝试绘制一张故事导图。将爱丽丝从掉进兔子洞的那一刻起,她所经历的所有重要地点、遇到的各种奇特角色,以及发生的一系列关键事件都以导图的形式绘制出来。这样更加清晰地展现出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在故事中的作用。再绘制后我们就能发现,作者一直都有一条隐秘线索贯穿始终,那就是爱丽丝始终不懈地寻找着花园,最终成功地踏入了那片她梦寐以求的奇幻之地。

4.2.2. 分享读后感

可以用“我的话题你接龙”的方式来开展读后分享,每位同学都有机会从一个角度切入话题,展开自己的分享。当一个同学分享完毕后,下一位同学可以紧接着她的思路进行补充和拓展,这样不断丰富和完善我们的讨论内容。当某个角度话题的各种观点都被表达完整后,再去换下一个话题继续接龙。这种方式既能激发思维的火花,又能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也能让我们的阅读分享更加深入、全面且富有个性。

4.3. 读后拓展,多元欣赏

4.3.1. 开启奇幻之旅

当爱丽丝从梦中苏醒,她惊觉一切只不过是一场绚烂的梦境。假如你是爱丽丝,在你的梦中会遇见哪些令人惊叹的奇幻景象?又会与哪些神秘角色携手共游?让我们释放想象,尽情遨游在梦境之中吧!

4.3.2. 品味名著的多元魅力

经典之作总能穿越时空,以不同的形式绽放出永恒的光彩。《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正是这样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杰作。在一个悠闲的周末,邀请爸爸妈妈一起观看电影版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共同探索电影与书本之间的异同之处。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表现形式,是书本中细腻的文字描绘,还是电影中生动的视觉呈现?让我们一同品味这部名著的多元魅力吧!

5. 结语

整本书阅读要求学生不仅理解书籍的内容和结构,更需要独立思考,形成个人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思维过程。而“快乐读书吧”作为部编版教材的特色栏目,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优质的整本书阅读平台,引导他们走进经典,感受阅读的魅力。

本文通过深入研读新课标、系统分析教材以及具体落实阅读教学实践三个方面,探讨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施路径与方法。特别是针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这一具体案例,提出了读前热身、梳理情节、分享感受以及读后拓展等教学策略,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之作。

总之,整本书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快乐读书吧”则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教师们应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探索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策略和方法,在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中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林. 由关注技能到关注素养——从PIRLS看学校中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J]. 人民教育, 2008(5): 37-40.
[2] 袁治军, 贾莲琴, 程璐. 语文教材“快乐读书吧”的使用及教学改进[J]. 基础教育课程, 2023(3): 28-34.
[3] 陈晓波. “快乐读书吧”的价值定位、呈现特点与实施路径——基于教材内容分析与转化的视角[J]. 语文建设, 2022(4): 4-9.
[4] 柯晓珊, 傅结龙.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整本书阅读活动实施策略——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爱丽丝漫游奇境》为例[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22(9): 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