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动物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研究
A Study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Idioms
摘要: 在中英文化的频繁交流中动物习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其准确翻译与表达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文化交流的结果。然而文化差异是英汉动物习语翻译的一大障碍。大部分动物习语都有着不同的文化形象及意义,清楚地掌握文化差异及拥有好的翻译技巧对做好中英动物习语翻译非常有必要。本文通过探讨英汉动物习语、文化差异和以及其翻译,着重分析论述造成文化差异的原因。其中影响文化差异的因素包括生活环境、地理位置、宗教、寓言和神话。本文对动物习语翻进行举例与分析论述并提出如下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意义、异化、归化、形象替代翻译。译者需要深入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辅助之以恰当的翻译策略,便可让译文更加具有可读性,还可缩小文化差异并传达出其文化内涵。
Abstract: The importance of animal idioms in the frequent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s continues to increase, and the accurate translation and expression of animal idioms also greatly affects the results of cultural exchanges. However, cultural differences are the major obstacl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animal idiom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Most idioms have different cultural images and meanings,so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have good translation skills to translate Chinese and English animal idioms well. By exploring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idioms,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this thesis focuses on analyzing and discussing the reasons for cultural differenc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cultural differences include living environment, geographical location, religion, fables and myths. In addition, the translation of animal idioms is given with examples and analysis. Finally, the following translation methods are proposed: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foreignization, domestication, image replacement translation. Translators need to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hind the language and use appropriat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to make the translation more readable and narrow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to convey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s.
文章引用:张超雨, 杨芳, 谭平. 英汉动物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研究[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4): 475-480.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4275

1. 引言

随着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加速,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频繁,各国之间的交流在各种方面日益紧密,包括文化、经济等。动物习语的翻译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西文化,从而提高沟通与合作的质量。动物习语同样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体现,理解习语也是理解其文化。做好对习语的翻译和理解工作,可以增加文化的传播和融合,对人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出现了许多习语。由于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密切,产生了许多动物习语,这些习语体现了人类的情感和文化。长时以来,人们将这些习语应用在各种场合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或委婉含蓄,或生动形象,或优雅得体。为了使人们正确使用这些动物习语、跨文化交流时能够有效沟通,深刻理解其内涵、运用恰当的翻译方式是极其有必要的。

同时,为习语翻译提供了几种具体可行的翻译方法,为主修翻译或非翻译的学习者提供了方向,不仅提高了翻译的准确性,也让更多人了解习语的正确翻译,且对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在英汉动物习语的翻译中,了解什么是翻译非常重要。翻译动物习语时,需要理解不同国家、民族和文化中动物的形象或功能,以实现准确的翻译。奈达曾说:“要想真正成功地翻译,双文化比双语更重要,因为单词只有在它们所处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1] 。研究英汉动物习语的翻译可以更好地了解更多文化差异,也提高自己的文化和翻译素养。其次,通过阅读大量关于这一话题的相关信息,提炼其精髓,向读者和译者提供影响中西文化中动物习语翻译的文化因素和翻译技巧,还提供了一些意见和建议,读者可以在阅读的同时思考,并形成自己的一套有效的翻译方法,以提高翻译质量。

2. 习语、文化和翻译的定义

2.1. 习语的定义

2.1.1. 英语习语的定义

“习语”一词源自希腊语,意为“peculiarity” [2]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它们包含不同的文化元素,包括不同的宗教、信仰、社会关系、历史、自然环境和习俗,因此这些元素直接影响了它们的联想意义 [3] 。也就是说,一组词组在一起使用时,其意义与个别单词所暗示的意义不同。例如,“it was raining cats and dogs”,意思是倾盆大雨,指雨很大,而不是谈论猫和狗。它也是人们在某个特定时期或特定场合使用的一种语言。对于习语这个术语,已经有许多版本的定义。根据普遍接受的定义,习语是语言表达,通常由两个或更多个词组成,其整体意义无法从组成部分中预测 [4] 。实际上,习语的定义可以看作是一个固定的短语或句子,一个单词具有特殊的含义,无法从其外表或结构来判断或猜测。在广义上包含谚语、习惯用语以及一些俚语表达的英语习语。

2.1.2. 汉语习语的定义

汉语习语不仅是表达文化的特殊方式,也是语言的精髓。习语可以分为五个部分,包括成语、谚语、俗语、俗语、典故和俚语,除了这些部分,中国习语还包括难懂的民间比喻。它有着丰富的含义,一般指用在一起并有着具体形式的短语,含有不同于单个词所暗示的意义。汉语中的习语通常包括“成语”,成语通常由四个字组成,也有三个、五个甚至七个以上的字,谚语、常用语、格言、寓言化的两句谚语、谚语、俚语、行话等。成语的表达在音节方面美丽,节奏和谐,风格细腻幽默,严肃优雅,简洁而全面,形象生动,富有机智,给人以愉悦的感觉。习语是语言的精髓,具有浓烈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广泛传播并反映了普通人的愿望、感受和经历。

2.2. 文化的定义

关于文化,最经典且最频繁引用的定义之一是卡坦·大卫提出的。他给文化的定义是“一种包括在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习惯和其他能力和习惯的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一切的复杂整体” [5] 。广义上,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实践过程中创造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是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特指教育、科学、艺术等领域的知识和设施。总的来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中最重要的部分,意义重大。

2.3. 翻译的定义

翻译可以粗略地定义为在一种语言中复制或重现另一种语言中所写或所说的内容。作为一种非常复杂的人类活动,其完整的图景从未容易描述。具有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已尝试从各种角度定义它。翻译是将一种语言准确地译成目标语言,即,重述或再现。在翻译动物谚语时,有必要了解在一个国家、民族和文化中动物的形象或功能,以实现准确的翻译。奈达曾说“想要切实成功地做好翻译,双文化背景远比双语重要,只有词语处在其所处的文化环境中才能有意义 [1] 。”此外,翻译可以被定义为用另一种语言—目标语言中等效的文本内容替代源语言中的文本内容 [6] 。翻译是一种语际和跨文化转移,因此对两种语言和文化进行多维度对比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7] 。总之,翻译包含了许多理解和研究,包括语言和文化等内容,翻译可以说是一项精细活。

3. 英汉动物习语之间的文化差异

3.1. 宗教

对于西方人来说,圣经是最重要的书籍,对动物成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圣经中,诸如和平的鸽子等动物成语起源于旧约《创世记》第八章的挪亚方舟故事,鸽子被视为和平的象征。“豹子岂能改变其毛相”(本性难移)。在圣经中,豹子是魔鬼的象征。这句成语意味着一个人无法改变他的先天本性,并源自圣经中的“A leopard cannot change its spots”(本性难移)“豹子岂能改变毛相?”这是一个隐喻,“本性难移” [8] 。

不同于圣经对英语动物习语形成的巨大影响,中国主要宗教对中国动物习语的影响不如古典文学大。然而,仍然有一些与宗教有关的成语。比如,在道教中——古代中国的主要宗教之一,传说神仙们总是驾着仙鹤飞升天界。因此,仙鹤与长生不老相关联。例如,人们用“驾鹤西去”来形容一位年迈的人去世了。“凤凰涅檠浴火重生”源自佛教,意思是当凤凰自焚燃烧之后获得新生 [9] ,也就是经历痛苦的考验之后,获得升华。

3.2. 地理条件

不同的地理条件使得不同的地域所出现的动物习语产生不同的含义。众所周知,中国人主要居住在内陆地区,比如畜牧或耕种。因此其动物习语文化主要与土地有关联。在汉语中很难找到关于深海生物的成语。但像西方国家,主要是被海洋环绕的岛屿。因此像英国人,对生活在海中的生物有很多了解,比如鲨鱼。在英语文化中,“a shark”指的是“一个不诚实的商人,或骗子”。其中还有着很多与鱼类有关的习语,如“a big fish”译为大亨,“drink like a fish”译为牛饮等等。另一个例子是狮子和老虎,狮子和老虎都是陆地上最凶猛的动物。对英国人和大多数西方人来说,“the king of the beasts”译为兽中之王,指的是狮子。对中国人来说,更容易引起这样联想的是老虎。

3.3. 生活与环境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国土面积广阔的国家,大部分土地被其他国家包围,只有东南部和东部靠海。古代人的后裔主要生活在国家的中部地区。因此,中国文化是由长期的内陆生活形成的,呈现出一种以土地为基础的文化。农业是最重要的方式。在过去的生活中,人们通常是独立进行小规模农耕的,播种、耕作和收割庄稼。牛主要用于耕作,它辛勤工作,忍受繁重的事务,所以人们总是对这种动物表示尊重。对中国人来说,农业是主要的经济基础,牛是主要的耕作动物 [8] 。因此,在汉语中,关于牛的成语通常是积极的。

在西方国家,如英国是一个被大海环绕的小国家。换句话说,大部分人口都居住在海边,他们的活动与海洋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贸易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在早期,马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人们经常在运输和贸易中使用马匹,同时也在战场和农耕中使用,这就培养出了马和人类之间密切的关系。例如,一些与马匹交易相关的成语:“straight from the horse’s mouth”翻译为“可靠的信息”。

3.4. 寓言与神话

神话是英语成语的重要来源。尽管神话是有关不朽者或神灵的传奇故事,但它是人类想象的产物,反映了人类的现实和历史。希腊和罗马神话中的经典人物和故事备受喜爱,为英语语言带来了无数习语表达。“倾盆大雨”这个习语来源于古代神话,意思是下雨很大。在北欧神话中,猫对天气有影响,狗是奥丁——暴风之神的仆人 [8] 。

在西方文化中,龙被视为罪恶和邪恶 [10] 。一些古代英雄故事涉及与这种怪物的斗争。《贝奥武甫》这个盎格鲁–撒克逊史诗约为公元700年左右,讲述了英雄贝奥武甫如何打败了一个名叫Grendel的怪物,也在杀死这条恶龙时丧命。

寓言故事是形成许多英语习语的另一个不可或缺的来源。伊索寓言为英语语言贡献了许多生动而活泼的习语。即使今天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源自伊索寓言的习语正在从英语词汇中消失。相反,一些习语已经渗透到其他语言,比如中文,这要归功于现代科学和国际交流的发展。以下的习语源自伊索寓言:“fish in troubled/muddy waters”译为浑水摸鱼、“a dog in the manger”译为占着茅坑不拉屎等。

古代中国的古典神话和传说也深受人们喜爱,这也为汉语带来了许多惯用语表达。首先是“凤毛麟角”,在英语中指罕见之物,“凤”代表凤凰,根据中国历史和神话,“凤”非常罕见,很少被公众看到,是吉祥之物。而“麟”是另一种珍稀动物,独角兽。两者都代表罕见之物,因此在英语中可以翻译为Phoenix feathers and unicorn horns,译为凤毛麟角。西方人很容易理解。因为这两种动物的形象在中西文化中都存在,并且在内涵上大多有相同的含义。

《山海经》中描绘了许多古代中国传说和神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动物习语。以“精卫填海”为例,描述了一只名叫“精卫”的小孤燕在广阔的海洋上翱翔,冒着风暴,展现出坚韧和勇气。这个成语展现了强大的毅力和勇气,克服障碍、逆境、挑战和困难。

4. 英汉动物习语翻译中的翻译策略

4.1. 直译

在一定程度上,英国人和中国人对客观事物有一定的社会经验、感受和感情。因此,在英语中有一些类似或相似的成语及其含义,这些成语在比喻意义和字面意义上有一定的相同或相似之处。简而言之,当英汉习语所表达的文化信息相同时,可以通过字面翻译方法来翻译,也就是说,英语的翻译可以直接进行转换,反之亦然。例如,“easy come, easy go来得快,去得也快”。这些成语的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相同或相似,因此它们可以直接相互翻译。

直译作为一种常用策略,在翻译中非常重要。它有助于保持文本的意思,并清晰地表达原文的意义。例如,“cruel as a wolf”被译为像狼一样凶残;“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译为披着羊皮的狼 [11] ;“New-born calves make little of tigers”译为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些动物都具有相似的寓意,因此字面翻译策略非常适用于它们,直译策略应根据具体情况在特定应用中选择。

4.2. 意译

在翻译过程中,一些习语无法保留原文文字的字面和比喻意义。基于此,原文的比喻意义可以在翻译过程中转化为学生熟悉的形象。传达原文的语言目的,然后翻译隐含的意义。例如:当翻译“a cat on hot bricks”时,一只猫走在热砖上,形象很窘迫。可以看出,这种情况与中文中的“热锅上的蚂蚁”相一致。它们都表达了焦虑和尴尬。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对于读者来说,获得形象的含义是至关重要的。译者应牢牢把握主要层次,抓住原文所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并丢弃原文的形象。然后灵活传达源文含义,找到与目标语相同含义的翻译

4.3. 异化翻译

异化翻译是指译者尽量不影响作者的作品,使读者更接近作者。其主要目的是适应外国文化的语言特点,吸收外语表达。采用这种策略的目的是保持国家文化的差异,保留和反映外国国家和语言风格的特点,为翻译的读者保留异域风情。翻译时应该接近源语言文本的作者,以最真实地传达原始内容。

例如,将“一石二鸟”翻译为“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源语言文化的信息被尽可能地保留,以便将不同文化的内涵真实地呈现给读者,同时也体现了源语言文化和目标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使读者在外文化的影响下传递出自己的文化成就感。Venuti强烈主张异化翻译。异化翻译是一种持不同政的文化实践,通过发展与国内边缘语言和文学价值观的联系,包括与因抵制主流价值观而被排斥在外的外国文化的联系,保持对主流价值观的拒绝 [12] 。

4.4. 归化翻译

奈达的归化翻译方法最大化了目标语言的主导地位。使目标语言更接近读者,这种方法克服了文化差异,并最大化了等值翻译的实现。一般而言,习语是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在这种情况下,异化和归化的选择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源语言文化是否能够被保留,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的。在选择归化翻译方法时,应注意区分归化方法的两个前提条件。在忠实原则下进行归化,具有规范性,并基于源语言。另一种是在不忠实的前提下的归化翻译,具有描述性,旨在目标语言文化。在忠诚原则下的归化翻译,可视为等效的翻译方法。这意味着在翻译英语习语时,需要寻找与源语言或习语在含义或效果上类似的中文习语来表达,使翻译自然、直接、生动,提高文本的翻译可接受性和可读性。例如,“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可以翻译为“披着羊皮的狼”。第二种则是在不忠实的前提下进行的翻译。在此翻译原则下需要将源语言中的深层内涵传达出来,还需要展示出目标语言的特点,才能使两种语言文化之间交流更和谐。如,英语中的“as timid as a hare”译为胆小如鼠,而不是指兔。

4.5. 形象替代翻译法

文化背景存在差异,导致人们对客观事物有不同的态度和联想。替换的词应与原词和图像相关。寻找可以替换的类似习语可以使翻译更符合翻译习惯并易于理解。根据文化差异,翻译应考虑文化和动物形象。“Strong as horse”可以翻译为壮如牛,而不是壮如马,因为在中国文化中,牛的形象代表强壮的身体,就像英文文化中的马的形象一样。根据原文文化差异,应尽量寻找相同的动物形象来表达目标语言,以支持最终的翻译工作。

5. 总结

习语是人类文化中最古老和最宝贵的语言表达形式,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独特的文化内涵。通过上述内容的研究,不难理解英汉动物习语之间的差异。在翻译动物成语之前,学习和研究文化的多样性是获得正确翻译的关键。正如上文所展示的,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特别重要,如宗教、地理条件、日常生活、环境、寓言和神话。更好地了解一种语言可以更好地理解习语,从而更好地翻译。探索文化差异对于再现另一种语言至关重要。

掌握了技巧之后,更重要的是掌握有关翻译的策略,这包括直译、意译、异化、归化、形象替代翻译。在此基础之上,翻译者才能呈现出一部好的、忠实的、富有表现力的、优雅的作品。对于翻译学习者来说,了解文化差异以及影响它们的因素将有助于翻译顺利进行。同时,对于跨文化交流具有深远意义,加强英汉动物成语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传播中国文化,也吸收外国文化,丰富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 Nida, E. (2001)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 in Translating.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Shanghai.
[2] 李玉平. 英语习语及其文化源流[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8.
[3] 万伟伟. 从文化视角探讨含动物词汉语成语的翻译[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2010.
[4] Kovecses, Z. (1996) Metaphor and Cultur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ondon.
[5] Katan, D. (2004) Translating Cultures.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Shanghai.
[6] Catford, J.C. (1965)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An Essay in Applied Linguist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7]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8] 陈莉莉. 中英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比较及其翻译[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3.
[9] 徐东霞. 从文化差异视角谈动物习语的翻译[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8.
[10] 唐慧.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探讨[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22): 151-154.
[11] 胡二娟. 英汉动物习语的翻译方法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11): 179-180.
[12] Venuti, L. (1995)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Routledge, London & New Y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