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认同度对高职生生涯适应力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The Impact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on Career Adaptability of Vocational Students: A Mediating Effect with Moderation
DOI: 10.12677/ae.2024.144568, PDF, HTML, XML, 下载: 43  浏览: 66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徐明杰: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心理健康中心,四川 成都
关键词: 专业认同度生涯适应力学习投入有效兼职行为高职生Professional Identity Career Adaptability Learning Engagement Effective Part-Time Work Behavior Vocational Students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专业认同度对高职生生涯适应力的影响机制,分析了学习投入的中介效应与有效兼职行为的调节效应。研究基于752名高职生的问卷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专业认同度显著正向预测生涯适应力,且学习投入在这一路径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有效兼职行为在学习投入与生涯适应力的关系中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增强了学习投入对生涯适应力的正向预测效力。研究结果为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涯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强调了培养学生专业认同度和鼓励有效兼职参与对于提高学生生涯适应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意义。
Abstract: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mechanism through which professional identity affects vocational students’ career adaptability, focusing on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learning engagement and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effective part-time work behavior. Based on questionnaire data from 752 vocational students, the empirical analysis revealed that professional identity significantly predicts career adaptability positively. Learning engagement partially mediates this pathway, and effective part-time work behavior significantly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engagement and career adaptability, enhancing the positive predictive power of learning engagement on career adaptability. These findings provide valuable guidance for career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encouraging effective part-time participation to improve students’ career adaptability and enhance their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文章引用:徐明杰. 专业认同度对高职生生涯适应力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 教育进展, 2024, 14(4): 649-656.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4568

1. 前言

在当前快速变化的教育和就业环境中,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挑战 [1]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后疫情时代就业市场的持续变化要求个体具备更高的学历、专业知识和技能,相比于本科生和研究生,高职生在这些方面可能处于不利地位,且社会上普遍存在以学历层次与学校身份为中心的学缘歧视 [2] ,这些因素导致高职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更为激烈的竞争,也对高职生自身所具备的生涯挑战应对能力提出了考验。为了更深入地理解高职生在职业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需求,本研究引入了生涯适应力这一概念,通过实证分析,了解高职生生涯适应力的现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和干预机制,从而为高职教育的职业指导提供科学的依据,助力高职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增强就业竞争力。

2. 文献综述

2.1. 生涯适应力的概念

生涯适应力是个体在其职业生涯中应对变化和挑战的能力,这一概念由Savickas提出,已成为生涯发展领域的核心议题。Savickas在其生涯适应力理论中强调,生涯适应力是个体整合过去、现在和未来信息,进行自我建构的核心能力 [3] 。生涯适应力目前已经成为职业发展领域的关键议题。近年来,研究者们越来越关注生涯适应力如何影响个体的发展,研究发现,生涯适应力和职业满意度存在显著的关联 [4] ,通过提高生涯适应力,个体可以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提高职业自我效能感 [5] ,生涯适应力更高的个体还能够更好的减轻工作家庭冲突和工作压力的负面影响,从而提高就业能力和创新工作行为 [6] 。因此生涯适应力关系到个体的职业认同和成功,是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适应的重要因素。

2.2. 专业认同度对生涯适应力的影响

Savickas的理论强调,认同感为个体提供了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为实现职业目标提供动力 [7] 。专业认同是指学习者在认知、了解所学习学科基础上产生的情感上的接受和认可,并伴随积极的外在行为和内心的适切感。虽然缺少直接证据揭示专业认同能够正向影响个体的生涯适应力,但研究表明,高水平的职业认同感能显著提高个体的职业自我效能感,从而促进职业发展 [8] ;认同感高的个体在工作中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绩效 [9] ;在一项针对大学生的研究中,研究者还发现专业认同感和职业认同感能够通过增强职业探索行为,正向影响其职业自我效能感和职业发展 [10] 。基于认同感的相关研究成果,本研究提出假设1:专业认同感能够正向影响个体的生涯适应力。

2.3. 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

学习投入,即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根据社会认知职业理论(Social Cognitive Career Theory, SCCT),个体的职业行为不仅受到自我效能感和结果期望的影响,还受到个人目标的驱动。专业认同感作为一种强烈的个人目标,能够激发个体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投入 [11] 。尽管直接探讨学习投入影响生涯适应力的研究较少,但相关研究表明,学习投入作为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对于个体的职业发展和生涯规划具有重要影响。例如,有研究者通过探讨物理学专业学生的身份状态,强调了学习投入对于学生职业身份发展的重要性 [12] 。此外,还有研究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通过促进学生课外学习投入的策略,对于学生学业和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13] 。据此,本研究认为,在专业认同感驱动下产生的学习投入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职业适应力。提出假设2:学习投入在专业认同感影响高职生生涯适应力的过程中扮演中介角色。

2.4. 有效兼职行为的调节作用

通过兼职或实习来提前接触职场,这不仅能为他们提供了额外的经济支持,还被视为重要的职业发展途径。已有研究表明,兼职或实习经历通过提供实际工作环境的体验,有助于大学生增强对自己职业技能和工作能力的信心,提高职业自我效能感 [14] ,帮助大学生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明确职业方向,减轻就业压力 [15] 。也有研究揭示,如果兼职或实习内容与学业和职业目标不符,可能会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造成负面影响。有效兼职行为就是指大学生在兼职工作中,有明确兼职动机、选择的兼职岗位具有一定的专业相关性、能带来工作机遇的兼职行为 [16] 。研究表面,这种兼职不仅帮助学生获得额外经济收入,还提供宝贵的工作经验、增强职业技能、拓展社交网络,促进职业身份形成 [17] 。基于大学生兼职的相关研究,在专业认同感通过学习投入影响生涯适应力的路径中,有效兼职行为可能会起到调节作用,因为这种兼职经历提供了实践应用专业知识的机会,学生能够更好地内化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专业的理解和专业相关就业市场的认知,增强生涯适应力。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3:有效兼职行为在中介模型中起增强的调节作用,参加有效兼职行为更多的个体,其专业认同感通过学习投入对生涯适应力的影响越大。本研究的模型假设如图1所示。

Figure 1. Hypothesized model of relationships among variables in this study

图1. 本研究中变量间的关系假设模型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选取某专科学校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委托有心理学学习经验的老师在课堂上发放问卷,一共回收问卷802份,在剔除了作答时间过短和存在明显前后矛盾的问卷50份后,保留了有效问卷752份。其中男生327人,占比43.5%,女生425人,占比56.5%。独生子女334人,占比44.4%,非独生子女418人,占比55.6%;大一305人,占比40.6%,大二256人,占比34.0%,大三191人,占比25.4%。286人来自农村,占比38%,216人来自城市,占比28.7%,250人来自城镇,占比33.2%。

3.2. 调查工具

3.2.1. 专业认同度

采用秦攀博(2009)编制的《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 [18] 。该量表共23个项目,在剔除了6个可能与学习投入的概念交叉的项目后,共保留了17个项目。问卷使用李克特 5 点计分法。总分均值越高,专业认同感越强。本研究中,该量表总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

3.2.2. 生涯适应力

采用Maggiori等人(2017)编制的生涯适应力问卷,该量表共12个项目,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得分越高生涯适应力越强,该量表在已有的国内研究中,信效度已得到了验证 [19] ,在本研究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9。

3.2.3. 学习投入

采用由Schaufeli编制,由国内学者方来坛、时勘修订的学习投入量表,共17个项目,该量表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得分越高学习投入程度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值为0.90。

3.2.4. 有效兼职行为

有效兼职行为,依据国内学者杜俊娟研究提出的积极影响大学生就业结果的兼职行为指标编制有效兼职行为问卷来测量,该量表共3个项目,该量表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本研究中该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75。

3.3. 数据分析与共同方法偏差分析

使用SPSS25.0统计各变量的分布情况,检验人口学差异,计算其相关关系;然后使用Process程序进行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检验。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进行共同方法偏差的检验,分析发现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22.53%,低于临界值百分之四十,因此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4. 研究结果

4.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

为初步探究专业认同度、学习投入、有效兼职行为、生涯适应力四个变量的关系,对这些变量进行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专业认同和学习投入、有效兼职行为、生涯适应力显著负相关;学习投入和有效兼职行为、生涯适应力显著正相关;有效兼职行为和生涯适应力显著正相关(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矩阵参见表1)。

4.2.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

以专业认同度为自变量,生涯适应力为因变量,学习投入为中介变量,有效兼职行为为调节变量,

Table 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of variables

表1. 各变量的描述统计、相关分析结果

注:*p < 0.05,**p < 0.01,***p < 0.001,下同。

同时,在控制变量的选择上,四个人口学变量(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独生子女类型)都作为控制变量。使用Hayes编制的PROCESS程序,选择10,000次bootstrap sample对学习投入和有效兼职行为在专业认同度和生涯适应力的关系间进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

4.2.1. 中介效应分析

首先,采用process程序中的Model4,对学习投入在专业认同度与生涯适应力之间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分析发现,自变量专业认同度对因变量生涯适应力的预测作用显著(t = 0.30),加入中介变量(学习投入)以后,自变量专业认同度对因变量生涯适应力的直接预测作用依然显著(t = 0.20),中介变量学习投入对因变量生涯适应力的预测作用也显著(t = 0.24),表明自变量专业认同度不仅能够直接预测因变量生涯适应力,而且能够通过中介变量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预测生涯适应力(表2),学习投入在专业认同度影响生涯适应力的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Table 2. Mediating effect test of student engagement

表2. 学习投入的中介模型检验

4.2.2.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

接下来,采用Hayes (2012)编制的SPSS宏中的Model14 (与本研究的理论假设模型一致,假设中介模型的直接路径和后半段路径受到调节)。分析发现将调节变量有效兼职行为放入模型后,自变量的主效应显著(t = 0.17),中介变量的主效应显著(t = 0.21),中介模型的后半段受到有效兼职行为的调节(学习投入和有效兼职行为的乘积项显著,t = 0.06),详见表3

Table 3.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 test

表3.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

为了检验具体调节效应的方向,本研究继续对学习投入*有效兼职行为的交互作用进行简单斜率分析,分析发现,在有效兼职行为为M − 1SD的时候,学习投入对生涯适应力的影响效应量为0.13 [95% CI (0.06, 0.21)],效应显著,有效兼职行为处于M + 1SD的时候,学习投入对生涯适应力的影响效应量为−0.21 [95% CI (0.12, 0.29)],效应显著(表4)。因此,随着有效兼职行为的增加,学习投入对生涯适应力的影响更强,有效兼职行为起增强的调节作用。

Table 4. Simple slope analysis

表4. 简单斜率分析

当共同考虑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时,分析发现,当有效兼职行为的得分处于(M − 1SD)的时候,学习投入在专业认同度对生涯适应力产生影响的过程中的中介效应间接效应量为0.06 [95% CI (0.02, 0.10)]。当有效兼职行为得分较高(M + 1SD),效应量为0.10 [95% CI (0.07, 0.14)] (详见表5),即对有更多有效兼职行为的个体而言,专业认同度会产生更强烈的学习投入,并进一步导致生涯适应力更高。而对于有效兼职行为较低的个体而言,专业认同度通过学习投入而产生的生涯适应力更低。

综上所述,研究结果与假设一致,本研究提出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得到了实证支持。专业认同感能够显著正向影响个体的生涯适应力;学习投入在专业认同度与生涯适应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模型的后半段受到有效兼职行为的调节,有效兼职行为起增强的调节作用。

Table 5. Mediating effect of learning engagement under different efficient part-time working practices

表5. 不同有效兼职行为下学习投入的中介效应

5. 讨论

本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专业认同度对高职生生涯适应力具有显著影响,这一研究结果揭示了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的重要性。专业认同感,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业成就,更在其未来职业路径的规划和适应上起到了关键作用。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进一步揭示了当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与其专业产生共鸣时,他们在学业上的积极参与程度能够有效地转化为对职业挑战的应对能力,从而增强其生涯适应力。这一研究结果研究支持了Savickas提出的生涯建构理论,在生涯适应力的构建过程中,认同感为个体提供了职业生涯的内在动力 [20] ,而学习投入则是这种动力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反映了学生对职业发展的积极态度,也为其职业生涯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在生涯适应力的构建中,实际工作经验的重要性,研究发现与专业相关的兼职经历能够加强学习投入与生涯适应力之间的关系。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指出,个体倾向于选择与其个人兴趣和职业类型相匹配的工作环境,而在这种环境中,个体更有可能展现出较高的工作满意度和职业成就 [21] 。将这一理论应用于高职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参与和专业相关的兼职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探索和确认自己的职业兴趣,还能在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而增强其对职业生涯的适应能力和准备度。

综上所述,专业认同感、学习投入及有效兼职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高职生的生涯适应力产生了积极影响。随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就业市场的日益竞争,高职院校面临着如何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的双重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的发现对高职院校的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高职院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通过增强专业归属感和认可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这可以通过增设与专业相关的实践课程、行业讲座、企业参观等方式实现,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从而增强其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同时高职院校还应鼓励学生参与和专业相关的兼职活动,不仅因为这些经历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就业市场的适应性,更因为它们能够帮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验证和发展其职业兴趣,促进职业身份的形成和发展。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专业认同感的培养路径、不同类型的有效兼职行为对生涯适应力的具体影响等具体问题,为高职教育提供更加细致的指导建议。

基金项目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2023年科研项目——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编号:23C012)。

参考文献

[1] 涂怡弘. “保就业”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式的建构[J]. 中国成人教育, 2021(12): 31-35.
[2] 赵明, 朱凯. 机制研究我国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的法律治理[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0, 38(10): 46-50.
[3] Savickas, M.L. (1997) Career Adaptability: An Integrative Construct for Life-Span, Life-Space Theory.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 45, 247-259.
https://doi.org/10.1002/j.2161-0045.1997.tb00469.x
[4] Bollmann, G., Rouzinov, S., Berchtold, A., et al. (2019) Illustrating Instrumental Variable Regressions Using the Career Adaptability—Job Satisfaction Relationship.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0, Article No. 1481.
https://doi.org/10.3389/fpsyg.2019.01481
[5] Aminjafari, A. and Nilforooshan, P. (2023) Explaining Employability Through Career Adaptability, Job Search Self-Efficacy, Complexity Perception, and Luck Readiness: A Mediator Model. Journal of Counseling Research, 85, 322-351.
https://doi.org/10.18502/qjcr.v22i85.12547
[6] Nurcholidah, L., et al. (2023) Work Family Conflict, Job Stress and Employee Engagement on Innovation Work Beha-vior: Mediating Roles of Career Adaptability. Journal of Law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5, e1005.
https://doi.org/10.55908/sdgs.v11i5.1005
[7] 于海波, 李旭琬. 免费师范生职业生涯适应力对其学习和求职的影响: 职业认同的调节作用[J]. 中国特殊教育, 2015(8): 75-80.
[8] Hirschi, A., Jaensch, V.K. and Herrmann, A. (2017) Protean Career Orientation, Vocational Identity, and Self-Efficacy: An Empirical Clarification of Their Relationship. European Journal of Work &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26, 208-220.
[9] Zhou, X. and Li, Q. (2023) Toward Professionalism of Biobanking in China: A Survey on Working Status, Career De-velopment,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of Biobankers. Biopreservation and Biobanking.
https://doi.org/10.1089/bio.2022.0038
[10] Chen, C. and Hung, C. (2022) Plan and Then Act: The Moderated Moderation Effects of Profession Identity and Action Control for Students at Arts Universities during the Career Development Process. Healthcare, 10, Article No. 1938.
https://doi.org/10.3390/healthcare10101938
[11] Rato, D., Mascarenhas, S. and Prada, R. (2020) Towards Social Identity in Socio-Cognitive Agents. Sustainability, 20, 113-132.
https://doi.org/10.3390/su132011390
[12] Irving, P.W. and Sayre, E.C. (2015) Identity Statuses in Upper-Division Physics Students. Physics Education, 3, 32-37.
[13] Fuad, M., Akbar, M. and Zubov, L. (2018) Active Learning for Out-of-Class Activities by Using Interactive Mobile Apps. 201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Computing and Engineering (LaTICE), Auckland, 20-22 April 2018, 110-111.
https://doi.org/10.1109/LaTICE.2018.00008
[14] Tian, J. and Rashid, H. (2022) The Dilemma of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Practice and the Solution of Emotional Obstacl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8, 95-96.
https://doi.org/10.1093/ijnp/pyac032.129
[15] Kim, J.-A. (2018) The Effect of Part-Time Job Experience, Social Support, and Ego-Resilience on Career Stress in College Students. Journal of the Korea Academia-Industrial Cooperation Society, 19, 463-471.
[16] 杜俊娟. 大学生兼职对就业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研究——以合肥地区高校本科生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 2015, 36(32): 49-52.
[17] 刘明前, 胡三嫚. 大学应届毕业生学习绩效与感知可雇佣性的关系研究——有效兼职行为与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的作用[J]. 高教探索, 2021(9): 110-116.
[18] 秦攀博. 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西南大学, 2009.
[19] 赵芳芳, 赵辉, 李平, 等. 父母生涯相关行为和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满意度的关系: 生涯适应力和生涯规划的中介作用[J]. 心理科学, 2022, 45(1): 68-74.
[20] 关翩翩, 李敏. 生涯建构理论: 内涵, 框架与应用[J]. 心理科学进展, 2015, 23(12): 2177-2186.
[21] 王来顺. 霍兰德职业选择理论及其现实运用[J]. 求索, 2009(7): 160-161.