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DOI: 10.12677/ve.2024.133108, PDF, HTML, XML, 下载: 47  浏览: 73 
作者: 王妮娜, 黑常春, 王 银*, 蔡玉芳*:宁夏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宁夏 银川;常 青:宁夏医科大学生育力保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宁夏 银川
关键词: 课程思政医学教育《组织学与胚胎学》Specialized Course Combi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dical Education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摘要: 为契合国家“金课建设”的教学改革方向,深化“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用,本文分析了课程思政,医学教育以及《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的特点,发掘组胚课堂中可融入的思政元素,探索将课程思政融入组胚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方式方法,以拓宽医学教育中思政元素的结合路径,为医学生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依据。
Abstract: In order to conform to the teaching reform direction of the country’s “Golden Course Construction”, deepen the talent training goal of “Lide Morality and cultivate people”,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medical education and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courses characteristics, expl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hat can be integrated into the group embryo classroom, and explore effective ways to integrate th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to the group embryo classroom teaching, so as to broaden the path of combi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medical education, and provide for the innovation of the medical student training model.
文章引用:王妮娜, 常青, 黑常春, 王银, 蔡玉芳. 课程思政融入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J]. 职业教育, 2024, 13(3): 669-673. https://doi.org/10.12677/ve.2024.133108

1. 引言

在明代裴一中的《裴子言医·序》中说到“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 [1] 。所以,一位医者既要有渊博的学识,又要有高尚的品德。因此,医学教育就要求我们要培养出将才学与修养合二为一,并以医术的方式体现出来的卓越人才,简而言之,就是将课程思政与医学知识相结合。本文将结合《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及部分内容,对课程思政进行探索和教学设计,为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提供参考。

2. 课程思政与医学教育

在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是首次提出“课程思政”的概念 [2] 。从课程思政提出之后,各类课程都开始探索和发掘其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社会科学类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通过政治、人文、思想等价值引导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而对于自然科学类,辩证唯物主义和探究自然科学的方式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重要途径 [3] 。

当代医学教育是要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的卓越医师,所以在常规医学教育中加入思政元素尤为重要。其目标就是让学生在掌握医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体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课程思政在实施过程中与单纯的课堂知识讲解有着截然不同的方式方法。首先,要将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暨以价值塑造为主要目的传授知识。然后,要将显性与隐性相结合,配合显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发掘医学课程中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做到“润物细无声”。最后,要将系统性与整体性相协调,让医学课堂、社会课堂、思政课堂的教育过程相辅相成,使教书与育人合二为一 [3] [4] 。

在医学类专业课中,除了专业知识之外,更要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大医精神,“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能让医者在行医之时除施展自己精湛的医术外,还能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因为不只是药物可以治病,温暖的话语也可以。如果说医学知识是良药,那么课程思政就是良言,其地位和作用同样不容小觑,这就要求教师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放在首位,我们行医是为了救人,而不仅仅是治病,所以,在医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势在必行。

3. 课程思政与《组织学与胚胎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由组织学和胚胎学这两门相互联系又自成体系的课程所构成。该课程属于基础医学中的形态学范畴,一般开设于大学一年级的下学期,是医学生的基础课程也是入门课程之一 [5] [6] 。对于初入大学校门的同学们来说,高中时养成了认真踏实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医学基本知识,而显微形态学的知识相对抽象,所以难以将结构与功能相联系,并且医学术语繁多,较难理解和记忆,同学们学习起来比较吃力。教授这门课程,教师不仅需要对本门课的专业基础知识扎实,还需要学习其他相关医学基础学科,才能在讲课过程中承前启后融会贯通,深入浅出的将专业知识教授给同学们。与课程思政的结合,使组胚课堂除了成为专业知识的“供给站”,也能成为道德修行的“补给点”。作为医学基础专业课中的重要课程,《组织学与胚胎学》与日常生活、文化娱乐、生产实践、科学研究、哲学思想等方方面面联系密切,而这些紧密的联系成为了课程思政能够与组胚教学相辅相成的基础。

《组织学与胚胎学》属于入门级的医学基础专业课,大一的学生有理想、有热情、可塑性强,在学生初期接受医学教育的时候暨融入医学人文知识和课程思政教育,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追求,也可以培养学生崇高的学术精神 [7] 。因此,利用《组织学与胚胎学》的课堂教学主渠道,将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协同教学,必定能达到1 + 1 > 2的效果。学习组胚知识,除了为医学学习奠定基础外,还有利于同学们建立唯物主义思想;学会理论联系实践。课程中可发掘的思政元素非常多,例如科学家的探索精神;锻炼学生逆向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融入大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可以进行法制教育。

4. 课程思政融入《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方式及教学设计实例

4.1. 科学家精神

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科学探索精神,所以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可以将科学家的探索发现融入到课堂当中。自诺贝尔奖诞生以来,无数科学家为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1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获得者是在眼睛屈光学研究的瑞典科学家阿尔瓦 [8] ;1967年的奖项由瑞典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共同获得,以表彰他们在眼睛的初级生理及化学视觉过程中的贡献;1914年颁发给了研究前庭器官的奥地利科学家罗伯特 [9] ;1961年的获得者是美国科学家盖欧尔格,以肯定他在耳蜗内刺激方面的研究。在讲授《眼和耳》的知识中,将科学家们的奋斗精神带入课堂,让同学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感受科学家们的伟大贡献。另外,在教授《胚胎学总论》时,可以引入2010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英国科学家罗伯特,以表彰他对试管婴儿技术方面的贡献 [10] 。

4.2. 利用逆向思维

医护工作者除了有扎实的医学知识之外,还要有卓越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讲授《胚胎学总论》时帮助学生建立逆向思维,如在讲解受精条件后,引导学生思考不孕不育是如何发生的,并且反向推理不孕不育该如何治疗以及试管婴儿的原理;另如在讲解植入条件后,启发学生思考人工流产的原理,科普科学避孕知识及人工流产的危害;还例如讲授《呼吸系统》时,学习过正常气管上皮结构和功能后,思考吸烟的危害,烟草中的有害物质是如何破坏上皮组织结构,以至于出现功能受损,以此教导学生吸烟有害健康,同时二手烟也具有非常大的危害,劝诫学生远离烟草,帮助学生建立珍爱生命的正确价值观。

4.3. 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

医学院校在教授医学专业的同时,更应教授学生仁爱济世之心。在讲授《呼吸系统》这一章节时,可以以新冠疫情中的抗疫先锋作为思政内容。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蔓延全国,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奔赴一线,无数白衣天使成为了最美逆行者 [11] 。在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下,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我们要感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正确的带领和科学的指导,我们要感谢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来自全国各地的白衣天使临危授命,奔赴一线,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帮助一个又一个患者从生命之舱走出。我们同样也不能忘记2003年非典肆虐,大批医护人员奋战在一线,用一种舍身忘死的精神捍卫了我们共同的家园。

4.4. 大国情怀

“医者大爱”是中国人自古就有的优秀品质,不仅要“独善其身”,更要“兼爱天下”。在讲授《免疫系统》时,结合时下我国新冠疫苗接种情况 [12] [13] ,向同学们介绍我们国家率先承诺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努力提高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普及性和可负担性 [14] 。2020年上半年,中国已向112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了超5亿剂新冠疫苗和原液 [15] 。我们还响应联合国的号召,向各国维和人员捐赠疫苗,我们希望中国的这些真诚的努力,能够为世界团结合作抗击疫情提供更多的信心和希望。除了疫苗外,我国还向许多欧洲和非洲国家提供医疗援助和医疗物资,充分体现大国情怀和医者仁心。

5. 结语

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在系统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努力把智育与德育结合起来,很好地寓德育于教学活动之中,以提高医学生的思想素质,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医护人员。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明)裴一中. 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M]. 北京: 中医研究院图书馆, 1959.
[2] 杨桃梅, 陈向云, 刘霞, 等. 课程思政融入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当代医药, 2021(30): 187-190.
[3] 刘在洲, 唐春燕. 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契合性与对策[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9): 64-66.
[4] 徐翀. 医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S1): 154-157.
[5] 林智烨, 郝春, 吴少龙. 全球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现况及我国对策研究[J]. 华南预防医学, 2021(9): 1151-1154.
[6] 王曌华, 张征宇, 刘玉荣, 等. “课程思政”在组胚本科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6): 6-9.
[7] 董瑞丰, 邱冰清. 我国新冠疫苗接种覆盖人数达11亿[N]. 人民日报, 2021-09-20(002).
[8] 史敏, 李倩, 孙琳, 等.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思政”的认知与实践[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0(9): 1103-1107.
[9] 邹苗燕. 实现高校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互动的问题及对策[J]. 知识文库, 2019(19): 164.
[10] 1914年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罗伯特∙巴拉尼对内耳前庭装置生理学与病理学的研究[J]. 医疗装备, 2016, 29(22): F0004.
[11] 徐峰. 苍生大医钟南山[J]. 人民法治, 2020(4): 10-15.
[12]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11年阿尔瓦∙古尔斯特兰德[J]. 医疗装备, 2016, 29(16): F0004.
[13] 宋昌鹏. 从张民觉到爱德华兹——写在2010年诺贝尔医学奖颁奖之后[J]. 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医学版, 2011(8): 74-76.
[14] 曲颂. 让疫苗成为全球公共产品, 中国做到了! [N]. 人民日报, 2021-08-01(003).
[15] 冯迪凡. 2020年全球医疗用品贸易猛增 中国对外出口超5亿剂新冠疫苗[N]. 第一财经日报, 2021-07-15(A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