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养老服务”研究:现状、热点与趋势——基于CNKI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
Research on “Family Elderly Care Services”: Current Status, Hotspots, and Trends—Bibliometric Analysis Based on CNKI Core Journals
DOI: 10.12677/ar.2024.112062, PDF, HTML, XML, 下载: 71  浏览: 228 
作者: 赵宁然: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关键词: 家庭养老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Family Elderly Care CiteSpace Bibliometric Analysis
摘要: 2021年《“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要求“巩固和增强家庭养老功能”和“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体系”,家庭养老服务仍然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2000~2023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646篇家庭养老服务研究核心期刊论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法,在统计所选文献的年度发文量数据的基础上,运用CiteSpace6.4.R6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出相关知识图谱。可以发现,在深度老龄化背景下,家庭养老在养老服务中的主体地位虽受少子化削弱,但仍不可撼动,未来须构建完善的家庭养老支持的政策机制,以保障老年人的家庭养老权益。
Abstract: The “14th Five Year Pla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lderly care industry and the elderly care service system in 2021 requires the consolidation and enhancement of family elderly care function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family elderly care support policy systems. Family elderly care services remain a focus of academic attention. This article takes 646 core journal papers on family elderly care services collected in the CNKI database from 2000 to 2023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bibliometric method, based on the annual publication volume data of the selected literature, CiteSpace 6.4. R6 software is used for visual analysis and relevant knowledge graphs are drawn. It can be found that in the context of deep aging, although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family elderly care in elderly care services has been weakened by the trend of fewer children, it is still unshakable. In the future,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sound policy mechanism for family elderly care support to protect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elderly people in family elderly care.
文章引用:赵宁然. 关于“家庭养老服务”研究:现状、热点与趋势——基于CNKI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J]. 老龄化研究, 2024, 11(2): 453-461. https://doi.org/10.12677/ar.2024.112062

1. 引言

为了深入了解家庭养老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学者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深入研究家庭养老,包括管理学和社会学在内综合多种学科的观点,这些日益丰富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现有研究多呈现条块分割的状态,文献梳理缺乏系统性 [1]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绘制出家庭养老研究2000~2023年知识图谱,将家庭养老研究的热点和趋势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不仅可以全方位为我们提供家庭养老的研究现状,同时也可以为我们揭示今后的研究方向与重点。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把重点放在系统性、综合性、创新性三个方面,只有对已有研究进行深入挖掘和梳理,才能为今后的家庭养老事业发展提供一个新思路、新方向。同时,为老年人提供更贴心、更专业的养老服务,也需要关注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和心理感受,值得一提的是,子女的心理负担也不容小觑。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解决老年人养老面临的多重困境和挑战,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为确保研究的质量和代表性,选取了“核心期刊”和“CSSC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作为研究范围。该选择标准意味着本文聚焦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上,为深入研究家庭养老模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为了收集相关的学术资料,采用了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作为数据源。通过在中国知网的高级检索功能中输入“家庭养老”作为主题,在2024年1月15日对2000~2023年的核心期刊进行了全面的搜索,最终得到了666篇期刊文献。为保证调研准确有效,对论文进行了主题关联性排序,对检索记录进行了人工筛选,即剔除通知、报告、记录等不符合调研要求的非调研论文,最终收到有效论文646篇。然后,将有效论文以Refworks的格式导入到CiteSpace软件中,进行家庭养老服务的核心期刊的定量可视化分析。

2.2. 研究方法

本文选择了最新版本的CiteSpace6.4.R6软件,该软件运用共引分析理论和寻径网络算法等先进方法,对特定领域的文献进行深入计量分析,进而探寻学科领域演化的关键路径和知识拐点,通过绘制可视化图谱,这款软件能够直观地展示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帮助研究者把握领域内的热点问题和未来趋势 [2] 。

在研究中,利用CiteSpace6.4.R6软件对作者、机构以及家庭养老领域中的关键词进行了深度解析。通过对家庭养老领域知识图谱的绘制,对我国家庭养老研究从2000年到2023年的动态演进过程进行了系统梳理。这有助于对家庭养老领域的研究现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可以揭示出其中的研究热点和潜在的研究趋势,从而对家庭养老领域的学术发展脉络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有力的借鉴与参考。

2.2.1. 发文量的时序分析

对2000~2023年中国知网(CNKI)家庭养老研究领域的发文量进行统计,绘制出趋势图(见图1),家庭养老领域文献数量随时间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

具体而言,中国对于家庭养老领域的系统研究可以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在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家庭养老问题逐渐显现并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特别是在1979年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这一政策对家庭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第一代独生子女群体开始逐步过渡到婚育期时,家庭养老问题逐渐凸显,引起了各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3] 。随着各地区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421”家庭结构的出现(即一对夫妇需要赡养四位老人和一个孩子),家庭养老问题成为了研究的热点。1998年至2019年间,关于子女家庭养老领域的国内研究文献呈现总体上升但涨幅不稳定,反映了这一时期家庭养老问题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全面二胎政策的开放,导致了“422”家庭结构的出现 [4] 。这一变化再次将养老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使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这也促使了关于家庭养老的研究数量进一步增多,研究内容更加深入和全面。

总之,中国家庭养老研究的发展历程与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人口结构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家庭养老将继续成为研究的重要领域,为家庭养老支持政策的制定提供学术支撑。

Figure 1. The trend chart of literature publication in the combination of family elderly care in China from 2000 to 2023

图1. 2000~2023年我国家庭养老发文量总体趋势图

2.2.2. 文献作者及所属机构分析

作者与机构共现图在学术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某一研究领域的学科联动与交流具有直观的反映作用。在家庭养老领域,该图谱为我们揭示了研究团队的实力和协作能力(见图2),具体来看,家庭养老研究的核心团队主要包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等研究机构,这些团队在该领域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文献,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研究方向和方法体系,为学术探讨和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制定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这些研究方向和方法体系在家庭养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尽管这些机构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内有着较高的影响力,但作者之间的发文相对独立,并未形成紧密的研究网络。这表明在家庭养老领域,学科合作主要以机构为单位,研究成果呈现出一定的内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跨机构、跨学科的研究合作,使得该领域的研究视野和方法受到一定的局限,为了推动家庭养老研究的深入发展,跨机构、跨学科的研究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Figure 2. Co-occurrence of authors and institutions in the field of family elderly care services

图2. 家庭养老服务领域作者和机构共现图

3. 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3.1. 关键词共现及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们不仅是文献的核心内容,更是反映研究热点的直接指标。通过对关键词出现频次的统计与分析,我们能够洞察某一领域内的主要研究话题和趋势。

高频关键词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这个领域在家庭养老研究领域的热点(见表1)。统计显示,共有15个关键词的词频超过20,其中“居家养老”、“社会养老”、“农村”三个关键词以329次、251次、221次的频次排在前三位,可见这些题目在居家养老研究中的分量之重。特别是“家庭养老”这一关键词,其中心度更是高达1.07,成为关键词中中心度最高的一位,这意味着“家庭养老”在研究网络中影响力显著。进一步从关键词的共线分析可知,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家庭养老逐渐成为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专家学者对家庭养老服务的供需研究也越来越重视,并开始探索一种符合新型家庭关系的养老模式,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这一转变旨在更有效地解决家庭现代化背景下的养老难题,满足当代老年人更加多元化的养老需求,尤其是心理健康、情感慰藉方面的需求。

Table 1. Hot keywords in the field of family elderly care services

表1. 家庭养老服务领域热点关键词

3.2. 关键词聚类及研究主体分析

为了更深入地探索家庭养老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其内容结构,本研究在关键词共现的基础上进行了关键词聚类分析。根据聚类分析的结果(见图3),其中圆形节点代表家庭养老领域内的关键词,关键词的出现频次与其在图中标签和节点的大小成正比。圆形部分则用于表示关键词的引用年轮,年轮中心的颜色深浅反映了该关键词在文献数据库中出现的初始年份,而从中心到外圈的颜色深浅变化则体现了该关键词引用时间的变化。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家庭养老领域可以划分为7个主要的聚类群,分别是#0 (家庭养老)、#1 (养老模式)、#2 (农村)、#3 (社会养老)、#4 (影响因素)、#5 (农村养老)、#6 (养老文化)和#7 (中国)。这些聚类群的形成,不仅揭示了家庭养老研究的不同侧重点,也为我们理解该领域的研究发展和内容结构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Q值和S值是关键词聚类分析中比较重要的两个考核指标,Q值在0.3以上,S值在0.7以上,通常认为聚类作用显著合理。本次聚类分析Q值为0.6565,S值为0.9454,均超出上述标准,显示本次聚类分析结果具有可信性,在家庭养老领域能够体现出真实的调研状况。分析这7个主要的聚类群,可以发现:

#0 (家庭养老)涵盖了各种与家庭养老直接相关的研究内容,作为核心聚类群,在家庭养老研究领域展现了家庭养老的核心地位。

#1 (养老模式)聚类群则关注了家庭养老模式的多样化研究,如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模式等,反映养老模式在家庭养老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2 (农村)和#5 (农村养老)两个聚类群共同反映了农村家庭养老的研究现状,强调了农村家庭养老的紧迫性和独特性。

#3 (社会养老)聚类群则关注了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的关系及其影响,揭示了社会养老对家庭养老的补充和促进作用。

#4 (影响因素)聚类群分析了影响家庭养老的各种因素,如代际关系、家庭模式、家庭现代化等,为深入了解家庭养老提供了全面的视角。

#6 (养老文化)聚类群则从文化的角度探讨家庭养老,揭示了传统孝道文化在塑造家庭养老模式中的凝聚作用。

#7 (中国)聚类群则关注了中国家庭养老的特殊情况和发展趋势,受我国儒家文化影响,体现了家庭养老研究的地域性和国别特色。

Figure 3. Cluster graph of keywords in the field of family elderly care services

图3. 家庭养老服务领域关键词聚类图

3.3. 关键词突现及研究趋势分析

关键词突现是学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它揭示了某个关键词在特定时间段内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这种关注度的骤增往往与研究领域的热点、趋势或转折点紧密相关。通过对突现词的分析,我们可以洞察研究领域的动态变化,把握学术界的关注焦点。

利用CiteSpace工具,将突变率排名前20位的关键词进行图谱绘制(见图4)。本图谱对各关键词在时间轴上的突出强度及其分布进行了直观的展示。图中标红部分表示该关键词突变发生的时间段,关键词突变的起止年份分别标注为“Begin”和“End”。在众多关键词中,老龄化这个关键词突现出来程度最大,达到4.77,其突出的时间跨度从2015年到2020年,这一现象反映出,养老模式的研究在这一时期变得尤为重要,因为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剧的程度较以前更为迅速。为应对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挑战,学者们纷纷探讨如何构建更为合理有效的养老模式,并落实到具体的实践层面。除了养老模式之外,诸如老龄化、代际关系等关键词也呈现出较高的突现强度,这一热门现象至今仍为学者们所热衷。这些关键词的出现,预示着家庭养老研究的领域在逐步扩大和深化,研究的视角也呈现出更多样化的趋势。

Figure 4. Mutant keyword map in the field of family elderly care services (top 20)

图4. 家庭养老服务领域突变性关键词图谱(前20位)

通过绘制关键词聚类时序图谱,可以清晰地看到家庭养老研究领域思想的演进路径(见图5)。结合文献内容,这一演进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平缓蛰伏期,时间跨度从2000年至2015年。在这一阶段,老龄化、社会保障等关键词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并进入了学术研究的视野。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保障问题逐渐凸显尤其是农村地区,尚不完善的养老体系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5] 。因此,急需探索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养老方式。在这一阶段,家庭养老的研究开始萌芽,主要围绕其内涵、可行性和现实条件等基础性问题进行探究。

第二阶段是波动增长期,从2015年至今。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家庭养老的研究领域开始迅速扩张,相关的文献数量也大幅增加。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养老需求、养老模式等关键词上。同时,全面二胎政策的开放使得“422”家庭结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养老问题的紧迫性 [6] 。因此,文献多针对家庭养老服务代际关系和谐、家庭功能优化等问题进行探讨,旨在寻找更有效的解决策略。

Figure 5. Analysis of keyword evolution in the field of family elderly care services

图5. 家庭养老服务领域关键词演进分析图

4. 总结与建议展望

本文以2000~2023年我国家庭养老领域相关的646篇中文文献作为数据来源,用CiteSpace软件对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并探究家庭养老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趋势,得出以下结论,自2000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家庭养老逐渐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在2022年末,我国已经快速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家庭养老相关的研究文献数量不断增长,显示出较强的研究兴趣和关注度。但是,面对过高的研究热情,当前的研究仍然存在有不足之处和不小的挑战。

一是从文献作者和发文量来看,家庭养老的研究呈现出阶段性增长的趋势。然而,多数研究者和研究机构在研究中相对独立,缺乏明确的合作网络。这种分散的研究状态可能会导致研究资源的不合理分配,限制研究成果的深度和广度。

因此,研究机构和作者需要加强合作,打破地域和机构的限制,构建跨地域的合作网络,才能推动家庭养老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合作,实现研究资源的共享,取长补短,整体提升水平,提升研究的影响力。同时也需要对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拓展研究视角和介绍。家庭养老不只是社会学或人口学的问题,还涉及很多领域,比如医学,心理学,经济学。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对家庭养老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能提出更科学、更有效的解决办法。

二是从研究热点聚焦来看,在中国家庭养老领域的研究中,关键词如“居家养老”、“农村”、“老龄化”和“养老模式”等频繁出现,表明这些领域持续受到学者们的关注。通过关键词聚类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研究的核心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服务需求: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人对家庭养老的服务需求日益丰富。不仅包括对日常生活照顾、医疗保健的需求,还包括精神慰藉等多方面的需求。研究者们应致力于探讨如何满足这些需求,提高家庭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 代际关系:代际关系是家庭养老中不可忽略的一个要素。研究人员关注家庭养老效果如何受到代际间的互动、冲突和和谐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就如何促进代际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增强家庭养老事业的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3) 养老意愿:制定合适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了解老人的养老意愿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调查分析,研究人员揭示了老年人对养老的期盼、偏好和顾虑,为制定政策提供了更为现实可靠的依据。

最后,回顾以往的研究历程,我国家庭养老研究总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平缓蛰伏期和波动增长期。当前,这一领域的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随着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社会对家庭养老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对于家庭养老的多元化模式、服务创新、政策扶持等方面的问题,未来也会进行更加深入研究。同时,新模式如智慧家庭养老、互联网+家庭养老、家庭适老化改造等,也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而成为研究热点。

参考文献

[1] 黄毅, 佟晓光.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21): 4853-4855.
[2] 陈悦, 陈超美, 刘则渊, 等.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科学学研究, 2015, 33(2): 242-253.
[3] 张文范. 坚持和完善家庭养老积极创造居家养老的新环境[J]. 中国的养老之路, 1998(2): 129-131.
[4] 任德新, 楚永生. 伦理文化变迁与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嬗变创新[J]. 江苏社会科学, 2014(5): 11-16.
[5] 穆光宗. 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以及社会对策问题[J]. 中州学刊, 1999(1): 64-67.
[6] 姚远. 对家庭养老概念的再认识[J]. 人口研究, 2000(5):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