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中课程思政融合的策略与实践——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初步探索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Fundamentals of Nursing—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under the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gram
DOI: 10.12677/ns.2024.134067, PDF, HTML, XML, 下载: 87  浏览: 117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楼 艳, 练正梅:丽水学院医学院,浙江 丽水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课程思政基础护理学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damentals of Nursing
摘要: 本文探讨了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基础护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策略与实践,以2014年丽水学院与瑞典耶夫勒大学护理学专业合作为例。通过明确设定基础护理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构建全面的教学计划,并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结果显示,85%的学生对课程中融入的思政教育内容表示满意,认为课程有效提升了个人思想政治素养,并增强了专业自信和职业认同感。因此,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建议,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养,具有良好的育人成效。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fundamentals of nurs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taking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Lishui University and Gavle University of Nursing in Sweden in 2014 as an example. It emphasizes setting clea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oals in the fundamentals of nursing, developing comprehensive teaching plans, and implemen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desig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85% of student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ent into the curriculum, believing that the curriculum effectively improved pers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iteracy and enhanced professional confidence and professional identity. Therefore, the suggestion to carry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fundamentals of nursing in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education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has a good effect on educating people.
文章引用:楼艳, 练正梅. 基础护理学中课程思政融合的策略与实践——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初步探索[J]. 护理学, 2024, 13(4): 462-466. https://doi.org/10.12677/ns.2024.134067

1. 引言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我国高等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在护理教育领域,合作办学在拓宽教育视野的同时,也推动了国际卫生治理水平的提高 [1] 。承载着深化教育开放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双重使命的中外合作办学,在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然而,这种教育模式还面临文化和教育体制差异等挑战,既可能导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冲突,也可能影响学生的职业认同、文化自信,甚至还可能影响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 [2] 。课程思想政治的融会贯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显得格外重要。2020年,教育部颁布的《依法治教实施纲要(2016~2020)》更是提出:“把思想政治融入课程大餐”,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作出总体设计和全面部署。课程政治既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也是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较高道德水准的护理专业人才。扩大教育开放,与国际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为我们加强课程政治建设、提升新时代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水平提供了方向和理论支持。尤其是课程思政建设成为我们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时更是如此。

以2014年我院与瑞典耶夫勒大学护理学专业合作办学为例,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资源和办学经验,成功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护理专业人才。在中外合作办学护理学专业课程的思政课程建设中,在设计和实施课程思想政治方面,既要注重合作办学的特色和现实需求,又要积极进行思政元素的探索。以护理学基础课程为例,课程教授过程中,除了向学生传授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外,还承载着塑造护理职业信念、价值观等重要素养的育人目标 [3] 。本文以基础护理学课程为例,初步探索中外合作办学基础护理学课程思政建设。

2. 基础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2.1. 课程思政目标设置

在基础护理学的课程思政目标设置中,融合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与专业素养,同时按照《护理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4] 等文件精神,以护理岗位胜任力为本位,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和抗疫精神等纳入课程思政范畴。具体目标包括:1) 增强学生对护理职业在全球健康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及其面临的复杂性与挑战,以增强对职业的尊重和热爱;2) 培养国际视野,使学生理解不同文化和国家在护理实践中的共性和差异,培养其全球健康视角;3) 强化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建立强烈的职业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4) 坚定理想信念,传承南丁格尔精神,培养“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求真拓新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学生逐渐成长为有理想、有情怀、有社会责任感及创新精神的优质护理人才。

2.2. 课程思政教学方案构建和实施

在构建基础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案时,在引入国际视野和强化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同时,重点突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合。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2.2.1. 整合资源,深化教材“课程思政”的文化内涵

本课程通过中英文教材的整合,引入国际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为满足教学要求,教学团队编写了护理技能操作教材中英文双语版本。同时,将最新的护理科研成果、技术、临床指导资料检索到各章节的知识点,扩大学员的知识面。再者,与瑞方老师共同探讨并编写护理教学案例,以多元的文化视角培养学生对护理学科的认识,为学生深入了解全球护理挑战提供丰富的学习经验。

2.2.2. 教学方法创新

课程教学中采用同伴教学、批判性思维训练、模拟实践与反馈、以及项目式学习等策略,致力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这些互动和实践中的学习活动,学生在提高沟通、团队合作、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同时,深化对护理专业知识的理解,为未来的职业挑战做好全面准备。

2.2.3. 跨文化交流强化

采取多种措施来丰富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首先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通过中瑞双方的合作,定期举办跨文化交流研讨会和工作坊,邀请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专业人士和学生分享他们的经验与见解。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从多元视角理解世界的机会,从而促进了跨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其次,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如远程联合教学、参与国际学术会议等,以拓宽其国际视野。再者,建立国际导师制度,每名学生配备一名中方和瑞方的导师,为学生提供国际视角的研究指导和职业发展建议。这些措施都有助于学生建立国际化的学术和职业网络。

2.3. 课程思政教学的评价

在课程结束后,为了深入了解学生对于课程中思政教学内容的接受度、各思政元素的渗透效果、课程对其未来投身护理工作意愿的正面影响、以及他们的学习体会与成果,设计并发放了一份自制的调查问卷。该问卷详细询问了学生对于以下十个方面的满意度: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的整合满意度,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专业自信心与职业认同感,学习兴趣的激发,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融合,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提升,对职业的尊重与热爱,全球护理视角的拓展,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人文、科学和工匠精神的培育。通过采用五级评分系统(从极不满意到极满意),对学生对课程思政教育及其元素融合情况的满意度进行量化评估,并探究其对学生未来职业选择的潜在影响。同时,问卷通过开放式问题收集了学生的学习感悟和成果,以获取更为全面的反馈信息。

共发放88份调查问卷,82份被有效回收,有效回收率高达93%。结果显示,85%的参与调查的学生对基础护理学课程中融入的思政教育内容表示满意,认为该课程有效促进了个人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82%的学生认为课程在增强专业自信和职业认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学生们普遍反馈,采用同伴学习和项目式教学的方法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而广泛的阅读与专题讨论则深化了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从多元角度审视问题的能力。此外,该课程成功培养了学生的国际视野,77%的学生表示通过课程学习进一步了解护理实践中不同文化和国家的共性与差异。这一教学成果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全球健康视角的理解,也强化了他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这些具体数据和内容表明,基础护理学课程中的思政教学有效地实现了既定教育目标,为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3. 课程思政教学反思

文化和价值观的整合。中外合作办学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整合中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既包括护理技能和知识的传授,也包括对基本人类经验的认识,如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死亡观等。在思政教学中,同样需要反思如何恰当地融合中西方的伦理观和护理理念,引导学生把握中西文化的共同点和差异性 [5] ,使学生在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发展出全球化的护理视角,从而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

思政元素的自然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结合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要能灵活地把合适的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对于专业教师来说,他们的责任不止于传授专业知识和解答学生的疑惑,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关注和积极参与学生的品德培养和价值观形成 [6] 。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上都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政教育的渗透。例如,在教授手卫生技术时,除了强调其在预防感染中的重要性,还可引入关于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讨论,使学生在学习关键护理技能的同时,认识到医护人员在公共卫生和社会福利中承担的关键角色。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极高的专业敏感度和创新能力,使思政教育资源能有效地融合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达到教育目标的全面达成。

促进理想信念的内化。通过实践教学、实习经历以及参与社会服务等活动,中外合作办学的护理学基础课程应着力于促进学生将思政教育中的理想信念转化为个人的行为准则。这种行为内化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在专业领域中的实际应用,也促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金项目

2021年护理专业综合改革专项课题: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参考文献

[1] 史崇清, 王晓南, 陈勇, 等.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4(9), 43-44.
[2] 缪好好, 黄辰.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研究——以宁波工程学院为例[J]. 教育进展, 2023, 13(9): 6257-626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9973
[3] 李玉丽, 邹凌燕, 王雅琦, 等. 护理学基础实践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J]. 中华护理教育, 2023, 20(1): 34-39.
[4] 安力彬, 李小花, 岳彤, 等. 《护理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解读[J]. 中华护理教育, 2023, 20(1): 10-14.
[5] 杨金才. 新时代外语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几点思考[J]. 外语教学, 2020, 41(6): 11-14.
[6] 杨金才. 李胜机, 佘振丹. 价值与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建设[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8(2): 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