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汾西方言词汇的组成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Vocabulary Composition of Fenxi Dialect
DOI: 10.12677/ml.2024.124292, PDF, HTML, XML, 下载: 72  浏览: 98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郭 璐: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关键词: 方言词汇古语词方言特色词组成Dialect Vocabulary Ancient Word Dialectal Feature Words Composition
摘要: 本文依托《汉语方言词汇调查表》,参考《汾西方言志》等资料,运用田野调查法搜集整理出《汾西方言词汇表》,共计2357个词条(不包括熟语),以此词汇表为研究对象,探讨汾西方言词汇的组成。在词汇构成方面,汾西方言词汇由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构成。汾西方言词汇中一般词汇较为丰富,包含古语词、方言特色词等多种类型,其中方言特色词种类齐全,涉及到方方面面,例如日常生活、人物特征、职业、饮食等领域。方言词汇中还保留了部分古语词,这一定程度上与汾西县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相关。另外,汾西方言词汇整体上呈现出口语色彩浓厚的特点。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lying on the “Chinese Dialect Vocabulary Survey Sheet” and referring to materials such as the “Fenxi Dialect Gazetteer”, employs the field survey method to compile the “Fenxi Dialect Vocabulary List”, totaling 2,357 entries (excluding idioms). Using this vocabulary list as the object of study, it explore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Fenxi dialect vocabulary. In terms of vocabulary composition, the Fenxi dialect vocabulary consists of basic and general vocabulary. The general vocabulary in the Fenxi dialect is quite rich, including ancient words, dialectal characteristic words, and other types, among which the dialectal characteristic words are comprehensive, covering various aspects such as daily life, personal traits, professions, and food. The dialect vocabulary also retains some ancient words, which is to a certain extent related to Fenxi County’s remote location and in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Additionally, the Fenxi dialect vocabulary as a whole exhibits a strong colloquial characteristic.
文章引用:郭璐. 浅析汾西方言词汇的组成[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4): 611-617.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4292

1. 引言

汾西,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位于山西省南部。汾西方言,作为山西省方言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词汇构成不仅反映了地区语言的特点,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和历史信息。本文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方言组编写的《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为主要依据,结合乔全生先生的《汾西方言志》(1990)中的分类词表,选择汾西县城关为中心调查点,通过田野调查获取了第一手方言语料。探讨汾西方言词汇的组成。汾西方言的词汇体系由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两大部分构成。基本词汇是汾西方言词汇的核心,它们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一般词汇则包括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方言特征词、历史传承的古语词以及创新词等。

2. 词汇组成类型

(一) 基本词汇

基本词汇具有稳定性,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们的使用频率极高,是构成汾西方言词汇系统的主要部分。本文统计的《汾西方言词汇表》共分为27类 [1] ,下面我们对各类别中具有代表性的基本词列举如下:

有关天文的:日头、星宿、劈眉风、忽闪、吼雷、冷子、水露、夜烧、虹等。

有关地理的:野地、圪垛、土圪堆、料石、小道、柏油路、地动、村里。

有关时令时间的:早新、晌午、后晌、黑间、清明、端午、二月二、七月十五。

有关农事的:动弹、粪、平车、上粪、套车、镢、种麦、割麦、收秋、拉耙。

有关植物的:黑豆、红小豆、玉稻黍、红稻黍、山蔓青、卷心白。

有关动物的:黄猺、粪婆婆、圪蚪、圪蟆、猫娃、兔娃、圪旯里的。

有关房屋器具的:窑、车、米、面、柴、盆盆、刀子、碗碗、筷子、泡子。

有关人品的:男子汉、婆娘、行手、把式、左挂子、下家、面痴、憨子、谝子。

有关亲属称谓的:爷爷、娘娘、大娘、室哥、哥哥、姐姐、妹妹、伯伯、大大。

有关身体的:眉眼、貌相、脸蛋子、笑圪垛、眼窝、鼻子、咀。

有关衣服穿戴的:衣裳、衩衩、线裤、毛裤、洞洞、装裤子、香饽饽。

有关饮食的:栲栳栳、火烧、扁食、红面、麻叶叶、碗托子、茶面。

有关红白大事的:灯果、择饭、百日、亲亲、店里、包袱、被子面子。

有关迷信的:鬼、财神爷、土地爷、门神、献、八字、灵、算卦的。

有关日常生活的:掏耳朵、洗刮、游玩、搬吃、打鼾睡、圪眯、梦见、抬火。

有关交际的:问兴、路数、坐下、由头、打扮、败兴、撇赛、坐席。

有关商业的:门市、铺子、利息、进货、零钱、炸钱、短、留人。

有关文化教育的:零蛋子、擦擦、告假、念书、水笔、描。

有关文体活动的:花子炮、打扑克、打元宝、顶拐拐、歌子。

有关动作的:眊、撂、崴、攲、不捋、挖、圪捞、掏、吼、告说。

有关方位处所的:脑头、底下、后头、前头、胯里、别处。

有关代词的:兀里、这里、哪几、正几、兀样。

有关性质状态的:好、赖、滑头、肥、精明、精、干瘦、鬼、难干、活道。

有关程度、范围的:可、嗨、太、真、满共、净。

有关计量单位的:不嘞、不轰、堆堆、圪串、圪沓、圪柱、回回。

(二) 一般词汇

汾西方言的一般词汇主要有古语词、创新词和方言特色词。与基本词汇相比,它们的使用频率虽然不是很高,但依然能够体现出汾西方言词汇的特色。

1) 古语词

汾西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从古至今,留存着许多各个时期丰富的语言文化。方言源于民间生活,承载着独特的地域文化,由于汾西县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所以,汾西方言很少能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因此,方言系统中保留了大量的古语词,其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可以说是语言中的“活化石。”

(1) 餔

喂食。《史记·高祖纪》:“老父请,因餔之。”颜师古注:“以食食之谓之餔。”《国语》:“国中童子无不餔也。”今汾西方言中仍使用“餔”来表示喂食,一般用于婴儿或没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如:“孩不好好吃饭,就要餔才吃了。”

(2) 言语

说,说话。《红楼梦》第三十回:“这里金钏儿半边脸火热,一声不敢言语。”《周易》:“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在今汾西方言中为复合词,表示“说话”,如“也不言语就走啦。”

(3) 取灯

火柴。《辞源》:“在竹片或松木片上涂上硫磺,用来点火,叫取灯。”在今汾西方言中,老派和中派仍使用“取灯”表示,新派则采用“火柴”,如“和取灯点蜡了么。”

(4) 静办

安静。宋《续传灯录》卷·十九《恩慧妙湛禅师》:“又安得个慨然有志,扶竖宗乘的纳子出来,喝散大耳,非唯耳边静办,当使正法久住。”明《警世通言》(上):“戚青却年纪大,便不中那庆奴意,却整日闹吵,没一日静办。”今汾西方言中仍表示“安静”,如“孩上学走了,居舍一下就静办了。”

(5) 款款地

轻轻地。明《警世通言》:“万秀娘移步下床,款款地摇觉尹宗道。”今汾西方言表示“轻轻地”,如“款款地把孩放得床上,不敢聒醒了。”

(6) 焪

烤,将食物放于有灰的火上,或埋入还有火的热灰中,使食物在成熟中变的焦黄而干,外焦里嫩。《广雅·释沽》:“焪,干也。”《广雅·去声·送韵》:“焪,火干物。”今汾西方言中仍表示烤,如“以前在村里焪馍馍吃,可好吃了。”

(7) 睄

略看,眼光掠过。宋《集韵·效韵》:“睄,小视。”明《牡丹亭·冥判》:“则这水玻璃堆起望乡台,可睄见纸铜钱夜市扬州界。”今汾西方言表示“略略一看”,如“我睄了一眼窝,看着是你。”

(8) 倒灶

倒霉,遭遇时运不好。《太玄·灶》:“灶灭其火,唯家之裎。”后来便引指事情不顺利为“倒灶。”《儒林外史》第六回:“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穷鬼。”今汾西方言仍在使用,如“才倒灶了甚也没干成。”

(9) 遗

遗忘或丢失物品。《说文》:“亡也。”《中华大字典》:“失也。”《诗·小雅·谷风》:“将安将乐,弃予如遗。”今汾西方言中发音改变,词义仍采用“遗忘或丢失物品。”如“我把衣裳遗的居舍啦。”

(10) 才地

人才。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王自计才地,必应任己。”《北齐书·阳休之传》:“休之多识故事,谙悉氏族,凡所选用,莫不才地俱允。”今汾西方言仍保留,如“这孩从小学就聪明,是学习的才地。”

2) 创新词

创新词是指在各方言区的人民群众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根据自身交际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出的新方言词语。这些词语是独创的,以前的文献中很难找到相应的记录,因此被称为创新词。汾西方言中无本字可考的词一般采用同音字替代,如没有合适的同音字则采用直接标注国际音标的办法。例如:冻凌拽拽(房檐上的冻冰柱)、不定根(蒲公英)、洞洞(背心)、牌牌(围嘴)、盐米(味重)、搓子(鸡毛掸子)等。除此之外还有采用汾西方言词中的特殊词缀构成的新词,特殊词缀有“子、不、圪、忽”等。我们仅举几例,如“忽闪(闪电)、不撂(扔)、圪蚪(蝌蚪)、圪节(一小节)、圪垛(草垛)、屁不蛋(形容人没文化)、冷子(冰雹)、冻子(肉冻)、缸子(不锈钢碗)”等。

3) 方言特色词

关于方言特色词的界定,我们采用李如龙(2001)在《论汉语方言特征词》一文中的定义,即:“方言特征词是一定地域里一定批量的,区内大体一致,区外相对特异的方言词。” [2] [3] 我们主要对能够反映汾西地区特殊地域文化的词进行分析例释。根据其所代表的事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反映人某种特殊感受的

这类词也叫使感词,是指(外界环境)使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产生某种不舒服的主观感觉的具有述宾关系的一类词,其中述语位是动语素,宾语位必须是‘人’。绝大多数表示人的全身产生某种不舒服的感觉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受到刺激 [4] [5] 。这类词在汾西方言中用来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感受,感情色彩强烈。例如:

① 络人:形容过于捆紧的感觉。例如:这衣裳小的,穿上络人了。

② 扎人:形容刺痛。例如:这几毛衣穿上能扎人死。

③ 熏人:形容气味刺鼻。例如:炒菜的油烟真熏人。

④ 倔人:形容非常费劲。例如:办点事能倔人死。

⑤ 蚀人:形容皮肉受到腐蚀。例如:你洗衣裳要带手套了,不喽洗衣粉蚀人了。

⑥ 耀人:形容光线刺眼。例如:把窗帘子拉上,太阳耀人的。

⑦ 圪瘆人:形容瘆人。例如:我看着牛牛(虫子)就圪瘆人了。

⑧ 拨来人:形容有东西碍事。例如:头发太长拨来人的。

⑨ 咬人:形容很痒。例如:蝇蠓子把我咬了,咬人的不行。

(2) 反映人特征和感受的

例如:

① 熬煎:日子难受,痛苦。例如:这病真能把人熬煎死。

② 鏖糟:脾气火爆、不好惹。例如:这个人真鏖糟,少打交道。

③ 败兴:丢人、出丑。例如:喝多了耍酒疯了,可是败了兴啦。

④ 背晦:性格不好。例如:干甚不说,性格太背晦。

⑤ 不好活:不舒服。例如:感冒了不好活的不行。

⑥ 屈:方言中形容人不好的特定形容词。例如:穿的兀衣裳能屈死。

⑦ 凡胎:笨。例如:兀纯粹是凡胎,学习不好。

⑧ 见不上:讨厌。例如:我就见不上这种人。

⑨ 小家:内向、社恐。例如:小家的不敢说话。

⑩ 秃舌子:大舌头。例如:说话是个几秃舌子。

⑪ 谝子:爱夸口的人。例如:就是几谝子。

⑫ 倒屋:败家子。例如:纯粹是个倒屋。

⑬ 二杆子:愣头愣脑的人。例如:兀做事情是二杆子。

(3) 反映职业的

例如:

① 行手:内行。例如:这在这方面是行手。

② 泥腿子:庄稼汉。例如:咱一辈子是泥腿子。

③ 笔杆子:指文章写得好的人。例如:不愧是笔杆子,写得就是好。

④ 利巴子:外行。例如:这方面咱是利巴子。

⑤ 抄伙子:乞丐。例如:天天穿的和抄伙子一样。

⑥ 教员:老师。例如:当教员就好,工作稳定。

(4) 反映禁忌、忌讳的

例如:

圪旯里的:老鼠。人们认为说“老鼠”两个字老鼠听得见,因此为了不让老鼠听得到用“圪旯里的”代替老鼠。

(5) 反映动物、植物的

例如:

① 播播:高粱杆。

② 胡头圪刺:酸枣树。

③ 红稻黍:高梁。

④ 野条子:喜鹊。

⑤ 送饭婆婆:花大姐。

⑥ 雕溜溜:老鹰。

⑦ 明火圪虫:萤火虫。

⑧ 蛛蛛:蜘蛛。

⑨ 信乎:猫头鹰。

⑩ 粪婆婆:屎壳郎。

3. 词汇组成特点

(一) 词汇系统存在古语词

汾西方言不仅是一种语言系统,它更是一个活生生的历史文化档案。这种方言见证了汾西自隋朝以来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变迁,承载着区域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民俗特色。历史上的大迁徙、自然灾害和社会变革,对汾西方言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事件带来的人口流动,使得汾西方言吸收并融合了多种语言元素,保留了许多古代汉语的读音和词汇。在现代社会,这些保留在方言系统中的古语词连接了过去和现在,成为维系地域文化的重要纽带。

(二) 方言特色词丰富多样

汾西方言中有大量的特色词,这些词在普通话中难以找到对应的词。它们不仅丰富了汾西方言的词汇体系,也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这些特色词涉及方方面面,包括日常生活、食物、农业、动植物、人品特征等。这些能体现方言特色的词不仅是方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它们传承了地方的历史记忆,也展示了汾西地区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

(三) 方言词口语色彩浓厚

汾西方言的词汇具有浓厚的口语化特点,因此,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使用会更加亲切和生动。这些方言词汇大多没有标准的书面表达形式,以口头传播为主,承载着特定的地域文化和人们的思想感情。例如表示人物特征的词“二杆子、谝子”往往带着浓郁的口语色彩。在一些日常交际用语中,方言词汇通常简短且通俗易懂,贴近生活,使得人们交流非常顺畅。

4. 总结

汾西方言的词汇由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构成。基本词汇占据了汾西方言词汇体系的核心,为日常交流提供了必需的语言基础。而一般词汇则包括古语词、方言特色词以及创新词等。基本词汇与普通话有着高度的共通性,在表达天文地理、日常用具、身体部位、时时令节气等概念时汾西方言与普通话基本相同。而在汾西方言的一般词汇中,古语词反映了方言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如“餔”、“恓惶”、“静办”等词在汾西方言中依然被使用,其词义大多保持不变。方言特色词反映了汾西地区人民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生活实践与认知。例如与农业生产、职业、动植物相关的特色词。创新词是方言区的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根据自身交际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出的新方言词语。这些词语是独创的,以前的文献中很难找到相应的记录,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汾西方言的独特性。总的来说,汾西方言的词汇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结构,它不仅承载着地区的文化特色,也反映了语言随社会变迁而发展的特点,这些方言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正是汾西方言的魅力所在。

基金项目

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晋语汾西方言词汇研究”(项目编号:CXJJS23011)。

参考文献

[1] 汾西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汾西县志[M]. 北京: 方志出版社, 1997.
[2] 李如龙. 汉语方言比较研究[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1.
[3] 乔全生. 汾西方言志[M]. 太原: 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1990.
[4] 王利. 长治方言中的使感结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保定: 河北大学, 2005.
[5] 王克明. 听见古代: 陕北话里的文化遗产[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