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中国老年人社会保障研究现状、热点与趋势分析
Research Status, Hot Spots and Trends of Social Security for the Elderly in China Based on CiteSpace
DOI: 10.12677/ar.2024.112066, PDF, HTML, XML, 下载: 96  浏览: 196 
作者: 樊 兰: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CiteSpace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CiteSpace Population Aging Social Security
摘要: 国家统计局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21.1%,根据联合国标准,中国已经迈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受到各界关注。本文运用CiteSpace文献分析软件对老年人社会保障研究领域核心期刊的发文量、研究作者和关键词等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明晰老年人社会保障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及未来趋势,针对老年人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老年人社会保障提供一定参考。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China’s population aged 60 and above accounts for 21.1%. According to the United Nations standards, China has entered the aging society. The social security of the elderly has attracted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his paper uses CiteSpace literature analysis software to visually analyze the data of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authors and keywords of core journals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social security for the elderly, clarify the development status, research hotspots and future trends of social security for the elderly,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social security for the elderly. 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our country’s old people’s social security.
文章引用:樊兰. 基于CiteSpace的中国老年人社会保障研究现状、热点与趋势分析[J]. 老龄化研究, 2024, 11(2): 484-490. https://doi.org/10.12677/ar.2024.112066

1. 引言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依据联合国的标准,当一个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则该地区被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显而易见,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因此,在老龄化大背景下研究老年人社会保障问题成为重要课题。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使用的文献数据均来自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知网是国内最大的学术数据库之一,拥有广泛的学术资源,涵盖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文献和期刊论文,具有一定的质量保证,为本文提供参考。在数据收集中,在进入高级检索后将文献类型限定为SCI、EI、北大核心、CSSCI、CSCD和AMI期刊,以“老年人社会保障”“老年社会保障”“老龄社会保障”“老龄人口社会保障”作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剔除,截至2024年3月10日,共检索出354条有效数据。

2.2. 研究工具

CiteSpace是一款文献可视化分析工具,可以展示学科或知识域在特定时间段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并且轻松地绘制出研究前沿领域的演进历程。

3. 文献可视化分析

3.1. 发文量分析

发文量历时性变化趋势是考察某一领域获得学界关注度和研究的动态趋势变化的重要尺度。本文利用CiteSpace统计了1992年至2024年3月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发表的核心期刊文献数量(由于数据截至2024年3月10日,这一年度发文量未能统计完全,因此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本年度的发文情况),绘制成折线图(图1)。

1992年伊始出现该领域核心文献,至2010年,年度发文量虽有一定波动,但整体呈上涨趋势。我国改革开放后,人口规模不断扩大,1992年进入老年人口快速增长阶段,老年社会保障问题凸显,各界开始关注这一领域,国家也出台针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政策。但当时社会保障制度处于改革和完善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因此需要大量研究和讨论来推动制度的完善。

2010年后,存在一定波动,但整体呈下降趋势。概因2010年后,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和稳定,相关政策、法规及其实施细则已逐步落地,减少了对该领域的研究和讨论需求,相关研究议题也得到解决,所以发文量减少。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发文量减少,不代表该领域不值得关注,相关研究可以更加深入精细,多关注于制度完善、政策优化和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等方面。

2010年和2012年是年度发文量的巅峰,有18篇。可以看出当时该领域出现了重大政策调整导致年度发文量增加,如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启动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1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布的2012年养老保险新政策。

Figure 1. Annual publication volume

图1. 年度发文量

3.2. 作者分析

本文对核心作者开展数据分析,利用CiteSpace绘制了作者共现图(图2)。因作者较多不便于直观分析,故只显示发文量在2篇及以上的作者。在图谱中,节点越大则发文量越多,字体大小和颜色深浅表示作者的学术中心性程度,字体越大、颜色越深,作者的学术中心性越强。作者间的合作通过连线的粗细和颜色展现出来,连线较粗的表示合作比较紧密。

Figure 2. Author co-presentation

图2. 作者共现图

图中左上角,N表示网络节点数量,E表示连线数量。N = 476表明354篇文献中一共有476个作者,E = 292表明这些作者之间存在292次合作,总网络密度为0.0026。由此看出,整个作者的图谱的网络较为零散,作者之间合作较少,且皆为五人之内的小规模合作,大多数作者都为独立研究。

在发文量上,图中穆怀中节点最大,发文量最多,为8篇。他主要关注社会保障水平、老年社会保障负担系数等问题,探索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康发展与适度水平。他提出的社会保障水平发展曲线假说 [1] ,为理解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变化趋势提供了新的视角。此外发文量排在前10的作者还包括:刘欢、尹豪、宋宝安、姜向群、王武林、王璇、王延中、李建民和熊必俊,发文量均在3篇及以上。刘欢主要研究社会保障对老年人口和农村老年人的影响,包括老年收入再分配、农村老龄家庭的贫困脆弱性以及农村老年人的劳动供给等方面。尹豪主要研究人口学领域的相关问题,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及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也关注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人口和社会需求。宋宝安主要研究社会养老制度及相关政策,对政策回应度、养老资源利用、农村养老保障和社会保障立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姜向群主要研究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变革、老年人家庭地位的影响因素以及老年社会服务及其改革方向等问题。

3.3. 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字是论文内容的精炼概括,能够直接反映论文的研究主题、研究方向和方法。本文运用CiteSpace,选择样本文献的关键字进行共现分类,生成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图3),由于图3中关键词数量较多,为了提高精确度,运用相关算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总结可以得出关键词聚类图谱(图4)。结合两张图的数据可以分析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Figure 3. Keyword co-occurrence knowledge map

图3. 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图3一共有281个关键词,其中字号较大、节点较为突出的关键词,表明其在354篇文献中出现频率较高。“社会保障”的节点最大,出现频次最多,为67次,中心性为0.76,构成了图谱的网络核心节点,是所有关键词连接的中心点。其次是“老龄化”,频次15,中心性0.16。表明人口老龄化带来了诸多社会、经济和文化问题,而社会保障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一环。图3中出现的关键词涵盖了养老保障、养老方式、老年群体、社会经济因素以及政策制度等多个方面,体现了研究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在养老保障方面,关键词“养老保险”、“养老”、“医疗保险”、“养老保障”、“养老金”、“家庭保障”、“社会救助”等,表明研究者在研究养老保障制度时关注养老金的发放和管理,关注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作用,讨论如何完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

在养老方式方面,关键词如“养老模式”、“家庭养老”、“居家养老”、“异地养老”等,表明研究者关注多种养老方式,并讨论这些不同养老方式的优缺点,主张根据老年人实际需求来选择养老方式。

在老年人群体方面,关键词如“农村”、“老年人口”、“老龄人口”、“失能老人”、“老年妇女”、“留守老人”等,表明研究者不是笼统的研究所有老年人,还对老年人进行分类,关注不同群体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需求,为政府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养老政策提供了依据。

在经济方面,关键词如“居民消费”、“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公共服务”、“养老制度”、“乡村振兴”、“经济增长”等,表明养老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研究者讨论如何通过政策调整和社会支持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经济增长能保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人的消费和储蓄行为又反过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中的“日本”“国际比较”、“城乡差异”、“挑战”等,则显示了研究者们对养老问题的跨国、跨地区比较,以及对未来养老挑战的预见和应对。他们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养老制度和实践,为我国的养老事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Figure 4. Keyword clustering diagram

图4. 关键词聚类图谱

图4可知,在老年人社会保障领域中,关键词共生成8个聚类,分别代表8个研究方向,包括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险、老龄化问题、对策措施、老年人需求与特征、延迟退休政策、养老观念以及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等。Q = 0.7228,表明关键词聚类效果显著,S = 0.9478,表明聚类关键词相似性很强,聚类结果令人信服。从图4中可以看出,老年人社会保障研究领域兼具深度和广度,不仅涵盖了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等宏观层面的研究,还深入到老龄化问题、养老观念等微观层面的探讨,并且还关注了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等特定领域的研究。

3.4. 研究趋势分析

利用CiteSpace从数据文献关键词中提炼突现词,制作关键词突现知识图谱(图5),清晰地展现出该领域的研究趋势,图上包括关键词节点(Keywords)、关键词出现时间(Year)、突现强度(Strength)、突现开始时间(Begin)、突现结束时间(End)等信息。最小时间区度为1年,最右列时间段部分,浅蓝色表示节点还未出现,深蓝色表示节点开始出现 [2] ,红色区域是出现频次变化度最高的时段,也就是说这个时间段是关键词影响力最强的时间段。

Figure 5. Keyword emergence knowledge map

图5. 关键词突现知识图谱

图5列出了Top 10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包括“老年保障”、“社会”、“社会救助”、“养老模式”、“农村”、“居民消费”、“老龄产业”、“宗教信仰”、“民族地区”以及“医疗保险”。每一个关键词后面都标注了其出现的年份、突现强度以及突现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从突现强度来看,“医疗保险”的突现强度最高,达到了1.76,这意味着在2010年至2024年期间,医疗保险是老年人社会保障领域持续关注的重点。这与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完善以及老年人群体的医疗需求增长有关。从突现持续时间来看,“社会救助”关键词持续时间最长,为7年,其余突现词持续时间较短。从研究趋势来看,1999年至2010年,该领域研究以老年保障、社会、社会救助和养老模式为主。2011年至2024年,该领域研究趋势表现为医疗保险制度的持续完善、养老模式的多元化探索、社会救助问题的关注以及特殊地区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未来,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老年人需求的多样化,领域的研究可能会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和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老年人社会保障问题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参考。

4. 问题与建议

分析论文文本,老年人社会保障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制度设计与实施不够完善。制度设计不能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例如医疗保障方面的需求,虽然现今的医疗保险制度较为完善,但对于老年人常见的高发病和慢性病,存在报销比例不足、药品覆盖有限等问题。老年人在疾病方面仍承担较重的经济负担。此外,制度的实施也存在执行不力、覆盖面不全等问题,社会保障难以覆盖所有老年人,尽管新农保取得一定的覆盖成果,但仍有小部分农村和贫困地区老人无法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待遇。并且一些地区的社会保障宣传工作不到位,部分老年人不了解甚至无法认识到社会保障对他们的重要性,因此缺乏主动参与和积极利用社会保障制度的意识。

第二,财政压力与资金筹措难题。随着老年人口数量增加,老年社会保障的支出规模也在扩大,给财政带来巨大压力 [3]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部分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地方财政在社会保障上支出较少,社会保障水平较低。一些贫困地区的养老保险金发放存在延迟或不足的情况,影响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第三,服务供给与需求不匹配。老年人对于社会保障服务的需求包括生活、经济、健康、文化等多个方面,然而当前社会保障服务供给难以完全满足这些需求,特别是基层地区,他们的服务设施和服务人员都存在明显的短板。并且缺乏针对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定制化服务,例如长期护理和医疗康复服务。

第四,当前存在中国老年社会保障的碎片化、生活状态空巢化和照护体系边缘化等问题,法定养老保险制度尚未成熟 [4] ,因此需要监管和评估。由于监管不足,导致一些违规行为的发生且难以及时纠正。评估机制不完善,无法明确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效果和问题所在。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制度设计的时候要全面考虑老年人多元化需求,特别是医疗保险方面,应扩大报销药品的覆盖范围,提高报销比例,为老年人生病时减轻负担。其次要加强制度执行力度,确保所有老年人了解并能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待遇。再次,政府应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继续探索多元化的筹资机制,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社会保障事业,从而缩小地区间社会保障水平差异。从次,针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政府应增加养老服务设施的投入,提高员工服务质量。可以建设更多的老年人护理中心和康复中心,提供组织化和专业化的服务 [5] 。最后,对于监管与评估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建立严格的违规行为纠正机制,定期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效果和问题进行评估,为政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5. 结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老年人社会保障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热点和趋势,指出该领域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尽管该领域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更深入更细致的研究。并且研究方法和数据的质量需提高,以便更准确地评估社会保障制度的效果和老年人的真实需求。此外,需要加强跨学科的研究合作,更全面地了解老年人的实际生活状况和他们对社会保障的需求。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穆怀中. 社会保障水平发展曲线研究[J]. 人口研究, 2003, 27(2): 22-28.
[2] 夏梦萱, 吴春阳, 林爱琴.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及展望——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数据分析[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 22(3): 97-101.
[3] 史娜宁.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的影响分析[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3, 26(4): 39 45.
[4] 张敏杰. 老年社会保障: 一个严峻而紧迫的民生问题[J]. 观察与思考, 2013(1): 30-35.
[5] 张慧. 促进邢台市桥西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保定: 河北大学,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