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蕴含格的一些注记
Notes on the Implicative Lattices
DOI: 10.12677/pm.2024.144128, PDF, HTML, XML, 下载: 30  浏览: 84 
作者: 尹丽云:河北地质大学数理教学部,河北 石家庄
关键词: 蕴含格L-代数同余Implicative Lattice L-Algebra Congruence
摘要: 本文证明了当蕴含格作为L-代数时,其L-理想格和L-同余格是同构的以及L-同余格与它作为蕴含格的同余格也是同构的。进一步给出了Heyting代数中同余关系更一般的简化。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prove that L-ideals lattice and L-congruences lattice are isomorphic when the implicative lattice is an L-algebra, and L-congruences lattice is isomorphic to its congruences lattice when L is an implicative lattice. Furthermore, a more general simplification of congruence relations in Heyting algebras is given.
文章引用:尹丽云. 关于蕴含格的一些注记[J]. 理论数学, 2024, 14(4): 207-212. https://doi.org/10.12677/pm.2024.144128

1. 引言

随着模糊逻辑基础理论的研究发展,出现了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模糊逻辑形式演绎系统,相关的逻辑代数结构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1] [2] 。Birkhoff在文献 [3] 中给出了蕴含格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在非经典逻辑中,Heyting代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代数结构,它是作为直觉主义命题逻辑的代数模型而引进的,是Heyting用数学的观点格式化微积分的命题而抽象出来,其后用他名字命名的一种格。Heyting代数是格论和逻辑学中重要的代数模型 [4] ,它可以看做是Boole代数 [4] [5] 一般化的偏序集,同时与格蕴涵代数、MV-代数等都有一定的联系 [6] ,许多学者都对Heyting代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7] [8] [9] 。Heyting代数又称为相对伪补格、蕴含格或剩余格,因此,研究蕴含格的相关代数性质是非常有意义的。

受文献 [10] 的启发,在本文中我们主要围绕代数逻辑理论中的核心问题之一“理想格与同余格是否是同构的”进行研究。主要研究了当蕴含格作为L-代数时,其L-理想格与L-同余格是否同构以及L-同余格与它作为蕴含格的同余格是否同构的问题,最终得到了肯定的结果。此外,通过证明当L是蕴含格时,有 C o n L ( L ) = C o n B ( L ) 成立,从而对Heyting代数中的同余关系进行了更一般的简化(即Heyting代数中的同余关系由原来的保 , , 运算,简化为保 运算),大大减少了我们在验证一个等价关系是否是Heyting代数中的同余关系时的计算量,丰富了相关的理论知识。

本文主要所用的记号如下:

I ( L ) :L-代数中L-理想的集合。

F ( L ) :蕴含格L中滤子的集合。

C o n L ( L ) :L-代数中L-同余的集合。

C o n B ( L ) :蕴含格L中同余的集合。

2. 预备知识

定义2.1 [10] 一个L-代数 ( L , ) 是一个 ( 2 , 0 ) 型代数并且对 x , y , z L 满足以下条件:

x x = x 1 = 1 , 1 x = x . (1)

( x y ) ( x z ) = ( y x ) ( y z ) . (2)

x y = y x = 1 x = y . (3)

其中由条件(1)易证1是一个逻辑单位,并且逻辑单位是唯一的。

定义2.2 [10] 设 ( L , ) 是一个L-代数,我们称 I L 是一个理想,如果对 x , y L 满足以下条件:

1 I , (4)

x , x y I y I , (5)

x I ( x y ) y I , (6)

x I y x I , y ( x y ) I . (7)

如果L满足

x ( y x ) = 1. (8)

则条件(7)可以被去掉。在本文中,我们称L-代数中的理想为L-理想。

命题2.3 [10] 设 ( L , ) 是一个L-代数,每个L-理想I都可以定义一个L-同余(L-同余是指L的同余~使得 ( x , y , z L ) ( x , y ) ~ ( x z , y z ) ~ ( z x , z y ) ~ 。)

x ~ y : x y , y x I .

反过来,每个L-同余~定义一个L-理想 I : = { x L | x ~ 1 }

推论2.4 [10] 对于一个L-代数L,当L/~是一个L-代数时,理想和同余~之间存在一个一一对应。

注记2.5 设L是一个L-代数,由文献 [4] 中的推论1的证明可知,L/~是一个L-代数当且仅当它满足以下条件:

x ~ y ( x y ) ~ ( y x ) ~ 1. (9)

定义2.6 [3] 设 ( L ; , ) 是一个格,若L的非空子集F满足以下条件:

a F , x L , a x x F ,

a F , b F a b F .

则称F是L的滤子。

定义2.7 [11] 设L是一个格, a , b L 。如果存在L的一个最大元x使得 a x b ,则称x是a关于b的相对伪补元。我们将记这样的元为 a b ,即 a b = max { x L | a x b } 。等价地, a b 是a关于b的相对伪补元,如果对任意 x L a x b 当且仅当 x a b

定义2.8 [11] 一个Heyting代数,是指一个有0元的格L使得对任意 a , b L a b 在L中存在。换句话说,一个Heyting代数是代数 ( L ; , , , 0 ) 。其中, ( L ; , , 0 ) 是有0元的格, 是L上的一个二元运算使得对任意 a , b L ,有 a b = max { x L | a x b } 。我们称这样的一个运算 为剩余运算。

容易验证,每一个Heyting代数都是一个具有最大元1的分配格。

引理2.9 [6] 设L是一个Heyting代数,则对 x , y , z L ,有以下性质:

x y = 1 x y ,

( ( x y ) y ) y = x y ,

x ( x y ) = x y ,

x ( y z ) = ( x y ) z ,

( x y ) z = ( x z ) ( y z ) ,

x ( y z ) = ( x y ) ( x z ) .

定义2.10 [3] 一个格L称为蕴含格,或Brouwer格,如果对任意L中的元素 a , b ,集合 { x L | a x b } 包含最大元。这个最大元称为a在b中的余、相对伪补或实质蕴含,记作 a b 。如果Brouwer格有最小元0,元素 a 0 称为a的伪补。

注记2.11 一个蕴含格一定包含最大元1,未必包含最小元0。

引理2.12 [3] 设L是一个蕴含格。则对 a , b , c L ,有以下性质:

b a b , (10)

a ( b c ) = ( a b ) c = b ( a c ) , (11)

a ( b c ) = ( a b ) ( a c ) , (12)

a ( a b ) = a b , (13)

a b c a b c , (14)

a ( a b ) = a b , (15)

L是分配格。 (16)

如果1是L的最大元,则

a = 1 a , (17)

a b 当且仅当 1 = a b . (18)

注记2.13 由引理2.8易知,蕴含格 ( L , ) 是一个L-代数。

定义2.14 [11] 设L是一个格, θ 是L的一个格同余,若商格 L / θ 有最大元,则称这个最大元为 θ 的余核,记为 C o k e r θ ,当L中有最大元1的时候, C o k e r θ = [ 1 ] θ

命题2.15 [11] 设L是一个分配格,F是L的滤子,则

( x , y ) θ ( F ) ( j F ) x j = y j ,

而且 C o k e r θ ( F ) = F 。其中 θ ( F ) 是包含F的最小格同余。

定义2.16 [11] 设L是一个蕴含格,L的一个(蕴含格)同余,是指L的一个格同余 θ 使得

( a , b , c , d L ) ( a , b ) θ ( c , d ) θ ( a c , b d ) θ .

通过上述定义可知,蕴含格同余是保 , , 运算的。

设F是蕴含格L的一个滤子,我们将分别用 θ ( F ) θ l a t ( F ) 表示具有余核F的最小同余和最小格同余。

引理2.17 [11] 设L是一个蕴含格,F是L的一个滤子,则 θ l a t ( F ) 是一个(蕴含格)同余,因而 θ l a t ( F ) = θ ( F )

3. 主要结果

命题3.1 设L是一个蕴含格,则有以下等式成立

( x y ) ( ( y x ) x ) = ( y x ) ( ( x y ) y ) .

证明由性质(14)和(15)可知,

( x y ) ( ( y x ) x ) ( y x ) ( ( x y ) y )

( y x ) [ ( x y ) ( ( y x ) x ) ] ( x y ) y

( y x ) ( x y ) ( ( y x ) x ) y

x y ( y x ) y

x y y

同理可得 ( y x ) ( ( x y ) y ) ( x y ) ( ( y x ) x ) 。所以 ( x y ) ( ( y x ) x ) = ( y x ) ( ( x y ) y ) 成立。

命题3.2 设L是一个蕴含格,当L作为L-代数时,L满足条件(9)。

证明设~是一个L-同余, x ~ y ,则有 x y ~ y y = 1 1 = x x ~ y x ,所以 y x ~ x y ~ 1 。反过来,设 x y ~ 1 ~ y x ,则 ( x y ) y ~ y ( x y ) x ~ x ( y x ) x ~ x ( y x ) y ~ y 。所以 ( x y ) ( ( y x ) x ) ~ ( x y ) x ~ x ( y x ) ( ( x y ) y ) ~ ( y x ) y ~ y 。再由命题3.1可知 x ~ y ,因此L满足条件(9)。

定理3.3 设L是一个蕴含格,当L作为L-代数时,则有 I ( L ) C o n L ( L )

证明由命题3.2可知,蕴含格的L-理想与L-同余是一一对应的。其中对应关系由以下映射给出,设 α : I θ I I ( L ) C o n L ( L ) 上的一个映射, β : θ [ 1 ] θ C o n L ( L ) I ( L ) 上的一个映射,其中 a θ I b a b b a I [ 1 ] θ = { x L | x θ 1 } α β = 1 C o n L ( L ) β α = 1 I ( L ) 。下证 α β 均为保序映射。设 I , J I ( L ) I J ,因为 a θ I b a b b a I ,从而推出 a b , b a J a θ J b θ I θ J ,所以 α 是保序的。设 θ 1 , θ 2 C o n L ( L ) θ 1 θ 2 ,因为 a [ 1 ] θ 1 ( a , 1 ) θ 1 ,又因为 θ 1 θ 2 ,所以 ( a , 1 ) θ 2 ,进而有 [ 1 ] θ 1 [ 1 ] θ 2 ,所以 β 是保序的。因此,L的L-理想与L-同余是保序同构的。

定理3.4 设L是一个蕴含格,~是L作为L-代数时的一个L-同余,设 F : = [ 1 ] ~ = { x L | x ~ 1 } ,则F是L上的滤子并且 ~ = θ ( F )

证明设 F : = [ 1 ] ~ ,根据命题2.3可知,F是L的一个L-理想,所以F也是L上的一个滤子。事实上,设 x F , y L ,且 x y ,由公式(18)可知 x y = 1 ,又因为 1 F ,由条件(5)可知 y F 。设 x , y F ,因为F是L的一个L-理想,所以由条件(7)可知 x y F ,再由公式(13)和条件(5)可知 x y F ,因此,F是L上的一个滤子。下证 ~ = θ ( F )

( x , y ) ~ ,根据命题3.2可知 ( x , y ) ~ x y , y x [ 1 ] = F ,因为F是滤子,所以 ( x y ) ( y x ) F ,由公式(15)可知 x ( x y ) ( y x ) = x y y ( x y ) ( y x ) = x y ,所以 x ( x y ) ( y x ) = y ( x y ) ( y x ) 。再由命题2.15可知, ( x , y ) θ ( F ) ,即 ~ θ ( F )

反过来,设 ( x , y ) θ ( F ) ,由上述证明可知,F是L的一个滤子,则由引理2.17可知 θ ( F ) 是L上的蕴含格同余,因此 ( x y ) θ ( F ) 1 θ ( F ) ( y x ) ,从而由命题2.15可得,有 x y , y x [ 1 ] θ ( F ) = C o k e r θ ( F ) = F ,所以 x y ~ 1 ~ y x ,由命题3.2可知 x ~ y ,因此 θ ( F ) ~ ,综上可得 ~ = θ ( F )

文献 [9] 给出了Heyting代数L中同余关系的一种简单定义:一种只依赖于交运算 蕴含算子的同余关系,然后通过滤子作为中间桥梁,证明了这种同余关系和L作为泛代数的同余关系等价(即同余关系是保 , , 运算的)。下面我们给出更一般的简化。

定理3.5 设L是一个蕴含格,则有 C o n L ( L ) = C o n B ( L )

证明设 ~ C o n L ( L ) ,则由定理3.4可知 [ 1 ] = F F ( L ) ,由引理2.17可知 θ ( F ) C o n B ( L ) 。再根据定理3.4可得 ~ C o n B ( L ) ,即 C o n L ( L ) C o n B ( L ) 。反过来,设 φ C o n B ( L ) ,则 φ , , ,所以 φ C o n L ( L ) ,即 C o n B ( L ) C o n L ( L ) ,因此 C o n L ( L ) = C o n B ( L )

下面我们给出具体的例子来展示以上结果。

例3.6 设L是一个含有四个元素的链,见图1所示:

Figure 1. Hasse diagram of L

图1. L的哈斯图

容易证明L是一个Heyting代数。设 θ C o n L ( L ) ,我们将分以下五种情况来判断L-同余的个数: 若 ( 0 , a ) θ ,则由 θ 运算可知, ( 0 0 , a 0 ) = ( 1 , 0 ) θ ,所以 0 , a , 1 在一个L-同余类里,又因为 ( 0 b , 1 b ) = ( 1 , b ) θ ,所以 0 , a , b , 1 在一个L-同余类里,此时 θ 是最大的L-同余;若 ( 0 , b ) θ ,则 ( 0 0 , b 0 ) = ( 1 , 0 ) θ ,所以 0 , b , 1 在一个L-同余类里,又因为 ( 0 a , 1 a ) = ( 1 , a ) θ ,所以 0 , a , b , 1 在一个L-同余类里,此时 θ 是最大的L-同余;若 ( a , b ) θ ,则 ( a a , b a ) = ( 1 , a ) θ ,所以 a , b , 1 在一个L-同余类里;若 ( b , 1 ) θ ,则满足保 运算,所以 b , 1 在一个L-同余类里;若 ( a , 1 ) θ ,则 ( a b , 1 b ) = ( 1 , b ) θ ,所以 a , b , 1 在一个L-同余类里。

因此,当L作为L-代数时有四个L-同余,分别为 θ 1 = { ( 0 , 0 ) , ( a , a ) , ( b , b ) , ( 1 , 1 ) } θ 2 = { ( 0 , 0 ) , ( a , a ) , ( b , b ) , ( 1 , 1 ) , ( b , 1 ) , ( 1 , b ) } θ 3 = { ( 0 , 0 ) , ( a , a ) , ( b , b ) , ( 1 , 1 ) , ( a , b ) , ( b , a ) , ( a , 1 ) , ( 1 , a ) , ( b , 1 ) , ( 1 , b ) } θ 4 = L × L 。根据定义2.2可知L有四个L-理想,分别为 I 1 = { 1 } I 2 = { b , 1 } I 3 = { a , b , 1 } I 4 = L ,设 α I ( L ) C o n L ( L ) 上的一个映射,使得 α 1 : I 1 θ 1 α 2 : I 2 θ 2 α 3 : I 3 θ 3 α 4 : I 4 θ 4 ,所以 I ( L ) C o n L ( L ) 是保序同构的,即 I ( L ) C o n L ( L ) 成立。同理我们可以得到L的蕴含格同余的个数,这与上面L-同余的个数是一样的,而且每个同余类里的元素都是相同的,故有 C o n L ( L ) = C o n B ( L ) 成立。

若利用定理3.5,我们可以直接用保 运算来计算L的蕴含格同余的个数,这将简化原来按照保 , , 运算时的计算量。

参考文献

[1] Wang, G.J. (1999) On the Logic Foundation of Fuzzy Reasoning. Information Sciences, 117, 47-88.
https://doi.org/10.1016/S0020-0255(98)10103-2
[2] 王国俊. 数理逻辑引论与归结原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
[3] Birkhoff, G. (1967) Lattice Theory. 3rd Edition,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New York.
[4] 郑崇友, 樊磊, 崔宏斌. Frame与连续格[M].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5] He, W. (1998) Spectrums of Heyting Algebras. Advances in Mathematics, 27, 139-142.
[6] 苏忍锁, 张馨文. Heyting代数与剩余格[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25(4): 63-69.
[7] 黄文平. Heyting代数的若干性质[J]. 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23(4): 109-110.
[8] 刘春辉. Heyting代数的扩张模糊滤子[J].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9, 54(2): 57-65.
[9] 杨静梅, 冯爽, 姚卫. Heyting代数中同余关系的简化[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2012, 33(6): 479-481.
[10] Rump, W. (2008) L-Algebras, Self-Similarity, and l-Groups. Journal of Algebra, 320, 2328-2348.
https://doi.org/10.1016/j.jalgebra.2008.05.033
[11] 方捷. 格论导引[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