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展览空间设计策略及应用研究——以天津市宜兴埠文体中心教育厅女学先驱展览区为例
Discussion on Exhibition Space Design Strategies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Taking the Women’s Pioneer Exhibition Area of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Yixingbu Cultural and Sports Center in Tianjin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design.2024.92241, PDF, HTML, XML, 下载: 75  浏览: 125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高文华: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北京
关键词: 展厅设计策展设计策略室内设计展览Exhibition Hall Design Curation Design Strategy Interior Design Exhibition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审美的提高,展厅设计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影响展览空间构建的设计因素有很多,本文分析了展览空间设计的历史发展与策展的意义,以及影响展厅设计的重要因素,展开讨论展览空间的设计策略,其中包括人流路线设计、技术应用、颜色分析和材料分析等等,最后结合天津市北辰区宜兴埠文体中心教育厅女学先驱展览区的一个实际案例,进一步例证展览空间的设计战略。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aesthetics, exhibition hall design has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re are many desig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onstruction of exhibition spac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exhibition space desig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curation, as well as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 exhibition hall design. It discusses the design strategies of exhibition spaces, including pedestrian flow route design, technical application, color analysis, and material analysis, etc. Finally, combined with a practical case of the Women’s Pioneer Exhibition Area in the Education Hall of Yixingbu Cultural and Sports Center in Beichen District, Tianjin, it further illustrates the design strategy of exhibition spaces.
文章引用:高文华. 浅谈展览空间设计策略及应用研究——以天津市宜兴埠文体中心教育厅女学先驱展览区为例[J]. 设计, 2024, 9(2): 528-535.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4.92241

1. 引言

展览空间设计发展由来已久,不仅仅是一个文化产物,同样也是精神财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展览设计融入的思想与元素逐渐增加,设计风格越来越多元化,趣味性,也越来越注重参观者的感受,且逐渐增加群众互动体验感。那在设计时,如何最大程度地满足参观者需求,值得进一步思考。

2. 展览空间的发展背景与策展的意义

(一) 展览设计发展状况

(1) 展览设计历史发展概要

早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就已经出现具有展览性质的活动,比如悬挂式图腾,物品交换等,当人们意识到要将物品分类摆放时,出现了专门放置物品的摊桌,形成了最初的展示雏形。封建时期的展示主要体现在商业与宗教,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店铺的门面装饰已经非常讲究,进而进行商业展示,宗教方面则通过庙宇、石窟像进行文化展示。近代资本主义时期,由于资本商品的输入,陆续出现了霓虹灯广告、路边商牌广告等商业展示形式。清代末年,我国正式有了博物馆以及展览会,1905年第一届博览会在南京举行,1919年故宫博物馆正式开放,自1920年起,我国开始陆续开展展览馆以及博物馆的营造,1934年至1937年间,青岛水族馆、上海博物馆以及南京博物馆逐渐建成落地,在南京举行的中国建筑展览会展示出古代以及近代建筑图纸、材料、模型等1000多件。博览会的出现晚于展览会,是近代工业发展的结果,1851年首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行,此次活动开创了展示设计的新纪元,代表着现代展示设计学科的形成。

(2) 展览设计形势变化发展概要

展览空间的发展,从最初的作为“容器”堆砌展品,逐渐演变成展品与空间融为一体,它们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化,展品的展示意义已经不只是展品本身的展示与宣传,而是逐渐演变成展品与展示空间相互融合,相互成就。例如,1702年,约翰·迈克尔·布雷特施奈德(Johann Michael Bretschneider)所创作的《画廊》真实的反映出当时的“悬挂式”展览空间,墙面上挂满了画作,在有限的空间里尽可能的展示出较多的画作,基本没有考虑到空间的流动性与展示空间的艺术美感。而到家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 1958年在巴黎伊利斯·克莱尔画廊举办了世界上首个“空”展览,即什么都不展,这个空无一物的白色空间就是克莱因的作品主体,此次展览打破了原有的展览方式,展览作品不再只是单纯的向参观者展示其所具有的艺术价值等,而是深层次的展现了艺术家个人的价值观,此次展览中的参观者不再是单纯的旁观者,反而成为了艺术作品中的重要要素,此次展览强调了参观者在展览中的互动交流,打破了展品在展览空间中的界限感 [1] 。展览方式逐渐开始从平面二维向立体三维形体交融转换,展示空间不再是单纯为了展示作品而存在,逐渐形成了与展品的交互空间,参观者也逐渐变成了空间参与者。2021年在“WeARinMOMA”的展览上,增添了各种3D、AR片段供下载应用程序的人使用,艺术家们也开始逐渐尝试去接触使用此种展览方式,展览逐渐科技化、网络化、智能化。

(二) 策展的意义

策展人在展览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策展人既是理论研究者,又是社会活动家,他的每个想法都在为展览的呈现所服务,最终的落脚点是通过体验、互动、浏览、让没有参与项目的参观者通过策展的行为,最后与展览产生交流,通过对展览的体验浏览从而产生思考,这是现在策展人存在的意义。

展览是策展人用心营造的空间,展品与空间相互交融,相互成就。策展需要注意突出展览的艺术性以及主题性,拉近展品与参观者的距离,使其产生交流甚至互动,但要注意避免展览主题不明确,避免展览的千篇一律。策展不仅是提供一个场所展示展品,更是一种逻辑的展示、价值观的交流、甚至艺术的传递。展品展示、空间营造以及艺术叙事相结合,展现出更深层次的内容,这也是策展存在的意义 [1] 。

3. 展览空间设计策略

(一) 展览空间中的路线设计

展览空间的设计开端一般为空间布局与流线路线设计,它奠定了整个展览空间最终呈现效果的基础。展览馆的设计需要以人为本,从人的角度思考,并结合空间、功能、主题等方面进而设计整体流线。以参观流为主,通过合理的流线设计引导人们正确展览并参与其中,不同的功能会产生不同的流线设计,空间以及不同的流线组织共同形成了多样化的展览形态 [1] 。用流线分割空间时,也要注意避免将空间分隔成均匀相同的单调空间形式,这种平均划分容易导致视觉上的疲劳,且不容易使人印象深刻。参观者是展览空间的主要受众人群,所以展厅的每个方面都要从参观者的角度去规划设计,需要考虑参观者的人流走向,人流聚集区域,以及参观者脚步停留之处,视线停留位置,参观者离展品的远近也会影响到视线看到的展品内容。流线设计需找到人流最多、停留最多的位置,考虑参观者在行走中,从左到右,由远及近的视线变化,结合展览各个方向,使得设计最优化 [2] 。

(二) 展览空间中的技术应用

(1) 移动媒体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推进,展览设计在表现手法上也逐渐多样化,科学技术渐渐融入其中。比如三维影像、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等等,此外,制造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比如3D打印技术、智能制造等等 [3] 。媒体是信息传播的一种媒介,它是给人传递和获取信息的一种工具和技术手段,其操作灵活、设计人性化,更加直观、快捷的向参观者展示信息,除了视觉,还增加了听觉体验,使参观者更轻松的接受展览内容,从而达到更加深层次的教育目的 [4] 。但在展览中,科学技术要把握好量的使用,可以适当的增添,如若过度展示科技,则会有喧宾夺主的不良效果,以至于忽略真正要展出的展品及思想。敢于尝试新科技、新理念,有助于将展览主题体现的更加明确,增加参观者与展览的互动,增加展览本身的趣味性,激发参观者的主动参与及思考。越来越多的展览开始使用的科技手段进行展示,将传统布展与科技布展相结合,生动的向参观者展示信息与内容,使得展览更加立体、全面,例如StudioXAG与Given London和PR agency Present携手合作,在国王十字区的18Montrose内设计了一个可持续的数字化LED互动展厅(如图1),以此来庆祝Napapijri公司的首件完全由可回收材料打造而成的夹克外套——无限夹克(Infinity Jacket)的正式问世。从肖迪奇(Shoreditch)的概念店到国王十字区的互动式快闪空间,Napapijri与StudioXAG紧密合作,通过各种极具创新性的产品,在英国境内大放异彩。

Figure 1. The central hall of Infinity exhibition space

图1. Infinity展览空间的中央的大厅

(2) 墙绘

墙绘是通过岩画发展出来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多使用丙烯材料进行绘制,有较高的艺术装饰性,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墙绘的表现技法比较多样化,多使用涂抹与喷绘,由于颜色的多样性,适应于多种空间,且可达到个性化需求。墙绘也会随着技术的发展、新材料的增添而不断的优质发展 [5] ,例如使用投影技术帮助画师提高型体塑造速度。墙绘是艺术作品的同时,也是一种交流途径,用在展览空间中时,它是连接艺术家、参观者与策展人的纽带,形成一种无声音交流的灵魂碰撞。

(三) 展览空间中的颜色分析

歌德(J. W. Goehte) 1810年正式出版的《色彩论》一书中提到,色彩具有直接的视觉冲击力,且对人的情绪具有直接的影响。色彩的魅力之一是可以带给人直观的视觉感受,使空间变得更加生机勃勃。人的每个年龄阶段,对色彩都有不同且独到的感受 [3] ,色彩分析也是一门大学问,要想掌握颜色的使用,必须先要掌握颜色的基本概念,包括色调、色相、对比色、邻近色等,研究他们的搭配和变化,再而进行灵活运用。

在展览设计中,色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是吸引参观者眼球的重要因素,并且能带来视觉上的享受以及情绪的控制。空间立体感也可通过颜色配置调控,展览空间中渐变色彩以及色调的变化,使得空间更具视觉上的进深感。色彩也可以被使用于视觉引导与信息传达,作为人流路线的指引,例如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大片的内容区域划分,或者用鲜明的颜色标志提醒人们是否可以通行、是否可以拍照等。用大片颜色控制展览空间,除了划分区域,也可以覆盖展品自身的小瑕疵,且使展览整体更加具有艺术性 [6] 。传统展览效果比较单一主要是因为保留原来墙壁色彩,不增添过多的装饰直接摆放展品进行展览,使得每个展览都大同小异,这导致参观者的参观感大打折扣、参展兴趣降低,颜色的设计与增添会抓住人的眼球与情感,促使展品更能深入人心,合理的颜色运用则会解决这个问题。

(四) 展览空间中的材料分析

不同材料在颜色、质地、纹理上都存在着差异,通过设计师的合理搭配与使用,会使不同的材料在同一空间内共同配合,发挥出最大优势,形成较好的空间氛围效果。多了解材料,也会帮助设计师增加设计灵感,并通过熟悉运用达到自己的设计目的,有利于设计的顺利进行。不同肌理的材料本身也会表达出不同的情感与感觉,例如石材的坚毅、绸缎的华丽、木材的舒适等,材料一方面可以展现材料本身,例如其质感、肌理等,另一方面,材料配合灯光、空间、展品等,共同营造氛围感、艺术感。材料与展览相互协调,更好的展现出展览的主题与思想,例如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使用了纤维杜邦纸作为饰面材料(如图2),背光隐约透出植物“藤蔓般”的肌理,形成一座抽象的“绿廊”,此材料的使用与展览主题“源于自然”相呼应,巧妙的突出了主题。整个展区多采用半透明且轻盈的材质,比如织物、亚克力、杜邦纸、TPU等,弱化对物理空间的介入以及实体的存在感,以“空虚”和“半透明”体现东西方、古典和现代园林的抽象与诗意,也期待启发参观者从时尚乃至更广阔的视角对人类和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层次思考和反思(如图3)。

Figure 2. Design of exhibition space for V&A “Fashion Originating from Nature” at the Sea World Cultural and Art Center with Fiber DuPont Paper Veneer

图2. 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纤维杜邦纸饰面

Figure 3. Exhibition space design exhibition hall for V&A “Fashion Originating from Nature” at the Sea World Cultural and Art Center

图3. 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展厅

4. 应用实例——以天津市宜兴埠教育展厅女学先驱展区设计为例

(一) 项目背景

此项目位于天津市北辰区宜兴埠文体中心,整个展厅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镇史厅、教育厅以及非遗厅,此次项目主要是对教育厅再次设计改造。此次展览主题为“教育兴国”、“女学先驱”,主要展示在此期间的重要人物及事件。

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遭遇外部列强入侵,内部腐化无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批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相继走上教育救国的道路。古镇宜兴埠是天津近代新学教育的重要发源地,先后走出徐振肃、温世霖、严修、张伯苓、温瀛士等一批著名教育家,宜兴埠的教育事业起于近代,兴于现代,开创了塾馆走向新学的道路,带动并引导了天津教育事业的发展。他们开创的普育精神和普育理念延续至今,历久弥新。

(二) 平面设计分析

教育展厅位于整个展厅的中间位置,从镇史厅进入,通过教育厅,在进入到非遗厅。教育厅是一个上边长4.1米、下边长10.92米、高23.67米、面积177.76平方米的梯形展厅,教育厅设计特色为人流流畅,无障碍,且各区域的安排是按照时间来排列,游览顺序分别是:引言墙绘墙、温氏家塾、女学先驱、南开肇源、失志普育、普育传承,整体呈现“z”字流线路径,方便参观者更清晰的了解这段历史(如图4)。

Figure 4. Design plan of Tianjin Yixingbu Education Exhibition Hall

图4. 天津宜兴埠教育展厅设计平面图

(三) 空间效果图

进入展厅左转,会看到民国时期读书授课的情景墙绘(如图5),墙绘为美院学子结合历史图片所创造,将参观者从步入展厅开始便沉浸在民国时期的学习氛围中,第二面墙为引言部分,使参观者浏览前大致了解这段历史,更加清楚展览内容。墙绘的色调与整个展厅相呼应,为了与展览展示的民国时期留存的黑白照片搭配,整个墙绘基调为灰色,很自然的融入到展馆中来。

白色立面的展示板高2.5米,宽0.7米,引领标题(女学先驱)以及此段历史的总结,红色字体设计更加抓人眼球,墙面展示重要的历史人物以及相关文字介绍,展台展示容易破损的历史文件原件以及复印件,进而保护文件,避免参观中丢失与损坏。

Figure 5. Introduction wall and painting wall of Tianjin Yixingbu Education Department

图5. 天津宜兴埠教育厅引言墙绘墙

墙面贴墙浅灰色展框特意设计成上宽下窄,使参观者浏览起来更加舒适,高度均为1.5米,长度根据墙面与展示内容调整,距地0.95米,使得展示内容更符合人视角浏览,更参观者参展时能更加轻松的浏览展示内容。历史人物及文字介绍的排版也都单独设计过,由于此次展览的照片与文字是固定的,且每块区域展示内容不均等,所以设计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排版,根据每段文字的多少,每个照片的尺寸,综合考虑之后分别设计排版展示效果,使得每个展框的排版都别具一格,富有较强的设计感(如图6)。

Figure 6. Tianjin Yixingbu Education Department Women’s Pioneer exhibition area

图6. 天津宜兴埠教育厅女学先驱展览区域

整个展馆使用有纹理感的壁纸,使空间更具质感;整体颜色统一,使教育厅形成一个整体,与镇史厅和非遗厅区分开来;在普育传承展示区域还采用了多媒体视频展示技术,动静结合,更好的向参观者展示“教育兴国”时期的历史。

5. 结语

展览空间的场景营造中,除了考虑建筑本身的结构,还要把展品的历史时间、设计思路、艺术基调揉杂其中,更需要考虑展览空间的整体布局以及设计策略,利用人流路线、技术应用、色彩配置、材料表现、共同展现展览空间的主题。展览空间以人为本,设计时要考虑的人体工程学,使参观者有更舒适的观展体验,达到视觉与精神的双重享受与收获。

基金项目

校级项目名称:女性视角下的公共建筑空间研究。负责人:高文华。申报类别:科学研究。立项编号:KDJKY2023013。

注释

图1~3来源:谷德设计网

图4来源:作者自绘

图5图6来源:作者拍摄

参考文献

[1] 周瑛臻. 功能复合化趋势下博物馆流线组织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太原: 太原理工大学, 2019.
[2] 朱锦贤. 浅谈橱窗展示设计的表现手法和视觉效应[J]. 西部皮革, 2018, 40(12): 146.
[3] 沈荣荣, 徐钊. 当代艺术馆展览空间场景营造的设计策略[J]. 湖南包装, 2021, 36(4): 26-29.
[4] 邹可飞. 多媒体技术在传统布展中的应用[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21): 274 284.
[5] 陈子帆, 邓媛元, 卫祎戎, 钟婷. 墙绘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 财富时代, 2021(6): 87-88.
[6] 郭术山. 色彩艺术在展览展示空间中的运用——以天津博物馆临时展览设计为例[J].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8(12): 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