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技能发展实践研究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Skills amo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OI: 10.12677/ve.2024.133105, PDF, HTML, XML, 下载: 69  浏览: 123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卢慧敏: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商学院 山东 济南
关键词: 职业教育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校企融合Vocational Education Vocational Skills Talent Cultivation School Enterprise Integration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建设教育强国,加强基础教育的投入,加大力度探索高等教育模式的创新,在高度重视教育改革发展的同时,特别是推动职业教育型高校高质量发展,为市场经济输送高质量人才。大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能够加速企业改造升级转型,实现大数据信息时代产业项目带动市场经济发展的目标。通过剖析大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分析,针对技能型人才育人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平台、数据共享创建、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探索适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创新型、复合型高质量技能型人才。
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20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ointed out the need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build a strong education country, strengthen investment in basic education, increase efforts to explore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model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especially promo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oriented universities, and deliver high-quality talents to the market economy. The improvement of vocational skill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can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enterprises,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driving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through industrial projects in the era of big data and information. By analyzing the problems and current situ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vocational skills for college students, we aim to explore new models suitable for cultivating skilled talents in areas such as the education mode of skilled talents,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practical training platform, data sharing creation, and innov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innovative and composite high-quality skilled tal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文章引用:卢慧敏. 职业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技能发展实践研究[J]. 职业教育, 2024, 13(3): 651-656. https://doi.org/10.12677/ve.2024.133105

1. 引言

大学生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现实性力量,更是独特的未来性力量。大学生如何发展,不仅具有实践意义,直接决定着大学生个体的人生历程,而且具有社会意义,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强盛。大学生发展不仅是一种理念,更重要的是一种国家发展战略,因为大学生如何发展关系着国家发展的活力源泉,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新型技能型高质量人才的重要职责。当前教育发展重点优化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定位,深入推进教学方式、人才培养结构、管理机制等多方面的改革创新,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人才。

2. 职业院校相关概述

职业教育作为和企业生产、市场经济、科学技术、贸易联合等方面具有强大连续的教育类型,在教育发展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职业教育可以促进产业与科技的高度融合,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可以推进一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可见探索发展职业教育是当今现代教育发展的新方向。职业教育探索通过优化产教科研资源资源配置模式,增强自身“造血”能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跨学科教育体系、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实现大学生职业技能创培养与企业创新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模式,实现大学生人才高质量发展。职业院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研融合办学等方面,主要观点有谢莉花、余小娟(2022)指出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结合,建立教育与培训一体化模式,将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融入到职业教育发展路径中,协调继续教育与职业教育共同发展,进一步完善教育体系建设 [1] 。王妍、马思宁等(2022)通过对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比较研究中发现,全球国际化发展进入新阶段,教育国际化的深度合作下,职业教育在各国教育中越发被重视,实验数据表明,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国际间的合作交流,同时也提高了国家在国际中的竞争力 [2] 。邹寄燕(2022)在将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相融合,借鉴德国等相关经验,探索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从相互交流到融合转化的新型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职业教育规划指导,结合经济发展需要培养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 [3] 。

3. 职业技能型人才概述

国外职业院校对人才培养的关注点在于职业技能和企业实践的学习,并通过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予以保障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从职业教育发展来看,适应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形成完善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院校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吴康妮(2022)通过研究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提到职业高校的发展应从传统的学徒式教育向职业技能转变,打破原有的培养模式,重新建立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广泛职业行为,侧重对职业技能人才的实践教育 [4] 。我国在《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职业教育是教育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构建技能型人才教育体系,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发展路线,在弘扬大国工匠精神的同时提高国家经济的竞争实力 [5] 。麻灵、袁苗达(2023)通过对高等职业教实践性课程评价的比较研究,发现针对职业院校实践性课程的评价研究较少,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对教学理念的评价、教学对象的评价、教学主体的评价和评价标准的制定等内容进行拓展研究,建立从教育到职业规划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结合国外相关研究经验探索出一条适合国内职业高校教育实践课程评价体系的发展路线 [6] 。徐丽莉、黄晓萍(2023)将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结合进行研究,通过相互融通来研究探索创新职业教育,重点提到加强中学生职业教育的引导,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内在潜力,从而正确选择职业方向,为高等教育阶段创造有力条件 [7] 。

4. 大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问题

4.1. 职业本科院校建设中的问题

一是教育理念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未能做到及时更新,没有完全将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未能建立完善的产教融合体系,未能结合市场经济发展对于数字智能化人才的需求和职业发展趋势。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未能跟上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对于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还停留在学徒模式,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的背景下,对于职业技能高精尖人才的需求略显突出。二是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资源比较匮乏,从教学设施、试验设备、师资建设、制度保障等方面较为薄弱,职业院校针对产学研的投入较少,科研体系不够完善,产学研的保障机制不健全,对于产学研中心的建设停留在外部层面,没有真正发挥产学研的巨大作用。三是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不够深入,目前大多是职业院校采用传统的实践基地模式,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合作、技术技能实践教学平台等资源未能有效融会贯通,严重影响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创新模式未能与企业实践有效结合,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有待完善。四是职业院校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不完善,在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建设中未能有效结合企业、政府现有资源,缺乏联动育人模式。

4.2. 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困境

一是职业本科院校对人才培养并未有效突出自身的特征,未能与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的有效区分,针对职业本科试点院校的创新发展研究仍然处在探索阶段,如何长远发展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目前研究的重要内容。二是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未能进行实时更新,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所需人才,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未能基于企业升级转型及革新及时调整,呈现科教融汇背景下高质量的人才需求缺口较大的现象。三是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逻辑递进关系不强,教程教学与实践应用衔接不上,教学内容单一,跨学科体系建设不完善,在实践应用中缺乏多领域专业知识作为支撑,未能构建以专业课程为主、基础学科为辅、多学科交叉学习构建整体性知识框架的教学模式。四是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学手段未能将于线上与线下教学模式有效结合,缺乏可操作的实训平台系统,学生对于线上学习过于形式化,没有较好的考核评价机制,线上教学未能到达预期效果。五是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缺乏终身教育体能力建设,职业院校对于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停留在在校学习阶段,忽视了技能实施与应用是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的终身教育理念,学生对于职业技能的学习仅仅限制于课题教学目标,未能充分调到学生科技创新思想,缺乏对产学研究的兴趣,职业技能素质教育领域严重缺失。

5. 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

5.1. 职业技能型人才创新能力框架建设研究

国务院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加快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 [8] 。”可见,面对数字化经济发展趋势,职业教育应紧跟时代经济发展进行改革创新,在推动职业教育理论创新的同时,要针对职业技能人才深入应用新技能,推动技能型人才的数字化转型。根据技能型人才创新能力框架建设为引导,推动职业技术人才适应技术工作数学化转型的迫切需要。职业技能型人才应用的领域在与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方面,为企业改革创新及产品转型提供新型人才力量。技能型人才框架具体包括技术创新思维能力、科技理论与实践融合能力、企业产品服务革新能力、自身理论积累能力,其核心能力是职业技术与数字智能有效融合,现实企业经济结构转型产品换代提升,围绕企业产品换代升级,实现职业技能人才的深度发展,组建数字智能化企业服务管理公共平台,稳步提升企业经济发展。

5.2. 基于数实融合体系探索全方位育人模式

构建多元化全方位协调育人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管理体制。以学校为中心,企业、政府为辅助,形成三方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共同建设职业院校理事会管理机制,以校企合作为着手点,梳理校企合作模式,构建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多渠道发展,激发职业院校办学活力。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多元化协同育人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利用学校、企业、政府的多方资源,梳理用人单位、社会人才需求、资源配置和市场发展的关系,逐步向未来产业经济发展转型。职业院校通过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创新管理等模式,根据市场发展对于人才的需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满足产业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求,职业院校应对未来经济走势及人才培养发展方面进行有效预测,掌握人才需求方向的主动权,保障为社会输入高质量技能型人才,为市场经济创新发展、企业产品换代升级、社会生活水平稳步提升保驾护航。

5.3. 产业创新时代技能型人才课程体系建设

数字智能高度融合下,以产业数字智能技术为指导,结合人工智能数据技术,依托职业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对技术技能型专业进行结构升级。通过课程体系升级搭建技术技能型腾出培养课程体系构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人工智能技术、现代通讯技术、数字化技术等课程搭建下,进一步将多学科课程体系进行交叉融合,以市场经济业务发展为主线,专业技术课程为引导,改变以往课程体系教学的传统模式,构建产业创新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是市场经济体制技术革命的应用,在人才结构重塑的基础上,形成跨学科多元化知识互相融合的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适应企业经济发展对于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跨学科多元化课程体系聚焦于经济数字化转型中多领域的技术应用,如人工智能专业、大数据共享、数字智能技术、信息处理等,结合现代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企业现实中面临的问题,通过职业本科院校相关技术资源的再次开发利用,实现跨学科多样化的教学体系建设。

5.4. 人才培养体系实训平台及数据共享创建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以职业院校为依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创新课程伟理论指导,打造高水平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形成以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实践共享平台,应面向先进制造业、新型产业等技能型人才急需领域,将学校、企业、政府等多方面的资源有效整合,在现有的数据资源的基础上完善人才培养实训平台的框架建设 [9] 。当前,运用职业本科院校产学研融合优势,以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数字智能技术实践需求为基础,建立数字智能化职业技术技能创新实现平台。明确实训平台的功能,即服务于市场经济体制的数字智能化转型,企业联合创新产品发开升级,为产业数字化创新提供合理方案。实训平台要以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核心,打造数字智能人才培养的新思路,进一步探索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践路线。

5.5. 职业本科院校技能型人才创新体系建设

技能型人才创新体系建设包括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质量提升建设、双师型师资力量建设、产学研保障机制建设和考核评价体系建设等五个方面。课程体系建设,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增加多学科跨专业的课程,从单一的专业技术培养向多元化知识体系的培养转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质量提升建设,从重视理论学习向职业技术技能实践培养过渡,利用产教融合资源,提升技能培养质量,改变传统学徒是教学模式,利用数字智能化手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双师型师资力量建设,为了更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职业院校应结合产业结构提升双师型队伍建设,组织建立专业技术教师团队。产学研保障机制建设,职业本科院校应加大产学研投入比例,跟上产业创新的步伐,在培养人才和科技创新有效结合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职业本科院校发展模式。考核评价体系建设,为了高效完成技能型人才培养任务,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在原有考核基础上,增加学校、企业、政府及第三方参与的考核权重的评价方法,建立多方面综合评价体系。

6. 结语

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领域起步较晚,尚在逐步探索阶段。以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框架为起点,通过全方位育人模式、多元化跨学科体系建设、实训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研究职业技能型人才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从国家事业的战略高度看,促进大学生职业技能发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大学生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要促进大学生更好成长、更快发展,需作为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予以建设。

基金项目

2023年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校级大学生科研“职业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技能发展实践研究”研课题成果。

参考文献

[1] 谢莉花, 余小娟. 新职业教育法实施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一体化发展的思考——基于德国职业进修教育的启示[J]. 职教发展研究, 2022(4): 60-68.
https://doi.org/10.19796/j.cnki.2096-6555.2022.04.007
[2] 王妍, 马思宁, 张妮, 等. 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比较研究——以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为例[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2, 24(12): 58-62.
[3] 邹寄燕. 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融合创新: 德国经验与中国借鉴[J].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2022, 21(5): 44-50.
[4] 吴康妮. 德国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融通的实践路径及启示——基于“广义的现代职业性”视角[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2(4): 60-68.
https://doi.org/10.19742/j.cnki.50-1164/C.220405
[5]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
http://www.news.cn/politics/zywj/2021-10/12/c_1127950209.htm, 2021-10-12.
[6] 麻灵, 袁苗达.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课程评价的国际比较与启示——以德国、澳大利亚、英国为例[J]. 教育与职业, 2023(2): 88-94.
https://doi.org/10.13615/j.cnki.1004-3985.2023.02.007
[7] 徐丽莉, 黄晓萍. 德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的融通性: 治理模式与内在逻辑[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3(3): 86-96.
[8]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6/22/content_8901.htm, 2023-06-02.
[9] 国务院.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EB/OL].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9/content_5368517.htm, 2019-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