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语言风格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影响研究
A Study on the Impact of Teachers’ Language Style on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 Schools
DOI: 10.12677/ae.2024.145678, PDF, HTML, XML, 下载: 44  浏览: 88 
作者: 郑龙跃: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浙江 杭州
关键词: 语言风格高中思想政治课Language Style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与社会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了大量深入学习干部重要讲话的渠道,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给思政课教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语言风格总结起来有四个鲜明的特点:善用比喻,形象生动阐哲理、巧用典故,引经据典明事理、妙用俗语,平易近人抒情理以及精用流行语,紧随潮流述道理。这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强调教学要注重生动性、交互性以及生活性。
Abstract: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country and society have provid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with a large number of channels for in-depth study of the important speeches of cadres. The unique language style has left a deep impression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The language style can be summarized as having four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making good use of metaphors, vividly explaining philosophy with vivid images, clever use of allusions, quoting scriptures to clarify matters, clever use of common sayings, being approachable and lyrical, and making careful use of buzzwords, following the trend to tell truths. This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 schools, emphasizing that teaching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vividness, interactivity and life.
文章引用:郑龙跃. 教师语言风格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影响研究[J]. 教育进展, 2024, 14(5): 203-208.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5678

1. 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着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重大时代课题进行深刻思考,在国事访问、出席会议及实地调研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语言艺术深入人心、沁人心脾,富有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感召力,无论是他国的友人领袖,抑或是本国的平民百姓,无不被他的话语魅力所吸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高中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高中思政课)这个立德树人的主战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系列讲话,领会习近平语言风格的独特魅力,不断增强高中思政课教学的生动性、交互性、生活性,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价值观念、强化思政课的导向作用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2. 习近平语言风格的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作为我国的领导人,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智慧,不仅体现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还体现在他独特的语言风格上。

2.1. 善用比喻,形象生动阐哲理

比喻是表达深刻思想的一种灵活而又强大的工具,比喻是穿越语言障碍的桥梁,让人们能够理解和感知抽象概念。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不乏运用比喻的语句,习总书记通过他独特的语言魅力,将复杂深奥的道理讲得浅显透彻,让听众无论知识水平的高低都能够品悟其中的道理,在一说一听的过程中也借此形象生动的话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如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总书记将“自我革命”比作补钙壮骨、排毒杀菌、壮士断腕、去腐生肌,不断清除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防止人亡政息 [1] 。把抽象的政治语言转化成生物学的形式,贴切民众的现实生活,既展现出自我革命的强大魄力和坚定决心,又使听众能够直观地体悟自我革命的具体含义和做法。在谈及“现代化”问题时,总书记强调现代化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品”,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不能搞简单的千篇一律、“复制粘贴” [2] 。同样的修辞手法还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有所体现,党校被比作不正之风“净化器”、党性锻炼“大熔炉”、全面从严治党“风向标” [3] ,形象生动地诠释了党校对于培养作风优良,品格高尚的党员干部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习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在铲土造坑、培土围堰、提水浇灌的过程中,不禁有感而发,也不忘用自己幽默风趣的比喻传授育人心得,总书记将孩子的教育比作植树,说到“孩子教育,跟植树一样,一开始就要竖正,否则就会长歪” [4]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总书记深知立德树人的重要性,知道德育不能通过简单灌输,而要巧妙渗透,因此便在植树的劳动实践过程中向周围的听众传授,其巧妙的比喻话语清晰地揭示了育儿的阶段性,使道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2.2. 巧用典故,引经据典明事理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从小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就酷爱阅读,即使在放羊农耕之余也不忘抽空学习,因此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刻全面的认识,他深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价值,因此十分注重对其的继承和运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时常包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对于诗词歌赋、格言谚语、故事典籍皆是运用自如。如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这句话辩证地揭示了“小我”与“大我”之间的关系,要想实事办理得好,国家治理得好,领导干部,党员同志们就要优先端正自身的品格修养,严于律己,毋忝厥职,脚踏实地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党的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国梦而砥砺前行。当谈及粮食问题时,“习语”金句又为我们指明了着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古今中外的事例,先是自我审视,以史为鉴,提到齐国诱导鲁国弃粮种桑,关键时候断粮降服鲁国;越王勾践把种子煮熟贡给吴国,趁其粮食绝收一举灭吴。再又涵泳外来,融会贯通,联系今年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全球30多个国家限制粮食出口,部分国家因此社会动荡甚至政权更迭的国际现状,言简意赅地阐明了“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的道理,有理有据地向民众论证了为什么说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奋斗的梦想。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巧妙地引用了明代编写的启蒙读物《古今贤文》中的一句经典谚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来向世界作答。只有一枝花朵开放,不能算是春天,只有百花齐放的时候,春天便自然而然地盈满了整园。当今世界局势动荡,各国角力追逐,既互赢互利,又彼此竞争,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趋势愈发清晰,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书记通过这句谚语道明了国际大家庭正确的相处关系,既展示了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底蕴,又恰到好处地倡导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2.3. 妙用俗语,平易近人抒情理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在深入基层与百姓交流时,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表达,将复杂的问题用简单朴素的词汇娓娓道来,让人如沐春风,受益匪浅。他的表达方式始终紧贴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将通俗易懂的语言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表述。因此,“习语”中不乏民间浅近的俗文俚语,语言风格平实质朴,深接地气,妙趣横生,彰显出平等、亲民的作风,在无形中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通过大白话、群众语言向人民传递治国理念,不但老百姓更容易听懂,还能巩固总书记与群众心心相印的感情。2023年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道路上的重要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说道:“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 [5] ,通过朴实有力的话语激励祖国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一同为实现伟大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前行。当涉及发展道路选择问题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用生动质朴的方式表达每个国家的人民群众都有根据本国国情选择合适道路进行发展的权利。在海南考察时,他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句话立马成为当年的流行语句,在民众之间广为流传。在山东菏泽考察时,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形势,他指出要努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能“捡进篮子都是菜”,巧妙地为发展转型指明了方向。面对部分干部的不作为、乱作为,他用“狗熊掰棒子”委婉地对他们进行批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的重大使命也是坚定目标,为了打赢这场“战役”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凉山深处,走进彝族贫困群众家中,嘘寒问暖,倾听心声,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精准脱贫之策。他说道:“过去的确是有‘鬼’的,愚昧、落后、贫穷就是‘鬼’。这些问题解决了,有文化、讲卫生,过上好日子,‘鬼’就自然被驱走了。”这段发言充分考虑到了当地群众的思维习惯以及接受能力,以诙谐幽默的大白话形式将脱贫攻坚战的目标和显著战果呈现给他们,让群众清晰了然地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于脱贫的重视,这对于意识传递、凝结共识、拉近距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4. 精用流行语,紧随潮流述道理

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语言作为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总会被打上时代的烙印。新时代网络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多种文化相互交融借鉴,各类耳熟能详的网络流行语也随之孕育而生,习近平总书记自幼博览群书,有着过人的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因此总能紧跟时代的潮流,说出充满时代气息的“习语”。网络是舆论重地,良好的网络交流环境有利于意识形态的统一与协调,对于未成年人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创新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作用,正面引导网上舆论,注意防止‘低级红’、‘高级黑’ [6] 。”“高级黑”作为当时网络中热度极高的词语,出现在正式会议中,让许多网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听取会议报告时也不免倍感亲切,既实现了双方距离的又一次拉近,又让教育工作成功地落实到网民的心中去。在指导农村工作时,他要求干部们不要一股脑去搞脱离实际的“高大上”或面子工程的东西,一语道破了部分干部的行为错误。2014年,“点赞”一词在网络上广为流行,他深入群众,深知民意,转眼便把“点赞”直接融入到二〇一五年的新年贺词中,为伟大的人民“点赞”,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 [7] 。

3. 习近平语言风格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启示

3.1. 高中思政课教学应当注重生动性

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运用妙趣横生的比喻语言,将严肃高深的政治语言转化为清晰易懂的日常口语,以诙谐幽默的方式传达个人的思想观念,让听众在愉悦欢快的感受中习得道理。众所周知,高中思政课是一门具有高度理论性以及抽象性的课程,一旦教师在教学时一味地对着书本照本宣科,忽视了对教学语言的把控转换,就很容易使学生感到课堂枯燥乏味,丧失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如何把知识讲得生动,让学生容易理解,决定了学生能否学好这门课程。巧用比喻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优美的比喻语言犹如教学的明灯,为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激发思考的火花,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而深刻。高中思政的知识中不乏抽象难懂的内容,比喻是一种生动的比较手法,教师在解释抽象概念时,应当仔细研判教学内容,用恰当的比喻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化、易于理解,通过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形象相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比如,在讲授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时,教师可以将原始社会比作人类的童年,巧妙地说明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最低阶段,使学生对原始社会的地位有了更加清晰直观的认识。这样的比喻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还能激发他们探索更多类似比喻的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

在阐发复杂问题的本质和内涵时,习近平总书记还经常引用历史上的典故和古代名言警句。通过清晰、准确的论述,运用逻辑思维和智慧,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向大众解释复杂的事物和问题,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引用典故是一种以古喻今的教学手段。通过引用历史上的典故,教师可以将晦涩难懂的抽象知识与具体事件紧密联系起来,为学生展现智慧的传承和历史的价值。例如在教授矛盾的普遍性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用《桃花源记》的典故,巧妙地说明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没有矛盾的世界只是不现实的空想,从而拨开学生心中的迷雾,解开学生脑中的疑惑。引经据典的传授方式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品德观念和价值观。通过引用典故,学生可以从前人的经验中汲取教训,形成更深刻的思考,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因此,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运用比喻并妙用典故,让教学语言生动起来,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既能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又能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情感认知。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让知识在学生心中如泉水般流淌;通过古今典故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唯有如此,我们的课堂才能成为知识的熔炉,启迪学生灵魂的明灯。

3.2. 高中思政课教学应当注重交互性

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国家领导人,在讲道理时总能够表现得平易近人,贴近民众,使人感受到亲切和融洽的氛围。他善于与人交流,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这种亲民的姿态使得他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教育是一种相互的沟通,而不是单向的传授。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师生交互的重要性不可忽视。这种交互式的教学方式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一种心灵与智慧的碰撞,是知识的传承与启迪。在积极的师生互动中,教师能够更深刻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因而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学生不仅能够消化教材内容,更能深入思考问题,主动质疑,从而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应当耐心倾听学生的问题与疑虑,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高中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思辨能力,更加渴望课堂上的交流沟通,期待教师为其提供表达观点的机会。思政是一门充满思想性的学科,教材中的诸多知识点都是学生与伟人进行跨时空思想碰撞的载体,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互动的情境,这既可以是学生间的小组讨论,也可以是师生间的启迪交互,思政课堂不应是教师的单方面讲授灌输,也需要学生的观念输出。在互动的课堂中,学生们互相交流学习,分享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从其他同学中学到新的见解,形成多元化的学习视角。这样的互动不仅仅是知识交流的渠道,更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契机。如何让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积极地展现个人的想法,师生关系的良好建立是关键。一个充满信任和尊重的师生关系能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个人的魅力,不断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用平易近人、温暖人心的语言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用真心实意、关切体贴的行为促进师生间的关系,用经常性的鼓励和认可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3. 高中思政课教学应当注重生活性

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风格对于教师精进教学具有极大的启发性。在考察讲话和会议演讲中,他总是能够贴近现实生活,紧扣时代脉搏,解读当下社会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主动提及百姓最关心的问题,用亲切的语言与大家交流沟通。高中思政课又是一门注重实践性的学科,学生不但要掌握学科知识,更要学会在实践中运用真知,在实践中检验知识,不断增强个人的实践能力。为此,高中思政课的学习不应当仅仅停留在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上,而是应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将学科内容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他们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实际应用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中还时常包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在摆明道理的同时积极地弘扬中华民族的文明传统和价值观,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历史文明的传承。同理,高中思政课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智慧和精华,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教师应当通过在课堂上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通过呈现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或是文字材料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根基,更让他们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珍贵性,激发对文化传承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一国的领导人,尽管平时在讲话中更注重庄重和正式,但在特定场合,他也不失幽默和亲和,巧妙地融入一些流行语,让他的言论更具亲切感和时代感。因为他深知流行语是时代的产物,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通过使用流行语,他能更好地与年轻人和大众建立起情感上的联系,拉近领导者与民众之间的距离。这样的做法不仅增加了他的亲和力,也使他的言论更易被广大人民所接受。这也展现出他对时代的敏感度以及对年轻一代的关注,通过使用流行语,他向年轻人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引导年轻一代走向正确的价值取向。总书记的做法为当代教师教学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榜样。教师教学应当是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紧跟社会发展的,高中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要精准地抓住机遇,根据学生群体以及教学内容的复杂程度来判断何时何地使用流行语,确保其在教学中的合理性和适用性。流行语是当下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在高中思政课中使用流行语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与学生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样的互动能够高效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促进他们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总书记紧跟时代潮流的语言风格还启示着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教育领域的变革和创新日新月异,教师要积极参与专业培训、学术交流,关注教育前沿动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高中思政课堂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场所,还是连结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带领学生传承与融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紧跟时代潮流的场所。高中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在于将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让知识在实践中生根发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让学生拥有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同时紧跟时代的步伐,确保教育的现代性和前瞻性。只有在这样的教育引导下,我们的学生才能成为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全面从严治党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J]. 前进论坛, 2023(3): 16-18.
[2] 习近平. 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J]. 中国新闻发布(实务版), 2023(4): 3-6.
[3] 习近平. 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J]. 新长征(党建版), 2023(5): 4-9.
[4] 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 掀起造林绿化热潮 绘出美丽中国的更新画卷 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参加[J]. 国土绿化, 2023(4): 4-5.
[5]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N]. 人民日报, 2023-01-01(001).
[6] 习近平.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当代党员, 2023(10): 1-5.
[7]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一五年新年贺词[N]. 人民日报, 2015-01-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