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模式建构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English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Model Based on Blended Teaching
DOI: 10.12677/ae.2024.144628, PDF, HTML, XML, 下载: 57  浏览: 104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王 哲: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关键词: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College English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Blended Teaching
摘要: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课程思政”是当前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大学英语课程的隐性思政教育功能使其具备了得天独厚的课程思政建设优势。本文试探讨如何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元素,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构建优质资源共享平台,在传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提高文化认同和自信,提升爱国主义情感,从而达到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Abstract: Building moral character and cultivating people i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implement moral character and cultivating people.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nevitable trend in th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current new situation. The implici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of college English courses gives it unique advantages i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explore how to fully tap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college English courses based on 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l, leverage the advantages of the Internet, build a high-quality resource sharing platform, and guid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cultural identity and self-confidence while imparting language knowledge and cultivating language abilities, and enhance patriotism, thereby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in College English.
文章引用:王哲.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模式建构[J]. 教育进展, 2024, 14(4): 1068-1071.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4628

1. 引言

高校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思想教育工作关系到人才培育目标的实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1] 。“课程思政”的提出是对习总书记要求的“立德树人”和“全程育人”的一种积极回应。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思政类课程,大学英语课程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语言及文化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理想信念层面的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因此,要充分挖掘外语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推进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同时运用现代技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现有的教改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探索都肯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价值和意义,并指出了当前该类课程教学环节中所存在的问题,但涉及具体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模式建构尚有欠缺。因此,在此时对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模式构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专门对“课程思政”进行安排部署,并将其提升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的高度进行谋划推动,提出公共基础课程要“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2] 。就大学英语课程而言,教育部近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 质量国家标准(外国语言文学类)》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倡导外语教育要“从能力导向到价值观导向”,要树立新时代的育人观,把德智体美劳统一在教育实践中,做到“教单科,育全人;教外语,育全人” [3] 。要有效地实现这一根本目标,大学英语教学需领会新时代这一新目标的根本宗旨,明了新任务,探索新路径,接受新理念,树立新目标,重构教学内容,将“课程思政”切实落实到大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

3. 新时代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混合式教学已不是单一的线上线下学习方式的组合,而是在线学习、移动学习与线下学习充分融合、带来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变革的崭新的教学范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已得到教育界的普遍认同,近年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移动终端的迅速普及,加快了信息化时代教育方式的变革,这些变化都对高校人才培养的任务提出了更新的要求。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 [4] ,提出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利用现代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同时,《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5] 中明确指出:混合式教学作为全面推动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深度整合的新模式,成为高校提升教育质量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要抓手。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Blended Learning Model) [5] 是伴随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整合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的优势,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具有灵活性和便捷性,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资源丰富性,互动交流渠道多样等特点。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用到教学中,能较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发挥教师引导、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学生学习不再受时空限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外语教育课程与技术深度融合并操控外语教学”也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4.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模式建构

4.1. 充分挖掘思政素材,构建优质资源共享平台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大学生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的重要媒介。因此,作为“大思政”育人格局下不可或缺的一环,大学英语课程应当肩负起知识文化传授与思想道德培养的双重责任 [6] 。通过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开阔国际视野,了解国外的历史、文化及国情,也要感受我国传统艺术、民族风情的魅力,认识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爱国、爱家的情怀。为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资源的共享和整合,教师需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背景和行业需求,提炼出培养符合该专业领域的思政素材。比如,在教授工学类专业学生时,教师可以在英语教学环节中融入工程伦理要素,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意识与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在“互联网 + 教育”背景下,“外语教育课程与技术深度融合并操控外语教学”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技术化外语教学”已成为一种新的外语教学范式 [7] 。大学英语课程可以通过应用新媒体优势突破以往教师时空的限制,通过名校名师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料库以及教师个人平台等资源,实现优质网络资源共享,从而给学生带来新的学习方式与空间。

4.2. 大力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大学英语课程可以通过对教学模式的创新,达到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比如,以大学英语教材《综合英语I》,第五单元live to work or work to live为例,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线上关于中国梦的微课平台教学资源和线下马云创业的中国梦故事等背景材料作为教学内容输入,搭建线上微信群、QQ群和自主学习平台等方式,引导学生就课文主题进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同时,借助自主学习平台的评论和反馈功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另一方面,在线下,教师通过熟练操作现代化教学工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有效的线下课堂互动,组织学生以中国梦为主题,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汇报、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思政实践,充分了解爱岗敬业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民族责任感、自豪感。从而,通过“线上 + 线下”和“课内 + 课外”两结合,引导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国情研判能力,在潜移默化实现基于混合式教学的模式,达到培育学生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程思政”教育目标。

4.3. 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思政化的评价体系

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需要将学习效果评价以及课堂教学评价由单一的评价体系向多元化发展,并且细化对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8] 。思政化的教学评价则是将育人置于首位,将正确的价值观、成才观渗透到教学全过程,做到以评促思、以评为学 [9] 。课上,基于学生的小组汇报、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的表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现场评价、线上评价的方式展开互评与交流;同时,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及时给出评价与反馈。课下,在教师的引导下,促使学生 总结与反思,归纳并总结所学要点与价值引导,将其作为评价参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又要加强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实现教学评价思政化与多元化。多元化、思政化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教师动态地把握学生语言能力与思政素养的状况,以便今后教学中更好地挖掘文思政元素,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最终实现思政教育和语言知识传授的融合,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育人协同的作用。

5. 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覆盖广、跨度大、学时长等特点,在此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优势非常明显,可以达到思政教育和语言知识传授融合的目的,同时,承担起知识文化传授与思想道德培养的双重责任。因此,贯彻落实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新理念,积极推进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新模式,探索出新时代英语课程教学人才培育新思路,必然能够有助于大学生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实现专业课程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基金项目

2022年长沙理工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构建模式研究(项目编号:XJG22-077);2024年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项目:二语动机自我系统视域下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项目编号:XSP24YBC025)。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16-12-09(001).
[2] 文旭, 文卫平, 胡强, 等. 外语教育的新理念与新路径[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20, 52(1): 17-24.
[3]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
[4] 张洋. 泛在学习环境下大学英语的思政融入路径探究[J]. 现代交际, 2019(21): 15-16.
[5] 李炜. MOOC背景下三种常见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 2018, 28(S1): 5-10.
[6] 崔戈. “大思政”格局下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9(7): 138-140.
[7] 胡加圣, 靳琰. 教育技术与外语课程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15(4): 114-120.
[8] 袁颖, 朱国福, 杨柏灿, 等. 立足文化内涵实施课程育人——中药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J]. 中医教育, 2018, 37(4): 27-30.
[9] 王觅. 大学英语智慧教育中的思政渗透研究——以《综合英语I》为例[J].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18(2): 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