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基本路径——以社会心理学为例
Basic Path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Taking Social Psychology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ces.2024.125268, PDF, HTML, XML, 下载: 28  浏览: 43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宋霞刚:石河子大学法学院,新疆 石河子;宋彦珣:西安外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陕西 西安;严 鑫: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新疆 石河子
关键词: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摘要: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为此,本研究以社会心理学课程为例,从提高任课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健全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的角度梳理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基本路径,以期为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Abstract: Comprehensively advan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ntent and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eaching reform in universities. Therefore, taking the course of social psych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outlines the basic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curriculum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nhancing teachers’ awareness and ability of moral education, improving the desig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enhancing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effects, aiming to provide a beneficial reference for universities to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文章引用:宋霞刚, 宋彦珣, 严鑫.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基本路径——以社会心理学为例[J]. 创新教育研究, 2024, 12(5): 177-182.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4.125268

1. 引言

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1]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各高校要积极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2]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教育模式的现实问题,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应运而生。实现价值观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目标。解决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之间的脱节,提高高校教师的德育意识、德育能力和教学水平成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社会心理学》课程重点关注个体或群体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产生某些行为的心理过程,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理解人际间、群际间的社会互动,以及这种社会互动如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社会心理学在微观个体层面、中观群体层面和宏观社会层面均有广泛应用,这对解决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贡献。因此,众多学者关于《社会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大量探索。例如,朱斯琴(2013)从改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强化过程评价的角度探讨了《社会心理学》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中的改革 [3] 。杨娟(2021)基于“问题导向”的课程体系,从深化“理论基础、应用提升、研究深化”的课程理念,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和注重过程性考核的角度,探讨了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类专业的社会心理学课程建设的基本策略 [4] 。刘海鹰和刘昕(2020)分析了社会心理学实施课程思政的优势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原则 [5] ,叶君惠(2021)在公安院校的社会心理学课程中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优化教学内容架构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的角度,对课程思政课程的建设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 [6] 。

综上,以往学者关于社会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对推进社会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但很少有研究涉及如何提高教师育德能力和科学评估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为此,本研究以社会心理学课程为例,从提高任课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健全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角度,探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基本路径,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积累经验。

2. 增强思政意识,提高育人能力

习近平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教师是课程思政实践的主体,教师对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的认识及教师课程思政育人的能力将极大影响“立德树人”总目标的实现 [7] [8] 。

增强教师思政意识,提高育人能力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的首要要求。在开展社会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前,任课教师通过阅读《共产党员如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经典著作、参加学校组织的德育培训和思政课专职教师的交流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育德意识。与此同时,任课教师积极参与思政教育竞赛观摩活动,及时与思政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并在项目组成员集体备课活动中分享思政教育心得,这有效提高了任课教师思政育人的能力。因此,主动阅读经典著作、积极参与思政培训和进行思政案例分享交流活动可以不断提高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

3. 完善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

3.1. 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在社会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中,任课教师在“立德树人”总目标的引领下,结合社会工作专业培养目标,在社会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中添加思政目标,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了“思政元素”。具体而言,在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采取“优化–修订–梳理–再融入”的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教学环节,力图实现社会心理学课程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3.2.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的目标在于让学生获得专业教育过程中,实现价值观的塑造。因此,在思政教学过程中,需要在专业教学目标中融入思政教学目标。思政元素成为思政教学目标实现的有力抓手。选择恰当的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成为课程思政教学的关键。在社会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中,任课教师基于专业教学目标和社会心理学课程的知识体系,巧妙地设计思政元素,并融入教学全过程中。具体案例如下,为了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提高大学生的伦理道德意识和责任感。社会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小组采用案例教学法探讨了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道德,进而让学生了解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以及如何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具体而言,任课教师在介绍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道德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引入“斯坦福监狱实验”的经典案例,组织学生围绕“被试是否有权自由选择参与实验、实验过程中是否应该保证被试的安全和尊严、研究者是否应该尊重被试的隐私和权益”等话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遵守科研伦理规范,使用科学方法探究人类行为和心理现象。为了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任课教师在“社会影响与群体行为”的教学环节引入了“网购狂欢”主题,引导学生围绕“网购狂欢对消费者的影响、商家的营销策略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网购狂欢的原因”话题展开讨论,同时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网购狂欢现象背后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让学生意识到网络狂欢现象除了受经济因素影响外,还受到群体影响和从众心理的影响。另外,也让学生意识到社会文化、消费观念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也是网购狂欢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此教学环节,学生不仅意识到社会变迁与群体行为对个体消费决策的影响,还深刻领悟了消费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树立了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

3.3. 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式过于注重教师的讲解,从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而多样化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为此,在社会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中,任课教师除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外,还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以案例为引导,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将抽象教学内容与社会心理学研究案例或日常生活问题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前,任课教师提前审核学生选取的教学案例,一方面要确保教学案例的专业性,另一方面还要确保选择的案例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中,任课教师注重引导和总结,于无形中塑造学生的价值观。采用“微课”教学方法,增加课程的生动性。课前,针对社会心理学课程中的经典实验,采用项目制的方式,让各小组完成经典实验的复现工作,并以微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示。课中,精心选取或制作微视频进行课程导入,利用微视频时间短、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的特点导入课程,并在此过程中进行价值观的塑造。课后,精心选取或者制作微课上传教学平台,并提供额外的教学材料和组织话题讨论,以便促进学生学习社会心理学课程的深度与广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4. 健全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育人效果体现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的成效,科学评价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是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 [9] 。为了构建完善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本研究参考了教育评价理论和心理测量理论。教育评价理论为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提供了基本框架。教育评价理论认为教学效果评价需考虑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心理测量理论为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评估环节提供了方法和工具,在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过程中采用访谈、问卷调查等工具来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意见,从而评估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这些理论为构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提供了方法论支持。在社会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中,任课教师采用不同方法从多个角度评估了社会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

4.1.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内容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的最终标准是人才培养的效果。任课教师在社会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中以人才培养的效果评价为重要标准。具体而言,对社会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结果等三个方面。在教学内容的评价方面,主要评估任课教师授课内容的知识广度和深度,考察教学内容是否实现了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方式的评价方面,重点考察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考察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合方式和融合度、考察师生互动和学生课堂参与度。在教学结果的评价方面,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不能脱离专业知识获得和专业技能培养的成效 [10] ,因此任课教师重点评估了学生的专业获得感和价值塑造成效。例如,考察学生社会心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估学生采用社会心理学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对思政元素的理解,以及课程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国家认同的影响等。

4.2.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在社会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中,为了全面评估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任课教师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社会心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具体如下:在课程教学结束后,任课教师根据班级学生学业绩点的分布情况邀请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作为受访对象,采用半结构化的访谈方式,引导受访者围绕社会心理学课程的思政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结果进行评价。访谈结果表明,在教学内容方面,社会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注重知识广度与深度的平衡,巧妙融入了思政目标和思政元素,使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应用得以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同时,社会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仅涵盖了社会心理学的经典理论,还引入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际案例,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和学术前沿。在教学方式方面,受访者非常满意任课教师的教学方式。他们认为任课教师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情境式教学,使思政元素与社会心理学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同时,任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教学结果方面,受访者认为社会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不仅掌握了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国家认同得到了有效提升。为了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社会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效果,任课教师基于社会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估内容开发了社会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调查问卷。在课程结束后,任课教师采用集中作答的方式采用问卷星收集数据,采用SPSS软件分析受访者关于教学内容的广度、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先进性、思政元素的融合方式和融合度、师生互动和课堂参与程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感、价值观的塑造和提升程度、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作答情况,以客观地评估社会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效果。统计分析表明,受访者非常满意社会心理学的教学内容,认为任课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在知识广度和深度方面非常适中;受访者对任课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十分满意,认为授课教师采取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受访者的学习兴趣;最后,受访者认为在社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中,他们不仅掌握了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提高了专业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

5. 结论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战略举措,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可以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本文以社会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为例,从提高任课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健全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角度展示了社会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基本路径。本文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提供了实践经验,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本文重点探讨了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基本经验,但在教学环节结束后,如何持续推进课程思政教育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基金项目

石河子大学2022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社会心理学》课程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JGY-2022-003。

参考文献

[1]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16-12-06(1).
[2]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024-04-30.
[3] 朱斯琴.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社会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探讨[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 26(1): 82-84.
[4] 杨娟. 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类专业的课程建设——以“社会心理学”课程为例[J]. 教师教育学报, 2021, 8(6): 77-82.
https://doi.org/10.13718/j.cnki.jsjy.2021.06.010
[5] 刘海鹰, 刘昕. 社会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分析与设计[J]. 大学教育, 2020(4): 25-28.
[6] 叶君惠. 公安院校社会心理学教学的课程思政探索[J]. 教育观察, 2021, 10(25): 42-45.
https://doi.org/10.16070/j.cnki.cn45-1388/g4s.2021.25.012
[7] 俞福丽. 推进高校专业课程建设的意义、现状与路径探析[J]. 中国高等教育, 2020(22): 39-41.
[8] 郑敬斌, 李鑫. 科学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谫论[J]. 思想理论教育, 2020(7): 65-69.
[9] 谢桂新, 陈伟. 教育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略探[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2(19): 71-74.
[10] 郑敬斌, 李鑫. 科学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谫论[J]. 思想理论教育, 2020(7): 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