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动漫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Style Animation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来中国风动漫的崛起、知名度的提高,运用对外汉语教育学知识,尝试将中国风动漫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中,并分析筛选出适合应用到课堂中的中国风动漫典例,提出课堂教学设计的建议以及课堂中应用中国风动漫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总结出中国风动漫还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aiming at the rise and popularity of Chinese style animation in recent years, tries to apply Chinese style animation to the classes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by using the knowledge of Chinese pedagogy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d analyzes and screens out the typical examples of Chinese style animation suitable for application in the classes. Then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class teaching designs and th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style animation in the classes. Finally, it summarizes the shortcomings and prospects of Chinese style animation.
文章引用:刘佳裕. 中国风动漫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进展, 2024, 14(5): 393-399.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5709

1. 研究背景及目的

随着近年来中国风动漫不断发展,中国风动漫电影的观众不断增加,许多热门IP纷纷出现,中国风动漫传播向海外,对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也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和课堂设计增添了活力。

通过对中国风动漫的分析,可以筛选出内容丰富、情节生动、适合应用在对外汉语课堂上的中国风动漫,通过更加丰富的课堂设计,使得中国风动漫对对外汉语课堂内容起到一定补充和丰富的作用,提高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帮助汉语学习者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2. 中国风动漫

2.1. 中国风动漫的定义

中国风动漫是指那些建立在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融合了大量中国元素艺术形式或生活方式。这类动漫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刻,还是通过现代人接受的习惯的叙事方式,重新讲述传统故事,并赋予文化形象以及新的内涵,不仅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表达了现代中国人对真善美的追求。这类动画除了有动画的普遍性以外,还有自身的独特之处,主要体现为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表达,包括文化产品、文化习俗和文化观念 [1] ,因此在对外汉语文化课中运用中国风动画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素材、展现直接的文化符号和隐含的精神文化元素,如价值观念和审美倾向等,还能够促进良好的课堂文化氛围的形成与建构,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并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中国风动漫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动漫展现方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品味,通过鲜明的画风、独特的题材以及丰富的故事情节,成功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2] [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中国风动漫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2.2. 中国风动漫的发展

国漫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时期(1940~1960):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东郭先生与狼》《猪八戒吃西瓜》《小蝌蚪找妈妈》等。这类作品由于时间较早,所以内容上多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直接呈现而来,制作画风上也略显粗糙。

发展时期(1961~1995):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葫芦兄弟》《阿凡提》《九色鹿》等。由于这一时期的动漫大多出自上海美术制片厂,因此画面制作设计上已经可以看出浓厚的中国风色彩。这些作品大多带有水墨画元素,在情节设计上很贴近中国传统民间神话故事。

静默时期(1995年至2015):在上海美术制片厂停产后,中国的国产动漫进入很长一段时期的静默时期,这段时间中国的动漫行业受到日本、欧美作品的冲击,也很少出现质量、反响等都不错的作品。但这并非坏事,中国动漫行业也开始反省自己,走上动漫商业化道路,之后的作品既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中国风元素,而且更加商业化,能迎合现代观众的需求。

崛起时期(2015年至今):这一时期的中国风动漫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开始,不仅成为了能迎合国内观众需求的产品,还兼顾了外国观众的审美和眼光,将带有中国元素的动漫传播向海外,在国外也享有一定知名度。典型的代表作有:《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大鱼海棠》《姜子牙》《长安三万里》等。这些作品在建模上有些参考了日漫或欧美动漫,但是情节和画面设计上大多还是以中式思维和中式审美为主,其中包含了许多对中国风元素的运用。例如,《大鱼海棠》取材于道家经典作品《庄子·逍遥游》;《白蛇·缘起》是对中国传统故事《白蛇传》中白娘子与许仙故事的改编;《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更是改编自神话传说《封神榜》。

3. 中国风动漫在对外汉语课堂的应用价值

中国风动漫经过一系列发展,如今正走向繁荣,挑选合适的中国风动漫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还具有以下几点作用和价值:

文化传播与教育。中国风动漫,通过创新的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结合,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素材。这些作品有些篇幅短小、篇章独立,而且制作精良,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反映中国传统和文化背景。通过动画的形式,复杂的文化概念和历史故事可以被简化,使得汉语学习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提升学习兴趣。通过引入动漫作品,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同时激发学生对汉字和中华文化的兴趣。动画的视觉冲击力和故事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化知识点。

创新教学方法。中国风动漫的引入要求教师不仅具备传统的教学知识,还需要掌握如何结合动画内容进行有效的教学。这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创新,使教学更加生动和具有互动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因此,中国风动漫在外汉课堂上的应用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创新教学方法,从而全面提升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4. 中国风动漫在对外汉语课堂的典例及应用

经过整理,能够应用在对外汉语课堂的中国风动漫大致可分为四类:具有时代特点的动漫;带有武侠元素的动漫;以神话传说为原型的动漫;以某传统民俗为特点的动漫。

4.1. 具有时代特点的动漫

具有时代特点的动漫是指能够反映出一个朝代或一段历史特色的动漫,这类动漫讲述的是特定的朝代及历史故事,或是对这段历史故事展开的想象。对外汉语教师可以通过这类动漫为汉语学习者补充相关的时代背景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虽然动漫中有部分虚构成分,但是可以作为补充内容,使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特色,感受中国历史的魅力,但要及时提醒学生不可以作为正史来学习,最好通过这类动漫为学生推荐相关的权威历史书籍,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中国的历史。这类动漫的代表作品有:《秦时明月》《万国志》《长安三万里》等。

《秦时明月》以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西楚霸王项羽攻陷咸阳陷咸阳时间跨度三十余年的历史时期为故事背景,讲述了主⻆英雄荆轲之后荆天明历经磨难最终成⻓为盖世英雄的传奇经历。其中演绎了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和民间传说,例如,建设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阿房宫、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征匈奴等 [4] ,还有对诸子百家思想争鸣的诠释,如著名的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纵横家、阴阳家、农家等,其中著名的代表人物也纷纷登场,对于学生了解当时著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十分有帮助;《万国志》的故事背景是在明朝时期的大航海时代,动漫通过16~17世纪东西方历史人物生平重新整合,塑造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世界。故事设定在16世纪,当时我国正处于明朝时代,当时的世界正处在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思想对人类的束缚,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更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这部动漫根据时代背景和剧情设定,表现出一种东西方文化相互融合的独特美感,其中场景、道具等都具有鲜明的“万国”风格,既符合中国明代的设计特点,又蕴含东南亚、欧洲的鲜明特色。因此这部动漫非常适合用来普及明代中国与世界相互交流的历史,既能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明代,还能使学生与世界历史相联系,产生共鸣;《长安三万里》则主要讲述唐朝的历史故事,故事以唐朝著名历史人物高适与李白的角度,描述了唐代大诗人与大将的千古绝唱。其中包含了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唐代诗词,例如,出自高适《别董大其一》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出自李白《上李邕》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还有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崔颢的《黄鹤楼》、王维的《红豆》等等 [5] 。因此这部动漫很适合外汉教师用来帮助汉语学习者了解唐代著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水平相对高一些的学习者感受唐代古诗词的韵味,尝试翻译读懂故事中的诗词,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4.2. 带有武侠元素的动漫

带有武侠元素的动漫有些是以真实的时代为背景,有些则是创造出一个架空的背景。教师为学生推荐这类动漫时要注意提醒学生不要代入真实历史,主要让学生感受动漫中带有的中国元素以及中式审美和中式思维。

例如,《秦时明月》就是以真实时代为背景的含有武侠元素的动漫,其中的人物剧情设定很多带有“江湖侠气”;《少年歌行》的背景设定是架空的,讲述了几位初出茅庐的却拥有离奇身世的少年侠客,一路相伴一路纠葛,在江湖道义、兄弟情谊、爱恨缠绵中,逐渐从懵懂无知成为少年英雄。动漫中涉及了很多关于中国传统江湖的审美设计,例如,轻功“踏云”、枪仙剑仙、唐门等。剧中的剑名也很有讲究,例如“天斩”“铁马冰河”“动千山”“不染尘”等等,这些名字都是根据剑的特点而命名而且很符合中式审美,很适合帮助一些水平相对较好的汉语学习者更深一步地了解中国人眼中的江湖文化。

4.3. 以神话传说为原型的动漫

以神话传说为原型的动漫大多是对由神话传说或经典名著故事改编而来,这些故事很多加入了动漫制作组对这些古老故事新的理解,让人们以现代的眼光重新思考他们,同时也是对这些故事内涵新的诠释。这类动漫由于创作时间比较新,是以现代人的眼光讲述古老的故事,所以汉语学习者是比较容易共情以及产生兴趣的。

例如,动漫《百妖谱》来自于中国经典名著《山海经》和《搜神记》,其中讲述了很多奇异的妖怪故事,借妖怪的皮讨论人性 [6] ,汉语学习者既可以看出故事中的道理,也可以了解到中国人眼中的妖怪形象;《哪吒之魔童降世》是对传统的“哪吒闹海”的故事的改编,故事中融入了现代的价值观,不仅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的哪吒形象,而且颠覆了传统中国传说故事非黑即白的价值观:故事中的所谓反派都有自己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动机,就连主角哪吒也不是一个完美的孩子。因此这部剧很适合用在现代汉语教学中,既能帮助汉语学习者了解“哪吒闹海”的背景故事以及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中的哪吒人物形象,还能让学习者从影片中看出人生道理,感受现代中国社会希望传达给人们的价值观;《大鱼海棠》中涉及的很多中国经典形象和元素如“鲲”“鹏”等,可以用来为学习者普及道家经典《逍遥游》的知识以及中国传统建筑如动漫中频繁出现的福建土楼建筑;《姜子牙》这部动漫,也对《封神榜》的故事做出了改编和创新,故事中有中国传统经典形象如“姜子牙(姜太公)”“玄鸟”“九尾狐”等还有影片中的仙山、神兽、神器也以独特的中国风格呈现出来。最值得关注的是其中浓浓的水墨画风格更是中国传统艺术瑰宝的呈现 [7] 。

这类神话类题材的动漫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植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神话母题”,即在不同的神话故事和文化中反复出现的基本主题、情节或符号,反映了普遍存在于人类文化中的共同经验、价值观和心理需求。这些神话故事虽然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不同表达形式和故事背景,但是他们所蕴含的基本主题和意义是相通的。因此,这些动漫的主题很容易引起不同文化背景的汉语学习者的共鸣,在中外文化的思想碰撞中求同存异,逐步对中国文化产生更深的了解 [8] 。

4.4. 以传统民俗为特点的动漫

以传统民俗为特点的动漫往往展示的以某中国传统艺术形象为主题发生的故事。《雄狮少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部作品融合传统舞狮文化,讲述小镇青年的故事,同时也聚焦了故事背后的社会现实——留守儿童、城乡发展不协调、民俗文化传承,是一部很能展示21世纪初期南方乡村生活面貌的动漫。动画传承了传统水墨画的精髓,场景设计上还原了岭南的地理风貌。华特·迪士尼曾经说过:“卡通动画作为叙述故事的视觉娱乐的一种方式,可以作为世界各地各年龄的人们带来欢乐和信息。”而《雄狮少年》能为汉语学习者带来的信息就是21世纪初期广东的社会信息:拖鞋、破洞裤、爆炸头,还有村庄、宗祠、老广州街景等等 [9] 。同时,动漫所展现给我们的也是一种正向的文化输出,鼓励大家勇敢追梦,不要被现实挫折所打败,这种正向的精神文化是相通的,汉语学习者也可以找到共鸣,从动漫中学到人生道理。这部动漫很适合为汉语学习者展示中国地域特色,教师在讲述醒狮文化时就可以将这部动漫作为补充内容,为同学们介绍“广东”“乡村”“舞狮”“醒狮”等,为水平较高的学习者可以适当加入“留守儿童”“城乡发展”“文化传承”等话题。

5. 中国风动漫在对外汉语文化课堂中需注意的问题

上述动漫是中国风动漫崛起以来主题及内容相对适合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品,但在使用这些动漫素材时,对汉语教师仍应在设计对外汉语课堂时注意一些问题:

5.1. 动漫形象的筛选

中国动漫行业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很受欢迎的动漫形象,但不论是新的动漫形象还是以往旧形象的重新塑造,都需要汉语教师仔细甄别出真正适合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形象,否则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展现中国古代社会的封建旧俗的形象要尽可能少出现或不出现。例如,古代的姬妾、“男主外、女主内、男主女从”等旧俗,还有一些落后封建迷信的文化都不应该出现在文化传播的课堂上 [10] 。

一些带有争议的形象也要尽量避免应用在课堂上。例如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动漫中作为反派出现的敖氏龙族,由于中国龙大多以吉祥好运等正面形象出现,为了避免学习者对龙这一形象产生误会,在应用动漫进行课堂设计时要避免出现这一形象或是对其作出特殊解释。

选取的动漫要尽量避免过多国外文化的出现。由于中国风动漫最初面对的是中国观众,所以在展现一些外国文化的时候可能出现一些不准确、不正式的表达,容易引起相应国家学习者不舒服或抵触情绪。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对外汉语教师应用的动漫中如果涉及国外形象时要更加慎重,国外形象尽量少出现或不出现,如果一定要出现,也尽量选取正面积极的形象,为汉语学习者留下好的印象,拉近文化交流的距离。

5.2. 与教学内容的联系

根据刘珣在《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中所述,“对外汉语教学应该以语言教学为主,同时紧密结合相关的文化教学。”中国风动漫的课堂应用,正是对语言教学进行补充拓展的一种文化教学形式。但在课堂设计中要注意文化教学必须为语言教学服务,在语言知识点的基础上适当补充文化知识,不能太多篇幅,把语言课上成文化课 [11] 。一开始学生对中国文化认识尚浅的时候,对外汉语教师可以用学习者的母语做一些注释,随着水平提高再逐步用目的语进行讲解。

同时还要根据学习者的阶段水平来决定是否使用动漫进行文化知识拓展:对于初级学生,他们很难理解动漫的内涵以及其中包含的文化现象,所以动漫最好用于中级及中级以上的课堂中。动漫中涉及的文化信息含量也要有所考量,例如《秦时明月》中涉及的诸子百家、《长安三万里》中涉及的诗词歌赋都更适合水平较高的学生,而一般水平的学生更适合《哪吒》《大闹天宫》《百妖谱》等相对好理解、内容较浅显的作品。

5.3. 对中国文化特点的凸显

对外汉语教师在进行教学展示时应根据教学内容尽量选取能凸显中国文化特点的片段。例如,《秦时明月》《少年歌行》中出现的中式武器、中式服装;《姜子牙》《大鱼海棠》中涉及的玄学色彩;《长安三万里》中的诗词歌赋以及《雄狮少年》中展示的传统社会风貌。对外汉语教师要根据教授内容的主题,选取适当的片段,帮助同学们对中国文化产生更深的印象。

6. 不足与展望

上述动漫是中国风动漫崛起以来主题及内容相对适合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品,但在使用这些动漫素材时,对汉语教师仍应在设计对外汉语课堂时注意一些问题:

6.1. 不足

中国风动漫的发展为对外汉语教学课堂带来了新的素材和活力,但是在对外汉语课堂应用方面,中国风动漫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些国漫人物的形象设计存在争议。对于中国风动漫来说,许多动漫IP在设计制作时为了迎合更多人的审美,借鉴了许多日欧动漫形象风格,容易产生争议。例如,《秦时明月》《少年歌行》《白蛇·缘起》等作品,人物形象多采用十分立体的五官、瓜子脸、大眼睛,在获得大部分观众审美认可的同时却缺少了一些国风特色。再例如《雄狮少年》中的人物设计,虽然保留了部分中国人面部特征,但人物形象上清一色的“三角眼”“咪咪眼”和干瘦的面庞也被指责丑化了中国人形象,容易给人留下刻板印象。

中国风动漫背景架空化趋势明显。许多动漫在背景设定时喜欢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架空的背景中,虽然可以借此创造出一个奇特宏伟的新的世界观,但是却使观众却少了代入感,也少了对真实中国文化的展现。

内容形式创新太少。大部分动漫还是喜欢改编已有小说作品或者神话传说故事,不敢创作新的原创作品,而已有作品又呈现出现内容风格趋同的趋势,讲故事的方式有些单一。3D建模的动漫作品越来越多,相比于上海美术制片厂的水墨风动画、剪纸动画等缺少了风格的创新和在形式风格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现。

6.2. 展望

中国风动漫发展迅速,网上很快就出现了大量素材,很多优质国产动漫内容很适合用于中国文化传播教学中,但中国动漫的发展仍需要商业性和创造性兼顾,在迎合大部分观众需求的同时,关注自身创作,大胆开拓,勇于创新,打造出更能展现中国文化特色的动漫和IP。

近年来中国风动漫的发展无疑为对外汉语教学课堂带来了新的素材和新的教学方式。对外汉语教师将中国风动漫应用到课堂设计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对课堂内容和知识点的补充教学。希望未来更多的中国风动漫可以走出国门,获得更高的国际知名度,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也成为汉语教学的工具。

参考文献

[1] 陈汝琪. 中国风动画在对外汉语文化课中的应用[J]. 文学教育(下), 2023(1): 181-183.
[2] 曹颖慧. “中国风”元素在国漫中的应用研究[J]. 戏剧之家, 2019(36): 78-79.
[3] 曹玉珍, 纪彬. 影视动漫作品对中国文化的传承[J]. 大舞台, 2012(11): 177-178.
[4] 董云志. 新世纪动漫“中国风”的典范——《秦时明月》引发的思考[J]. 名作欣赏, 2012(11): 175-176.
[5] 陈宁. 展现大唐文明的新视角 解读盛唐诗歌的新方式——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评析[J]. 四川戏剧, 2023(12): 93-98.
[6] 谢晓芳. 国产治愈系动画中传统妖怪文化题材的应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昌: 江西师范大学, 2023.
[7] 宋祥涵. 浅析影视动画对文学作品《封神演义》的改编——以《姜子牙》为例[J]. 剧影月报, 2023(1): 25-26.
[8] 向志敏. 如何运用“神话母题”讲好国产动画电影故事[J]. 今传媒, 2024, 32(2): 63-66.
[9] 朱丽烨. 传统文化在中国动画电影中的运用——以《雄狮少年》为例[J]. 文学艺术周刊, 2023(22): 56-58.
[10] 岳珉泓. 浅议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禁忌问题[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1(11): 80-81.
[11] 刘珣.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 北京: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0: 13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